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浮力 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精品】

合集下载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解读)(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解读)(解析版)含答案

10.2 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解读)(解析版)1、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1)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2)公式表示:g V G F 排液排浮ρ==;(3)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4)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2、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两次称量求差法 F 浮=F 1-F 2(2)二力平衡法 F 浮=G 物(3)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G 排。

知识点讲解知识导航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典例1-1】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ρ铜>ρ铝)( )A .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B .铜球受到的浮力比较大C .铝球受到的浮力比较大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C 。

【解答】解:实心铜球和铝球的质量相同,即:m 铜=m 铝,已知:ρ铜>ρ铝,根据公式ρ=可知,V 铜<V 铝;当两个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V 排=V 物,则:V 铜排<V 铝排;由公式F 浮=ρ水gV 排比较知:铝球受到的浮力较大。

故选:C 。

【典例1-2】某游船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000m 3,则它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9.8×106 N ,当游客, 下船 (选填“上船”或“下船”)时,游船受到的浮力会变小;当船底部受到小的压强为20000Pa 时,游船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为 2.04 米。

(ρ水=1.0×103kg/m 3)【答案】(1)该游船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是:9.8×106N ;(2)下船;(3)游船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为:2.04m 。

【解答】解:(1)该游船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是:;(2)游船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沉浮条件,当游客下船时,游船的总重力减小,游船受到的浮力会变小;(3)由p =ρgh 得,游船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为:。

物理八年级下册9_1《认识浮力》考点精讲-同步练习 - 答案解析(沪粤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9_1《认识浮力》考点精讲-同步练习 - 答案解析(沪粤版)

9.1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及方向;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3.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会利用称重法,测量、计算浮力。

【要点梳理】要点一、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1)步骤:①如图甲,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铝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就是铝块的重力G ;②把铝块浸没在水中(图乙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拉。

(2)结论:①弹簧测量计的示数变小,说明浸没在水中的铝块受到浮力的作用。

②浮力的大小(图丙受力分析):=-F G F 浮拉4.浮力产生的原因: 完全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各个表面均受到液体的压力,由于它前后左右对应部分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而平衡,物体的上下两面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对应部分所受压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这两个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液体对物体上、下两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用公式表示为:。

要点诠释:1. 浮力的施力物体就是“液体”,受力物体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同时,液体也受到物体对它的压力作用,这个力的大小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和浮力的方向相反。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如图,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小石块,它们恰好能悬浮在水中。

现缓慢沿容器注水,则小石块()A.将上浮B.将下沉C.所受浮力变大D.所受浮力变小答案:B由题意可知,当缓慢沿容器注水时,水的深度增加,由p=ρgℎ可知,气球和小石块所处的位置的液体压强增大,根据F=pS,气球和小石块受到水的压力增大,所以气球的体积会减小,由F浮=ρ液gV排,由于气球悬浮在水中,排开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因此,气球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气球和小石块的总重不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当F浮<G物时,物体会下沉。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甲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就可以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

如图乙、丙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将其先后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它都会竖直立在液体中,静止后两个烧杯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密度计的底端必须有密度较大的物质,才能像图甲乙丙竖直立在液体中B.若密度计接触到烧杯的底部,则它所受到的力是平衡力C.图乙中液体的密度比图丙中液体的密度大D.图乙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小于图丙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答案:CA.密度计的底端由密度较大的物质制成时,重心较低,这样才能使密度计竖直立在液体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密度计接触到烧杯底,它是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重力、支持力、浮力是平衡力,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由于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都是漂浮状态,故浮力都相等,由图可知,密度计浸入乙烧杯中液体的体积大于浸入丙烧杯中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F浮=ρ液V排g可知,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故C错误,C符合题意;D.由题意可知,乙、丙烧杯中液体液面相平,即它们体积相等,已知乙烧杯中液体密度小,则根据公式m=ρV可知,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小于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根据公式G=mg可知,乙烧杯中液体的重力小于丙烧杯中液体的重力,而乙、丙烧杯相同,故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乙、丙烧杯的底可知,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丙烧杯对桌面的压强,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与升力-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与升力-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物理
1.解析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五指山”舰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
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输水过程中,“五指山”舰
的总重力减小,故受到的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


理得V排=
,当浮力变小时,V排变小,即舰体上浮.


