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磁共振类PET成像
全身类pet肿瘤筛查-脑脓肿磁共振DWI影像

• 鉴别诊断:
• 1、与囊性、坏死性肿瘤:
• 以浆液性的坏死物为主,其粘稠度相对较低, 较正常脑组织弥散加快,DWI低信号,ADC值 增高。
• 但当肿瘤中央的坏死含无菌性或凝固性坏死、 出血或粘稠的粘液时,也可表现为DWI高信号, ADC值降低
• 2、与单纯凝固性坏死: • 常发生于射频丘脑切开术后 • DWI高信号,ADC值降低 • 病史与症状有助于鉴别
• 具体影像学表现: • 中心:DWI高信号,ADC低信号。 • 壁:DWI、ADC等信号 • 周围水肿:DWI低信号,ADC高信号。 • 经过治疗的脓肿腔DWI也可等信号或低信号。 • 有报道称,脑脓肿ADC值较急性梗塞8小时后
的病灶ADC值低50%。 • 对细菌性
脑脓肿
脑脓肿
硬膜下积脓
隐源性脑脓肿
脑脓肿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肺癌脑转移
原发性震颤行射频丘脑切开术后出现凝固性坏死
接下页
接下页
接下页
脑脓肿
脑脓肿
脑干脓肿
肺癌脑转移
肺癌脑转移
节神经细胞胶质瘤
上图脑脓肿、下图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不是所有脓肿都是上述表现,上述表现是成熟期的, 此图是不同时期脑脓肿的表现
磁共振的DWI成像应用 ---脑脓肿
• 【脑脓肿】 • 位于灰白质交界区或深部白质。 • 脑脓肿早期: • 局部脑炎病灶或化脓前的脑炎 • DWI 呈稍高信号,ADC值降低。 • 脑脓肿形成期: • 病灶中心凝固坏,囊液粘稠,水分子扩散运动
受限,内含蛋白质大分子,如纤维蛋白原, DWI明显高信号为特征性改变。
磁共振(MRI)全身弥散(类PET成像)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全身弥散(类PET成像)扫描技术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又称类PET成像(不是很严谨),在自由呼吸下完成全身大范围的DWI成像,最后通过MIP及灰度反转得到类PET 样图像,常用于筛查肿瘤及肿瘤全身转移的检查。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所有金属异物,全身弥散容易产生伪影,检查前应禁水禁食4小时以上。
线圈:磁铁内置体线圈注意:由于全身弥散扫描范围较大,需进行拼接及后处理操作,利用单一线圈不能完成全身的扫描,需采用主磁体本身的体线圈进行扫描。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人体中心线与主磁场的中心线重合,人体冠状面应在同一水平上,用海绵垫固定减小运动伪影,注意保护听力。
定位位置:双眉连线。
常规扫描方位:横轴位。
扫描方法:一些厂家机型扫描较为简单,如西门子的直接扫描自带的三个序列(COR haste T2,COR vibe dixon T1,diff Stir B(B 值))分段扫描即可得到类PET图像,但一些厂家机型较为复杂,下面以GE为例。
根据被检者的身高,全身弥散分为6-8段(LOC1 DWI,LOC2 DWI,LOC3 DWI……..)扫描,每段扫描30-40层,上至颅顶下至膝关节,最后进行图像的后处理。
以扫描6段 GE设备为例。
第一段:LOC1 DWI第一段DWI序列。
无需手动定位,系统自动定位移床至扫描位。
1. 保存第一段LOC1 DWI,下载-Auto Prescan,预扫描完成后界面会显示中心频率,记下该中心频率F1,停止扫描。
2. 保存第三段LOC3 DWI,下载- AutoPrescan,预扫描完成后界面会显示中心频率,记下该中心频率F3,停止扫描。
然后计算平均中心频率(F1+F3)/2,作为1-6段的扫描中心频率。
3. 再次选择第一段LOC1 DWI,下载- AutoPrescan -Manual Prescan,在界面修改填入平均中心频率(F1+F3)/2,回车-完成-Scan。
全身类pet肿瘤筛查-磁共振DWI成像临床应用(4例典例)

MRI表现: ⑴儿童小脑下蚓部肿物,位于第四脑室头端,
类圆形,边界清楚。 ⑵ 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FLAIR高信号,
