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改造措施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1.引言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进行探讨。

2.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是对建筑结构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震鉴定分为两个部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2.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结构的静力学计算,确定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静态分析的目标是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并确定结构的破坏模式。

首先,需要详细研究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了解结构的材料和构造,确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构件连接方式。

然后,使用静力学方法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超过了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加固设计。

2.2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通过模拟地震作用在结构上的动力响应,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动态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动力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分析两种方法。

线性动力分析基于结构的线性弹性假设,计算结构在地震中的动力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但不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动力分析则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如非线性材料和接缝的滑移等。

这种方法的结果更加准确,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通过动态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3.加固设计加固设计是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措施的设计。

加固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加固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增加结构的刚度、加固结构的连接方式、增加结构的抗震支撑等。

对于其中一具体的建筑结构,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特点、材料的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

4.结论。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是现有建筑。

在地震频发的中国国土上,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问题。

本文将就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1.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估,得出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韧性和变形能力等各项指标,从而进行抗震性能的评定。

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静力计算方法、动力计算方法、现场测试方法等。

动力计算方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地震响应谱分析等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模拟,评估其抗震性能。

2.结构现状调查结构现状调查是指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调查,了解建筑结构的材料、工艺、施工品质、使用年限等情况。

通过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钢筋探测技术、混凝土强度测试等手段,获取结构的实际情况,为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

3.损伤鉴定在抗震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对于已经发生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导致损伤的建筑结构,需进行损伤鉴定。

损伤鉴定是通过现场勘察和结构测试,对建筑结构的损伤程度、类型和范围进行判定,确定结构的修复和加固方案。

二、现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法1.整体加固整体加固是指通过对整个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提高其整体抗震能力。

具体的加固设计方案可以包括增加墙体的厚度和数量,设置剪力墙,加固柱和梁的截面,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等。

整体加固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以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可行性。

2.局部加固3.改善结构性能改善结构性能是指通过改善结构的材料、构造和受力特性,提高其整体的抗震能力。

具体的改善结构性能方案可以包括在结构中加入阻尼器和减震器,改善结构的抗剪和抗拔性能,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等。

改善结构性能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以确保改善效果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存在大量的现有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对于这些现有建筑,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的方法,以期提高这些建筑的安全性。

一、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1.建筑结构调查在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前,首先需要对现有建筑的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设计强度等。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建筑的抗震性能。

2.地震动参数确定在进行抗震能力鉴定时,需要确定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参数,主要包括地震烈度、地震动谱等。

这些参数将影响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对于确定建筑的抗震性能十分重要。

3.结构受力分析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可以了解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包括受力性能、受力状况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建筑的抗震性能。

4.抗震性能评定根据建筑结构的调查和受力分析结果,可以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评定。

一般而言,抗震性能可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三种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抗震性能,可以确定相应的加固措施。

二、现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法在进行现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不改变建筑原有功能、不改变建筑原有外观、加固措施可行性等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不会破坏建筑原有的结构和外观。

2.加固材料选择在进行现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常见的加固材料包括碳纤维布、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加固措施设计4.施工监理在进行现有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需要进行施工监理,以确保加固施工的质量。

通过施工监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保证加固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结语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地震作用参数、加固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1. 引言1.1 介绍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的重要性建筑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固设计是在进行抗震能力鉴定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震性能。

加固设计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现状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通过加固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阐述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旨在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灾害中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具体研究目的和意义包括以下几点:通过研究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抗震风险,为加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探讨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法,可提高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程度。

借助地震破坏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通过加固设计实例展示和加固效果评估,可以验证加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建筑业界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并为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于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提高抗震设计水平,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方法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是评估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抗震能力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性能、荷载情况以及地震动参数等因素。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改造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改造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改造分析摘要:近几年房屋建筑结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时,要引进更加先进技术,才能保证最终鉴定结果更加精确全面,为结构加固处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但因为建筑主体结构在使用期间会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要想提高鉴定工作开展质量,就需要明确鉴定要求,还需要对鉴定环节全方位监督和管理。

根据鉴定结果对建筑结构加固和改造时,要对各个环节有效追踪,才能保证最终加固效果能够符合抗震要求。

本文就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改造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加固;改造分析房屋建筑结构应用安全性,与居住人员生命安全存在直接相联系,要想保证房屋建筑在使用时更加安全稳定,就需要做好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和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加固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周期结构应用稳固性。

在对房屋主体结构设计和施工时,施工企业需要及时开展抗震性能检测等操作,还需要根据结构应用特点,制定有效改造措施,才能保证主体结构在使用时,能够满足各方面要求。

施工企业要对区域内地震问题发生情况深入了解,在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抗震性能鉴定程序[1]。

