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土壤的保护实验报告(3篇)

土壤的保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掌握土壤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 通过实验验证土壤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高土壤质量。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保护实验旨在验证土壤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高土壤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肥、化肥、农药、植物种子等。

2. 实验仪器:土壤分析仪器、土壤养分分析仪器、土壤水分测定仪器、温室、塑料大棚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采样:从不同地区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土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进行养分、水分、有机质等指标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情况。

3. 实验分组:将采集的土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土壤保护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4. 实验措施:(1)有机肥施用:在实验组土壤中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化肥施用:在实验组土壤中施用适量化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3)农药施用:在实验组土壤中施用适量农药,防治病虫害。

(4)植物种植:在实验组土壤中种植作物,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5)水土保持:在实验组土壤表面覆盖草皮、植被等,减少水土流失。

5.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土壤养分、水分、有机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作物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土壤养分、水分、有机质等指标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土壤质量明显改善。

2. 实验组作物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了20%以上。

3. 土壤保护措施对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具有显著效果。

六、实验结论1. 土壤保护对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2. 有机肥施用、化肥施用、农药施用、植物种植、水土保持等土壤保护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泥土样品的收集是泥土剖析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关系到剖析成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的一个先决前提.因为泥土特别是农业泥土的差别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剖析误差大若干倍,是以必须十分看重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依据剖析目标和请求采取不合的采样办法和处理办法.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一)采样时光泥土中有用营养的含量随季候的转变而有很大变更.剖析泥土营养供给情形时,一般都在晚秋或初春采样.统一时光内采纳的土样,其剖析成果才干互相比较.(二)采样办法采样办法因剖析目标和请求的不合而有所不同:1.泥土剖面样品研讨泥土根本理化性质,必须按泥土产生层次采样.2.泥土物理性质样品假如是进行泥土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3.泥土盐分动态样品研讨盐分在剖面中的散布和变动时,不必按产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收集一个样品.4.耕层泥土混杂样品为了评定泥土耕层肥力或研讨植物发展期内泥土耕层中营养供求情形,采取这种办法.(1)采样请求在采样时,请求土样有代表性,是以需多点取样,充分混杂,布点平均,混杂样品的取样数目应依据实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平均而定,平日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垦植层泥土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2)采样办法依据地形.样点数目和地力平均程度安插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朴直,可采取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朴直,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取棋盘式采样办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长条或庞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取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垦植层泥土20 cm 阁下,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泥土,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用土钻时必定要垂直拔出土内.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泥土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分散起来混杂平均.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表里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收集地点.地形.泥土名称.时光.深度.作物.收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图2 小土铲采样图(3)采样数目假如采来的泥土样品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过剩的泥土弃去,一般1kg 阁下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剖析之用.四分法的办法是:将收集的泥土样品弄碎混归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假如所得的样品仍然许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目为止.见图3所示二.泥土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的目标是:(1)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以除去非土样的构成部分;(2)恰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剖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削减称样误差;(3)全量剖析项目,样品须要磨细,以使剖析样品的反响可以或许完整和一致;(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管,不致因微生物运动而霉坏,引起性质的转变.土块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图3 四分法取样泥土样品的处理包含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管和登记操纵.(一)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实时进行风干.其办法是将泥土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清洁的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期近阴凉湿润通风,又无特别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尘土污染的室内风干,经常翻动,加快湿润.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泥土),以免完整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等.若泥土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过多,应细心拣出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二)磨细和过筛物理剖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木板或胶板上用胶塞或圆木棍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经由过程l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从新碾碎,如斯重复多次,直到全体经由过程为止.不得摈弃或漏掉,但石砾切勿压碎.留在筛上的石砾称重后须保管,以备石砾称重盘算之用.用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盘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充分混杂平均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泥土颗粒剖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化学剖析时,取风干样品一份,细心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类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体经由过程18号筛(1mm)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营养及交流机能.pH等项目标测定.测定泥土全氮.有机质等项目标样品,可用经由过程lmm筛孔的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掏出样品约50g,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体经由过程60号筛(孔径0.25mm)为止.假如须要测定全磷.全钾,还需从lmm土样中同样掏出约20g,磨细并使之全体经由过程100号筛(孔径0.15mm),分离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三)保管和登记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记明土样号码.土类名称.采样地点.深度.日期.孔径.收集人等.瓶内的样品应保管在样品架上,尽量防止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不然影响剖析成果的精确性.三.器具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思虑题1.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在剖析工作中有何意义?2.处理土样时为什么<lmm.<0.25mm和<0.l5mm的细土必须重复研磨,使其全体过筛?3.处理经由过程lmm及0.25mm土筛的两种土样,可否将两种筛套在一路过筛,分离收集两种筛下的土样进行剖析测定?为什么?1.附注:(一)依据土样处理成果,盘算泥土石砾的百分率.(二)土筛号数即为每英寸长度内的孔(目)数,如100号(目)即为每一英寸长度内有100孔(目).筛号与筛孔直径对比见附表.附表尺度筛孔对比表。

