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采集方法

合集下载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采样方法如下:
- 根际土壤样本取样方法:
- 作物类(含草地等矮小植物):
1. 采集植物植株,去除根部大块土壤,置于冰上运输至实验室。

2. 晃动根部,去除根部松散的土壤后,使用无菌刷子从根部收集残留土壤。

3. 同一样方多点取样土壤样本等量混合均匀后,液氮速冻,置于-80℃冰箱保存。

- 林木类:
1. 采集地面下10-20cm根际土壤,置于冰上运输至实验室。

2. 过2-5mm孔径无菌筛网。

3. 同一样方多点取样土壤样本等量混合均匀后,液氮速冻,置于-80℃冰箱保存。

- 植物内部微生物取样方法:
1. 依据实验设计,进行样方设置,每一样方进行多点取样,同一样方点等量混匀成一个样本。

2. 对植物组织进行表面消毒操作,液氮速冻后,研磨成粉,即可用来进行核酸的提取。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取样器具的消毒灭菌处理,并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污染。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采样方法或操作步骤,请补充相关背景信息后再次提问。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PCR优化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PCR优化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PCR优化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植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和提高农田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通常需要进行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并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章将介绍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的步骤,并对PCR反应进行优化。

1.土壤样品采集:将土壤样品收集到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尽快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

2.土壤样品处理:将土壤样品通过筛网过滤,去除大颗粒物质。

然后,将土壤样品进行均匀混合,以保证提取的土壤微生物样品的代表性。

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土壤样品处理方法,例如:酶处理、分离培养等。

3.DNA提取:根据所选用的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按照其提取方案进行操作。

一般而言,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的步骤包括:细胞破碎、蛋白质沉淀、DNA溶解和纯化等步骤。

4. DNA质量检测:提取的土壤微生物总DNA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或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检测。

常用的DNA浓度检测方法为: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吸光度260 nm/280 nm比值,一般DNA的260 nm/280 nm比值在1.7-1.9之间为纯净的DNA样品。

P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技术,可以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PCR反应优化的几个关键步骤:1.引物设计:选择适当的引物对于PCR反应的成功至关重要,引物应能够特异性地扩增所需的目标基因片段。

引物的设计可以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进行,也可以利用已有的引物库进行。

2.酶和缓冲液优化:PCR反应中酶的选择和相应的缓冲液对于PCR反应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尝试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聚合酶和缓冲液,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适合的组合。

3.PCR温度参数优化:PCR反应的温度参数也会对PCR反应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微生物测定取样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取样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取样方法
确定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取样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取样点: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取样点。

通常应选择代表性地带土壤、若干个深度(如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等)的土壤样品。

2. 准备工具:取样时需要准备洁净的工具和容器,如无菌铲子、无菌采样袋或无菌容器等,以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3. 取样方法:将土壤取样器或无菌铲子插入土壤中,以尽量保持样品的代表性。

每次采样之前都应彻底清洗工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4. 样品处理:将采样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立即送达实验室,样品应存储在低温环境中,以减缓微生物代谢。

在实验室中,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方法可以包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所需的取样方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步骤和要求应根据具体研究的需求和方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

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

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物质循环、生态功能以及农田生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并进行研究是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

1.稀释涂平法:稀释涂平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首先,将土壤样品稀释成一定的浓度;然后,将适量的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最后,将培养基平板的菌落进行分离鉴定。

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常见的土壤微生物;缺点是只适用于可培养的微生物。

2.筛选技术:筛选技术通过筛选和培养特定类型的微生物,实现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常用的筛选技术有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酶基因筛选、菌落形态和色素筛选等。

优点是可以选择性培养其中一类型的微生物;缺点是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培养基有限性。

3.海绵法:海绵法通过悬浮土壤样品,利用海绵吸附和负压吸附的原理,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

首先,将土壤样品加入海绵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操作将海绵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最后,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优点是可以分离植物根际微生物和陆地微生物;缺点是操作复杂。

4.聚合物链式反应(PCR)和16SrRNA基因测序:PCR和16SrRNA基因测序是一种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首先,从土壤中提取微生物的DNA;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16SrRNA基因片段;最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分析。

优点是可以快速分离和鉴定微生物,无需进行培养;缺点是依赖于标准数据库的准确性。

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并通过分析其形态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分离。

优点是可以快速直观地观察微生物;缺点是无法进行鉴定和培养。

综上所述,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有许多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求。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方法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因此最好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利用其内部的底物(如碳源、氮源、磷源),经过精密的代谢酶的作用而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同时释放出的大量的氧气,它们的代谢活动消耗大量的碳源、氮源和磷源,是土壤中生物地球系统能量和矿质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