一、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以及加固要求近几年我国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形式正在不断增加,在各个地区建设房屋建筑时,对抗震性能存在较高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都存在一定地质问题,在对抗震性能比较差的房屋建筑加固处理时,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房屋建筑不良影响,避免对居住人员造成较大威胁。

我国早期房屋建筑采用了预制板建设形式,与框架结构相比较,这种主体结构稳定性能更差。

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房屋建筑容易出现倒塌等问题。

在应用框架结构建设形式时,如果施工企业没有根据主体结构抗震性能情况,采用有效加固措施,就无法保证主体结构在应用时更加安全稳固。

一旦地震灾害发生时出现结构损坏和失稳等情况,都会带来严重安全性事故问题,施工企业需要提高对抗震性能鉴定和加固处理工作重视程度[2]。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对于我国地震多发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能够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破坏。

对于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且进行加固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做一探讨。

1.1 结构参数鉴定对于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鉴定,首先需要对该建筑结构的结构参数进行鉴定。

结构参数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构件尺寸、墙体布置、柱网布置等,这些参数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现有建筑结构,可以通过查阅建筑设计图纸、勘测现场等方式来获取结构参数的信息,然后进行鉴定分析。

1.2 抗震性能鉴定抗震性能鉴定是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刚度、强度、延性等方面的鉴定。

通过现场观测、结构抗震性能计算等方式,可以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抗震性能鉴定可以采用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作为评价标准,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

抗震脆弱性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的倾向。

对于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脆弱性鉴定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脆弱性部位进行识别和评估。

一般来说,抗震脆弱性鉴定可以通过观测建筑结构的结构缺陷、破损情况等方式进行,然后对破坏倾向较大的部位进行评估。

2.1 结构加固设计原则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加固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状态、材料的特性、施工工艺等方面,保证加固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加固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并且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工艺研究,以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

2.2 加固技术手段目前,常见的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加固设计方法包括加筋加密、增加剪力墙、加固柱配弯件、预应力加固等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2.3 施工工艺控制对于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加固设计,施工工艺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受损坏或减少损坏程度的能力,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在长期使用中,建筑物的结构会因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损坏、老化等情况,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物抗震性能下降。

为此,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与加固检测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大部分需在建筑物建成后进行,在进行加固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建筑物结构与材料等方面,采取合适的加固方法。

其中,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大荷载承受能力以及改善建筑结构的耐震设计等是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常见方法。

建筑结构的检测加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安全检测:对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进行安全检测,包括地基、基础、框架、楼板等方面,对建筑物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

2. 加固设计:依据安全检测的结果,分析建筑物结构存在的弱点,通过加固设计的方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施工方案:在加固设计完成后,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加固手法,确定加固所采用的材料、建材、加固方法和施工手法。

4. 施工验收:在加固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确保加固工程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总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也是一项必须牢记的工作。

通过建筑结构的增强、加固和检测等方法,可以从物理角度建设安全、可靠的建筑物。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地震频繁发生的区域。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引起的荷载与应力,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同时,对已经建成的建筑物,如果存在潜在的地震安全问题,也需要进行检测与加固。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进行浅析。

一、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引起的荷载与应力,使建筑物具有优异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重点在于设计地震力,并通过它计算出建筑物的反应,从而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尺寸和布局。

另外,还要注重筋度控制,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如何检测其抗震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检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

在进行抗震能力检测时,重点关注的是建筑物的变形、位移和应力水平等情况。

若发现存在较大的变形或者应力过大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加固或者改造措施。

三、建筑结构的加固处理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加固处理时,需要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合适的加固方式和技术方案。

常见的加固方式包括增加截面、加固基础、加固柱子、加固梁和加固节点等。

其中,基础加固是最基本的加固方式,可在保证房屋稳固的前提下,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固处理与原有建筑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避免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和使用功能。

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建筑相关人员充分重视。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因素,保证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检测中,需要注重变形、位移和应力水平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同时,在建筑结构的加固处理中,需要确定合适的加固方式和技术方案,保证加固处理与原有建筑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只有在不断完善抗震技术和提升抗震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改造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24T12:05:32.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李涛
[导读] 摘要: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抗震结构设计需要从长远的使用考虑,更新传统设计理念中不完善的因素。

随着建筑工程不断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的高层建筑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而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

各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每种加固技术都存在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优势,必须对此类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尽最大程度化发挥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加固改造措施
一、抗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

抗震结构设计需要保证从建筑的整体进行考虑,例如,在高层建筑结构要保证地板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结构可以收集和传递惯性,相当于在水平上进行分区,实现垂直倒立结构具有的功能。

