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

合集下载

胸部CT诊断

胸部CT诊断

右肺动脉层面 左心房层 面
右心房层面
心室层面
正常胸部CT表现
肺内常见病变的CT诊断
肺癌(lung cancer)的CT诊断
临床分类 原发性肺癌 • 中央型肺癌 • 周围型肺癌 • 细支气管肺泡癌 继发性肺癌 • 转移性肺癌
肺癌的CT诊断
中央型肺癌 定义:发生于肺段及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生长方式 • 管内型 • 管壁型 • 管外型 • 混合型 临床与病理 • 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
定义
• 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
生长方式
• 侵入肺内形成肿块。
临床与病理
• 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
肺癌的CT诊断 周围型肺癌
–CT表现(直接征象)—肺内肿块 • 肺内孤立性肿块,类圆形或分叶状。 • 棘状突起:肿块边缘长、宽2~6mm的棘状外凸影,为 肿瘤浸润或间质增生。 • 边缘短细毛刺(肺窗)。 • 胸膜凹陷征。 • 支气管、血管聚集征。 • 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坏死、液化、偏心空洞、钙 化)。 • 增强扫描非坏死区明显强化(CT值增加20HU以上)。
(二)内部结构
(三)轮廓与边缘
• 结节或肿块轮廓呈分叶征,边缘有短细 毛刺者,多为周围性肺癌(浸润性生长); • 边缘光整且无毛刺者,多见于良性肿瘤 (膨胀性生长); • 结核瘤边缘光整(纤维组织包裹) ,周围 多有“卫星病灶” 。
(三)轮廓与边缘
(四)与胸膜的关系
• 胸膜凹陷征或胸膜尾征:由于肿瘤内成纤 维组织牵拉脏层胸膜及肿瘤细胞侵犯淋巴 道和胸膜,在肿块与胸膜间形成三角形或 线状条索影——胸膜凹陷征,在肺癌中占 49%; • 结核瘤及其他炎性结节与胸膜粘连也可产 生类似影像,但其发生率较低,仅为19%。

胸部CT诊断

胸部CT诊断

(4)几种特殊类型的肺癌: 肺上沟癌(Superior sulcus carcinoma Pancoast tumor) 纵隔型肺癌 肺炎型肺癌 重复癌
纵隔疾病的CT诊断 一、胸内甲状腺 (intrathoracic thyroid gland) 病因:甲状腺肿、腺瘤、囊肿、癌 CT表现: 位置:前上纵隔,气管和胸骨间,可
鉴别诊断: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
三、畸胎瘤(teratoma) 病理: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一种或多
种胚胎成分,有囊性和实质性 CT表现:
前纵隔,边缘光滑之厚壁囊性肿块, 含脂肪、脂液分层、钙化、骨骼或牙齿、 囊性畸胎瘤壁常呈蛋壳状钙化。
四、淋巴瘤(lymphoma)
病理: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分
织学来源可分为支气管囊肿和支气管肺
囊肿(pulmonary bronchogenic cyst)。 CT表现: ❖ 部位:纵隔与肺的任何部位,多见于
气 管隆突5cm范围内。 ❖ 形态:圆形、椭圆形、边缘锐利,壁
菲薄。
❖ 密度:均匀,可有出血和液气平,壁 可强化。
二、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病因:先天性或后天性 病理:肉眼观,支气管呈柱状、囊状、静
小空洞,下肺野可见支气管播散灶。 ❖ tuberculoma:
类圆形结节,可呈浅分叶,边缘 清晰,直径2-4cm,内可有坏死,结 节状、斑点状或层状钙化,周边常见 卫星灶,增强扫描结节多呈环形强化。
Ⅳ型:胸膜炎型(结核性胸膜炎) 可单独或与肺部结核合并存在,
表现为胸水,胸膜增厚或胸膜结节。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胸部正常CT解剖 (一)窗技术
1.纵隔窗: 窗位30-60Hu, 窗宽300-500Hu