DWI高信号。 MRS:NAA下降,Cho升高,乳 酸升高。 ⑶少见出血、囊变及钝化。 ⑷90%明显均一强化,可沿蛛网膜下腔种植性 转移。
⑸第四脑室受压变形或消失,向前上移位,伴 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髓母细胞瘤 9470/3 (Medulloblastoma 9470/3)
多纤维性髓母细胞瘤 9471/3 (Desmoplastic medulloblastoma 9471/3)
大细胞髓母细胞瘤 9474/3 (Large cell medulloblastoma 9474/3)
肌母髓母细胞瘤 9472/3 (Medullomyoblastoma 9472/3)
磁共振DWI成像临床应用
弥漫性轴索损伤 多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胚胎性肿瘤 髓母细胞瘤
【弥漫性轴索损伤】
头部受到切线方向暴力时,脑组织绕中轴 发生旋转运动,导致脑白质、灰白质交界 区和中线结构等部位的撕裂和轴索损伤, 主要累及皮髓质交界区,胼胝体压部,深 部灰质及脑干。 其特点为①广泛性白质变
tumor等)较胶质瘤的细胞结构紧密,细胞 外间隙较小
前者的扩散能力明显低于后者
DWI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后者
【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高度恶性的具有侵袭性的胚胎源 性肿瘤。近来研究认为髓母细胞瘤由原始神经 干细胞演化而成,此类细胞有向神经元及神经 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属原始神经 外胚叶肿瘤(PNETs),是一种神经母细胞瘤, 其位于后颅窝者又专称为髓母细胞瘤。肿瘤高 度恶性,常有瘤细胞脱落沿脑脊液播散转移, 可种植到马尾、脊髓或大脑表面、脑室等处, 有人统计发生脑脊髓转移者占12%~46%。
全身类PET肿瘤筛查-磁共振的DWI的医学成像原理

1、扩散敏感梯度场的强度,强度越大组织信号衰
减越明显; 2、扩散敏感梯度场持续的时间,时间越长组织信 号衰减越明显; 3、两个扩散敏感梯度场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越 长,组织信号衰减越明显; 4、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自由度,在扩散敏感梯度 场施加方向上水分子扩散越自由,组织信号衰减 越明显。
分子布朗运动的方向是随机的,其在一定方向上
的弥散距离与相应弥散时间的平方根之比为一个 的弥散距离与相应弥散时间的平方根之比为 个 常数,这个常数称为扩散系数D。表示一个水分子 单位时间内随机弥散运动的平均范围 其单位为 单位时间内随机弥散运动的平均范围,其单位为 mm2/s。通过对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前后的信号 强度检测,在得知b值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组 织的扩散系数,需要指出的是造成组织信号衰减 不仅仅是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水分子在扩散敏感 梯度场方向上各种形式的运动(或位置移动)还 将造成组织信号的衰减,
【技术要点】
一、DWI上组织信号强度的衰减主要因素:
尽管DWI可以用多种序列进行,但影响其组织信
号衰减的因素基本相同,与未施加扩散敏感梯度 场的相应序列相比,在DWI上各种组织的信号都 在衰减,只是衰减的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DWI上组织信号强度的衰减主要因素: 上组织信号强度的衰减主要因素
扩散成像的理想状态是在能够满足病变与周围组
织器官清晰分辨识别的基础上获得准确反应组织 扩散特性的扩散图像,因此扩散图像的b值的选择 主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能够清晰显示和分辨被检组织。 2、有效抑制t2透射效应对扩散图像的影响。 3、应用尽可能高的b值,使被检组织的ADC值更 接近组织的真实D值。
三、DWI的方向性:
DWI是反映扩散敏感梯度场方向上的扩散运动,
PET-CT和全身MRI谁才是真正的高端查癌神器?