实验室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一般采用呼吸时间计测法。

该方法利用土壤中微生
物呼吸活动对其所在环境(O2和温度)的反馈变化,通过测定每小时、每天和每
月土壤中氧气的变化,计算出其呼吸量和呼吸率。

实验室测定土壤微生物的呼吸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从地下
15~30 cm处采集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将混合好的土壤样品分装在容器中,将容
器重新称重,测定其含水量;(2)实验:将测量用的容器放在实验槽中,每次实
验加入一定的水量,并固定它在恒温装置恒温包袋中实现恒温;(3)计算:按照
实验所示,采用称重法计算土壤水分流失率,以此计算出土壤呼吸强度。

从以上可知,实验室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是一项综合性、微观的测定,其结果
可快速准确反映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状况。

它具有易得、时间可控、适用于大部分土壤类型的特点,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有效手段。

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采集方法

⼟壤微⽣物研究⼟壤采集⽅法⼟壤微⽣物研究规范——II. ⼟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1. ⼟壤微⽣物样品的运输⼟样从采集点到实验室往往需要经历⼀定时间的运输,⼟样运输过程中难免影响⼟壤的温度、⽔分、氧⽓等环境条件,所以要尽快置于⿊暗、低温(4℃)的密闭环境,尽量维持⼟壤含⽔量稳定不变,⿊暗环境是为了避免光照下藻类在⼟壤表明的⽣长,低温是为了减少细菌繁殖,维持微⽣物区系稳定。

⼀般装于聚⼄烯袋⼦,并松扎。

另外,储存时尽可能避免物理压实,样品袋不要堆叠过多,以免破坏⼟壤原有的团粒结构,并导致底层样品处于厌氧环境。

微⽣物取样的⼟壤样品需要在0-4℃的条件下保存,所以⼟壤样品应及时保存在保温箱或冰箱中(设置0-4℃),并最好在⼀周内完成前期处理。

如果采集地有冰箱、熏蒸所需的真空⼲燥器和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微⽣物⼟壤样品熏蒸浸提后,以冷冻的浸提液保存在塑料⼩瓶中,以⽅便运送。

如果采集地没有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所取的⼟壤样品过筛后冷藏在保温箱中,以⽅便运送。

具体的流程如下:(1)提前准备好保温箱及冷冻好的冰板。

冰板需要提前1-2 d冷冻,可以再⽤⾃封袋装⼀定量⽔分放平冷冻为规则的冰块备⽤。

(2)按照微⽣物取样规范进⾏取样,及时过筛去除根系、⼟壤动物等杂质,放置在0-4℃保鲜冰箱中保存。

⽤于DNA或RNA 分析的⼟壤样品应⽤⼲冰速冻。

⽤于RNA分析的⼟壤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冰保持低温。

⽤于DNA分析的⼟壤样品应⽤冰盒运输,也可⽤⼲冰。

(3)运输当天将⼟壤样品密封好,放⼊保温箱中,保温箱底部、四周及顶部均放置冰板和⽤⾃封袋密封的冰块,保证样品四周均可接触冰板或冰块。

注意保证⼟壤样品和冰块分别密封,以防路途中融化的⽔分进⼊⼟壤样品造成污染。

(4)到达⽬的地后,迅速将样品放⼊保鲜冰箱(0-4℃)保存待测。

如果采样地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规范上的实验⽅法,将样品熏蒸、浸提后保存在塑料⼩⽅瓶中,-20℃冷冻,然后再按照上述流程放置保温箱中运送到⽬的地,迅速放置在冷冻冰箱中(-20℃)保存待测。

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

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

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随着生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在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是生物大数据技术在土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使用这一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的研究。

第一步: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1. 确定采样点位: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区域的特点,选择代表性的土壤采样点位。

同时要注意避开污染源和人为干扰点。

2. 采集土壤样品:使用无铁铲或无污染的采样工具,深入土壤表层约20~30cm 处进行采样,并取多个样品进行混合,以减小采样误差。

3.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干净无菌的容器中,在4℃下保存或立即冻存,避免微生物活性和组成的改变。

第二步:土壤DNA的提取和准备1. 提取土壤DNA:使用商用的土壤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土壤DNA的提取。

确保提取过程中的无菌条件和操作技巧。

2. DNA浓度和纯度检测:使用生物大数据分析所需的DNA量一般较少,因此需要测量DNA的浓度和纯度。

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测定。

3. DNA质量控制:检查DNA的完整性和质量,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第三步:建立土壤微生物组成的测序样本库1. 文库构建:使用特定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以建立土壤微生物的16S rRNA或ITS基因测序样本库。

选择合适的引物对目标微生物进行选择性扩增。

2. 文库纯化:使用商用文库纯化试剂盒,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以去除引物和杂质,使得文库中的DNA更适于测序。

