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
02章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5)采样时间和频率 )
一般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一般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在同一时期所采土样的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在同一时期所采土样的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6)避免特殊点: )避免特殊点:
避免田边、路边、特殊地形、堆放过肥料的地方。 避免田边、路边、特殊地形、堆放过肥料的地方。
(7)采样量 )
§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三、特殊土样的采集
2. 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 段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段取”
不必按照发生层次, 不必按照发生层次,人为地从地表 向下进行等段或不等段划分。 向下进行等段或不等段划分。同一 段中,自上而下整层地均匀采样。 段中,自上而下整层地均匀采样。 整层地均匀采样 可用于储盐量的计算。 可用于储盐量的计算。
代表性 典型性 对应性 适时性 防止污染
二、混合土样的采集
§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二、混合土样的采集
(1)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量均匀一致 )
调查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差异情况 →把土壤划分成若干个采样单元 把土壤划分成若干个采样单元 →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 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 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
§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二、混合土样的采集
按照一定的采样路线( 、 、 等形 随机布点。 等形) 按照一定的采样路线(S、N、W等形)随机布点。 每一点所采的厚度、深浅、宽窄应大体一致。 每一点所采的厚度、深浅、宽窄应大体一致。 一般采集耕层土壤( 耕层土壤 一般采集耕层土壤(0~15或0~20cm)。 或 )。
5.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
水分 m1 − m 2 水分( %) = × 100% = × 100% 烘干土 m2 − m0
第二章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一、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1.采集位置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代表性的样点进行采集。
应注意选择多样性和代表性好的样点,避免不具代表性的采集点。
2.采集工具的选择:根据采集目的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
常用的采集工具包括铁锹、一次性土壤钻头和铲子等。
3. 采集深度的选择: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深度。
常用的采集深度一般为0-20cm、0-30cm和0-60cm等。
4.采集数量的确定: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采集的土壤样品数量,通常为3-5个样点取样混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5.采集方法: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因外来因素造成的污染。
采集样品时要佩戴手套,并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影响样品的准确性。
二、土壤样品的流转1.样品尽快送到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因样品长时间保存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2.样品运输途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破坏和污染,避免晃动和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可以放置在冷藏箱或保温箱中进行运输,以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3.在样品被分析的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尽量避免样品与其他化学品或污染物接触。
三、土壤样品制备1.样品制备前应根据研究需求,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除杂、晾干等。
具体的制备方法需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确定。
2.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进行样品的制备,并及时清洗并消毒。
四、土壤样品的保存1.样品保存前应将土壤样品干燥,移除多余的杂质并立即分装密封。
样品装入干燥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上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和深度等重要信息。
2.样品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及潮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选择干燥、通风、阴凉处进行保存。
3.样品保存的时间一般应根据研究需求确定,建议尽快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样品保存期限到期前,应定期对保存的样品进行检查,并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 土壤样品的采集2.1.1概述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
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
采取1kg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土壤,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困难些。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送来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而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
因此,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所谓总体,是指一个从特定来源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大量个体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所谓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一些个体所组成的。
因为个体之间是有变异的。
因此,样品也必然存在着变异。
由此看来,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着同质的“亲缘”联系,因而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非异性的差异,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大;反之亦然。
为了达到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要贯彻“随机”化原则,即样品应当随机地取自所代表的总体,而不是凭主观因素决定的。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诸样品(即样品1、样品2……样品n),应当有同样的个体数组成。
2.1.2混合土样的采集2.1.2.1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
例如:在一块不到2/3公顷的同一种土类的土壤上取9个样点,分别采9个土样,分析其速效磷的含量。
每个土样称取两个分析样品作为重复。
土壤中的速效磷用浸提液提取,吸取两分滤液作为重复进行磷的比色分析,测定结果和统计分析列于表2-1和表2-2。
-1表2-2 土壤速效磷分析结果方差分析从表2-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采样(即样品间)的误差非常显著(达到1%显著水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农民朋友如果想了解自己所耕种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施肥方案,可以自己采集土壤样品送到相关部门测定。
