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导学案集体备课第七八课

合集下载

【K12学习】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八课导学案

【K12学习】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八课导学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八课导学案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课题7-1:《财产属于谁》【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对学生进行采取正当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知识目标:识记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理解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与方式;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

能力目标:在比较中提高正确认识和鉴别合法与非法财产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掌握维权方式。

教学难点: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维权。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教材68页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按财产的归属可将财产划分哪几种?二、阅读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三、阅读教材70页活动解答: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权利的?四、阅读教材71页的故事思考一下: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保护的意义)五、阅读教材72页的两个故事,讨论: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的手段、方式)【探究与展示】一、阅读教材73-74页的故事告诉大家: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二、阅读教材75页的材料:、请你为朱某出谋划策讨回钱财。

2、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课堂小结】一、知识结构(提纲)二、感悟与启示【反馈检测】、王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漂亮的手机,下列想法中正确的是()①寻找失主,物归原主②失主来要就给,没人来要,就留下自己用③反正也没人看见,应该属于我④捡拾到他人的物品不归还是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行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2、公民利用自己的电视机收看节目,利用家中的洗衣机洗衣服等,都属于财产所有人行使对自己财产的()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3、某市人民审判员赵某,在担任经济审判员的8年间,收受贿赂170多万,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对其提起公诉,经法院审判,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追回价值170万元的钱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理解平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维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对自由、平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现象,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由就是无拘无束,平等就是绝对的平均。

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平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维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平等的重要性3.如何尊重他人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自由、平等的含义。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亲身参与。

4.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由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自由、平等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第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人民版)第七课城乡直通车第1课时城乡印象、城乡差异一、学习目标:1、了解: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2、识记:农村与城市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城乡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差异?3、提升: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变化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家乡,并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三讲1、城乡差异的表现2、正确认识城乡差异四、当堂训练(一)背诵:1、农村与城市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分别是什么?2、城乡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差异?(二)堂清1、下列属于描述农村景象的是()①绿油油的农田②高耸的居民楼③川流不息的车辆④缕缕炊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2、2012年4月17日,济南时报:截止2011年底,济南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4085人,占城区在读中小学生总数的14.2%,假如你是一名城市的学生,在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同学时,应该()①尊重对方②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条件③学习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同学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3、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尽管已实施了多年,但不少农村的人们仍希望看到多子多孙的场景;而许多城里的人则认为孩子不需要多,这告诉我们城里人与农村人在()方面存在着差异。

A.观念B.生活习惯C.人际交往D.文化水平4、城里人网上拜年、电话拜年多,除夕夜到饭店团聚就餐多······农村人则在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着包饺子,举家守夜“熬财”,大年初一街坊邻里间相互拜年······这告诉我们,城里人与农村人在()方面存在着差异。

A.节庆B.通讯方式C.饮食D.住房(三)附加题:感悟真知2012年9月,来自大别山农村深处的小青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转学到一所城里中学读书。

【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导学案:第七课 城乡直通车

【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导学案:第七课 城乡直通车
);
2、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4、加快农村建设的步伐;
5、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6、推动农村人口有序流动,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城乡交流;
三、城乡统筹的经验(成就)
1、推进农村全面建设的四则运算:做()法,增加农民 收入;做()法,减轻农民负担;做()法,科技武装农民; 做()法,改革解放农民;
第三课时:1、完成畅优新课堂p38第8题
2、完成畅优新课堂p38第9题
中考链接:
第一课时:畅优新课堂p34第12题
第二课时:畅优新课堂p36第12题
第三课时:畅优新课堂p38第10题
A、B层班此部分是训练重点,C层班不做统一要求,但对有余力 的同学要进行个别辅导.重点,要做好检查反馈工作.




