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湿地保护及开发对策研究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权重
04 .0 03 -0 03 .0 02 .5 0.0 3
评 层 价模 价. 评 型为V = V, j ∑W‘ 式中: 为 指 层 数值, 指 v 为
i =1
标等级量值 ; W 为指标 的权重 ;_ A层 指标数 ;f i 『 为 为 层指标 数 ,
l 1月
文章编 号 :10 — 8 2 0 0 79 3 1( 0 7)0 — 0 5 0 60 6-4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脆 弱性研究
王永洁 ,侯建秋 ,佟金
( 齐齐 哈尔大 学 理学 院 ,黑 龙江 齐齐 哈尔 1 10 ) 60 6
摘要 :基 于扎 龙 自然保 护 区受到 自然 因素 和人 类不合 理 开发利 用 因素的影响 ,选取 了结构型 脆 弱
因子和 胁 迫型脆 弱 因子 .利 用GI技 术从 空 间 角度 对扎 龙 自然保 护 区的 生态环境 脆 弱性进 行 了评 S
价, 将扎龙 自然保 护 区的生 态环 境脆 弱等级 分 为5 , 级 生成 了扎 龙 自然保护 区的 生态环 境脆 弱性 等 级 图 ,得 出扎 龙 自然保 护 区在 总体 上属轻度 脆 弱 ,为扎 龙 自然保 护 区的保护 和恢 复对 策的 制定提
扎龙 自然保护 区脆弱性因子分为2 : 类 一类是原生脆弱因子 , 主要包括降水量 、 蒸发量、 地表植被覆盖率 ( 由 于地表植被覆盖率与归一化植被指数 ( D I 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NV) ,植被指数值越高,其植被覆盖度就越 大, 因此采用N V代替地表植被覆盖率 ) 另一类是胁迫型脆弱因子 , DI ; 主要包括人均耕地面积 、 口密度、 人
注 :气象 数据采 用扎龙 保护 区及周 边地 区 1 —2 0 0个测 站 的 5 0年代至 2O 的平均 数据 ,数据 来 自齐 齐哈 尔市气 象局 ;社会 OO年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三、影响因素及原因
• 自然原因
气候因素 湿地系统本身脆弱性
• 人为原因
人类生产开发(水、生物) 保护管理缺乏协调机制
气候因素
气候对湿地的影响 体现在温度和降水 的变化上.温度升 高,导致蒸散量加 大,相对减少湿地 的水量;降水减少, 直接减少了湿地的 水源补给,同时对 湿地植被以及土壤 产生影响.
●
五、我国湿地的现状
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湿地,使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 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 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 ●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水环境恶化,盲目排干湿地、过度取水调
水、排污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
●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资源,引起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 ●湿地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淤积造成湿地防洪蓄水功能丧失。
由于湿地开荒和围垦,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使流域内湿地对河川径流的调节功能 削弱与丧失。据统计,仅36 年间湖泊围垦丧失的调蓄容量就达350 亿m3,其中洞庭湖 为96.5亿m3,鄱阳湖为45 亿m3。由于湿地的消失、退化、面积大幅度减少,因此近年 来我国的洪涝、干旱、赤潮、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灾害频发。 例如,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共溃决堤垸2000 多个,淹没耕地283万亩 ,受灾人口253 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洪水灾害的发生与洞庭湖、鄱阳湖 等湖泊湿地面积的锐减有很大的关联性。
◆
◆
湖泊:永久性湖泊和季节性湖泊
人工水面: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
三、我国的湿地分类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问题及法律对策摘要::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扎龙保护区湿地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执法不力,保护滞后等原因,使目前该地区湿地资源破坏比较严重,生物类型、数量急剧减少,水体污染,过度盲目开发等等问题十分严峻。
立足于该地区湿地的实际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借鉴其他相关区域的经验和模式,打破传统的仅靠立法就能解决湿地问题的观点,科学分析,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相互结合,构造起一个相对科学、系统的湿地保护法治体系,从而能真正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同时,通过对扎龙地区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能够为湿地保护的全国立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推进我国湿地保护的法治进程。
关键词: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法律对策一、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概况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它与整个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由于其独特的地域以及气候特征,湿地类型众多,分布广泛,物种丰富,现有天然湿地55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2%,约占全国天然湿地的1/7,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1] 。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西北距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0公里,面积21万公顷,湿地面积广阔,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和代表性。
1992年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扎龙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第一批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区域。
