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思品下册8心中的规则导学案教科版
思想品德:第八课《心中的规则》学案(教科版七年级下).doc

安县塔水镇中学七年级下政治导学案备课人:李继平审批人: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两课时完成)
练习:
1、情景续写:
中学生乔飞在放学回家的一条小路上,捡到一个黑色的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三打崭新的百元大钞和几张银行卡!他抬起头来看了看周围,此时,街上空无一人,非常寂静,他……
你认为乔飞会怎样做呢?请说说理由。
2、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样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样做,我们将其统称为()
A.风俗B.法律C.规则D.习惯
3、《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骑师的故事。
讲的是一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
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缰绳解除掉了。
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它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马来。
它往前直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深谷,粉身碎骨了。
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自由是应该不受任何限制的B.要自律就失去了自由
C.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的两个方面D.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七年级思品下册8心中的规则导学案教科版

七年级思品下册8心中的规则导学案教科版第八课的核心规则——自律与他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培养知识目标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指导过程:学前感知→讨论,展示,复习→课堂测试→课堂总结[学前感知]1他律的含义和表现他律是:2、自律的含义和表现自律是:3、自律的作用?(阅读P64“做一个快乐的青少年”)4。
规则和自由的关系?(学习P65) 5。
如何谨慎对待独立?(学习P66)[讨论,展示,评论]一级:中学及其他规律的变化,自律1,中学的变化在中学,我们将逐渐经历一个重要的变化:从被外部因素所支配到被自我要求和自我控制所支配遵守规则,包括遵守纪律和法律,已经逐渐从外在要求变成我们自己的需要,成为我们心中的自觉要求。
从被动地、强制地遵守规则和法律,逐渐发展为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和法律。
2,他律的含义和表达是什么?3,自律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能说出他律和自律的含义,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了解自律的重要性,培养自律意识和能力。
他律与自由、自律与自由的关系——从一班的自我监督与自律谈起初步理解并在实践中体验规则与自由、自律与自由的关系4,询问沟通当你遇到上述两种情况时,你应该怎么做?即使没有交通警察,你也能遵守交通规则吗?为什么?(教材第64页)展示:分:5,探索交流,检查自己的行为,分析哪些属于他律,哪些属于自律(教科书,第65页)说明:第2级:规则和自由的关系1、规则和自由的关系纪律、法律和其他规则限制人们的行为,也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如果规则是水坝,自由就是水坝中的水。
如果没有大坝的限制,大坝里的水不仅会泛滥,而且最终会在广阔的田野里干涸,不复存在。
因此,只有当我们的心愿意接受规则的约束时,我们的心才能真正自由。
相反,如果我们忽视规则并违反它们,我们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2,探索交流,收集关于规则和自由之间关系的格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条与其他学生讨论,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配套K12】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第1课时他律与自律【学习目标】1、能说出他律和自律的含义,并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2、能简单说出规则与自由、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学习重点】规则与自由、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预习自测】1、他律的含义、表现:2、自律的含义、表现: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自律?【合作探究】情景一:小明在上课时,悄悄地和同桌说话,被老师发现了,受到了批评和制止。
情景二:星期天,小华和爸爸准备乘车去图书馆。
车站乘车的人很多,大家正在依次上车时,忽然跑来一个小伙子,直往车门挤,还差一点将一位老大爷撞倒。
很多人都说:“挤什么?按顺序上嘛!”小伙子听后,脸一红,低下头到后面排队去了,上车秩序又恢复了正常。
情景三:一天,在某中学的校门外,几个社会青年以收“保护费”的名义,勒索同学们的钱物,出手打人,还刺伤了一个学生。
学校立即派人制止,并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经过调查,公安人员依法拘留了这几个不法青年。
公安部门还强化了一些管理措施,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景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哪些行为规则的力量?(2)社会生活中没有行为规则,可以吗?请设想至少三种社会生活场景来说明行为规则存在的必要性。
【解难答疑】你认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树立什么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反馈拓展】(一)单项选择题1.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这就是()A.自省B.自律C.他律D.自尊2.一个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做不符合道德的事。
这种自律的方法,我们称为()A.修养B.慎独C.自觉D.自省3.下列行为属于不能慎独的是()A.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B.一个小女孩在个人独处的场合将果皮扔进垃圾箱C.两位男生躲在校园的角落里吸烟D.班干部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二)填空题:1、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这就是。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8课 心中的规则学案(新版)教科版

第8课心中的规则【自主预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到另一个世界!)3.在课本中找出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并勾画。
4.总结网络的危害性及原因:【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我思考,我收获,合作中学习,合作中成长!)要求:先自主完成再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