第一课时:展示第一课时合作探究及中考 链接环节的题目
第三课时城乡统筹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
1、P84“知识卡”: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因果关系综合起来,()想办法解决.改变“城乡两策,()的思路,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总体思想,打通城乡,资源共享 ,双赢共荣.
二、统筹政策:
1 、实行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减轻(




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第一课时城乡印象城乡差异
一.城乡印象:
1、蓝天、绿草、农田、庄稼、幽静的乡间小道、缕缕炊烟……出现这样的画面,你会想到这是( )所特有的景象;
2、而看到:高耸的居民楼、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时,你会想到这是()所特有的景象;

道法八年级下册七、八课教案

道法八年级下册七、八课教案

道法八年级下册七、八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由于中学生思想跳脱自由,是非观念还未形成。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目标: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内涵;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素质能力目标:依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价值取向目标: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那么,我们所向往的自由、平等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导入新课,既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又能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活动一:“漫谈自由”古今中外,人们不曾一刻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你们能给列举出一些追求自由的人吗?为什么人们渴望并追求自由呢?学生回答:陈胜吴广、陶渊明、李白、孙中山、共产党人等。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同时代都有人为追求自由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师生共同探讨追求自由的作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活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引导学生纵向梳理追求自由的事例,结合自己对自由的感受,明确自由的意义。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导学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导学案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学生自主说明本节目标三、预习检测小组讨论交流,互查知识储备四、分组合作1.小组讨论完成新知自学和活动体验。

2.小组长或老师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做准备。

五、展示提升小组长派人讲解,其余同学补充、点评、质疑。

六、达标测评⒈完成测评问题。

⒉全课小结反馈。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财产属于谁》主备人:蓝旻芳复备人:蓝旻芳时间温馨提示:仔细看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它会让在学习中迷茫的你找到方向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财产和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维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公民财产权、继承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财产权的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二、教材分析本框设置三个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

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学好本框,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学习难点: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引导讨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自主学习内容(一)预习内容1.财产的归属(1)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八课导学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八课导学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八课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对学生进行采取正当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知识目标:识记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理解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与方式;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

能力目标:在比较中提高正确认识和鉴别合法与非法财产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掌握维权方式。

教学难点: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维权。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教材68页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按财产的归属可将财产划分哪几种?二、阅读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三、阅读教材70页活动解答: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权利的?四、阅读教材71页的故事思考一下: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保护的意义)五、阅读教材72页的两个故事,讨论: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的手段、方式)【探究与展示】一、阅读教材73-74页的故事告诉大家: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二、阅读教材75页的材料:1、请你为朱某出谋划策讨回钱财。

2、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课堂小结】一、知识结构(提纲)二、感悟与启示【反馈检测】1、王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漂亮的手机,下列想法中正确的是()①寻找失主,物归原主②失主来要就给,没人来要,就留下自己用③反正也没人看见,应该属于我④捡拾到他人的物品不归还是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行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2、公民利用自己的电视机收看节目,利用家中的洗衣机洗衣服等,都属于财产所有人行使对自己财产的()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3、某市人民审判员赵某,在担任经济审判员的8年间,收受贿赂170多万,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对其提起公诉,经法院审判,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追回价值170万元的钱物。

八下思想 7课导学案.doc

八下思想 7课导学案.doc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主备教师:肖雄燕科组长审核:年级组审核:学案小主人:班级:组次:课题第七课城乡直通车课型预习展示反馈学习目标1、了解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影响、理解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

2、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知道统筹发展的主要要求。

3、为缩小城乡差异,培养自己给城里人和农村人提一些合理建议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1、了解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影响、理解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

2、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知道统筹发展的主要要求。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法、事例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学习过程城乡直通车第一、二框题-、自主学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各有和。

城市和乡村各有其其独特的 ________________ 。

2、城里人与农村人在 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_ 、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3、城里人和农村人,说到底,在这个社会上 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大家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对方的 ________ ,改掉自己的_____________ ,我们的国家就会更 ________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____________ 。

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77,思考城乡之间哪些方面有差异?2、阅读教材P78,思考城乡之间还有哪些差异?3、阅读教材P79,给城里人的建议:给农村人的建议:4、阅读教材P79小讨论回答问题。

