第四节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一轮)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4(1)

非传染病:冠心病龋齿、贫血和近视眼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讨论 :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传染
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 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 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和人和动物 之间传播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 蛔虫等。
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下列疾病哪些是传染病?
流感、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 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乙型 脑炎、冠心病、乙肝、灰指甲
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 及其预防4(1)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立体模式图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几种常见的疾病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几种常见的疾病
结核
1、传染病的概念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4、人类传染病的类型
一、传染病的概念
不发病,没有症状,但也是传染源。)
思考:
班里有同学患了“流 感”,应采取什么措施 控制“流感”的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
原始寄生部位: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 种类: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蛔虫病、蛲虫病
主要预 防措施:
血液传染病
原始寄生部位:血液和淋巴 传播途径: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
预防传染病的 一般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4)》教学课件设计

【小调查】你从小到大患过哪些病?
疾病 名 称
流 感
水 痘
结膜炎
近视眼 贫
血
是否 患 病
是否接种 疫苗
是否 传 染 √
√
√
【小调查】你从小到大患过哪些病?
疾病 名 称
流 感
水 痘
结膜炎
近视眼 贫
血
是否 患 病
是否接种 疫苗
是否 传 染 √
√
√ ×
【小调查】你从小到大患过哪些病?
疾病 名 称
流 感
缺 乏群免 疫
播 病原 开 传染源 力 而容易
体的 人 到达 人或 感染 传染
或动物 者 的动途物径
病的人
缺少任何环节,传染病都不能
假如最近有同学不小心患了流感,为
了防止流感扩散,我们应该怎么
办呢 ?
针对传 口 染源
等针 对 传 播 途径
吃药、戴
罩、住院 煮醋、通 风 消毒等
针对易感 人群
锻炼身体、 打疫苗等
控制传 染 源 切断传播 途 径
保护易感
针对传 染源
针对传播 途径
吃药、戴 口 罩、住 院等 煮醋、通 风 消毒等
针对易感 人群
锻炼身体、 打疫苗等
控制传
染源 切断传播 途 径
保护易感
结合今天所学的识,谈谈这些 不 文明现象会产生哪些危害? 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应怎么做?
• 2003 春季,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发生了流行性 非典型肺炎。非典是 SARS 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 沫 和 空 气 传 播 。 专 家 建 议 , 在 “非 典 ”防 治 工 作 中 对 “ 非 典 ”病 人 要 早 发 现 、 早 报 告 、 早 诊 断 、 早 隔 离 、 早 治疗;要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还要积极参加 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微生物传播防范与控制知识