故B正确.
答案:B.
4
N,
m3.
(3)由图示实验数据得出盐水的密度是 1.1×103 kg/m3.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4)他还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
于是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让它漂
2.解析 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浮空艇上升过程中周围
的大气压越来越小,故A错误;B.浮空艇在匀速直线上升
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海拔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浮空艇排开空气的体积
不变,根据F浮=ρ空气gV排可知浮空艇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
力越来越小,故C错误;D.浮空艇在匀速直线上升过程中,
气的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
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足球向内侧偏转,这
说明外侧空气的压强大、内侧空气的压强小,则内侧
的流速大、外侧的流速小,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浮力 全面讲解含习题和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 浮力 全面讲解含习题和答案

初二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第一节浮力1.认识浮力:初步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

观察从水中释放乒乓球。

2.浮力产生的原因:假设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上表面距离水面H,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分析:(1)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P上___ρgh_____,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P下__ρg(h+L)_。

(2)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F上__ρghL2_____,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F下___ρg(h+L)L2_____。

(3)左右和前后表面受到的压强大小_相同____,受到的压力大小__相同_,可以相互抵消__。

(4)压力的合力方向__竖直向上______,大小为___ρgL 3_____。

3.影响浮力大小的有关因素:(1)把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怎样变化?示数减小。

说明浮力的大小跟进入水中体积有关。

(2)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使石块浸得更深,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变化。

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浸没的深度无关。

(填“有”或“无”)(3)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把石块浸没在酒精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结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密度和排水量有关。

4.知识点总结:1、__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__叫做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处的位置__深___,它所受的压强___大__,而上表面所处的位置__浅____,所受的压强___小___,从而在物体的上下表面产生一个压力差,正是这个压力差把物体托起来,这个托力就是浮力____。

3、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块,记下铝块的重力G,再把铝块浸入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对铝块的拉力F,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G和F的大小,发现F比G要___小_,因为_________铝块受到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完整)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完整)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完整)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1、浮力的定义: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2)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p分析;浮=G则:液Ⅴ排g=p物vg p物=(V排/)p液=2/3p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不同悬浮p液=p物;V排=V物漂浮ρ液 V 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p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p物=Gp/(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漫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浮=G排=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1)轮船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带答案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带答案知识点汇总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带答案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如图,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A、B用不可伸长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刚好完全浸没入水中,细线被拉直。

已知A重6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3∶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受到的重力为3.6NB.细线对A的拉力为1NC.A的密度为0.75×103kg/m3D.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物块,已知G甲=10N,G乙=12N,现将甲、乙物块分别放入A、B两种液体中,静止时甲物块沉底,乙物块悬浮,如图所示,此时甲受到的浮力为F甲,乙受到的浮力为F乙,则()A.F甲>F乙B.F甲=F乙C.液体密度ρA>ρB D.液体密度ρA<ρB3、如图所示是我国新型万吨级055型导弹驱逐舰,其排水量可达12500t,该型驱逐舰在海上航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驱逐舰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B.排水量指的是驱逐舰排开水的重力C.驱逐舰满载时所受浮力大小为1.25×108ND.发射导弹后,驱逐舰会下沉一些4、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L=10cm正方体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F1=4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12N,g取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方体的前后表面不受力B.液体的密度是1.0×103kg/m3C.液体对正方体上表面的压强是400PaD.正方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ℎ2=12cm5、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飞艇B.茶壶C.注射器D.拦河大坝6、如图所示,在家庭小实验中,某同学想让沉底的鸡蛋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向杯子中加盐B.向杯子中加水C.倒出少量的水D.轻轻摇晃杯子7、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的深潜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八年级物理 浮力 全章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  浮力 全章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含答案)

浮力一、考点、热点回顾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总要受到液体对它各个面的压力(前后,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的物体的浮力。

即 向下向上浮F F F -=。

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向上浮F F =。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 浮 =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G3-G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责编:武霞【学习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及方向;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3.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会利用称重法,测量、计算浮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方向:【高清课堂:《浮力》三、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1)步骤:①如图甲,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铝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就是铝块的重力G ;②把铝块浸没在水中(图乙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拉。

(2)结论:①弹簧测量计的示数变小,说明浸没在水中的铝块受到浮力的作用。

②浮力的大小(图丙受力分析):=-F G F 浮拉4.浮力产生的原因:【高清课堂:《浮力》二、浮力的产生】完全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各个表面均受到液体的压力,由于它前后左右对应部分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而平衡,物体的上下两面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对应部分所受压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这两个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液体对物体上、下两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用公式表示为:。

要点诠释:1. 浮力的施力物体就是“液体”,受力物体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同时,液体也受到物体对它的压力作用,这个力的大小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和浮力的方向相反。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如果物体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不是沉底),这时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的下表面并没有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压力,物体虽然浸没在液体中,但是不受浮力。

