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30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微课件.
土壤采样ppt课件

.
样品记录
样品采集时,将现
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 采样编号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做详细
采样地点 经度、维度
的记录。样品采集完后袋 采样层次
内外均应附标签,标明采 特征描述
采样深度
样编号。名称。采样深度、 检测项目
采样地点、日期、采集人, 采样日期
采样人员
并填写采样记录。
土壤样品标签
2020/5/26
.
注意事项
土壤采样
报告内容
1
技术标准
2
采样器具准备
3
监测因子的选择
4
监测点位布设
5
样品采集
6
数据记录
.
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包括采样的布设和取样技 术。采剖面土样,应在剖面观察记载结束后进行。在采样前应先将 剖面整修、清理,削去最表层的浮土,然后再按层次自上而下逐层 从中心典型部位取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 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 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 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2020/5/26
.
取样方法
铁锹、铁铲直接样。 采样筒取样 土钻取样 挖坑剖面取样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 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 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 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 下铲取土;微量元素则需要用不锈钢或木制 取土器采样。
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 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 自行选择测定。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讲义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目的意义在1kg左右或更少的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数量的总体,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要困难。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来样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从野外取回的土样,经登记编号后,都需经过一个制备过程——风干、磨碎、过筛、混匀、装瓶,以备各项测定之用。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1)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茬、石粒、砖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以除去非土磁的组成部分;(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4)使样品可以长时间保存,不至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
样品制备好坏同样也对分析结果产生具大的影响。
二、采样原则1、调查研究,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2、按采样总体的差异程度和研究工作的要求划分采样单元;3、按照一定的采样技术路线随机多点采样,避免特殊点,各采样点采样量一致;4、注意时间、空间等的一致性,防止污染,在注意采代表性样品同时,注意采集典型样品。
三、采样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有差异。
如果要研究整个土体的发生发育,则必须按土壤发生层采样;如果要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需要采集原状土壤样品;如果要研究耕作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如有必要,还可在耕作层以下再采一层混合样品。
对于土壤环境研究来说,有时要作背景值调查,其采集方法则要求更高。
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样点的数目和分布应视田块的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细程度等而有不同,一般有下列三种采集方法。
背景值等调查研究要视研究区范围内复杂程度和变异大小而定。
1.对角线采样法:田块面积较小,接近方形,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的田块可采用此法,取样点不少于5个。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 土壤样品的采集2.1.1概述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
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
采取1kg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土壤,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困难些。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送来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而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
因此,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所谓总体,是指一个从特定来源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大量个体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所谓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一些个体所组成的。
因为个体之间是有变异的。
因此,样品也必然存在着变异。
由此看来,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着同质的“亲缘”联系,因而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非异性的差异,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大;反之亦然。
为了达到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要贯彻“随机”化原则,即样品应当随机地取自所代表的总体,而不是凭主观因素决定的。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诸样品(即样品1、样品2……样品n),应当有同样的个体数组成。
2.1.2混合土样的采集2.1.2.1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
例如:在一块不到2/3公顷的同一种土类的土壤上取9个样点,分别采9个土样,分析其速效磷的含量。
每个土样称取两个分析样品作为重复。
土壤中的速效磷用浸提液提取,吸取两分滤液作为重复进行磷的比色分析,测定结果和统计分析列于表2-1和表2-2。
表2-1 土壤速效磷的分析结果(P2O5mg·kg-1)表2-2 土壤速效磷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表示达到5%显著水准;**表示达到1%显著水准从表2-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采样(即样品间)的误差非常显著(达到1%显著水准)。
实验三土壤样品采集.pptx

3、调查区域类型划分
——以市、县域为基础调查单位 ——按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