采集土壤样品时,一般每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1)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2)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采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果园要以树干为原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4)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用取土铲或筒钻采集土样。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5)采样方法:每个取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6)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千克,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千克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分别把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1. 引言说到土壤,大家可能会想起田间地头的泥巴,或者是那种爱在花园里翻土的乐趣。
可是,土壤可不止是个脏东西,它可是个宝藏!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能了解到土壤的成分、质量,甚至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实验原理,轻松又幽默,让你听了之后不觉得无聊。
2. 土壤样品的采集2.1 采集的准备首先,咱们得做好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首先,得穿上耐脏的衣服和一双结实的鞋子,毕竟在土里打滚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然后,准备好采样工具,像铲子、锹子、采样瓶等等,少了哪样都不行。
接下来,最好提前了解一下你要去的地方,别到时候发现那里是个污染严重的地方,那就得不偿失了。
2.2 采集的步骤好了,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采集了。
通常,我们会选择土壤表层,也就是那一层最“肥”的地方,毕竟这里的养分最丰富。
不过,别一味贪图表层的好处,底层也不能放过,毕竟“冰山一角”嘛。
一般来说,采集土壤时,要把采样点四周的土壤刮掉,确保取到的是干净的样品。
把土壤放进采样瓶,记得标注好位置和时间,这样后续分析时才不会搞混。
3. 土壤样品的制备3.1 样品的处理拿到土壤样品后,接下来的步骤同样重要。
首先,要把采集到的土壤晒干,干燥的土壤便于后续分析。
听说晒土壤的时间越久,土壤的养分就越容易被分析出来,不过晒太久也可能导致某些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这里就要掌握个度。
干燥后,把土壤粉碎,直到颗粒变得均匀细腻,像磨面粉一样,别让它们有“家族聚会”的感觉。
3.2 样品的保存最后,处理好的土壤样品要妥善保存。
你可不能随便一放了事,保存不当就会“变质”,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一般来说,最好把土壤放在密封的瓶子里,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切记防潮防湿,毕竟“湿气重了,坏事就来”!4. 总结好啦,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特性。
说到底,土壤不仅仅是植物的家,它还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故事。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土样采集原理
为准确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且分析所需的土样量非常少,因此采集的土样必须有较好的代表性。
利用对角线法布置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深度和采样量大体相近,五个采样点总的采样量为新鲜土稍大于1公斤。
二、所需设备
按每组计算;
小铁锹一把
采样袋一只或报纸若干张
三、操作步骤
(一)土壤农化分析样的采集方法
五点法(对角线法) 棋盘法蛇形法
(二)土壤样品采集步骤
选定欲采样的田块—→用对角线法目测采样点—→在选定的采样点上,铲去表土约1mm,采集耕作层土样(一般12~15cm)—→采集土样—→将五个点的土样混在一起带回实验室—→用手仔细将土块研碎到蚕豆大小,且均匀地摊铺在实验台上—→写上班级、组别及采样人姓名和采样日期
四、作业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将土样磨细使土样充分混合,并使样品在分析时能较容易分解,也可使样品长期保存。
二、所需器皿
1、20目土筛
2、60目土筛
3、每组两个广口瓶
4、标签纸若干
5、角匙
6、研钵
三、操作步骤
将充分风干的土样放入研钵中研磨―→使全部土样通过20目土筛―→将约四分之三的过目土样放大一大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写上班级、姓名及组别―→将余下的土样继续研磨,直至全部通过60目土筛―→将磨好的土样装瓶,贴上标签,写上土样粗细、组别、采样人等内容。
如果土样过多,可用四分法舍弃到部分土样―→如果欲对土样进行全N、全P、全K分析,则还需继续研磨,将土样通过100目土筛。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要将全部土样通过一个较粗的筛孔后,再能研磨成较细的土样?
2、土样制备在土壤分析中有何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采样点的布设既应考虑土壤的全面情况,也要视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常用 的布设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对角线布点法 梅花形布点法 棋盘式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5—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6—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2
土壤样品的制备
• • 目的和意义 制备步骤
— 7—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1、目的和意义
(1)剔除水分对结果的影响 (2)剔除非土壤部分(石头、植物残渣等)对结果的影响 (3)使得样品充分混匀,以减少称样误差 (4)获得适应不同分析项目要求的不同土壤粒级 (5)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根据是否保持原有结构:搅动型样品、原状土样品 根据采样点数:单点样品、混合样品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4—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生产环境与农业投入品检测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主讲教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傅冰
目录页
CONT品的制备
— 1—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 采集的原则 土壤样品的类型
•
•
采样点的选择、布点方法及采样数 量
采样深度、时间及采样量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采样点数:主要由土壤均一程度决定,一般5-10(或10-20),不少于 5个。 采样深度:20cm左右耕层土样和耕层以下20-40cm土样(了解土壤污 染情况)、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了解土壤污染的垂直分布情况) 采样时间:晚秋或早春 采样量:一般为1Kg,超出可用四分法缩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8—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2、制备步骤
风干→挑拣→分选(四分法)→磨细过筛(不同孔径)→装瓶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9—
/
— 2—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目的及 原则 2.土壤样品的 类型 3.采样点的选 择、布点方法 4.采样点数、 深度、时间及 采样量
土壤采集的目的: 1.研究土壤的质量及基本性质; 2.编制土壤图; 3.安全性评价; 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须遵循具有高度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则,应做到以下两
1.做到随机、多点的取样,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 2.横向比较的样品组应由相同数量的土样组成。 同时,应注意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