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一位作家说过:“童年的乡村生活,使我一直向往着热闹的城市,但当我身出热闹喧哗的城市中时,童年的时光又总是让我留恋和怀想!”这说明()A.农村比城市好B.城市和农村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好地方C.城市和农村各有其独特的魅力D.城市比农村要好得多2、提到农村,我们的脑海往往会出现()①蓝蓝的天空②绿油油的农田③宽敞的马路,喧嚣的车辆④幽静的乡间小道⑤青山绿水,鸟[吾香:A.借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3、提到城市,我们会自然地想到()G高耸的居民楼②繁箪吊愤1③梯田层层,果树满坡④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⑤攘攘,万般攒动广血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4、张某在公司当了8年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政治下册导学案集体备课第七八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五河县教育局集体备课八年级(下)政治导学案(讨论稿)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课题7-1:《财产属于谁》主备人:郭佑冬【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对学生进行采取正当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知识目标:识记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理解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与方式;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

能力目标:在比较中提高正确认识和鉴别合法与非法财产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掌握维权方式。

教学难点: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维权。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教材68页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按财产的归属可将财产划分哪几种二、阅读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2哪些应该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三、阅读教材70页活动解答: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权利的四、阅读教材71页的故事思考一下: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保护的意义)五、阅读教材72页的两个故事,讨论: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的手段、方式)新课标第一网【探究与展示】一、阅读教材73-74页的故事告诉大家: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二、阅读教材75页的材料:1、请你为朱某出谋划策讨回钱财。

2、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并向你要钱,你该如何应对【课堂小结】3一、知识结构(提纲)二、感悟与启示【反馈检测】1、王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漂亮的手机,下列想法中正确的是()①寻找失主,物归原主②失主来要就给,没人来要,就留下自己用③反正也没人看见,应该属于我④捡拾到他人的物品不归还是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行为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2、公民利用自己的电视机收看节目,利用家中的洗衣机洗衣服等,都属于财产所有人行使对自己财产的()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3、某市人民审判员赵某,在担任经济审判员的8年间,收受贿赂170多万,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对其提起公诉,经法院审判,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追回价值170万元的钱物。

这个案件说明我国法律不保护()的所有权。

A.合法财产 B.非法财产 C.财产收入 D.储蓄4、王某依仗自己的势力,强行占有邻居李某的财物,并声称:这些财物已归他所有,李某不能再和他争。

这时你认为李某应()A.忍气吞声算了 B.好汉不吃眼前亏,暗自破坏财物C.依法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所有权 D.找朋友帮忙,把财物夺回来5、杨老汉经乡政府有关部门批准,2008年建起了三间平房没想到2009年乡政府强制性拆迁,将杨老汉的房子用推土机推到,只赔偿了一半的经济损失。

杨老汉手拿房产证,感到很恼火。

他应该()4A.去法院起诉乡政府的民事违法行为B.去法院起诉乡政府的行政违法行为C.带人去乡政府阻止工作人员办公D.到检察院举报乡政府领导的犯罪行为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某在村里承包了一片荒山,种了许多树木,养了许多奶牛和羊。

每年春季,他都请人种树。

今年有位村民在帮忙栽树时挖出了两个金元宝,王某以在他承包的荒山上挖出为由将金元宝带回家。

这时,其他许多村民听说山上挖出了金元宝,都纷纷上山来寻宝,有的甚至开挖掘机来寻宝,造成山上的树木大量被毁。

⑴材料中哪些财产属于王某个人所有哪些不属于王某个人所有⑵面对大量村民上山寻宝导致树木被毁,王某该怎么办【教学反思】5新课标第一网五河县教育局集体备课八年级(下)政治导学案(讨论稿)课题7-2:《财产留给谁》主备人:郭佑冬【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遗产继承中,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继承问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从而了解、掌握继承法的知识,明确未成年人同样享有继承权,以及继承权受到侵犯,应该如何维权。

知识与能力:明确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以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权的方式;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协商解决继承问题,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要依法予以维护。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正确解决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

教学难点: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教材P76晓军家的故事,思考课后问题以及遗产的必备条件:6二、阅读教材P77的内容思考一下:晓军的爸爸如果已辞世,你认为哪些人有继承权分别是依据什么关系确定的谁不能继承为什么三、阅读教材P78 王教授的故事完成下面的任务:⑴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有:⑵故事中的遗产继承方式是:⑶如果王教授没有立下遗嘱,该以什么方式继承遗产遗产分配时应注意什么⑷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因何在四、阅读教材P79 宝柱的故事,明确:有效遗嘱的必备条件:【探究与展示】一、八年级学生佩佩因为父母双亡,一直和叔叔一家生活在一起。