1.肖玲所在班级以前在晚自习时,总是要老师监督、校领导巡视,而通过开展学生自制活动后,现在晚自习已无需老师监督,纪律非常好。
她们总结班级自习时教室纪律好坏的前后变化:以前班主任在而安静,班主任离席则出声;后来学生自制而安静。
(1)你怎样看待肖玲班级前后的变化?(2)自律的关键是什么?(3)请你说出自己平时进行自律一个实例。
并尝试分析自律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作用?2.材料一: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数已经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比例的1/3(35.8%),占青少年网民的70%。
5800万网民的结构特点非常突出。
规模最大的是高中生网民,有2000万人;其次是大专及以上青少年学生网民,有1800万;初中和小学生共同构成了其他的2000万网民。
这些青少年学生网民中大多居住在城镇,接近3/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都集中在城市,农村仅有1/4强(28.3%),约1600万人。
据统计,其中约70%的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约50%的学生沉湎于玩网络游戏,约40%的学生光顾过色情网站。
材料二:观察右图漫画。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⑵网络的虚拟世界,有些人为什么容易放松自我约束?⑶为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请你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当堂检测】1.关于自律和他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这就是他律②从他律逐步变为自律,表明我们正一步步走向成熟③自律的关键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④缺乏自律的人,就只有依靠外力来管束自己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一个人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做不符合道德的事。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8课 心中的规则(教案)教科版.doc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8课心中的规则(教案)教科版课题第八课心中的规则1、他律与自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他律和自律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2、初步了解规则与自由、自律与自由的关系,在实践中体验他律与自律;3、使学生能自觉地培养自律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纪律、规则与自由的关系难点他律和自律的含义;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模式四环节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教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阅读教材P63材料。
师:作者之所以写下这段文字,是德国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让人感动。
设想一下,如果作者不是深夜两点而是下午两点,在交通高峰期回住处,他还会写下这段文字吗?(不会,在有他人注视,特别是有交警值班时这种表现是很正常的,不会让作者感动。
)师:开车的司机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就是自律。
二、揭示本节目标:1、他律的概念、表现;自律的概念、表现。
2、区分他律与自律的方法。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4、怎样才能做到自律?三、学生自习课文内容。
初步熟悉教材。
四、新授:1、他律的概念、表现;自律的概念、表现。
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划出,并标出提示。
自习课文内容。
初步熟悉教材。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他律的表现是:“你必须怎样做”……相应的惩处。
(P63)如:有的教师对学生说,你再吵就喊你家长来了。
大家一害怕,一时间可能会好点。
就是一种他律。
他律是必要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
有的同学就是喊他爷爷来都没用。
与他律相对,自律的表现是“我应该……怎样做”(P64)2、区分他律与自律的方法。
师: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律与自律的人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
他们都能做到规则所要求做的事。
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如何对待规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自律。
自律的人有没有人监督都是一样的,如前面提到的德国司机;而要依靠他律的人就不一定了。
他做的事本来就是不情愿的,要人压的,现在没有监督了,就不用遵守了。
讨论:数学考试忘记公式;乘坐无人售票的公交车我该怎么办?(P64)反思:自己的行为哪些属于他律行为,哪些属于自律行为?(P65)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教科版)

• 1。他律: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 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这就是 他律。 • 2。自律: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 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就是自律。 • 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 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学会“慎 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 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
第1节 他律与自律 新墩中心学校 司玉龙
不能这样
要 遵 守 规 则
要遵守的规则
排 队 买 饭
• “ 免监考 ” 说明了什么 ? • 活动过程: • 1.学生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1) 你们年级有班级申请“免监考班”吗? 这样的班级好不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 (2)你们想申请“免监考”吗?为此, 你们应该怎样努力? • (3)“免监考”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返回Leabharlann 读小诗《学会拒绝》,谈感受
学会拒绝 ——自律的重要性 该拒绝不拒绝, 就会变成懦夫, 有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你拒绝不良诱惑, 人生就得到一次升华; 你拒绝过早享乐, 人生就多一些希望; 你拒绝违心做恶事, 为自己就赢得了一份尊严。 适时说“不”很重要, 我们一定要学会拒绝! 返回
心中的规则
1.他律与自律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3单元 第8课《心中的规则》教学设计 教科版

反思:生活中,怎样才能养成自律呢?