胸部CT诊断

胸部CT诊断

关注患者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症
定期复查胸部CT,了解病情变化
监测肿瘤标志物,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变化
胸部CT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PRT 06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肺炎:CT显示肺部炎症、渗出、实变等
肺结核:CT显示肺部结节、空洞、钙化等
肺癌:CT显示肺部肿块、结节、毛刺等
胸部CT诊断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胸部CT诊断概述
03
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
04
胸部CT的诊断流程
05
胸部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06
胸部CT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PRT 01
胸部CT诊断概述
PRT 02
胸部CT的基本概念
胸部CT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胸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
个性化诊断与精准医疗的探索与实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个性化诊断: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胸部CT诊断的未来发展:将个性化诊断和精准医疗的理念应用于胸部CT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探索与实践:研究个性化诊断和精准医疗在胸部CT诊断中的应用,推动胸部CT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肺脓肿:CT显示肺部脓肿、空洞、气液平面等
肺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肺血管性疾病的CT表现:肺动脉主干增粗、肺动脉分支狭窄等
肺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流程: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肺血管性疾病的种类: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
胸部CT在肺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显示血管形态、血流情况等

胸部CT扫描

胸部CT扫描
胸腔积液:胸腔内液体积聚,包括 渗出性、漏出性和血性胸腔积液
肺纤维化:肺部组织纤维化,导致 肺功能下降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升高,导 致右心衰竭
心脏疾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
肌梗死等
心包炎:心包膜的炎症,包 括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

心瓣膜病:心脏瓣膜的疾病, 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
肺部疾病
肺炎:肺部炎症,包括细菌性、病 毒性、真菌性等
肺癌:起源于肺部的恶性肿瘤,包 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肺栓塞:血栓阻塞肺动脉,导致肺 组织缺血、缺氧
肺结节:肺部小结节,可能为良性 或恶性
哮喘:支气管哮喘,一种慢性气道 炎症性疾病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
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 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04
检查前不要剧烈运动,保持 情绪稳定
检查中注意事项
保持安静,避免说话和咳嗽 保持身体不动,避免身体移动和扭动 保持眼睛睁开,避免闭眼和眨眼 保持双脚平放,避免双脚抬起和移动 保持耐心,避免急躁和焦虑
保持呼吸平稳,避免深呼吸和屏气 保持头部不动,避免头部转动和倾斜 保持双手放在身体两侧,避免双手举起和移动 保持身体放松,避免紧张和焦虑 保持与医生沟通,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03
胸部CT扫描具有 较高的空间分辨 率和密度分辨率, 可以清晰地显示 胸部结构的细微 变化,有助于早 期发现病变。
04
胸部CT扫描具 有无创、快速、 准确的特点,是 临床上常用的胸 部影像检查方法 之一。
胸部CT扫描的用途
诊断肺部疾病: 如肺炎、肺气 肿、肺癌等
诊断心脏疾病: 如心肌梗死、 心包炎等
03
检查方法:胸 部CT扫描可以 清晰地显示胸 部骨骼、软组 织、血管和气 道等结构

胸部CT诊断

胸部CT诊断

大血管及心脏 胸部入口平面,见“八个血管断面” 颈总动脉平面见“六个血管断面” 无名动脉平面见“五个血管断面” 主动脉弓平面 主肺动脉窗平面 左肺动脉平面 肺动脉干和右肺动脉平面 主动脉根部平面 心室平面
气管 形状:环状软骨段圆形,隆突处椭
圆形,之间形状不定,可为圆,椭 圆,梨形或马蹄形 后壁可突,平坦,极少数内凹 软骨间断钙化
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胸膜及胸壁改变 胸膜凹陷征(三角形或条状影) 胸膜播散(结节,胸水) 胸壁浸润(胸膜外脂肪层消失,钝角,
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
肺癌合并大量胸水与单纯大量胸水的鉴别 单纯大量胸水压迫肺不张,表现为肺萎陷 密度平均,边缘平直,内凹或新月形 肿瘤部位表现局部隆起,密度不均,且低
前行引入上腔V(奇V弓或膝部) 直径:6~7mm
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 柱状支气管扩张 管壁增厚,管腔增宽 轨道征(平行) 印戒征(垂直) 胸膜下3cm范围内见支气管 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动脉直径 密度:管状、环状透亮影或高密度影
囊状扩张 表现为多发散在或簇状分布或
葡萄串样分布的囊腔 囊壁光滑,其内可见液平面
腔静脉后,隆突下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增强扫描:环状强化 可伴肺扩张(儿童多见)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Disseminated TB) 急性:两肺广泛小点状病变约1-3mm病变
分布,大小,性质较一致 亚急性成慢性:病变主要分布在两中上肺
大小,性质明显不一致 其它TB征象(肺,淋巴结)
浸润型肺结核(infiltrative TB) 好发部位 病灶性质,形态多样
(ultra- fast CT, UFCT) 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CT, MSCT)
(multidetectors SCT, MDCT)