叔叔因为患癌症,怕不久于人世,于是立了一份遗嘱:把自己的财产中的现金3万元留给佩佩,其余财产分别留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佩佩的婶婶觉得这样做不符合法律规定,她认为佩佩不是法定继承人,不应该分到叔叔的遗产。

7作为佩佩的同龄人,你怎样看待此事二、阅读教材P79金家案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阅读教材P80案例,你认为张倩该怎么办【课堂小结】一、知识结构二、感悟与启示【反馈检测】1.按照法律规定,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 ( )①法定继承②赠与国家③遗嘱继承④遗赠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2.张先生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家后一直承担着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两位老人生前立下遗嘱,去世后由张先生继承他们的一套私房。

后来两位老人去世后,张先生的叔叔提出要继承该私房。

对此,大家有不同见解,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由叔叔继承,因为叔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8B.应该由张先生继承,因为张先生是第—顺序继承人C.应该由张先生继承,因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D.该房产由张先生和叔叔共同继承3.公民徐某有一儿两女,妻子早逝,几年后徐某也因病去世。

留下遗嘱把自己的一套房产和3万元钱留给一直悉心照顾自己的小女儿继承。

这种继承方式属于 ( )A.遗嘱继承 B.法定继承 C.馈赠继承 D.遗赠继承4.下列不属于我国继承法所确认的遗产范围的是( )A.公民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B.公民正当工作所得到的工资C.公民合法的股息、红利、房租等收入D.公民承包的土地5.下列关于法定继承两个顺序的关系描述没有错误的是 ( )A.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B.没有第——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C.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或丧失了继承权,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D.两个顺序继承人同时继承并且份额相等(二)非选择题魏某是一名老干部,素有收藏邮票、古玩、字画的爱好。

最近身体不适,查出患重病。

魏某想对自己的藏品进行处理。

老人将自己的邮票留给大孙子,字画留给二儿子,一副古画留给照顾自己的侄儿。

并说:“这是我的遗产,你们提前继承了吧”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魏某的言行进行评析。

9【课后反思】新课标第一网10五河县教育局集体备课八年级(下)政治导学案(讨论稿)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课题8-1:《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主备人:郭佑冬【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

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与能力: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学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教材P86图片,请你思考:1、消费方式有哪些2、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顾客是上帝的原因)二、观察教材P87漫画分析:顾客为什么处于如此不利的地位(原因)三、“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专门性法律:四、结合教材P89图片分析:消费者权利的合理性,保护消费者权利的重要性。

五、你知道上帝享有哪些权利吗【探究与展示】一、阅读教材P88情境材料思考:现实生活中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种类以及表现。

二、阅读教材P89—91的四组材料:你能区分出它们吗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三、阅读教材P92的漫画:你认为“上帝”该不该如此为什么【课堂小结】一、知识结构二、感悟与启示【反馈检测】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 ( )A.自主选择权 B.公平交易权C.求偿权 D.人身、财产安全权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消费包括 ( )A.物质方面的消费和精神文化的消费 B.旅游消费C.购买食品的消费D.购买住房的消费3.下列情况中,不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是 ( )A.某商场规定,购物白备零钱,恕不找零B.某房屋销售商规定:定购房者若中途退房,无权要求返还定金C.某商店规定,本庙出售的商品终身免费维修D.某电信局规定,安装电话必须购买由电信局销售的电话机4.某顾客在购买皮鞋时要求商家提供皮鞋的产地。

该顾客是在行使 ( )A.对商品的自主选择权B.对商品情况的知悉权C.公平交易权 D.依法求偿权5、利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A.自主选择权 B.知情权 C.依法求偿权 D.安全权6、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所以我们在消费时应该()①为所欲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②维护市场秩序③态度谦和,有礼貌④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感谢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现实生活中的“霸王条理”()①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②是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③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④是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的行为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②④【课后反思】五河县教育局集体备课八年级(下)政治导学案(讨论稿)课题8-2:《维护消费者权益》主备人:郭佑冬【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在生活中主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