多媒体出示:
一天,风筝摇头摆尾地对线说,老弟,你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动的空间,然而,就在它将线挣断的一刹那,却一头栽进无底的深渊。
真正的自由:
•鱼儿欢快遨游,离不开浩瀚的大海;鸟儿展翅高飞,离不开广阔的天空,自由与限制、约束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从而自由与自律也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自律是获得自由的前提。在社会生活中,只有严格自律的人,才会感觉并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师生交流
小组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
小组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
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
小组交流
学生看图片、及文字资料进行对比谈谈自己的感悟。
自主生成: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自律与他律的含义及表现、身边的事例。
学生小组围绕情景进行交流,通过情景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学生小组交流材料的寓意,体会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问题:为什么张某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网络社会中判若两人?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呈现资料:
小田喜欢钻研电脑技术,听说制造病毒的黑客都很聪明,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他先攻击同学的信箱,后又攻击一些知名的公司网站,竟连连得手。正当他在电脑屏幕前洋洋自得的时候,冰冷的手铐送上门来,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追问: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上网,网络究竟有什么好处?
多媒体呈现文字资料:
重庆某学院一学生张某是系里的团支部书记,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是老师、同学眼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他通过宿舍里自己的电脑上网,用18岁女孩的身份在虚拟社区生活了近3年时间,结识了很多网友。2005年3月份,申请开通了服务器的一个免费网页空间。同年5月,他在该空间建立了“×××成人网站”,并通过互联网广泛宣传和传播不健康的内容。后经法院审理,判处其4个月拘役。
教科版思品七下心中的规则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他律与自律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他律和自律为内容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到自律。
认识规则、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并最终走向自律的“自由”是本单元的主线。
而本课就是在学生对规则有了初步认识以后学习的,要把这些规则变为内心的规则,把课内的教育真正转化为课外的行动,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他律与自律,养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习惯,培养自律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他律和自律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初步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他律和自律的含义及其关系难点: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究、讨论交流、讲授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规则是秩序的有力保障。
那是不是只要有规则,就一定有良好的秩序呢?(生答)师:是的,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真正从无序走向有序。
今天我们就开始第八课的学习——《心中的规则》。
(板书课题)【二】、创设对比情景,引出框题:师引:如何做到心中有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呢?以下是我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筛选的一组场景。
1、情景对比:老师宣布这场考试无人监考,吴刚仍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试卷。
李强左顾右盼,并回头问同学答案,班长批评了他,巩强才自己思考起来。
2、以上两位同学是如何遵守规则的?(生答)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对规则的遵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那就是——他律与自律。
(板书框题)【三】、探究新知1、目标导读,明晰概念。
(1)目标任务:他律、自律含义、特点及表现。
(2)自主阅读,交流引正,梳理要点,辅助记忆。
2、体验感悟,升华认知。
(1)列举你自己或身边的他律及自律事例。
(引导从学生、子女、公民角色思考)(2)讨论交流:我们的生活需要他律和自律,那么,他律和自律哪个更重要呢?师:他律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可以引导和促进人们的观念进步;人无自律,必有后患,凡是社会上被惩罚的不法分子和校内被处分的违纪学生,都可以说是缺乏自律意识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思品下册8心中的规则导学案教科版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 ---- 自律与他律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培养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导学流程:
预学感知→研讨、展示、点评→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预学感知】
1、他律的含义、表现。
他律是:。
2、自律的含义、表现。
自律是:。
3、自律的作用?
4、规则和自的关系?
5、怎样做到慎独?