微生物传播防范与控制知识微生物是一类极小且无法以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有的对我们的健康有益,有的会引发各种疾病。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了解微生物传播的方式以及如何防范和控制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知识。
首先,了解微生物传播的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的基石。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如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空气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粉尘等传播到他人身体,如常见的流感病毒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水源传播则是指微生物通过饮用水、食物加工过程中的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就是通过水源传播引发食物中毒。
食物传播主要是指微生物通过食物中的人畜排泄物等经过污染后进入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接触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被感染物体传播,如手部的接触传播就是常见的途径之一,因此保持手卫生非常重要。
其次,防范微生物传播要从源头做起。
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办公场所等都应加强清洁和卫生管理,确保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尤其是经常接触人员较多的地方,如厕所、电梯按钮等,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机会。
在家庭中,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和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如手机、电视遥控器等,要适时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防范微生物传播也非常重要。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微生物传播的基础,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受到污染的物体之后,如使用厕所后、接触垃圾后、打喷嚏或咳嗽后等。
正确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并彻底搓洗双手至少20秒,再用流水冲洗干净,以确保彻底清除细菌和病毒。
另外,养成良好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也能降低微生物传播的风险,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以避免直接接触细菌和病毒传播到他人身上。
总的来说,了解微生物传播的方式,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保护个人和公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第四节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第四节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一、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1、传染源:能将病原微生物趋势传播给宿主的生物。
2、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一般是通过病人咳嗽、喷嚏或发声等途径由呼吸道进入空气,形成飞沫核或飞沫,它们能以1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移动,其中飞沫核能在空气中保持数小时天,并能长距离移动。
尘埃是空气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病原微生物如果尘埃上,或受到某种扰动,就可能是浮在空气中而被传播。
2)接触传播:指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或储存处与宿主之间的接触或相遇,一般是通过触碰、接吻或性接触;通过与口腔分泌物或身体的伤口处接触;通过胎盘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动物或动物制品进行传播。
3)媒介物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无生命媒介物,如水、食物、医疗器械、卧具、食物器皿等进行传播。
4)病媒传播:病媒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易感人群:容易得传染病的人,往往是对该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二、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1、病原菌的致病过程:1)进入人体:通过空气、接触或媒介物等途径迁入到人体,并粘附和定居于人体的特定组织。
通常,进入人体的病原菌先是粘附于皮肤或黏膜表面,通过产生特殊的代谢产物或酶的作用,或通过合伤口进入黏膜内部,然后,向更深的组织渗透。
2)引起疾病:病原菌感染人体的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和人体的免疫力的相互作用:当机休免疫力较强,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不出现明显的病症,成为隐性感染;当病原菌与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状态时,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成为潜伏感染;当人体免疫力较弱,病原菌入侵数量较多,毒力强时,则出现明显的病症,成为显性感染。
2、病毒的致病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三、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一、填空1、微生物传染病是指能够从一个传播到另一个的微生物致病因子,如、、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所导致的疾病。
它往往具有性和性两个特征,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往往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工作和生活秩序。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空气净化
在公共场所设置空气净化 设备,过滤空气中的病毒 颗粒,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分类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 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病毒传
播。
规范处理流程
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确 保医疗废物在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 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监管与执法
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的监管和 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 击。
手足口病及其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 疹液、粪便等传播。 NhomakorabeaVS
预防方法: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者或其分泌物,加强免疫 力等。
其他常见微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 通过飞沫传播。预防方法包括接 种麻疹疫苗,避免前往人群密集
间接接触传播
感染者使用过的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可能被病原 体污染,其他人触摸这些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 ,也可能被感染。
食物传播
食物污染
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如未经 煮熟的肉类、海鲜等,可能导致食源 性疾病的传播。
食物传播的疾病
如沙门氏菌、霍乱等,可以通过食物 传播给其他人。
水源传播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 管力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传播途径与特点
传播途径
微生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 接触等途径传播。
特点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易引起社会恐 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良 影响。
危害与影响
危害
微生物传染病可导致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 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2)-课件

显性感染致病,有的病原菌在组织中大量繁殖引 起炎症、损伤和组织破坏,如肺结核;有的是病原菌分 泌较强烈毒性的细菌毒素,引起人体中毒,如霍乱。
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连在一 起构成传染链
二、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1、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侵入、粘附、
病原菌
人体特定组织
激活
定居
免疫 系统
高度专一性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引起炎症、损伤和破坏组织 分泌细菌毒素
首先病原菌通过空气、或媒介物等途径迁入到人体 ,并粘附和定居于人体的特定组织。病原菌定居的位置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 逻 辑 与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病毒 DNA
转录 翻译
子代 DNA病毒
病毒 蛋白质
RNA病毒:
RNA复制
病毒 合成 RNA 合成
RNA
互补链
病毒 RNA
翻译
病毒 蛋白质
子代 RNA病毒
逆逆转
录酶
DNA 合成 一条链
DNA 另一条链
逆转录
DNA (整合在宿主染色体DNA上)
宿主细 胞质
转录 病毒RNA
2、切断传播途径:针对具体的微生物传染病传播途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2)-课件

