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二)(1.2)(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八)(2.4)(新版)新人教版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八)(2.4)(新版)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八)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A B C D【解析】选C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四幅图形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只有C图的振动图形是无规律的,因此,应选C o2. (2014 •东营中考)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 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解析】选G本题考查噪声的污染。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和跳广场舞的人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所以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降低噪声污染。

3. 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 戴上耳塞或捂上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 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把衣服放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停下洗衣机用手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选G本题考查噪声的产生。

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消除噪声的最好方法是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防止无规律振动的产生。

故选C o4. 在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 小聪: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噪声B. 小涵: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 小彤: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D. 小宇: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燃放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解析】选C过春节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是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释放出的烟雾、灰尘还会污染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卷及答案解析课时提升作业 (9)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卷及答案解析课时提升作业 (9)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密度(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2.如表所示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密度/(kg·m-3) 物质密度/(kg·m-3)纯水 1.0×103冰0.9×1030.5×103煤油0.8×103干松木酒精0.8×103铜8.9×103水银13.6×103铅11.3×103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解析】选C。

本题考查从密度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密度的理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冰、干松木、铜、铅的密度均小于水银的密度,故“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说法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等,故“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说法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水这种物质在液态和固态下,密度不相等,故“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说法正确;由密度公式变形V=可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密度大的,体积小,从表中可知铅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所以铅块的体积比铜块小,故“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说法错误。

故C选项正确,故选C。

3.(2013·天津中考)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

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30dm3 B.60dm3 C.100dm3 D.120dm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m=60kg,密度约为ρ=1.0×103kg/m3,中学生的体积V===0.06m3=60dm3。

故选B。

4.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V甲=V乙,则m甲<m乙B.若m甲=m乙,则V甲>V乙C.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解析】选C。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课时提升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1)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课时提升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1)

声音的特性(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2021·黄冈实验月考)如下图,医生利用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解析】选C。

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确实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能够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依照体会判定是不是有病症。

应选C。

2.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音色必然不同B.音调必然不同C.响度必然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解析】选B。

此题要紧考查学生对音调越高,频率越高的明白得和把握。

1(dou)的音调低,3(mi)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

用同一架钢琴,那么音色相同,响度与振幅有关,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应选B。

3.(2021·烟台中考)为了探讨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你以为不能够完成探讨目的的是( )【解析】选D。

硬纸板的振动快慢、钢尺的伸出长短及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都能阻碍物体的振动频率,即阻碍声音的音调,而用不同的力吹笔帽,是改变振幅,阻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不能达到探讨阻碍音调因素的目的。

4.(2021·梅州中考)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解析】选C。

此题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阻碍和振幅对响度的阻碍。

甲、乙的波形特点:相同时刻内显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波偏离平稳位置幅度也相同,那么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作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二)(3.4)(新版)新人教版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二)(3.4)(新版)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升华和凝华(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4 •赤峰中考)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 树枝上形成的"雾淞”B. 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 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 雪花在脸上变成水【解析】选Co本题考查升华现象的判断。

树枝上形成的“雾淞”,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A不符合题意;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2.2014年12月17日,漠河县最低气温突破-42.1 C,并伴随着冰雾现象,再现冰雾天气。

所谓冰雾,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

下列关于冰雾的形成,正确的是()A. 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解析】选B。

本题考查凝华现象。

在-42.1 C的极低气温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微小冰晶组成的冰雾,故选B。

3. 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一一干冰辅助制作的靓丽美食,在全国各大星级宾馆、酒店的菜谱中悄然出现。

干冰特有的云雾效果再加上各位高级厨师们的出色手艺,使众多美食家们又一次享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沁人心脾的时尚美食!如图所示,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解析】选D本题考查升华吸热的应用。

在干冰升华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的时候就会液化形成小液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现象,故选D。

初二上学期物理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答案

初二上学期物理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答案

初二上学期物理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真题及答案初二上学期物理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已知绳子吊放于 A、B两点处,若从 A点拉动绳子,则()A. 绳子在B点趋于定势B. B点上绳子趋于定势C. 在A点绳子处施加作用力D. B点处绳子力矩不变答案:A2. 质点的放射线型轨迹,如右图所示。

若该质点的动量和能量都保持定值,则 ( )A. 运动轨迹无限收敛B. 运动轨迹围绕原点不动C. 运动轨迹为圆D. 运动轨迹定向收敛答案:B3. 将砝码放置在轻载面上,尾角为α,下角为β,尾端(也即α端)施力 F,则 ( )A. β端获得砝码物体膨胀力B. β端获得砝码物体拉伸力C. α端获得砝码物体膨胀力D. α端获得砝码物体拉伸力答案:B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零的直线运动的体的动量守恒B. 动量守恒原理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C. 动量守恒与动能守恒是同一守恒定律D. 动能守恒原理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变化答案:A5. 已知 A、B两点之间的矢量和,则()A. 首尾相接的线段也为矢量和B. 线段 AB的长度和矢量和的大小有关C. 线段 AB的长度与矢量和的方向有关D. 线段 AB长度与矢量和相关性为:越长,矢量和越大答案:C6. 从垂直至水平面的滑道上,球体降落,若其运动中对应的势能为 E 和 K,分别为垂直至水平面分割点处的总能量,则()A. E < KB. E = KC. E > KD. E 和 K不可得出结论答案:A7. 有下列假设:动量守恒在实验中是有效的;动量守恒使得能量守恒,则其中的正确结论有()A. 动量守恒使得能量守恒B. 能量守恒意味着动量守恒C. 动量可以转换成能量D. 动量守恒实验有效答案:D8. 某人站在山坡上,将铅球向下滚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万有引力,球体会绕山坡滚动B. 铅球可以不受重力影响而直线行进C. 重力作用力未变,铅球的动量会随时间而变D. 重力对铅球的运动造成阻力答案:C9. 一台垂直于水平面的弹簧的上端安装有一物体,当从物体上施加有限的力,使其弹跳时,该弹簧( )A. 无需施加力就可承受物体的力B. 随物体位移而增大其力C. 无任何变化仍能承受物体的力D. 随物体位移而减小其力答案:B10. 请问力学是物理学的那个部分?( )A. 无穷小法B. 牛顿公式C. 能量守恒定律D. 动量定理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1. 动量定理可用来表示_______ 。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光的折射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光的折射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光的折射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xx·天津中考)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变高了的池底的虚像;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扩大视野,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C。