PET-CT和全⾝MRI谁才是真正的⾼端查癌神器?随着癌症的⾼发和⼤众越来越恐惧癌症,⼀般体检项⽬不再能够满⾜全⾯早期癌症筛查的需求,⾼端防癌体检应运⽽⽣。
在这个谈癌⾊变的时代,以“PET-CT”和“MRI”为主流的⾼科技影像检查变得炙⼿可热。
先来看看“PET-CT”和“MRI”的区别是什么。
PET-CTPET-CT即(正电⼦发射-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它结合正电⼦发射断层显像(PET)和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诊断技术,既能提供疾病的分⼦⽣物学信息,⼜能提供疾病的解剖学信息。
MRI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 MRI),它是⼀项可信赖的⽆辐射影像技术,可提供实时的体内影像,以更清晰地了解神经、⾎管和⾝体各个器官的具体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磁共振MRI主要是⽤于医院对病灶的确诊及疾病追踪,检查⽅式更多也是针对患病单部位的拍⽚。
这⾥要说的是⼀种全新的概念也就是全⾝MRI核磁共振健康检查。
虽然PET-CT与MRI的检查费⽤较⼀般健检项⽬昂贵,但其⾮侵⼊性、⾼癌症筛检率、与短时间内侦测肿瘤的特性,让它们在国内的健检领域备受关注。
既然是做癌症筛查的体检项⽬,⼤多数⼈都会关⼼检查对健康⼈的⾝体是否有影响呢?⽐如有辐射吗?下⾯我们先从安全性上去看看,这些查癌神器适不适合健康⼈做?安全性1. 对⾝体是否有伤害?PET-CT虽然是⼀种⾮侵袭性的、但具有⾼辐射的功能性的分⼦影像检查。
通常情况下做⼀次全⾝PET-CT检查辐射量约为10~32毫西弗,正常⼈⼀年可以接受的天然辐射量为1mSv毫西弗。
如果没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应避免多次接受PET-CT检查,更不要把它当做常规体检项⽬。
磁共振(MRI)是⼀种利⽤「核磁共振」原理的医学影像检查,是完全没有辐射线、⾮侵⼊性的。
磁共振MRI在现阶段所使⽤的磁场强度,对⼈体是安全的。
安全度甚⾄可以利⽤于检查胎⼉。
⼩结通常情况下做⼀次全⾝PET-CT检查辐射量约为10~32毫西弗,如果没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应避免多次接受PET-CT检查,更不要把它当做常规体检项⽬。
应用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技术进行肿瘤普查的研究

Ap l a i n o p i t fM a n t c o g ei cRe o a c m a i g o s n n eI g n fTu mo rTy eP p ET Ce s s XI nu A
su i H a g a s i o ilo hns d ie i d o 650,C i h a. u n doDir t s t fr i eMei n ,Qn a 6 0 tc H p a C e c g 2 hn a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地提高, 我们 都希望有一种能 没有任何痛苦和损伤的手段 ,一次性完成全身脏器检查 ,了解 全身有无 恶 性病 变地 发生 ,以用于 高危 人群 对肿 瘤 的普 查。
・
15 ・ 1O
P C P J l 0 2 J C VD uy2 1
,
Vo .2 N仉 7 1 0
・
适 宜技 能 ・
应 用磁 共 振 全 身 类 P T成 像 技 术进 行 肿瘤 普 查 的研 究 E
夏黎 明 ,杨 秀 军 ,王 明帅
【 要 】 目的 探 讨磁共振全身类 P T技 术在肿 瘤普查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5 例 无 明确肿 瘤病 史, 摘 E 06 发现 3 5例 4 2个病灶 ,D 图像 WI
做 磁共振常规部位检 查的患者 ,在 常规部位检查 同时加扫全身弥散 加权成像 。结果
上均呈高信号 ,A C图为低信号 ,每个病灶 A C值均与 正常 区域 比较 明显 降低 ,降低 幅度大于 5 %。上述病灶均 经 D D 0
临床证 实为恶性病变或转移瘤。结论 磁 共振 全身类 P T技 术可以发现肿 瘤原发 灶及 转移灶,具有无辐射 、无 需注射 E
h a ty p o l . e h e pe l
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的临床研究应用

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的临床研究应用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rgraphy)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肿瘤并查找病灶的临床研究应用。
方法:对本院使用磁共振PET成像技术检测全身类48例已发现肿瘤患者寻找原发病灶进行分析。
结果:48例通过病理发现的肿瘤患者中,检测原发病灶和是否转移的诊断中,磁共振扫描仅20例对原发病灶进行准确评估,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基础上加以全身类PET成像技术则可以对46例肿瘤患者进行准确评估,检测准确评估率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PET成像技术对检测全身类肿瘤并且寻找原发病灶有着精确、无辐射及不需要注射造影剂等优势,并且对人体完全无副作用伤害,适合健康体检人群和肿瘤分期治疗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医学科技水平也不断提升,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每年坚持做全身体检的人数持续增长,而早期检测出肿瘤会提高治愈率,在初诊后疑似有肿瘤时使用磁共振(MRI)全身类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成像技术检测评估确诊率也较高[1-2]。
相较与PET-CT技术检测的辐射损伤,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的优势在于无辐射、不用注射造影剂等[3-6]。
PET-CT检测费用高昂,而且操作繁复,同时还要受注射药物限制,而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技术在查找发现肿瘤病灶的各方面具有高敏感性,能检测到肿瘤的原发病灶而且能发现其是否转移,这在一程度上已经达到与PET-CT相似的效果。