实验5:胸部正常CT表现

实验5:胸部正常CT表现

32
33
5、隆突下间隙: 上为气管隆突,两侧分别为左右主 支气管,前为右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 后为胸椎椎体,下为左心房, 其内有食 管和奇静脉、淋巴结。
34
6、膈脚后间隙:
由两侧膈脚、降主动脉和胸椎围成的间隙, 降主动脉的 右侧有胸导管和奇静脉,左侧有半 奇静脉。
35
(三)纵隔淋巴结
纵隔是胸部淋巴循环的集中点,有众多淋巴结分布于 纵隔各区。纵隔淋巴结接受纵隔、双肺、胸壁及膈的淋巴 引流,左侧汇人胸导管→左静脉角;右侧汇入支气管淋巴 干→右淋巴导管→右静脉角。 正常纵隔淋巴结直径(短径)小于10mm。
脏层胸膜及少量纵 隔脂肪组成。
63
2、后联合线: 该线是在主动 脉弓上方,两 肺于食管与脊 柱之间汇合而 成。CT上显示 率较低。
3、右气管旁线: 右肺包绕气管右 后壁1/2或2/3的部 分,一般厚度不 超过4mm。
64
4、奇静脉食道隐窝:是右肺延伸到右侧支气管及心脏 后方到达食道和奇静脉右侧缘所形成。该隐窝一般为凹 陷或平直,少数为外凸。
40
锁骨
胸骨
肋软骨钙化
胸椎 肩胛嵴(肩胛冈)
肩胛骨
41
42
二、 肺窗
观察:气道、肺血管、叶间裂、纵隔线、 肺韧带等。
43
肺 门 支 气 管 大 血 管 示 意 图
44
代表层面
1、气管层面
气管呈圆形或 椭圆形,居中, 其右后壁仅有一 纤维膜、结缔组 织、胸膜与肺相 隔, 其厚度一般 不超过4mm。
左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左下肺动脉 中间支气管
48
5、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右中叶支气管
左下叶支气管
右下叶支气管
49

胸部ct报告哪些内容

胸部ct报告哪些内容

胸部ct报告哪些内容引言胸部CT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对胸部进行断层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胸部内部结构的情况,发现和评估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

本报告旨在对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为医生提供相关的解释和建议。

检查信息- 检查日期:报告撰写的日期- 检查类型:胸部CT- 检查编号:胸部CT检查的唯一标识- 检查部位:胸部报告结论在本次胸部CT检查中,发现了以下结论:1. 肺部结构正常:双肺纹理清晰,无明显实质性异常。