二、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扎龙湿地保护立法方面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湿地资源省份之一,在湿地立法方面相对较早,并且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湿地保护的需求。
扎龙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No 4. 01 . 2 0
H i nj n c neadT cnl yo Wa r o srac e og agS i c n ehoo f t nevny l i e g eC
( oa N . 8 Td l o3 )
方 面 具 有重 要 作 用 。 然 而 , 年 来 由 于 受 到 自然 因 素 及 人 类 近 活 动 的影 响 , 界 的 干 扰 和 破 坏 导 致 湿 地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 外 对
建立 漫地 恢复 的主 要 目标及 站点 选择
查 明湿地 恢复 的限 崩因 子和 有利 条件
漫地 再造 及恢 复的 可能 性
站点 特征 气 候 、地质 、水 文 、地貌 、土 壤 、 植 被 条件 I 周 边 土地利 用现 状 ;挂会经 济 状况 生 态 旅游潜 力 ;历史 以及 价值
节本 区域气 候 、 平衡 降水 、 蓄水 分洪 、 化水 体 、 轻污染 等 净 减
1 1 湿 地 生态 修 复 的 一 般 方 法 .
承担 具体 恢复 工作
调整 目标 \ 作计 划 工
监 测 恢复 区、评 价 目标
恢复标 准
根据 目前 国内外对各类 湿地恢 复项 目研究 的进 展 , 以 可
概括 出以下几项湿 地恢 复技 术 : ①废 水处 理技 术 , 括物 理 包 处理技术 、 化学处理技 术 、 化塘 技术 ; 点 源 、 氧 ② 非点 源控 制 技术 ; ③土地处理 ( 包括湿地处理 ) 术 ; 光化学处 理技术 ; 技 ④ ⑤沉积物抽取技术 ; 先锋 物种 引入技 术 ; 土壤 种 子库 引 ⑥ ⑦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作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本文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现状和优势条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污染、行政管理矛盾,开发资金短缺。
并且提出了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具体对策。
标签:湿地;生态旅游;问题;对策引言湿地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由于具备净化水质的功能,也被称为地球之肾。
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作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旅游已经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休闲方式,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美丽风光的生态旅游成为了大家的首选。
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本文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现状和优势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扎龙湿地保护问题。
一、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现状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26公里处的扎龙乡,地处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占地面积21万公顷。
该地区的地貌类型为河湖冲积地貌类型,地势低洼,地势起伏不大。
自然生态环境好,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湿地内湖泊、沼泽、湿草甸星罗棋布,其中湖泊、水泡有200多个,芦苇沼泽面积最大。
自从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以来,前来扎龙湿地观光游玩的游客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2015年最高接待游客人次达到四千。
据了解,入夏以来,景区平均日接待游人一千多人次,蔚蓝的天空,青青的芦草,湿地美景让游客纷纷感叹不虚此行。
二、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优势(一)动植物资源丰富扎龙湿地动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是扎龙湿地的重点保护对象,扎龙湿地保护区的鸟类有4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等33种。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基础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一、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一)视频图片简介(二)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简介“扎龙”为蒙古语,意为饲养牛羊的圈。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已无明显河道,与苇塘湖泊连成一体,然后流入龙虎泡、连环湖、南山湖,最后消失于杜蒙草原。
在齐齐哈尔市区西南部,大庆市的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沼泽芦苇丛,这片21万公顷的巨大沼泽地里,湖泊遍布,鱼虾种类丰富,成为禽鸟极佳的生长地这便是扎龙湿地。
1979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纯、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第五名。
2013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大“中国最美湿地”。
扎龙是鹤的故乡,扎龙湿地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那些野趣横生、充满灵性的鹤。
世界上有15种鹤类,中国有9种,扎龙就有6种,其中4种系世界濒危鸟类。
它们是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
丹顶鹤又称仙鹤,是十分珍贵的名禽,此区有500多只,约占全世界丹顶鹤总数的四分之一,所以,称此区是丹顶鹤的故乡也不为过。
此区的野生珍禽,除鹤以外,还有大天鹅、小天鹅、大白鹭、草鹭、白鹳等,真可谓野生珍禽的王国。
扎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题的珍稀水禽分布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交通方便,既是旅游胜地,又是科研中心。
每年春夏,有大天鹅、小天鹅、大白鹭、鸳鸯等上百种野生珍禽云集于此,繁衍栖息,嬉戏觅食。
因此,观鸟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5~7月份。