在抗震结构设计中要保证各个子结构的抗震性能,才能使整体抗震性能得以实现。

2、结构清晰原则。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涉及到地震力的传递路径,只有在设计的时候遵循结构清晰原则,才能对结构模型的位移情况、内力和薄弱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清楚的计算,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了建筑结构设计效率。

3、使刚度与抗震能力相适应。

建筑物遇到地震时对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具有双重考验。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可以抵御来自所有方向的震动,控制结构的变形和平衡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

充足的刚度和完好的抗震能力是一般建筑物的结构需要必备的基本功能,尤其是高层建筑。

4、结构的规则性与均匀性。

建筑的布局分为垂直和纵向,在结构设计重要保证与抗侧移刚度一致,使轴承在抗侧移的过程中刚度不会突然发生改变,尤其是在设计垂直结构的建筑布局时,由于建筑基础较为薄弱,要保证建筑的结构设计符合抗侧移刚度的要求。

二、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1、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法
(1)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加层加固法。

当前这种加固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简单的施工工艺、不但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砌体加固后承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还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的设计。

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加层加固法同样具有一定的缺点:现场施工湿作业时间较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且减少了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间。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虽然提高了承载力,但是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砌体墙加固方面。

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性的成效。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优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加层加固法相似,虽然承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是增设扶壁柱加固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难以满足抗震需求,因此该方法在非地震区应用较为广泛。

2、砌体结构间接加固方法
(1)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加固方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砌体柱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助于取得较为理想的加固效果。

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凭借自身的应用优势,在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预应力撑杆加固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即无法在600℃以上的温度环境中运用。

(2)无粘结外包钢加固法。

优点:现场工作强度较低、湿作业少、施工简单;主要缺点在于:加固费用较高;在具体的应用当中,需做好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才能够发挥无粘结外包钢加固法的最优化。

三、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技术
1、直接加固方法分析
(1)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加固后不会对建筑物净空造成任何影响,其主要的缺点在于湿作业时间长。

适用于存在严重缺陷的梁、柱,或者混凝土强度偏低的混凝土承重固件加固。

(2)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优点:现场工作量小、施工简单、受力可靠,缺点:钢量需求较大,并且在没有任何保护下,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不宜在超过600℃高温环境应用。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力的混凝土构件加固。

(3)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方法应用优点:施工速度快、现场无湿作业、或者存在少量的湿作业,例如抹灰等。

对生产生活影响小,加固后不会建筑物净空、以及原结构外观造成明显的影响。

但是,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加固效果。

该方法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并且处于常规湿度环境中受拉构件的加固。

(4)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应用优势:除了与粘贴钢板加固法相似以外,同时还具有耐潮湿、以及耐腐蚀维护费用低等优势。

缺点:需要设置专门的防火处理。

该加固法拥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性较强。

2、间接加固方法
(1)预应力加固法。

当前这种加固方法的运用,除了能够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以外,同时还实现了理想的加固效果,并且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

但是加固后会严重影响着原结构的外观。

适用于重型结构或者大跨度的加固,但是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该方法不能直接运用在超过600℃的高温环境中。

(2)增加支撑加固法。

该方法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但是加固后容易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外观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也减少了建筑物的净空。

适用于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四、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1、植筋技术
该技术不但可以植入螺栓式锚筋,而且还可以植入普通钢筋,并且在已有的建筑物加固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高层建
筑增设剪力墙植筋、房屋加层接柱、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施工中漏埋钢筋等。

2、托换技术
托换技术作为综合性技术,包括托梁换柱、托梁接柱、托梁拆柱等通常由废弃构件拆除、上部结构顶升、以及相关结构加固等技术组成;该技术主要在建筑物加固改造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同时托换技术有着传统技术无以比拟的优势:例如费用低、施工时间短、效率高,并且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小。

但是该技术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才能够发挥其最优化。

3、裂缝修补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对混凝土裂缝修补方面,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

根据混凝土裂缝相关因素,例如产生的原因、裂缝的形状等,选择较为适宜的封护方法,以此来达到修补的目的,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使用性能和永久性得以恢复的专门技术。

对于受力性裂缝而言,在修补的基础上,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

4、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主要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射水方法等,能够及时清理掉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相关附着物的技术。

5、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
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处理方法,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不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渗水、开裂等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结构加固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每种加固方法都存在较强的应用优势,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加固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因此,在加固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应当根据结构承载力降低的原因、以及可靠性鉴定结果,同时结合建筑结构特点,确保所选择的加固方法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金江锋.浅析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5.
[2]王仁相.浅析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科技与企业,2014,No.26112:207-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