3. 文库浓度测定:测定文库中DNA的浓度,以确保文库中含有足够的DNA用于后续的高通量测序。

第四步: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分析1. 高通量测序:将建立的土壤微生物文库送到专业的基因测序机构进行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1. 准备工作1.1 制定采样计划采样计划包括目的、地点、样点数、采样方法和步骤、后处理和分析项目等,明确采样任务和要求,并注意查阅前人在同一地点或地区的研究结果。

同时采样前要准备一份根据研究目的而设定的采样报告表格,一般要求包含以下内容:场地位置和采样确切位点,场地历史、相关细节及特征的综合描述,采样日期及时间,当时或临近取样前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雨、阳光、云等),所用器械种类,样本过筛前是否需要干燥,以及所有可能影响后续测试结果的其他因素。

1.2 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在明确采样目的、任务和要求的前提下,应收集监测区域范围内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实地采样前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现场勘察,主要考察采样区域的土壤类型、地形、农田等级、植物群落分布情况。

1.3 器具准备根据采样目的准备相应需要的器具,可能涉及到的器具如下: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筒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照相机、卷尺、比色卡、铝盒、样品袋、样品箱、冰袋、冷藏箱、冰箱、烧杯、量筒等。

试剂类:纯水、盐酸溶液(1:3)、酒精(95%)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记号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注意事项:①采样工具和盛放土壤样品的容器必须事先灭菌,或先用采样区内的土壤擦拭,避免外源物质干扰;采集下一个样品前采样工具先用95%酒精擦拭干净并晾干。

②避免使用吸水或会释放溶剂或增塑剂等物质的器具来盛放土壤样品。

2. 采样设计2.1 划分采样分区应将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适当大小的采样分区,森林和荒漠生态系统的采样分区为10 m×10 m的正方形,农田、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采样分区为1 m×1 m的正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I. 土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
1. 土壤微生物样品的运输
土样从采集点到实验室往往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运输,土样运输过程中难免影响土壤的温度、水分、氧气等环境条件,所以要尽快置于黑暗、低温(4℃)的密闭环境,尽量维持土壤含水量稳定不变,黑暗环境是为了避免光照下藻类在土壤表明的生长,低温是为了减少细菌繁殖,维持微生物区系稳定。

一般装于聚乙烯袋子,并松扎。

另外,储存时尽可能避免物理压实,样品袋不要堆叠过多,以免破坏土壤原有的团粒结构,并导致底层样品处于厌氧环境。

微生物取样的土壤样品需要在0-4℃的条件下保存,所以土壤样品应及时保存在保温箱或冰箱中(设置0-4℃),并最好在一周内完成前期处理。

如果采集地有冰箱、熏蒸所需的真空干燥器和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微生物土壤样品熏蒸浸提后,以冷冻的浸提液保存在塑料小瓶中,以方便运送。

如果采集地没有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所取的土壤样品过筛后冷藏在保温箱中,以方便运送。

具体的流程如下:
(1)提前准备好保温箱及冷冻好的冰板。

冰板需要提前1-2 d冷冻,可以再用自封袋装一定量水分放平冷冻为规则的冰块备用。

(2)按照微生物取样规范进行取样,及时过筛去除根系、土壤动物等杂质,放置在0-4℃保鲜冰箱中保存。

用于DNA或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干冰速冻。

用于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干冰保持低温。

用于D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冰盒运输,也可用干冰。

(3)运输当天将土壤样品密封好,放入保温箱中,保温箱底部、四周及顶部均放置冰板和用自封袋密封的冰块,保证样品四周均可接触冰板或冰块。

注意保证土壤样品和冰块分别密封,以防路途中融化的水分进入土壤样品造成污染。

(4)到达目的地后,迅速将样品放入保鲜冰箱(0-4℃)保存待测。

如果采样地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规范上的实验方法,将样品熏蒸、浸提后保存在塑料小方瓶中,-20℃冷冻,然后再按照上述流程放置保温箱中运送到目的地,迅速放置在冷冻冰箱中(-20℃)保存待测。

如果购买不到保温箱,可以选用运输水果、蔬菜等的白色泡沫箱,密封严实后亦可。

由于泡沫箱保温效果可能不及保温箱,路途较远时应多放置冰板及冰块,途中尽量不要打开,放入及取出都要及时,且需要提前确认样品采集地和目的地
的冰箱是否留有足够空间存放土壤样品或者浸提液样品。

