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课时分层作业14秋水节亚攻节选苏教版必修3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 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

苏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 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

文本24~25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辨识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①泾.流( ) ②两涘.( ) ③仲.尼( ) ④犬豕.鸡豚.( ) ⑤栏厩.( ) ⑥不辜.( ) ⑦衣裘.( ) 2.辨形组词①⎩⎪⎨⎪⎧涘 俟挨②⎩⎪⎨⎪⎧殆 骀怠③⎩⎪⎨⎪⎧攘 嚷瓤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百.川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见水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河伯始旋.其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野语..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以为莫.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今我睹子之难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今.有一人入人园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至攘.人犬豕鸡豚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苛.亏人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课时分层作业14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课时分层作业14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涘.渚崖之间 涘:水边、岸 B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C .众闻则非.之 非:诽谤 D .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C [C 项,“非”为形容词作动词,非难,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①野语有之.曰②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C.⎩⎪⎨⎪⎧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②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D.⎩⎪⎨⎪⎧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②策之不以其道.A [A 项“见”,均表被动;B 项“之”,①代词,代俗语的内容,②结构助词,的;C 项“向”,①面对,②以前;D 项“道”,①道理,②方法。

]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秋水时至B .众闻则非之C .望洋向若而叹曰D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 [A 项,“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节。

B 项,“非”形容词作动词,非难、指责。

D 项,“美”形容词作名词,壮美(之景)。

]4.下列句式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为莫己若者B .大王来何操C .沛公安在D .吾属今为之虏矣D [A 、B 、C 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D 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1362096】A.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

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今存《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B.《秋水(节选)》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C.墨子,名翟,鲁人。

先秦墨家创始人。

“非攻”即反对战争。

D.《非攻(节选)》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攻人国家的战争是不义的。

C[C项,“非攻”指反对进攻性的不义的战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融会贯通《秋水》Word版含答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融会贯通《秋水》Word版含答案.doc

《秋水(节选)》测评练习一、基础题1、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作者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人。

(2)庄子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3)秋水指“清澈的眼波”,水,这里指秋天的洪水。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A、泾流(jìng)殆(dài)B、渚崖(zhù)睹(dǔ)C、仲尼(zhòng)矣(sì)D、伐纣(zhòu)伯夷(yì)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aì)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百川灌河(注入)两矣渚崖(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欣然自喜(喜悦)至于北海(到达)东面而视(向东望去)不见水端(尽头)望洋向若而叹曰(叹息)(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旋其面目(转变态度)大方之家(有很高学识的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于是焉(在这个时候)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泾流之大(泾流:直流,通流河面宽广)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3)河伯欣然自喜于是河神很喜悦(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5)望洋向若而叹曰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7)顺流而东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8)河伯始旋其面目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9)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10)少仲尼之闻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5、默写(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秋水节亚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秋水节亚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此何故.也

(3)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4)之以我天之.谓下之也.美 为尽在己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以.亏人自利也

(5)以拜作为《上师卿说,》以以..勇贻气之闻 于诸侯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6)闻闻少.道仲百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义者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7)于吾至长于.见北笑海于.大方之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则今此至则.大岳为阳攻楼国之,大则观.弗也知 非

【答案】 (1)动词,看见/介词,与“于”一起表示被动/动词,召见,接见 (2)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连词,假如 (3)名词,原因,缘故/形容词,旧/ 名词,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4)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5)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表 目的,来/介词,把,拿,用 (6)动词,听到/名词,见闻,学识 (7)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对、对于 (8)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副 词,是,就是
[文脉·梳理] 【答案】 ①望洋兴叹 ②杀不辜人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秋水(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显示河伯愧疚的一项是( ) 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②望洋向若而叹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秋水时.至(
)
(2)顺流而东.行(
)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泾.流( ) 两涘.( ) 渚.崖( ) 园圃.( )犬豕.( ) 鸡豚.( ) 栏厩.( )【答案】 j īn ɡ s ì zh ǔ p ǔ sh ǐ t ún ji 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泾流之大(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答案】 (1)“泾”同“径”,直 (2)“辩”同“辨”,分清,辨别(3)“兹”同“滋”,更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者若.使烛之武见秦君(3)故⎩⎪⎨⎪⎧ 此何故.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君安与项伯有故.(4)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5)以⎩⎪⎨⎪⎧ 以.亏人自利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作《师说》以.贻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6)闻⎩⎪⎨⎪⎧闻.道百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7)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至于.北海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则⎩⎪⎨⎪⎧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 (1)动词,看见/介词,与“于”一起表示被动/动词,召见,接见 (2)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连词,假如 (3)名词,原因,缘故/形容词,旧/名词,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4)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5)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拿,用 (6)动词,听到/名词,见闻,学识 (7)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对、对于 (8)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副词,是,就是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秋水时.至( ) (2)顺流而东.行( ) (3)东.面而视( ) (4)从而誉.文( ) (5)以亏.人自利.也( )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向东 (3)名词作状语,向东 (4)名词作动词,赞美 (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使……得利 (6)形容词作名词,美景(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泾.流( ) 两涘.( ) 渚.崖( ) 园圃.( )犬豕.( ) 鸡豚.( ) 栏厩.( )【答案】 jīnɡ sì zhǔ pǔ shǐ tún ji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泾流之大(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答案】 (1)“泾”同“径”,直 (2)“辩”同“辨”,分清,辨别(3)“兹”同“滋”,更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若⎩⎪⎨⎪⎧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若.使烛之武见秦君(3)故⎩⎪⎨⎪⎧ 此何故.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君安与项伯有故.(4)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5)以⎩⎪⎨⎪⎧以.亏人自利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作《师说》以.贻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6)闻⎩⎪⎨⎪⎧闻.道百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7)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至于.北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则⎩⎪⎨⎪⎧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 (1)动词,看见/介词,与“于”一起表示被动/动词,召见,接见 (2)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连词,假如 (3)名词,原因,缘故/形容词,旧/名词,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4)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5)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拿,用 (6)动词,听到/名词,见闻,学识 (7)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对、对于 (8)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副词,是,就是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秋水时.至( ) (2)顺流而东.行( ) (3)东.面而视( ) (4)从而誉.文( ) (5)以亏.人自利.也(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答案】(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向东(3)名词作状语,向东(4)名词作动词,赞美(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使……得利(6)形容词作名词,美景(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秋水(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秋水(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