土壤改良实验报告(3篇)

土壤改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不合理耕作,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壤出现了板结、盐碱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我们开展了土壤改良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改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3. 为实际生产中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土壤样品:选取我国某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田土壤作为实验材料;(2)改良剂:包括有机肥、石灰、硫酸亚铁、硫酸铝等;(3)实验设备:土壤分析仪器、培养箱、电子天平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按照土壤样品采集规范,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磨碎,过筛后备用。

(2)土壤改良实验设计:将土壤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土壤样品加入不同比例的改良剂,设置对照组。

(3)土壤性质测定:对改良前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包括有机质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有机质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了30%左右。

这说明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 土壤pH值添加石灰的土壤pH值显著提高,平均提高了1.2个单位。

这说明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3.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添加石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提高,平均提高了50%左右。

这说明石灰可以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4.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添加有机肥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孔隙度显著提高。

这说明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根系生长。

五、结论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石灰等改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孔隙度等,改善土壤性质。

土壤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土壤采集和处理的方法,以及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术。

实验步骤:
1. 土壤采集
在实验室外选择一块未被污染的土地,用铁铲或铁锹将土壤采集到干净的塑料袋中。

采集时应避免采集表层土壤,应选择深度为10-20厘米的土壤。

2. 土壤处理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到干净的容器中,用手或工具将土壤样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大颗粒物。

然后将土壤样品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3. 土壤分析
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见的土壤分析包括土壤质地分析、土壤pH值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等。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土壤采集时应选择深度为10-20厘米的土壤,避免采集表层土壤。

2. 土壤处理时应将土壤样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大颗粒物,并将土壤样品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3. 土壤分析是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术,常见的土壤分析包括土壤质地分析、土壤pH值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等。

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采集和处理的方法以及土壤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术的探究,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今后的土壤研究提供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土壤资源,避免土壤污染和破坏。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1所示图1 采样点分布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

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用土钻时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

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壤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土壤样本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本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本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并且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技巧,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土壤性质分析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步骤和过程。

1. 实验器材准备
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器材:手套、无菌铲子、无菌瓶、手提电脑等。

2. 土壤采集
根据实验设计,我们从长沙市开福区的一个公园里挑选了4个不同位置的土壤,每个位置采集3份,共计12份。

采集时需要佩戴手套,并使用无菌铲子将土壤采集到无菌瓶中。

3. 样本处理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带至实验室,先用筛网筛掉土块和大颗粒物,使其粗细度均匀,并去除根系。

之后将处理后的土壤样本放置于加热消毒一夜之后用塑料袋封存。

4. 指标检测
实验室内分别对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总磷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采用了比较普遍的方法,如pH值检测采用了PHS-3B pH计,有机质含量检测采用了酚酞直读法等。

5. 数据分析
最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发现12份样本中pH值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而总磷含量则较为相似,显示出土壤样本的性质和环境的差异性。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实践掌握了土壤样本采集和处理方法,同时也掌握了部分土壤性质检测的基本技术。

这种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我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应用。

土壤样本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本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本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探究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差异。

通过采用标准的土壤采集方法和实验室分析技术,测定了各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等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也有所不同。

这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壤样本;采集处理;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养分含量引言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于作物生长和土地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探究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差异。

通过采用标准的土壤采集方法和实验室分析技术,测定了各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等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也有所不同。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的土壤样本分别为红壤、黄壤、棕壤、黑土和沙土。

2. 实验方法(1)土壤采集在采集土壤样本前,用锄头清除采样点上的杂草和枯枝落叶等杂物。

然后用铁铲挖取土壤样本,深度为20厘米。

每个采样点采集3个土壤样本,混合后取适量土壤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土壤处理将土壤样本过筛,去除其中的泥沙和杂物。