地利用、植被类型、灌溉水源等进行调查 ,划分土壤调查区域
普查区域(针对“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 查”)
重点区域(针对“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 估” )
3.1 普查区域
117°0'0"E
118°0'0"E
119°0'0"E
40 40 -
50 50。区域面积不足一个网格的在距 边界5 区域任意地布1个点
在四周距边界5 区域各布设1个代表点
网格布点
• 不同尺度的网格嵌套、 重合
• 网格交差点、网格中心 点在不同尺度网格中布 点的重合性
• 对区域交界布点影响
重点区域加密点位布设
• 重点区域加密布点(现场勘查、现场布点 )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2)普查点位基本资料 (建立点位档案) • 点位基本信息:点位经纬度,点位所在地的(主要)土壤
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区域内地貌 类型。 • 点位周边地表特征性植被类型、分布及覆盖情况,农、林 、牧业等资料(生产情况)。 • 点位所在网格内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水资源分布情况,水 文水质情况。 • 点位所在网格内重点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历史 污染源变化情况。
其周边地区 • 油田、采矿区及周边地区 • 污水灌溉区 • 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周边 • 大型交通干线两侧 • 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地区 • 其它地区
4、布点有关技术
• 普查区域调查点位 • 重点区域调查点位 • 背景调查点位(含剖面点)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基本网格要求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土壤样品采集培训课件

土 壤 样 品 的 采 集
调
查
布
点
采
样
调 查——污染调查 污染调查 调查的目的:为采样的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调查的目的
调 查 的 内 容
自然条件:成土母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 自然条件:成土母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 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利用情况,作物生长与产量等。 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利用情况,作物生长与产量等。 土壤性状:土壤类型、层次特征、分布等。 土壤性状:土壤类型、层次特征、分布等。 污染历史及现状: 污染历史及现状:水、气、农药、肥料等途径的影响。 农药、肥料等途径的影响。
参考文献
奚廷孔,张艳新.广西农业学报[J].广西农业学报.2007,22(3):36奚廷孔,张艳新.广西农业学报[J].广西农业学报.2007,22(3):36-43. [J].广西农业学报.2007 李春鸣.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24(3):74李春鸣.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24(3):74-75. [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 梁红.环境监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25梁红.环境监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25-227. [M].武汉 刘德生.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4刘德生.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4-127. [M].北京 韩庆之.环境监测[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119韩庆之.环境监测[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119-121. [M].北京 奚旦立.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0奚旦立.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0-272. [M].北京 何增耀.环境监测[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134何增耀.环境监测[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134-137. [M].北京 马玉琴.环境监测[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46马玉琴.环境监测[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46-147. [M].武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课堂PPT)

姓名:李静 专业:化学
1
主要内容
一壤污染 土壤污染类型
土壤质量标准
三、土壤样品的 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 样品处理
2
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 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 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 )—— 四类:硅酸盐 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 类矿物
17
(2)土壤样品磨碎并过筛
18
(3)土壤样品的提取
索氏提取法、水浴提取法、层析法、 微波辅助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加速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萃取 法、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吹扫-捕 集法、亚临界水萃取法、流化床提 取法等
19
层析法
将有机溶剂吸附在惰性支持体上作 为固定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以此来进 行元素的相互分离。
9
⑶采样深度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 况,采样深度只需取15cm左右耕 层以下的15-30厘米土样。
如果了解土壤污染程度,应按 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10
⑷采样时间
随土壤的测定目的而定: 为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可随时采集 土壤测定; 要了解在土壤上生长发育的植物污 染状况,则往往根据植物的生长和收 获季节,同时采取土壤样和植物样。
物质的污染:研和医疗机构产生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
弃物。
5
3、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指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
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限制值。 二级标准:是指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
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是指为帮助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
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6
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二、土样的数量