夏秋之交,丹顶鹤一般都在芦苇里育雏,不轻易出来,很难看到。
到了冬季,游客们则可以在冰湖雪地上观赏人工驯鹤。
扎龙湿地有乌裕尔河、双阳河、克钦湖、仙鹤湖、龙湖、南山湖等大多水面2000亩以上。
湿地中各个弯弯曲曲的长短河道连通各个大大小小的湖泡,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宛如九曲回肠的亮线串起一颗明珠,衬托上翠绿的植被,景色十分壮观。
扎龙湿地生态恢复与管理研究

扎龙湿地生态恢复与管理研究摘要:扎龙湿地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湿地资源,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周边地域产生强烈影响。
本文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恢复生态学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影响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湿地生态恢复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扎龙;湿地;生态恢复;管理一、扎龙湿地概况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 距齐齐哈尔市东南约26.7km, 地理坐标为46°52′~47°32′N, 123°47′~124°37′E, 横跨该市的富裕、泰来、铁锋等六县区。
总面积2100km,是典型的河滨湿地,平均海拔144m, 大体呈NE- SW向展布。
其中湿地(湖泊、沼泽)面积1240km, 是我国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湿地植被分别为草甸草原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4种类型,典型的沼泽植被为芦苇、苔草。
潜育草甸土和草甸沼泽土及碳酸盐草甸土为主要土壤类型。
其中高等植物有468 种,昆虫类有277 种,两栖类有4科 6 种,爬行类有 2 种, 鱼类47 种,鸟类约260 种,兽类有21种。
这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8~3.4℃,多年平均降雨量417mm, 降水多集中在6、7、8月。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其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是丹顶鹤全球迁徙和繁殖的重要基地。
1987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有乌裕尔河、双阳河以及中部引嫩总干渠等。
扎龙湿地是一个具有科研意义、生态价值、经济效益、旅游等功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二、扎龙湿地的生态影响因素(一)气温的影响。
气温是湿地水环境有机体生存和演替的重要限制因子,温度变化直接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和群落演替,影响水系统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50年来气温变动, 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变动的周期性虽不明显,但温度的缓慢增加加重了系统潜在的脆弱性,在年降水量较少的低水位时期,湿地土壤的大面积垦殖和湿地水资源的开发对系统的脆弱性产生直接影响。
扎龙湿地保护领域本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65 2 0 )209 —3 0 139 (06 1—120
Re e rh o sg n p iain o man On oo y o s ac n De in a d Ap l t fDo i tlg f c o Z ao g W el n rtci n h ln t d P oe t a o
摘
要:通过对扎龙湿地保护主题进行需求分析 , 建立起资源对象的输入/ 出需求驱动模型, 输 并结合 国内外本
体的创建与开发方法构建湿地保护领域本体; 阐述 了该本体在湿地实际研究中的两个应用。
关 键词 :领域 本体 ;湿地保 护 ;驱动模 型 ; 念 ;关 系 概
中图法分类号 :T 3 1 P0
维普资讯
・
12・ 9
计算机应用研究
2 0 焦 06
扎 龙 湿 地保 护领 域本 体 的设 计 与应 用研 究
邢 军 ,周开朋 一 ,韩 敏
(. 1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62 ;2 大连轻工业学院, 103 . 辽宁 大连 163 ) 104
念之 间的关系 , 达成人f >湿 地保护 的共识 , 指导湿地 的合 fx ff J 对
理开发 、 利用及保 护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1 湿地本体建模 、 设计与实现
尽管本体 的功能 已经 被认 识 ,并逐 渐 得到 应用 ,但 目前 本体 的开发还没有统一 的标 准 , 同的应用和工程所遵循 的创 不
XI NG u . Z Jn HOU Ka-e g ip n ,HAN Mi n
(. o e Ee r i &I o a o n i e n , a a n e i e n oy D l n i n g162 , h a . a a I tu o 1 Clg o l t n l e f c o c n r t nE g e i D l nU i r t o c o g , ai a i 10 3 C i ;2 D l n n it f fm i n rg i v s fT h l . y aLon n l st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3期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Vol.23,No.3 2007年5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May,2007扎龙湿地保护及开发对策研究车娟,姜肖(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摘要:近几年,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不断发生着变化,面临着入境水量减少、植被严重退化、鸟类数量减少、鱼类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威胁着湿地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从扎龙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探讨了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扎龙湿地;保护与开发;对策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4X(2007)03-0074-03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是乌裕尔河、双阳河漫散漫溢形成的沼泽湿地。
地跨齐齐哈尔市的富裕县、泰来县、昂昂溪区、铁锋区和大庆市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6个县(区),地理坐标为46° 52′N-47° 32′N,123° 37′E -124° 37′ E。