磁共振全身类PET在肿瘤的分期方面有巨大潜力,但是对于病变的细节分析则是有限的,而常规磁共振扫描能弥补这一细节缺点。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磁共振PET全身类成像对肿瘤的检查与原发病灶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已发现肿瘤的48例患者分别进行普通磁共振及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查,男39例,女21例,年龄39~79岁,平均(52.0±11.3)岁。
3.0T磁共振“类PE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和腰 3 体 破坏 , 侧臂丛 神 经受 累 。 椎 右 5例 前 列 腺 癌 : 例 3
T3 AN0 1 1 T b M 1 1 M b, 例 3 Nl , 例T4 M l 。 例 子 宫 颈 癌 : 例 Nl b 2 l
T3N1 ,例Td M 0 a M0 1 N1 。
3 讨 论
文通 过 3 例 30 2 .T磁 共振 “ E 影像 资料 初 步 探 讨 该项 技 术 原 理 类P T” 及其 在 临 床 中的 应 用价 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2 3 I, 例T N M ) 其中2 例化 疗后复 查原发灶和 转 移灶较 前明显 缩小 。例淋 巴瘸示 多处肿 大淋 巴结 。例肝 癌分期(倒T N M0 2 2 1 0 3 4 1 2 O , 例T N M ,
1 T NI )5 例 3 M1 。 例前 列臁 癌( 例T3 3 ANO b 1 3 N1 , 例T N1 b 。 例子 宫 颈癌( 例T3 NI , 例T NI )1 MI , 例T b M1 1 4 MI) 2 1 a M0 1 d M0。 例不 明 原发 灶转
龄 3 ~7 岁 。 l 3 1 2 检查 方法 . 采用 P iis h l Ac iv p h e a X-sre 双 梯 度 l 通 道 磁 共振 成 像 系 e is 6
统 , 度 场 强 / 换 率 分 别 为 4mT/ H OmT m/ ,0 / 梯 切 0 m ̄ 2 0 / ms8 mT m 和1O 0 mT/ m , 用 并行 采集 成 像 系统 体 线 圈 。 m/ s 采 MRI 扫描 参 数 如 下 : R=5 0ms T = 5 , 厚 7 T 0 0 , E 5 ms 层 mm , 间 距 O 层 mm, 励 次 数 激 4 , 阵 2 6x2 6 体 部 F V 3 0 ~6 矩 5 5 , O 6 mm ×3 0 0 mm , 颈 段 F V 头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对恶性肿瘤的术后随访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恶性肿瘤疗效评估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寻找原发灶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二、类PET成像正常表现
PET 正常人体代谢较为活跃的组织和器官 类PET 弥散受限或较长T2信号的组织或器官
脑组织:灰质(神经元细胞,血供丰富,代谢高)>白质
高
口咽部淋巴结环:正常人口腔不同程度的感染
双侧腋下腹股沟淋巴结:
信
甲状腺、生殖腺(前列腺、精囊腺、卵巢)、脾脏
号 肠道(肠道内含液量多少及其性质有关)
全身类PET成像的临床应用
PLA371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李善杰
主要内容
一、类PET成像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二、类PET成像的正常表现 三、类PET成像方法
基本原理:弥散技术 基本方法:扫描参数
扫描方法 图像处理 影响因素:脂肪抑制程度 磁场均匀度 中心频率差异
骨骼系统:与年龄(即椎体含水量较多的有机质多少)呈反比
与造血活跃程度呈正比
椎间盘:与年龄(水分丢失,蛋白及多糖浓度上升)呈正比
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
三、类PET成像的临床应用
1、类PET成像在病灶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2、类PET成像在肿瘤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3、类PET成像对恶性肿瘤的术后随访 4、类PET成像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估 5、类PET成像寻找原发灶 6、类PET成像在其他非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
1、病灶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肺 (1)肺脓肿:中心部分低信号
内
细胞组织坏死、细胞间隙大、细胞内细
肿
胞器碎裂、溶解,水分子弥散增加
块
边缘部分高信号
的
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
鉴
生,水分弥散减低
别 (2)肺癌: 高信号(鳞癌>腺癌)
诊
细胞生长密集,核浆比高,细胞内外水分
断
子扩散空间减小,弥散受限
1、病灶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乳 乳腺癌: 高信号
腺
纤维腺瘤:等低信号
病
灶
的
鉴
别
诊
断
2.肿瘤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肿瘤分期方法(TNM分期法):
T分期:评价肿瘤局部浸润情况——常规MR/CT平扫+增强 N分期: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 ——全身类PET扫描 M分期:评价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全身类PET扫描筛选
+MR/CT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 影像中心
李善杰 医师
电话:15837363940 邮箱:pla371@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文化节210号
1、病灶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淋 巴
临床鉴别:直径>1cm,长短径相仿
(恶性) 误差大
直径<1cm,长短径之比约为2(良性)
结
肿
淋巴结活检:金标准,漏诊主要是淋巴结选择不当
大
的
鉴
别
ADC值鉴别:阈值 1.38X10-3mm2/S
诊
(需结合其他影像资料)
断
1、病灶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1、病灶性质鉴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