【研讨、展示、点评】
第一层次:中学时期的转变及他律、自律
1、中学时期的转变
在中学时期,我们将逐步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受外在因素支配,转向以自我要求、自我控制为主。
遵守规则,包括遵纪守法,也外在要求逐步变成我们自己的需要,成为我们心中自觉的要求。
从被动地、被迫地遵守规则和法律开始,逐步发展为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和法律。
2、他律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3、自律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能说出他律和自律的含义,并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培养自律意识和能力。
他律与自、自律与自的关系 1课时养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习惯。
初步了解并在实践中体验规则与自、自律与自的关系。
4、探究交流当遇到上面两种情形时,你该怎么办即使在没有交警的情况下,你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吗为什么(课本第64页) 展示:
点拨:
5、探究交流检查自己的行为,分析哪些属于他律行为,哪些属于自律行为。
展示:点拨:
第二层次:规则与自的关系1、规则与自的关系
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
如果说规则是堤坝,自则是堤坝中的水。
没有了堤坝的约束,堤坝中的水不仅会泛滥成灾,而且自己最终也将干涸于广袤的田野中而不复存在。
因此,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
2、探究交流搜集有关规则与自关系的格言,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条与其他同学讨论,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
(课本第65页)
展示:点拨:
第三层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自律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探究交流:在日内瓦的一个公厕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小便后,不能正确地使用一种新型冲水器,就觉得没有完成一道程序,于是他就到外边向大人求助,帮他完成冲水这道程序。
就此事谈谈感想。
(课本第66页)
展示:点拨:
【课堂检测】
( )1.服务于英国警界的尼格尔·柏加,一次要到英格兰一个湖泊区度假,发现自己在30千米/小时的限速区内以33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后,给自己开了一张违例驾驶罚单,到目的地后交给了当地交通当局,尼格尔·柏加获得了“世界最诚实警察”称号。
此可见 A.这是一种炒作行为 B.他在一个人独处时仍然能自律 C.没有他律是不能做到的 D.他的做法不可取
( )年6月22日中国经济网消息,《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网游行业迎来他律。
他
律表现为①你必须怎样做②你应该怎样做③你不应该怎样做④不许你怎样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 )3.在中学时期,我们将逐步经历的一个重要转变
是
A.从受外在因素支配,转向以自我为中心
B.从受外在因素支配,转向以自我要求、自我控制为主 C.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受外在因素支配为主 D.从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转向以受外在因素支配为主( )4.“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
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
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的。
”歌德的名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要接受社会规则的限制,享受守规则保护下的自②人的自是受限制的,人要敢于冲破社会
规则的束缚③人是虚伪的,往往言语与内心不一致④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也没有绝对的约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课堂小结】
中学时期的转变
他律
含义
表现
他律与自律
自律
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导学流程:
含义表现
规则与自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自律
学生学会面对网络能自我保护,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学会在网络中自我约束,自律的能力。
懂得网络世界离不开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约束。
网络世界离不开道德规范与法律的约束。
网络中的自是有限度的。
1课时预学感知→研讨、展示、点评→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研讨、展示、点评】
第一层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世界里的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他律的规则无处不在。
人们处于各种外在规则的制约之下。
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匿名的、以符号形式进行,人们可以戴上任何面具、以任何身份与别人交往。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许多“自”。
1、探究交流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现实社会中和在网络社会中判若两人(课本第67页) 展示:
点拨
第二层次:为什么要制定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
第三层次: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
戏规则”?探究交流讨论制定学生的“上网十诫”。
(课本第68页)
展示:点拨:
【课堂检测】
( )1.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下面是正确使用网络的有A我们可以在网上任意发布不良信息 B.学会“信息节食”,抵制不良诱惑 C.在网上结交什么样的朋友都可以 D.善于利用网络技术,照抄作业答案
( )2.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享受到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许多“自”。
这意味着我们①可以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②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③应该把外在的规则变成自己内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④要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现在网络聊天成为交友的一种新时尚,有的人通过网络聊天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
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在人生中留下惨痛的教训。
因此,在网络交往中,我们应该 A.提供个人虚假信息,以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B.既要谨慎、真诚、守信,又要区分是非善恶
C.对
长期交往的网友要提供个人的真实信息
D.只在网上交友,绝不私下约会网友
【课堂小结】
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网络世界里的不同
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网络管理规定的原因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