双肺门区大小正常,无淋巴结肿大。

2. 支气管和气道情况正常:主支气管通畅,未见扩张或狭窄。

肺段和亚段气管分支正常。

3. 胸腔和胸壁情况正常:胸腔内无积液或气体。

胸壁和肋骨完整,未见明显异常。

4. 心脏情况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未发现心肌缺血、梗塞或其他结构异常。

5. 血管情况正常:大血管走行正常,主动脉和肺动脉大小正常。

未见明显的血管壁增厚或扩张。

6. 脊柱情况正常:胸椎和硬膜囊无异常,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变形。

详细解读肺实质胸部CT影像显示了两侧肺部的结构和纹理,纹理清晰,无明显的实质异常。

肺部血管走行正常,未见明显的血管扩张或壁增厚。

肺门区大小正常,未见淋巴结肿大。

支气管和气道主支气管通畅,未见扩张或狭窄。

肺段和亚段气管分支正常。

气道壁面光滑,未见明显增厚或狭窄。

胸腔和胸壁胸腔内未见积液或气体,胸壁和肋骨完整。

胸膜表面光滑,未见胸膜增厚或结节病灶。

心脏心脏大小正常,各心腔未见明显扩大或狭窄。

心肌无明显缺血或梗塞的征象。

心脏瓣膜结构正常,未见瓣膜增厚或反流。

血管主动脉和肺动脉大小正常,未见壁增厚或扩张。

大血管走行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脊柱胸椎和硬膜囊无异常,未见明显骨质病变、破坏或变形。

未发现脊柱结构偏移或压迫。

结束语根据本次胸部CT检查的结果,胸部内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

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可能出现的相关疾病。

建议进一步与临床医生联系,以获得更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胸部CT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胸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二、胸廓正常胸部CT影像学中,胸廓呈现为双侧对称,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胸骨前突、锁骨、肩胛骨、肋骨、背部等结构均可清晰显示。

三、肺野1. 肺实质:肺组织密度均匀,纹理清晰,可见细小支气管血管束。

无明显实质结节、肿块或浸润阴影。

2. 肺小叶:肺小叶内可见小叶间隔,正常肺小叶间隔宽度应在2-15mm范围内。

3. 支气管:支气管呈较明显的空气密度,壁厚均匀,支气管径迹清晰可见。

四、纵隔1. 纵隔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前至胸骨后突,后至胸椎,上至锁骨顶,下至横膈膜的最高点。

2. 纵隔结构:纵隔内可见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淋巴结等结构,各器官之间的分界清晰。

3. 淋巴结:正常淋巴结大小一般小于1c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无强化。

五、胸膜1. 胸膜腔:胸腔腔隙清晰,无积液或气体。

2. 胸膜增厚:胸膜厚度一般小于1mm,不应有明显增厚的表现。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文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胸部CT影像学: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胸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评估的方法。