秋水(节选)一、课外阅读(2017·广西名校高三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

正统十年进士。

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

复按顺天府。

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开中盐引入米振饥。

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

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

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岁凶振救,民无流移。

召为户部左侍郎。

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

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

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

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

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

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民大悦。

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

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

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

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

流人得所,四境安。

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

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等六府。

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

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

荆、襄之命,非其意也。

事竣,急请还朝。

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

杰疏辞。

不许。

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

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课时分层作业14秋水节亚攻节选苏教版必修3练习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涘.渚崖之间 涘:水边、岸 B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C .众闻则非.之非:诽谤 D .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 C [C 项,“非”为形容词作动词,非难,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①野语有之曰②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C.⎩⎪⎨⎪⎧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②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D.⎩⎪⎨⎪⎧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②策之不以其道 A [A 项“见”,均表被动;B 项“之”,①代词,代俗语的内容,②结构助词,的;C 项“向”,①面对,②以前;D 项“道”,①道理,②方法。

]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秋水时至B .众闻则非之C .望洋向若而叹曰D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 [A 项,“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节。

B 项,“非”形容词作动词,非难、指责。

D 项,“美”形容词作名词,壮美(之景)。

]4.下列句式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相同的一项是()A .以为莫己若者B .大王来何操C .沛公安在D .吾属今为之虏矣D[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D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51362096】A.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

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今存《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B.《秋水(节选)》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C.墨子,名翟,鲁人。

先秦墨家创始人。

“非攻”即反对战争。

D.《非攻(节选)》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攻人国家的战争是不义的。

C[C项,“非攻”指反对进攻性的不义的战争。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时候,河伯才掉转(或“转过”)他的脸来,仰视面对着海神若迷惘地感叹说。

(2)我将长久地被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或“大方之家”)耻笑。

7.请仿造下面的例句,以“庄子与自然”为话题,选取自然中的两三物再写一个句子,来形象地阐述庄子。

庄子是一条溪流。

它因刚正不阿而不惮于碰撞,因心存高远而一路欢歌,因不计较功名而回赠以晶莹洁白的浪花,因恪守自我而升华为永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属于在仿写中考查修辞手法,首先要找出例句的格式,然后再找出自然界中符合庄子特点的事物,带入确定好的格式即可。

【答案】(示例一)庄子是一颗晶莹的露珠。

它是夜晚悄悄降临的精灵,驻足在草尖,虽时光短暂,却把光彩留给大地,把感悟思想留给人生。

(示例二)庄子是洒落的春雨,是一场细腻如丝、绵绵无声的春雨。

它把天使的眼泪化作滋润人间万物的恩惠,把春姑娘的笑脸化作装饰大地山河的秀美。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51362097】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_____①___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

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____②____。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___③____。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具有两重属性②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

引援而飞,迫肋而栖。

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

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不恶,而况人乎?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

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选自《庄子·山木》)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B.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C.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D.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A[本题主要根据句式结构断开,如“辞其交游”与“去其弟子”结构一致,“衣裘褐”与“食杼栗”结构一致,“入兽不乱群”与“入鸟不乱行”结构一致。

]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吊”是“悼念”的意思,与《陈情表》中“形影相吊”中的“吊”意思相同。

B.“鲁”指鲁国,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C.“君子之交淡若水”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淡泊如清水,虽然之间没有密切的交流,但却彼此心地相近。

D.“弃千金之璧”指林回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这句话与下文的“负赤子而趋”告诉我们,以利益为前提的关系无法长久,很容易因为外在的原因而导致分裂。

A[A项,“吊”是“安慰、抚慰”的意思。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这几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D[D项,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意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2)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

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参考译文】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

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

”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了回答:“是的。

”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

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

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

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

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

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

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

’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

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

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

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