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S OM E I DEAS ABOUT HE T REFORM OF EXP ERI MENT NS I TRU ON CTI
F R T E C U S F N T II N A E D O QU T C A I L O H O R E O U R TO ND F E FA A I N MA S
Vo _ No 3 l 4. .
S p. 0 6 e t2 0
20 0 6年 9月
水 产 动 物 营 养 与 饲 料 学 实验 教 学 改 革 的 思 考
向 枭, 君, 忠明, 华, 建 何利 沈 周兴 陈
( 南大 学 荣 昌校 区水产 系 , 西 重庆 荣昌 4 2 6 ) 0 4 0
3应用半开放式教学模式加强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注重实验课程大纲计划和教材的研究半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培养学在总结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以前那种仅万方数据258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仅将实验课程作为学好本门课程的一个次要部分在较多的时候随意压缩更改实验内容且所开实验内容仅涉及单门课程还又严重重复的现象逐年积累教学资料将有重叠内容的相近学科拉通综合考虑逐步完善实验课程大纲实验教学计划使实验教材同教学内容配套
X A G X a , E L — U ,H N Z o g ig Z O ig u , H N J n I N i H i j B S E h n —m n , H U X n —h a C E i o a
( eate t f i e c ne otw s U ie i R ncagC m u ) R n cag hnqn 0 4 0 C i ) D p r n o s r S i c 。Su et nvr t m Fh y e h sy( o ghn a ps , o gh n ,C og i 4 26 , h a g n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1. 引言1.1 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动物营养组学是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营养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科的发展。
2. 正文2.1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内容分析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是一门涉及动物生长发育、免疫调节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对动物体内不同营养因子的代谢机制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动物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
在课程内容方面,动物营养组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营养基础知识:包括动物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分类和代谢途径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知识框架。
2. 基因组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介绍基因组学在动物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中的应用,探讨基因与营养之间的互动关系。
3. 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通过对代谢产物和蛋白质组成的研究,揭示不同营养因子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
4. 营养调控技术:介绍不同营养调控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如饲料配制技术、营养检测技术等。
5. 疾病与营养:探讨疾病对动物营养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通过对动物营养组学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动物营养知识体系。
2.2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是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师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实习进 行综 合教学 , 使学 生能够 把所学 的知识 比较好地整 合起来 应用。如按照 课程 组合 成 3组 : 基础课 程组 ( 鱼类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1 l
基金项 目: 山西农业大学 2 0 1 1 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 : 曹谨玲 ( 1 9 7 9一 ) , 女, 山西太古人 , 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 事水产养殖 生态毒理研究。
第 5卷 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e o r y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Co n t e mp or a r y E d u c a t i on
V01 .5 NO. 9
Se p .2 0 1 3
不 断完 善 一 些 建 议 , 并 进行 了实 际 的 应 用 , 取 得 了 一 些
效果 。
二
专业 实 习 内容 和生产 实 践的有 机 结合
实习 内容一般情况下 只是将 书本知识 的重复 , 而通 过
一
改革 实验 内容 提 高学 生创 新能 力 的培养
运用 自己已有 知识 综 合性地 解 决问题 的 内容没 有 。学 生 只是按照实习 内容计划 比较机械地完成实 习内容 , 而 不需 要动脑筋对实习 内容进行开发和设计其他相关 内容 ,这对
1 3 3
学、 鱼类组织胚胎 、 水产动物生理 、 病理 、 药理 ) , 疾病 组 ( 水 产动物微生物 、 水 产动 物疾 病学 、 水 产动 物 寄生虫 ) , 养 殖 组 (水产动物遗传学 、 水产动物育种学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 料学 、 池塘养 殖学 、 水产动物增 养殖学 、 名特水产 动物养殖 学、 虾蟹类增养殖 、 贝类增养 殖 、 内陆水 域增养殖 ) , 学生 以 组 为单位 分别进 行实 习 , 然后 轮动转 换 , 学 生对 每个课 程 组合 轮换 一次 。轮 换结束 后学 生按 照教 学 目标 和计 划规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Th e o r e t i c a l a nd Ex pe r i me n t a l Te a c h i n g Re f o r m a nd Thi nk i ng o f Aqu a t i c An i mal Nu t r i t i o n a n d Fe e d S c i e nc e Co ur s e
A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s t i mu l a t e 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e s t i n l e a r n i n g A q u a t i c A n i ma l Nu t r i t i o n nd a F e e d S c i e n c e c o u r s e a n d i mp r o v e t h e t e a c h i n g e f f e c t ,t h e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a n d a s s e s s me n t me t h o d s w e r e r e f o r me d i n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Re c e n t p r o g r e s s a n d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t o s t i mu l a t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i n i t i a t i v e . Mu l t i me d i a a n d i n t e ne r t t e c h n o l o y g w a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a p p l i e d t o e n h a n c e t e a c h i n g i n t u i t i v e n e s s . Op e n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a l c o n t e n t wa s s e t t o i mp r o v e c r e a t i v e a b i l i t y o f s t u d e n t s . As s e s s me n t me t h o d s we r e r e f o me r d t o s t i mu l a t e l e a ni r n g mo t i v a t i o n . Ke ywo r d s : Aq u a t i cAn i ma l Nu t r i t i o na n dF e e dS c en i c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关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水产动物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改革展开思考,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目标的明确定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一直以来在水产养殖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课程目标的明确定位可以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实验设计、科研训练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专业性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增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意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内部的提升,还应该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条件。
通过与产业的合作,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