2. 胸廓:人体胸部外形的轮廓,由胸骨、肋骨、锁骨等组成。

3. 肺实质:指肺的实质部分,包括肺泡、细支气管、血管和结缔组织。

4. 肺小叶:肺的最小功能单位,由气管支气管分支成的。

每个肺小叶由一个中央小叶支气管和周围小叶支气管构成。

5. 纵隔:胸廓内位于两肺之间的胸腔隔离结构,包括心脏、食管、大血管、淋巴结等。

6. 淋巴结:分布于胸腔中的小型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胸腺增生 (thymic hyperplasia)
弥漫性增生 结节状增生
(三)胸腺瘤(thymoma)
病 理: 上皮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和混合型。 CT表现: 分非侵袭性和侵袭性胸腺瘤。前上 纵隔内结节影,向一侧或两侧突出, 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可有囊变和 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侵袭性 者弥漫浸润于大血管间,心包和胸 腔积液。 鉴别诊断: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
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
多呈环形强化。肺内原发灶呈片影或段、
叶的实变,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空洞。
可合并叶或段的不张。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acute miliary tuberculosis and chronic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 ) 急性血行播散型, CT表现为双肺广泛 分布的1-2mm小点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界 清,分布均匀,与支气管走行无关,以HRCT 显示为佳。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 大小不一, 密度不均,可有钙化, 上中肺野分 布为主。
2.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炎症累及整个肺叶,或呈肺段分布。 病理:充血期,毛细血管充血,肺 泡内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 红色肝样变期,渗出液中含 较多红细胞。 灰色肝样变期,渗出液中含 大量白细胞。 消散期,渗出液溶解、吸收。
CT表现: 渗出期表现为磨玻璃样影;实变 期呈叶、段的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 征,叶间裂可向外膨出;消散期则呈 斑片状影。 鉴别诊断: 阻塞性肺炎,结核性大叶炎、 肺肿瘤(腺癌、肺泡癌或淋巴瘤)。
CT表现: (1)中心型肺癌: 肺门肿块,常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支气管异常
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 纵隔侵犯
左上肺非特异性炎症
(2)周围型肺癌 肺外周结节,多呈分叶状,可有细短 毛刺。 结节密度多不均匀,可有空泡征,支 气管气象,坏死、空洞、少数有钙化。 血管纠集、细支气管截断。 胸膜牵引征 增强扫描,CT值增加多在20Hu以上。 转移征象
鉴别诊断:
支气管源性囊肿、肺脓肿、先天性膈疝。
2.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 cyst) 为支气管的先天发育异常,根据组 织学来源可分为支气管囊肿和支气管肺 囊肿(pulmonary bronchogenic cyst)。 CT表现: 部位:纵隔与肺的任何部位,多见于 气 管隆突5cm范围内。 形态:圆形、椭圆形、边缘锐利,壁 菲薄。 密度:均匀,可有出血和液气平,壁 可强化。
(3)细支气管肺泡癌
结节型:同周围型肺癌
弥漫型:双肺弥漫分布的腺胞结
节,可融合。
实变型(肺炎型):肺段或叶的 实变,常合并腺泡结节。
(4)几种特殊类型的肺癌:
肺上沟癌(Superior sulcus carcinoma
Pancoast 纵隔型肺癌 tumor)
The end 谢谢!
Ⅲ型:继发性肺结核
(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①肺尖后段、下叶背段常见,单发或多 发腺泡结节状影,小叶、肺段或肺叶 实变。 ②病变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坏死、空 洞,纤维索条影。 ③病灶邻近胸膜增厚。
caseous
pneumonia:
二、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病因:先天性或后天性 病理:肉眼观,支气管呈柱状、囊状、静
பைடு நூலகம்
脉曲张状或混合状扩张。
镜下观,粘膜柱状上皮呈急、慢性 炎性改变,伴弹力纤维、 平滑肌和软骨的损害。
CT表现:病变支气管壁增厚,管腔 扩大,形态多样。 1.柱状扩张:“双轨”征、 “印戒”征。 2.囊状扩张:葡萄串状、卷发样。 3.曲张形扩张:粗细不均的囊柱状。 4.混合型 合并粘液栓时,腔内可见棒状 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咳痰后可 消失,同时可见肺野内出血,继发 感染等征象。
五、心包囊肿(pericardial cyst)
多为单房, 可发生于心包的任何 部位,以心膈区多见。 常位于右心 膈角区,呈边缘清晰锐利的囊状影。 鉴别诊断:
心包憩室
支气管囊肿