然后将土壤样本晾干并破碎,以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

(3)土壤分析采用标准方法测定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等指标。

结果与分析1. 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通过对不同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测定了各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等指标。

结果如下表所示:| 土壤类型 | pH值 | 有机质含量(%) | 全氮含量(%) | 全磷含量(%) | 全钾含量(%) || -------- | ---- | --------------- | -------------- | -------------- | -------------- || 红壤 | 5.6 | 2.3 | 0.1 | 0.02 | 0.2 || 黄壤 | 6.5 | 1.8 | 0.08 |0.01 | 0.3 || 棕壤 | 7.3 | 3.5 | 0.15 |0.03 | 0.4 || 黑土 | 6.8 | 2.1 | 0.12 |0.02 | 0.3 || 沙土 | 8.2 | 0.8 | 0.05 |0.005 | 0.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等指标均有所不同。

土样制备 实验报告

土样制备 实验报告

土样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土样制备
实验目的:通过土样制备实验,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为土
壤分析提供可靠的样品。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铲子、密封袋、标签、手套、清洁毛刷、干燥器、天平等。

实验步骤:
1. 选择采样点: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避免受到污染和干扰。

2. 采集土样:使用铲子或其他工具,在采样点上采集土样,深度一般为20-30
厘米。

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土样,混合成一个复合样品。

3. 处理土样:将采集的土样放入密封袋中,并在标签上标明采样点的信息和采
样日期。

在采集过程中,戴上手套,避免污染。

4. 保存土样:将密封袋中的土样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直至土样完全干燥。

然后
使用天平称量土样的质量,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经过采集、处理和保存,得到了干燥的土样样品,并记录了每个采
样点的土样质量。

实验结论:通过土样制备实验,我们掌握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为土壤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样品。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土样制备过程中需要注
意避免污染和干扰,保证样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实验意义:土样制备是土壤分析的基础工作,对于研究土壤特性、污染情况、
施肥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土样制备的方法,
也增强了对土壤样品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土壤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结:通过本次土样制备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土壤样品的重要性和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土样样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1所示
图1 采样点分布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

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用土钻时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

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壤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内外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集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时间、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

图2 小土铲采样图
(3)采样数量
如果采来的土壤样品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1kg 左右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分析之用。

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混合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所得的样品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量为止。

见图3所示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1)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以除去非土样的组成部分;(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析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一致;(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引起性质的改变。

土壤样品的处理包括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操作。

(一)风干和去杂
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及时进行风干。

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干净的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在即阴凉干燥通风,又无特殊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风干,经常翻动,加速干燥。

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

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等。

若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过多,应细心拣出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二)磨细和过筛
土块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图3 四分法取样
物理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木板或胶板上用胶塞或圆木棍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通过l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重新碾碎,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全部通过为止。

不得抛弃或遗漏,但石砾切勿压碎。

留在筛上的石砾称重后须保存,以备石砾称重计算之用。

用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计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充分混合均匀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土壤颗粒分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

化学分析时,取风干样品一份,仔细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部通过18号筛(1mm)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养分及交换性能、pH等项目的测定。

测定土壤全氮、有机质等项目的样品,可用通过lmm筛孔的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取出样品约50g,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孔径0.25mm)为止。

如果需要测定全磷、全钾,还需从lmm土样中同样取出约20g,磨细并使之全部通过100号筛(孔径0.15mm),分别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

(三)保存和登记
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记明土样号码、土类名称、采样地点、深度、日期、孔径、采集人等。

瓶内的样品应保存在样品架上,尽量避免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否则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三、用具
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思考题
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分析工作中有何意义?
2.处理土样时为什么<lmm、<0.25mm和<0.l5mm的细土必须反复研磨,使其全部过筛?
3.处理通过lmm及0.25mm土筛的两种土样,能否将两种筛套在一起过筛,分别收集两种筛下的土样进行分析测定?为什么?
1.
2.
3. 附注:(一)根据土样处理结果,计算土壤石砾的百分率。

(%)100=
⨯石砾重量
石砾含量土壤总重量
(二)土筛号数即为每英寸长度内的孔(目)数,如100号(目)即为每一英寸长度内有100孔(目)。

筛号与筛孔直径对照见附表。

附表
标准筛孔对照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