一般1kg左右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分析之用, 采集的土样如果太多,可用四分法淘汰。四分 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样弄碎,除去石砾和 根、叶、虫体,并充分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 角线分成四份,淘汰对角两分,再把留下的部 份合在一起,即为平均土样,如果所得土样仍 嫌太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留下的土样 达到所需数量(1kg),将保留的平均土样装入 干净布袋或塑料袋内,并附上标签。
(二)耕作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 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 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 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采样点5—20个,其分布 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 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磨细的土壤先用孔径为1mm(18号筛) 的土筛过筛,用作颗粒分析土样,(国际 制通过2mm筛孔)反复研磨,使<1mm的 细土全部过筛。粒径>1mm的未过筛石 砾,称重(计算石砾百分率)后遗弃。
3.将<1mm的土样混匀后铺成薄层,划成 若干小格,用骨匙从每一方格中取出少量 土样,总量约50g。仔细拣出土样中的植物 残体和细根后,将其置于乳钵中反复研 磨,使其全部通过孔径0.25mm(60号筛) 的土筛,然后混合均匀。 经处理的土样,分别装入广口瓶,贴上标 签。
3
6.72
40
0.42
3.5
5.66
45
0.35
4
4.76
50
0.30
5
4.00
60
0.25
6
3.36
70
0.21
7
2.83800源自17782.38100
生产环境与农业品投入检测W2302-土壤样品的预处理2微课件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 9—
二、预处理的方法
1.全分解法
2.酸融浸法
3.形态分析 样品的处理 方法 4.有机污染 物的提取
根据所采用方法或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 (1)振荡提取法 (2)超声波提取法 (3)索氏提取法
适用于提取土壤中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4)浸泡回流法等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 10 —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于大部分元素的提取 (4)碱融法
碳酸钠熔融法(适合提取氟、钼、钨)和碳酸锂一硼酸、石 墨粉坩埚熔样法(适合提取铝、硅、钛、钙、镁、钾、钠等)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 7—
二、预处理的方法
1.全分解法
2.酸融溶浸法
3.形态分析 样品的处理 方法
4.有机污染 物的提取
酸溶浸法根据所采用试剂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 (1)盐酸—硝酸溶浸法; (2)硝酸一硫酸一高氯酸溶浸法;
本法不适用Pb等元素(易形成难溶性盐) (3)硝酸融浸法;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于大部分元素的提取 (4)0.1mol/L 盐酸融浸法;
适用于Cd、Cu、As的提取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 8—
二、预处理的方法
1.全分解法
2.酸融浸法3.形态分析 样品处理 方法4.有机污染 物的提取
根据所采用试剂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 (1)有效态的溶浸法(DTPA浸提法、0.1mol/L HCl浸提 法、水浸提法), (2)碳酸盐结合态、铁一锰氧化结合态等形态的提取(可 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 残余态)。
生产环境与农业投入品检测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主讲教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傅冰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8—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2、制备步骤
风干→挑拣→分选(四分法)→磨细过筛(不同孔径)→装瓶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9—
/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பைடு நூலகம்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采样点数:主要由土壤均一程度决定,一般5-10(或10-20),不少于 5个。 采样深度:20cm左右耕层土样和耕层以下20-40cm土样(了解土壤污 染情况)、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了解土壤污染的垂直分布情况) 采样时间:晚秋或早春 采样量:一般为1Kg,超出可用四分法缩分
— 2—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土壤采集的目的: 1.研究土壤的质量及基本性质; 2.编制土壤图; 3.安全性评价; 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须遵循具有高度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则,应做到以下两
1.做到随机、多点的取样,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 2.横向比较的样品组应由相同数量的土样组成。 同时,应注意防止污染。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根据是否保持原有结构:搅动型样品、原状土样品 根据采样点数:单点样品、混合样品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4—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采样点的布设既应考虑土壤的全面情况,也要视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常用 的布设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对角线布点法 梅花形布点法 棋盘式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5—
生产环境与农业投入品检测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主讲教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傅冰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2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制备
— 1—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 采集的原则 土壤样品的类型
•
•
采样点的选择、布点方法及采样数 量
采样深度、时间及采样量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6—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2
土壤样品的制备
• • 目的和意义 制备步骤
— 7—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1、目的和意义
(1)剔除水分对结果的影响 (2)剔除非土壤部分(石头、植物残渣等)对结果的影响 (3)使得样品充分混匀,以减少称样误差 (4)获得适应不同分析项目要求的不同土壤粒级 (5)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