总面积21万ha,有各种鸟类260多种,栖息着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等4种世界濒危鸟类和35种重点保护鸟类,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始建于1979 年,1987 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在为鹤类等珍稀鸟类提供栖息地的同时,扎龙还为调节黑龙江西部地区干旱气候、平衡降雨、蓄水、分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扎龙湿地保护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几年,由于区域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连续干旱,并多次出现火灾,水面急剧减少,水质恶化,湿地面积一度缩小至1.3×108m2。
大片苇草退化,湿地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1.1 湿地缺水严重供给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主要水源是乌裕尔河和双阳河,由于近几年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持续干旱,已满足不了进入湿地所需要的水量,加之两河上游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造成湿地严重缺水,出现部分泡泽干涸,河道断流现象。
扎龙湿地自净能力降低,面积逐渐萎缩。
保护区2.1×109 m2的总面积中,湿地近年来平均水域800~700 km2,远景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维持700~500 km2,野生丹顶鹤的生存和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缺水的湿地已经无法给丹顶鹤提供充足的食物。
1.2 植物严重退化芦苇是扎龙湿地生态系统中建群植物的优势种群,其覆盖率在上世纪70年代前达保护区面积的80%,到90年代芦苇沼泽面积下降了40%,芦苇高度由4 m下降到目前的1.5~2 m,苇径也缩小了50%,而且芦苇密度也下降了5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近50年来有30×106 m2草原被垦为农田,其中近10年有 5×106 m2湿地被开垦。
随着湿地面积的缩减,芦苇失去了繁衍条件,大面积芦苇根裸露出地面,造成芦苇生长退化,一些苇塘变成湿草甸、湿草甸变成了干草地。
沼泽地的干化也使扎龙保护区内出现了鼠害,一些地方鼠洞遍布,局部地区出现了荒漠化现象。
保护区内过度围垦、放牧等活动也大面积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湿地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泡泽干涸,有些湿地已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迹象。
保护区大面积着火给丹顶鹤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着火较轻的苇地来年春季可能恢复;中度过火的地方苇根过火尚未烧死,需2~3年能够恢复;着火特别重的地方苇根全部烧死,无法再给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提供筑巢之草和隐蔽之所。
收稿日期:2007-03-05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政府资金资助的重点课题(项目编号QSX2006A-08)作者简介:车娟(1964-),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和旅游地理研究,E-mail: chejuan_liu8170@。
第3期 扎龙湿地保护及开发对策研究 ・75・ 1.3 水质污染加剧由于乌裕尔河流域的克东、克山、依安等县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保护区湿地内,加之区内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保护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受到污染。
据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齐齐哈尔站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最大超标(三级环境水质标准)17.26倍;硝酸盐含量最大超标2.39倍;总酸度最大超标0.94倍;溶解性总固体最大超标0.93倍,地表水中的污染物均不同程度超标。
其中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的超标率为100%,5日生化需氧量超标率为50%。
扎龙湖的污染最重,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5日生化需氧量分别超标了5.68,17.3,93和1.83倍。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趋势。
1.4 动物资源减少扎龙湿地鱼类资源丰富,生长着鲫鱼、鲤鱼、泥鳅等50多种鱼类。
它们是喜食鱼虾的丹顶鹤的主要食物来源。
随着湿地的减少,水位降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违法狩猎以及公路、水渠等大型工程的修建,野生动物的天然保护条件逐渐被破坏,动物栖息繁殖空间日益减少,生境碎裂,各种鸟类、鱼类、鹤类不断减少。
加上水资源受到污染,掠夺式地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显著减少,不但一些珍贵的野生水禽很少见到,而且水禽、鱼类死亡时有发生。
1.5 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保护区的职责是改造保护自然资源,但保护区的划定,又使当地的资源开发规模和利用形势受到限制,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保护区内的56个村的居民70%以上经济收入依靠自然资源。
习惯性地盲目开发和急功近利,对保护区资源造成威胁。
同时,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对当地居民经济利益缺少到位的经济补偿和替代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只注意当地社区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而忽视保护区的建立给社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在对当地社区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实行禁止时,忽视为其找到可持续的替代发展途径,使保护与开发产生矛盾。
1.6 资金缺乏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必要的湿地基础研究难以进行。
1.7 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
目前人们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
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都不够。