六、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 是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起源于肋 间神经内侧段或椎旁交感神经链。分神经 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 母细胞瘤等。 CT表现: 后纵隔脊柱旁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 部分呈哑铃状,椎间孔扩大,肋骨头和脊 椎受压,良性者边缘锐利,恶性者边缘不 清,侵蚀骨骼,增强扫描呈中等强化。
胸 部 CT 诊 断
第一节 胸部CT检查 一、胸部CT扫描方法 (一)普通扫描
(平扫 plain CT scan)
(二)增强扫描 (contrast enhancement,CE) 1.注药方法 团注法 (bolus injection) 静滴法 2.扫描程序 静态CT扫描 动态CT扫描(dynamic CT scan)
三、畸胎瘤(teratoma) 病理: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一种或多 种胚胎成分,有囊性和实质性 CT表现: 前纵隔,边缘光滑之厚壁囊性肿块, 含脂肪、脂液分层、钙化、骨骼或牙齿、 囊性畸胎瘤壁常呈蛋壳状钙化。
四、淋巴瘤(lymphoma) 病理: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分 Hodgkin disease, HD和non Hodgkin lymphoma, NHL CT表现: 纵隔肺门多组淋巴结肿大,可 融合成团,压迫或侵犯纵隔结构。 偶有坏死与钙化,强化程度较低。 鉴别诊断: ①淋巴结结核 ②结节病 ③胸腺瘤 ④转移瘤
表现为胸水,胸膜增厚或胸膜结节。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其它感染
肺癌 炎性假瘤 肉芽肿
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在全身恶性肿瘤 中居第二位。 病理: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 支气管肺泡上皮。 组织学分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鳞癌、腺癌、大细胞未分化 癌、复合癌)。 按发生部位分:中心型、外围型、细支气 管肺泡癌。
第二节 肺部疾病的CT诊断
一、先天性疾病
1.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某一肺段和正常肺组织及气管和支 气管树相互分离,无呼吸功能,血供来 自主动脉系统,分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类。
CT表现:
部位:两下肺、脊柱旁。 形态:囊实性或囊性或实性,邻近肺 野斑片状影。 血供:体循环,病灶内血管异常。
大叶性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小空洞,下肺野可见支气管播散灶。
tuberculoma: 类圆形结节,可呈浅分叶,边缘 清晰,直径2-4cm,内可有坏死,结 节状、斑点状或层状钙化,周边常见 卫星灶,增强扫描结节多呈环形强化。
Ⅳ型:胸膜炎型(结核性胸膜炎)
可单独或与肺部结核合并存在,
脓肿边缘截断。
鉴别诊断:结核空洞、癌性空洞
4.肺结核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
染病。
病理:渗出-结核性肺泡炎,增殖-
结核性结节肉芽肿。继发改变:干酪样坏
死、液化、空洞、 播散;纤维化、钙化。
CT表现: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 (primary tuberculosis)
(二)影响CT检出与诊断的因素
(主要为常规CT) 1.运动伪影 2.部分容积效应 3. 层厚与层间距
4.大量胸水
5.一病多像,一像多病
三、胸部正常CT解剖
(一)窗技术
1.纵隔窗:
窗位30-60Hu, 窗宽300-500Hu
2.肺窗:
窗位-700~-400Hu,窗宽1000-1500Hu
(二)纵隔(mediastinum) (三)肺(lung)
3. 肺脓肿
肺脓肿(lung abscess),由化 脓性细菌引起的肺坏死性炎性病变,
分急性和慢性肺脓肿。
病理: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 肺组织坏死、液化,周围有纤维 组织增生。
CT表现:
急性期:大片密实影,中心密度较 低,空洞形成后,壁厚而模糊,内有液 平;慢性期:洞壁清晰,内壁多不规整, 增强扫描洞壁强化,支气管、肺血管于
肺炎型肺癌
重复癌
第三节 纵隔疾病的CT诊断 一、胸内甲状腺 (intrathoracic thyroid gland) 病因:甲状腺肿、腺瘤、囊肿、癌 CT表现: 位置:前上纵隔,气管和胸骨间,可 推压气管,上与甲状腺相连。 密度:较高、常有囊变、钙化、强化 明显。
二、胸腺增生与胸腺瘤 (一)正常胸腺 位于前上纵隔,主动脉弓前, 呈三角形,新月形或箭头状,20岁以 后逐渐委缩,为脂肪替代。 正常胸腺大小;1月-14岁厚 度<22mm;厚度与主动脉弓直径之比: 1岁以内<1.8,1-6岁<1.2,6-14岁 <0.9。
(三)特殊扫描 1.薄层扫描
2.高分辨率CT扫描
(High resolution CT, HRCT) 3. MSCT :快速不间断扫描 4、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CTA)
5.心电门控扫描
二、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一)诊断价值 1.肺部小病灶与早期病变 2.咯血查因 3.肺不张、肺实变 4.肺肿瘤分期 5.肺弥漫性病变 6.肺气肿的诊断及功能评价 7.肺血管性病变 8.胸水查因
三、肺感染性病变 1.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或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病 理:小支气管壁充血、水肿、间 质炎性细胞浸润,小叶渗出、 实变、气肿或不张。 CT表现:两肺中下野中内带,支气管 血管束增粗,沿其分布小斑 片影及边缘模糊的小结节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