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初步探讨

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初步探讨作者:张安国王宏侯文久杨凤影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1期摘要:根据辽西沿海地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需求,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水产养殖教研室就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改革等课程建设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水产养殖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根据辽宁西部沿海地区人才市场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反馈我们掌握了辽西沿海地区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本专业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不足等情况。
这些调研信息为水产专业课程的设置及专业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学校为培养出应用性高职人才,水产养殖专业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对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增、删、改、换等方面的调整,以“应用性”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由此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改革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
水产养殖专业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并于2010年并评为省品牌专业。
现将该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改革建设相关经验及成果作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1 进一步明确水产养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辽西沿海地区水产养殖资源丰富,尤其是海水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盘锦、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具有广阔的海域滩涂,可进行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的养殖。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一般都是文化低的人,特别是从事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辽西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对水产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水产市场经济需求和符合辽西沿海地区特色的,能从事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具有较强生产实践技能的生产一线技术人才。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doc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根底课程之一。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它的许多机理都于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根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等专业技能,建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系统、器官和细胞水平了解生物的生理功能的作用途径及调控机制,熟练的实验技能,加深其对水产动物生理学根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沿海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必需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狠抓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理学实验中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求解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就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进展了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作以初步的探讨。
1.1 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确定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改革前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大部分实验工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本上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本课题组从不同角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每一个实验的优点和缺乏,对实验教学内容进展了重整。
明确了动物生理学实验改革的根本思路是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构造教学改革过程中,本课程组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从“根底、综合设计”两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水产动物在养殖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实验为主,将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根本操作融合在每次实验中,反复训练学生的根本操作技能。
根底实验以传统的验证实验为主,其中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实验,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生理学仪器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处理数据及图形的方法。
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2017年第17期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改项目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建设(111415X07)。
作者简介:林旋(1979.12-),男,籍贯:福建省龙海市;学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17.098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林旋何亮华摘要:本文探讨在校内开发以鱼类的养殖、育苗、饲料加工、病害防治研究为一体的实训项目,并进行实践和改进。
该项目实施,可以满足水产养殖专业近200人的实验教学任务,可开展四个学科的课程实习,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处理,以及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水产养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产养殖;校内;实训;项目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7-0148-02中国图书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水产养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校内实训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内容的改革,可以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1研究问题1.1研究目的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是2003年起新创办的专业,目前水产养殖专业的“水产动物养殖综合实习”课程分散安排在校外的多个养殖场进行,时间有4周,内容包涵有“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3门课程的实习。
多年来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实习场地难找,不固定,几乎年年更换实习场地和实习内容;实习内容仅单一品种,实际上无法满足3门课程的实习;费用高,每届费用在2~3万元,远远超过标准;实习点数量多,多处沿海山村分布广,学生安全隐患大。
1.2研究意义一是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目前校内实习基地存在诸多问题及局限性,必须走出原有封闭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教学、企业及科研相结合的新型校内实训生产实习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作者:明建华叶金云张易祥杨霞邵仙萍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06期摘要;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点。