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扎龙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2 保护与开发对策2.1 解决湿地供水问题扎龙湿地保护的根本问题是水,要加强湿地水利工程管理,恢复湿地水源。
保护区内有中部引嫩工程、东升水库及坐落于双阳河中上游的双阳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
要充分利用这些工程的优势,对保护区在不同时段进行补水,拆除乌裕尔河及进入湿地的一些阻水工程,以增加进水渠道。
要合理调配与利用乌裕尔河上游的水力资源,控制水环境污染,建立最优的河流江河日分配方式是维护流域湿地生态资源的各项规定性措施。
必须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原则,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制订长远规划,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2.2 对湿地的保护进行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的湿地保护进行立法并制定湿地保护法规,使湿地保护管理法制化。
应尽快制订《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社会发展和扎龙湿地保护总体规划》,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3 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联合管理委员会扎龙湿地地跨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6个县(区),分属于水产、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管理。
由于多头管理,出现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势必影响湿地的未来发展。
因此,将扎龙湿地纳入黑龙江省政府直接管理,建立强有力的湿地保护联盟,涉及的6个县(区)应加强合作,科学部署对湿地的规划和管理,消・76・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2007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为经济小利不顾大局的观念,大家共同为扎龙保护区的将来出谋划策。
2.4 控制上游污染对上游城镇的工业排污、生活污水要逐步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建立污水处理厂,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不允许向河内排放,从源头上解决湿地污染问题。
2.5 停止在保护区内再建工程在对现有大型建设工程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在核心区内不能修建旅游设施,区内居民应陆续外迁。
要逐步退耕还湿地,恢复湿地原始生态功能。
2.6 倡导生态旅游,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是对自然资源直接利用的一种替代。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增值。
增加湿地地区人们就业机会,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取生态效益。
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必须限制在实验区内,指定旅游路线,制定管理条例,确定允许的容量范围,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将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承受的限度内,促进保护区的发展和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2.7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建全监测系统为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就要将科学研究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对大型工程进行跟踪监测,使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开发利用不破坏湿地生态功能。
建议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和试验区建立气象观测站、水文观测站,环境监测站和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运用3S(GIS、GPS、RS)技术对湿地生态资源的常规变化进行全面长期监测,形成保护区生态监测网络,为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1] 车娟. 齐齐哈尔旅游地理[M].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 130-135.[2] 张海英. 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究[J]. 理论观察,2004,(1):20-21.[3] 李兴春,等.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1):31-33.Dragon Wet Soi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Che Juan,JIANG Xiao(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Heilongjiang Qiqihar 161005,China)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condition of ecosystem environment have continuously been changing. We faced lots of problems,which threaten development of wet soil. Such as inbound water quantity to reduce, plant of severity degeneration the birds quantity decrease, drying up of fish resources and the ecosystem environment depravation etc. This text focu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ragon natural reserve and analyzed the cause of producing problems and search for the policies f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Dragon Wet Soil;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count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