特别要注意微生物样品的密封,放置融化的水分或者其他污染源污染样品。

2. 土壤微生物样品的处理
采样后土壤样品应尽快处理手工过筛。

过筛之前,去除样品中的植物、可见土壤动物和石粒等。

推荐过2 mm筛,促进颗粒间的气体交换,以利于保持土壤的好氧状态,也能去除小石头、动物和植物碎片。

一些有机物质如粗腐殖质或泥炭不容易通过2 mm筛,此时应在潮湿条件下过5 mm筛。

如果土壤太湿不能过筛,应该将其摊开,置于轻微流动的空气中,促其均匀风干。

应不停地用手指捏碎并翻动土壤以免表面过度干燥,通常在室温下进行上述操作。

如果土壤需要风干,不要过度风干,风干程度达到过筛要求即可。

3、土壤微生物样品的储存
土壤微生物样品管理和制备过程相对特殊,因此对土壤微生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阶段的储存需要特别注意对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的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1 微生物样品储存条件
根据土壤微生物的观测指标、样品状态等的不同,对样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如下:
1)微生物生物量分析一般要求土壤鲜样置于4℃左右冷藏保存,可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事先放置冰板或冰块的保温箱中,不能处于冰点以下,以免冰冻影响微生物。

一般的菌种保存也大多是在4℃,这个温度可以减小细胞繁殖,维持微生物区系的稳定性。

2)土壤微生物样品经过熏蒸浸提等前处理后的浸提液样品置于-20℃左右的环境中冷冻保存。

3)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Biolog板法、PLFA法或者DNA测序时大多都是采用冷冻法保存土样,且为了避免由于冷冻速度过慢导致菌体会表达大量的抗逆性基因和蛋白,样品可以速冻后(液氮罐),保存在超低温冰箱中(-70℃)。

4)尽量减少开关冰箱或保温箱,以保证恒定低温效果。

如遇停电等突发事件,做好相应应急处理措施。

5)特别要注意微生物样品在实验室保存和分析过程中的密封,以免凝结的水汽或其他污染源对样品造成污染。

6)每份样品保存量不能过多,不同样品之间避免堆叠,以免下部样品由于挤压形成厌氧环境。

2.2 微生物样品的储存时间
1)待测样品的短期保存
对于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最适宜保存温度并不相同,低温也可以造成某些微生物的死亡,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确定低温确实可以保持原有微生物区系不变,因此土壤微生物样品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

一般认为土壤鲜样4℃下可保存一周,土壤浸提液-20℃下可保存一个月。

ISO 10381认为一般土壤微生物样品在进行分析前最长可以保存3个月,如果用于DNA分析应保存在-20℃条件下,用于RNA分析则保存在-80℃条件下。

2)土壤微生物样品的长期保存(大于3个月)
根据保存年限和针对的指标的不同,样品应保存在-20℃、-80℃或-180℃条件下(表IV-1)。

已证实温带土壤样品在-20℃保存12月不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如氨氧化活性)。

而且用于磷酸脂肪酸(PLFA)和DNA分析的样品可以在-20℃保存1到2年。

用于RNA分析土壤样品也可在-80℃保存1到2年。

用于DNA、RNA和PLFA分析用的土壤样品推荐使用液氮速冻法。

4、其他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4.1 新鲜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某些土壤成分如亚铁、易还原态锰、还原性硫、铵态氮、硝态氮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和分析。

先用粗玻璃棒或将样品弄碎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固定。

4.2 风干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曝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样品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放入样品瓶中备用。

瓶内外各具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

制备好的样品要妥为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并避免酸碱气体的污染。

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还要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以备查询。

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4.2.1 一般化学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用静电吸附清除。

压碎的土样要全部通过2 mm筛,未过筛的土粒必须重新碾压过筛,直至全部样品通过2 mm筛为止。

过2 mm筛的土样可供pH、盐分、交换性能以及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2 mm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 mm筛,供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0.25 mm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用玛瑙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 mm筛,供矿质全量分析等项目的测定。

4.2.2 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土样的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但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诸环节都要特别注意,不要接触可能导致污染的金属器具。

例如采样、制样时使用木、竹或塑料工具,过筛使用尼龙网筛等。

通过2 mm尼龙筛的样品可用于测定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从通过2 mm 筛的试样中四分法分取一部分样品,用玛瑙研钵进一步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 mm尼龙筛,用于测定土壤全量微量元素。

处理好的样品应放在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4.2.3 颗粒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将风干土样反复碾碎,使之全部通过2 mm筛。

留在筛上的碎石称量后保存,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量,以计算石砾质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混匀后盛于广口瓶内,作为颗粒分析及其他物理性质测定之用。

若在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铁或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细心拣出称量保存。

参考文献
ISO 10381-6: 2009 Soil quality - Sampling - Part 6: Guidance on the collection, handling and storage of soil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processes, biomass and diversity in the laboratory
林先贵. 2010.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31.
GB/T XXXXX-2011/ ISO 10381-6: 2009 实验室测定微生物过程、生物量与多样性用土壤的好氧采集、处理及贮存指南(报批稿)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