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课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本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本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文明的演进,为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三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本的知识点。
课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它们是:三国鼎立与北方民族的南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变化、两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两宋时期的对外战争、蒙古的征服和元朝的政治制度、明代的政治制度、文化、农民起义及其政治影响,清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变化,晚清政治改革运动。
三国鼎立与北方民族的南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课本中通常通过讲述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北方民族游牧小国南下的历史事件来介绍这段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变化是对隋朝的分析,包括其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等。
两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主要通过对宋朝政治制度的描述,包括其官僚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宋朝文化的特点等,还会简单介绍元朝政治制度与宋朝的文化差异。
两宋时期的对外战争是指宋朝与西夏、金朝、蒙古帝国等国家进行的战争,介绍了这些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蒙古的征服和元朝的政治制度是对元朝建立过程的回顾,包括蒙古帝国的建立、其对中国进行的征服以及元朝的政治制度。
明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主要介绍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其封建统治模式、官僚制度、行政管理等,同时也会简单介绍明朝的文化发展。
农民起义及其政治影响是对明末农民起义的分析,包括红巾军起义、大顺军起义、李自成起义等,还会通过分析这些起义对明朝政权的冲击,说明农民起义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清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变化主要介绍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其满洲统治集团、官僚体制、科举制度等,同时也会简单介绍清朝的经济文化变化。
晚清政治改革运动是对晚清时期政治改革的概括,包括戊戌变法、康有为的变法、戊戌政变等重要事件,对晚清政治改革的失败原因以及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进行分析。
历史必修三课本

历史必修三课本引言历史必修三课本是中国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以《历史必修三课本》为标题,探讨这本课本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
课本内容《历史必修三课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科技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创新。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理解。
第二章:殖民地侵略与民族抗争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殖民地侵略与民族抗争。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民族抗争与革命斗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变革。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与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与国家的影响。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变革。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与变革,如自强运动、抗日战争中的经济动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与国家的影响。
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历史必修三课本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本课本通过介绍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和事件,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基本了解。
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透彻认识。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加他们对世界各个领域的理解。
其次,这本课本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科技、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共38张ppt)

1.概况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 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 古代埃及文明绵延3000多年。
2.文字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 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 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目的:神化国王统治,巩固固贵族地位; 通过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维护统治。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正文第15至20条: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 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
第203条、205条: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 朵。
第247条:“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平民之间使对方眼睛受损则需要让自己的眼睛受到同样的损伤;平民使得奴 隶的眼睛受损只需要赔付一半的费用;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 油灌铅。”
牛
象
月
山
羊
龟
鱼
鸟
3.文学 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 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 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第247条:“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平民之间使对方眼睛受损则需要让自己的眼睛受到同样的损伤;平民使得奴 隶的眼睛受损只需要赔付一半的费用;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 油灌铅。”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概括法典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
价值: ① 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②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
高一必修知识点历史第三课

高一必修知识点历史第三课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中,必修三的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以及历史事件的影响力。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必修三的历史知识点,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个历史知识点是五四运动。
这一事件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中国正处于国家危机和民众疾苦之中,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无望。
五四运动以示威游行和罢课的形式表达了年轻一代的不满和愤慨。
这场运动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也促使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转型。
运动中的年轻人纷纷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学,这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二个历史知识点——中国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抵抗。
抗日战争以中国的民族英雄、人民领袖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共党组织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持久的斗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也培养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精神。
最终,中国人民在最艰难的时刻凝聚在一起,成功抵御了侵略者的入侵,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历史知识点是冷战。
冷战是二战之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显著特征之一,延续了数十年。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成为主要矛盾。
这场战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它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
冷战期间,世界被分割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而且曾一度岌岌可危地演变成热战。
冷战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也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机会。
除了这三个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
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4、主要思想:二程朱熹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人伦道德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
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1)思想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原 因
了解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揭示改革的困境和阻力,为中国现代 化进程的起步做出重要铺垫。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解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探讨这场伟大的革命如何开启了中国的民主进程。
四五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与影响
揭示四五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与影响,这两次浩荡的爱国运动对中国的现阀混战的时期
了解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的时期,这段混乱不安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冲击。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 发展
追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了解共产党如何在中国革命中 扮演重要角色。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中国近代史》
古语云:“不忘历史,方能开创未来。”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 重要事件和发展,为您揭开历史的面纱。
中国近代史的定义和时期划分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定义以及重要时期划分,从清朝末年起,近代史的发展对 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探索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这一系列事件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并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精品课件.
19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精品课件.
17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课件.
18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1. 影响深远,局限不少,仍有可取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精品课件.
13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精品课件.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儒学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严峻挑战
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 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一 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 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 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 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 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 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材理料”3与王“守人仁欲:”“是心什即么理”关“系知?行合一”
(“理”指儒家“伦致理良道知德为;圣是人对教立人关第系一) 义”。
材料24.材朱料熹2:和“材人料之3异关于于禽朱兽、,王是父关子于有贯亲通,明君理臣 材的料途5径程有颐何:差有“异义饿,?死夫事妇小有,别失,节长事幼大有”序,朋友有信” 材绝些程 陆 天料可、王理36取.朱主就根张主 张 在和据载张 “ 心不以:“ 致 中可上“格 良 。取为物知材的天致”料地地知,说方立”即明心,通?宋,既过我明为通自们理生过我今民实反学天立践思的对命、 ,主宋,学 回张为习 复明有往明 良理哪圣理 知学断; , 应采取什么态学度,?为万事开太平”;
(2010·潍坊模拟)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了人性 D.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解析】选A。
典型例题探究
【例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朱程子说说::““天 对生 ,的 天。生”的。”客观唯心主义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回料答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1.材料1中的一物“不理格”则指阙什了么一?物道他理们”认。为“天
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
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变式训练】(2010·北京高二检测)禅宗语云:“菩提本无树,明
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
家是(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朱熹的理学
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
D.王阳明的心学
答案:D
学业达标训练
3.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中的“天理”主要是指( )
材料1: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 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 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 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2: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 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 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
的历史趋势?
三教合一
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 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可取的一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气节,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⑤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⑥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⑧凸显人性的庄严。 不可取的一面: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因循守旧的观 念 ⑤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⑥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程
朱
宋理 明学
理
学
主
要 流 派
陆 王 心
学
程
程
朱
颢
颐
熹
陆
王
九
守
渊
仁
程朱理学
(1)代表人学”: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内容
把天理和道德联系起来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
2、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 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赏花》
三教图(清) 丁云鹏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 和以上知识思考宋明理学是在怎样的背 景下兴起的?
◇ 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 儒学的统治地位。
◇ 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隋朝出现三教合一 的社会潮流。
◇ 唐提出“三教并行”、复兴儒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