(如图)要点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1)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浸没在一种液体中,并分别停在液体内不同的深度;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变化;(3)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1)如图乙所示,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逐渐增大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3)随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逐渐增大。

3.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1)用密度不同的液体(清水和密度不同的盐水),把这些液体,按照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再把悬挂在测力计下的同一物体先后浸没在这些液体中。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3)液体的密度越大,浸没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4.结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要点诠释:1.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了“称重法”测浮力:=-F G F 浮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

【典型例题】类型一、浮力产生的原因1. 如图,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

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

此实验说明了( )A.大气存在压强B.连通器原理C.浮力产生的原因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思路点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如果物体的下表面没有液体(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物体不受浮力。

【答案】C【解析】开始时乒乓球受到上面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下部没有液体只受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不能上浮。

当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下面也受到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

向上的液体压强大于向下的液体压强,乒乓球上浮,跟浮力产生的有关系。

所以C 选项正确。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排开液体时不一定受到浮力,例如在水中的桥墩,陷在泥里的腿等等。

物体受到浮力一定是物体下面有液体。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30N ,半球受到水施加的浮力为80N ,则半球便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N 。

【答案】110【解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 F F -浮向上向下,可得:3080110F F F N N N=+=+=浮向上向下。

2.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物理上研究问题往往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

设想有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是ρ的液体中,如图所示。

由于前后两侧面(左右两侧面)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也相等,因此受到的压力相等,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而上下两表面却不同: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 上= ,受到的压力为F 上=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 下= ,受到的压力为F 下= 。

因此液体会对正方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的差F 差= 。

实际上,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正方体的浮力。

【答案】gh ρ;2ghL ρ;()g h L ρ+;2()g h L L ρ+;3gL ρ【解析】假设边长为L 的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正方体的上表面与液体表面平行,且距离液体表面h 。

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作用如图:正方体的前后两侧面(左、右两侧面),处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所以:=h h 后前,=h h 左右, 由P gh ρ=液可得:=P P 后前,=P P 左右 由2F PS PL ==可得:=F F 后前,=F F 左右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 ,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P ghρ上;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F P S ghL ρ==上上; 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 L +,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 g h L ρ+下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F P S g h L L ρ==下下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223=(+)F F F g h L L ghL gL ρρρ=-=下差上-。

实际上,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正方体的浮力。

【总结升华】用压力、压强的公式求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受到的液体对它产生的压力,分析所受压力的合力,从而得到浮力产生的原因。

类型二、综合应用3.(2015春•兴仁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为图中 的方向(选填序号),这是因为 。

【答案】1;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解析】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故图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小球放置的位置无关,它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与水平面垂直的。

故应选序号1。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浮力都是由水产生的B.只有固体才能受到浮力的作用C.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D.在不同液体中浮力方向会不同 【答案】C4.小明将重为3N 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N ;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答案】1;密度【解析】(1)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321F G F N N N '=-=-=浮;(2)由甲和乙图可知,石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3 1.8 1.2F G F N N N '''=-=-=浮F F '≠浮浮,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见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利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举一反三:【变式】小陆同学利用称重法探究金属块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块所受重力为,金属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N。

【答案】2.2N;0.2N类型三、实验探究5.(2015•自贡中考)如图1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乙图中,若将绳子剪断,物体将(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由乙、丙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没的深度(选填“有”或“无”)关。

(3)如果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可以选择图2所示的两个物体,将它们浸没在液体中,测出所受浮力的大小进行比较.(4)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如图2)。

【思路点拨】(1)根据公式F浮=G-F计算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2)根据乙丙两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计算出其浮力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3)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知道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应使物体的体积相同,并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4)探究多变量因素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答案】(1)1;下沉;(2)无;(3)C、D;同种;(4)控制变量法【解析】(1)由甲图所示可知:G=4.0N,由乙图所示可知:F=3.0N,所以F浮=G-F=4.0N-3.0N=1.0N;因为G>F浮,所以将绳子剪断,物体将会下沉。

(2)由丙图所示实验可知:F′=3.0N,浮力:F浮′=4.0N-3.0N=1.0N,比较(1)(2)数据可知,浮力大小跟浸没的深度无关。

(3)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应使物体的体积相同,并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C、D的体积相同,但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所以重力不同,因此选择C、D。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很多,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的重力不同,可以选用体积相同而重力(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可知C、D,由此可知,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总结升华】此题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浸没深度无关.并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

举一反三:【变式】小明帮爷爷浇菜园。

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

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于是他找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ρ水=1.0×103kg/m3,取g=10N/kg)分析图象可知:曲线(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