翻译
病毒蛋白质 (含逆转录酶)
子代病毒
(4)病毒致病过程: 吸附:敏感细胞(易感染病毒细胞) 注入:
只有核衣壳进入,宿主溶酶体溶解衣壳,释放病毒核酸
复制、合成: 组装: 释放:
病毒增殖损伤细胞、组织、器官,从而致病隐性感染者或病毒 携带者
三、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寻找传染源,对传染源进行隔离
病毒 DNA
转录 翻译
子代 DNA病毒
病毒 蛋白质
RNA病毒:
RNA复制
病毒 合成 RNA 合成
RNA
互补链
病毒 RNA
翻译
病毒 蛋白质
子代 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HIV)
病毒 合成
RNA 逆转
录酶
DNA 合成 一条链
DNA 另一条链
逆转录
DNA (整合在宿主染色体DNA上)
宿主细 胞质
转录 病毒RNA
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连在一 起构成传染链
二、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1、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侵入、粘附、
病原菌
人体特定组织
激活
定居
免疫 系统
高度专一性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引起炎症、损伤和破坏组织 分泌细菌毒素
首先病原菌通过空气、或媒介物等途径迁入到人体 ,并粘附和定居于人体的特定组织。病原菌定居的位置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

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肺及呼 原始寄生部位:消化道及其
吸道粘膜
附属器官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饮用水
空气传播
和食物
种类:流感、白喉、百日咳、 种类:细菌性痢疾、甲型病
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 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疹
蛔虫病、蛲虫病
多发时间:冬、春两季
多发时间:夏、秋两季
3、参加体 育锻炼 提高身 体抵抗 力
2、创造良 好的环境 卫生
4、在疾 病流行期, 采取必要 地防护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
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 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 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 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想一想,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小小宣传员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请同学们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 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 小孩更易患流感? 2.甲肝患者吃饭用的碗筷和家人分开使用,饭店 的餐具也要经过消毒才使用,这有什么科学依据 吗?
1
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 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假如香水代表病原体,请试着描述一下它 是如何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
携带香水的人 握手
与之握手的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 从病原体到患者 要经过哪些环节?
甲 传播途径 乙
传染源
病原体离开 易感人群
传染源到达 对某种传染病
能够散播病原 健康人所经 缺乏免疫力而
体的人或动物。 过的途径。 容易感染该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原则:切断传染链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疫苗是用病原细菌、病毒等制备的,用于预防
微生物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其作用是经注射、口服
或鼻吸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力。 疫苗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原微生物抗原 的稳定性。 疫苗的三次革命(见书第34页) 细胞水平 最 早:灭活或减毒的病原微生物 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蛋白质 分子水平 20世纪90预防传染病人人有责! 年代:DNA疫苗 分子水平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能够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病原 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
引起的疾病称为微生物传染病。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1、微生物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的传播——3个环节 传染源
能将病原微生物直接传播给宿主的生物 最主要的是染病的生物
传染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受染动物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C、病毒的特性 细胞内寄生,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性
B、病毒的类型 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包膜病毒
(DNA病毒)
吸附 (敏感细胞) 包膜与宿主细胞融合 衣壳水解、核酸释放
合成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质 组装成新的病毒 胞吐形式排出病毒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名目繁多的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14世纪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 18世纪天花曾使150万人丧生 20世纪流感死亡人数达4000万
鼠疫杆菌 天花病毒 流感病毒
还有疟疾、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霍乱、伤寒、 痢疾……
致病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 真菌、原生动 物等。
3、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传播途径
A、空气传播
飞沫核或飞沫
B、接触传播
触碰、接吻、性接触 接触口腔分泌物或伤口处
尘埃
C、媒介物传播
被污染的无生命的
母婴传播 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制品
媒介物
D、病媒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 物的无脊椎动物
和脊椎动物。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易感人群
对该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若能切断传染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就能抑制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原则:切断传染链 控制传染源
寻找传染源,并对可能的传染源进行隔离和医学 观察,以及在隔离的病房进行医治的过程。
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原则:切断传染链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定传播途径进行控制。
病原菌具有致病性是其重要的属性。 病原菌定居的位置有着高度的专一性。 感染的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和人体免疫力相互作用
隐性感染 不出现明显的病症 潜伏感染 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
大量繁殖,引起 炎症、损伤细胞 分泌细菌毒素
显性感染 出现明显的病症
3、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毒的致病过程
A、病毒的结构 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