2.(xx·泸州中考)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折射定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要远离法线。

故选B。

3.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解析】选B。

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

故选B。

4.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部的光斑将(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保持不动D.无法判断【解析】选B。

百练百胜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6.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

百练百胜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6.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质量(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04mg的物体可能是(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质量D.你的钢笔【解析】×104mg=15 g,电脑质量明显比它大,课桌的质量更大,自己的质量比课桌的还大,只有钢笔合适,故选D。

2.(2014·某某中考)如图所示为国外生产的一款“体重计”,有趣的是这款“体重计”的刻度盘上标示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些动物。

当一名中学生用这款“体重计”测体重时,“体重计”的指针会指向( )【解析】选B。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猫的质量约为2.5 kg,牛的质量为500~1 000 kg,大象的质量约为6 000 kg,一只羊的质量大约为50 kg,与中学生的质量差不多,因此当一名中学生用这款“体重计”测体重时,“体重计”的指针会指向羊。

3.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神舟十号”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解析】选D。

“铁块熔化成铁水”,虽然它的状态变化了,但它所含铁的多少没有变化,故质量不变,A 错;“一块铜压成铜片”,它的形状变化,但它所含铜的多少没有变化,故质量不变,B错;国旗虽然位置发生变化,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故质量不变,C错;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铝被磨掉了,故圆柱体所含的铝比原来粗糙的铝锭少,故质量变小,D正确。

4.小明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并向右盘添加砝码。

当他向右盘添加一个10 g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如图所示,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10 g的砝码取下来换上5 g的砝码5 g的砝码【解析】选B。

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

称量过程中出现指针右偏的情况,说明砝码质量大,则应减少砝码,即将10 g的砝码取下来换上5 g的砝码。

故选B。

5.(2015·某某四中期末)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时,将物体错放在右盘中,并在左盘加52 g砝码,同时将游码移到0.4 g处,天平平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量程3 m,分度值1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 4.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5.要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一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一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元硬币的厚度 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最佳的测量方法是( ) 7.使用被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8.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

上体育课时他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9.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10.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

如图甲所示,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min s,合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二)
运动的描述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
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A项空气流动是宏观运动,B项机械运动是位置变化,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C项没有说相对于哪个物体,D项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参照物,否则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故选D。

2.(2014·岳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

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书
C.桌面
D.桌面上静止的橡皮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取。

对于正在运动的书,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故选B。

3.(2015·盐城亭湖新区实验期末)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老鹰和乌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相同,所以二者以对方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故A正确,B错误;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D 错误。

【方法归纳】两步描述物体的运动
(1)选定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2014·嘉兴中考)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解析】选D。

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乙车为参照物时,甲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解析】选D。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以自己为参照物,因为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6.如图所示,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为参照物,战机上飞行员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

战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他驾驶的战机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说该战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该飞行员驾驶的战机;战机上的飞行员相对于航母、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他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飞行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航母或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答案:战机航母(或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7.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宝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的。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有寻到宝剑。

答案:运动静止
8.(2015·启东中学质检)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可以用不同方法使小球进洞。

晓彤的方法是: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请你也写出一种让小球进洞的方法:。

两种方法中小球的运动结果是相同的。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有两种不同方法可以使小球进洞:
(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

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是相同的,都是使小球进入“洞”中,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答案: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三、简答题(5分)
9.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人对醉态的描绘妙趣横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怀疑松树动起来要来搀扶喝醉的自己呢?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从诗句来看,作者在醉态下去靠近松树,而作者以自己为参照物,把自己认为是不动的,故认为松树动起来要搀扶自己。

答案:作者和松树发生了相对运动,作者以自己为参照物,故认为松树是运动的,故怀疑松树动起来要搀扶喝醉的自己。

四、综合分析题(8分)
10.“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

他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

【解析】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小丽刚刚上车,车辆没有开动,感觉客车开动是选择了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小丽乘坐的客车相对地面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

这种现象说明了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答案:(1)对面的客车(2)地面(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客车等)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培优训练】
1.(2014·绵阳中考)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知识。

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说明甲车向后行驶;乙车以地面为参照物相对地面静止,说明乙车静止不动,而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说明他是以甲车为参照物的,故选B。

2.(2015·安徽滁州全椒期末)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
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
【解析】选A。

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静止;三是乙车向西运动。

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可能静止,也可能向西运动。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