为满足现代水产饲料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或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教学手段,教學方法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06-0260-03Abstract;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is a core course for aquaculture undergraduate,which has characteristics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modern aquatic feed industry,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aiming at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four aspects,inclu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ans,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Teaching practice proved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d been obviously improved,which not only 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this course,but also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employment or entrepreneurship.Key words;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means,Teaching method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1]。
湖州师范学院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湖州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于2014年入选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同年进入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入选浙江省“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水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作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课程建设的改革推进,其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要涉及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与需求、原料种类及选择、配方设计、加工工艺、配合饲料质量与安全控制以及饲料投喂技术等。
该课程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产量屡创新高,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为4 991.06万t,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7.29%[2],同时我国水产饲料产量也高达2 211万t。
在产业的强势驱动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方面的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新理论、新研究方法与手段、新成果逐渐应用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中,原有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产养殖业和饲料行业的需求,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3]。
因此,亟需改革原有的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课程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为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该课程结合地方院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理论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32学时)、实验教学(饲料检测与分析,16学时)和实习教学(饲料厂参观实习,4学时)3个部分组成。
其中,理论教学以麦康森主编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二版)为教材,建立教学内容的遴选机制,既避免教学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又防止教学内容之间出现重叠,通过去重、去旧、精简、拓展、增新,整合和优化相关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4]。
例如:第一章水产动物营养原理涉及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的营养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部分重叠,因此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讲述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等相关内容,学时数降低,而把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作为重点章节,增加学时数,第二章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也与动物生物学、鱼类学等知识重叠,也以学生自学为主。
另外,及时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既要阐述基本概念和理论,也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
实验教学主要参照王桂芹主编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程》,安排了饲料出厂前的一些必检项目,如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脂和粗灰分以及黄曲霉毒素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习教学则主要参观有代表性的水产饲料企业,由指导教师和饲料厂生产负责人共同介绍饲料加工工艺流程等。
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改进教学手段2.1;理论教学手段改革2.1.1;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教师授课时,可同步演示图表、图片、动画和影像等,扩展教学空间,增大教学信息量。
如充分利用原料图片库阐述水产饲料原料的种类、化学组成、特性和营养价值等知识,通过相关视频和模拟动画介绍水产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将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简明和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讲授、作业、讨论和答疑”等教学环节的有益辅助和支持,通过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跟踪与管理[5]。
目前,课程组已经在湖州师范学院尔雅课程资源平台上建立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网络教学课程,学生可通过此网络平台了解此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安排,在学习过程中可下载课件、观看教学视频和专题讲座等教学资源,通过双向交流模块可进行复习、测试、与教师交流等。
另外,还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加强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习。
2.2;实践教学手段改革(1)利用本学科的饲料原料库,向学生展示水产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利用现有的小型粉碎机、混合机、饲料加工机组和烘箱等,现场教授水产饲料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饲料原料、加工设备和饲料制作等有较直观的了解。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采用课前教师对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并做好一切前提工作(如试剂配制、实验方案制定等)。
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前就对实验有所了解,但这样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6-7]。
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中,选出饲料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测定,由学生自行完成从试剂配制、仪器设备调校及实验方案制定等工作,教师给予指导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3)组织学生到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进行参观或生产实习,现场讲解水产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流程,巩固教学效果。
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浙江璟宝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产饲料生产车间,使学生对饲料原料、生产设备与工艺、饲料检测与质量控制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专业和行业的感情,有利于今后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4)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小组,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学生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或者将一些生产实际问题设计成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实施。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3;改革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将现代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等融入到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
在此次课程建设中,引入了以下教学方法:①学思结合法。
在课堂教学中,保留传统教学中的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讲解,同时对于学生能看懂的知识点,则尽量让学生课前自学或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参考教材和相关文献,撰写学习报告,并在课堂上讲授,其他学生提问,教师点评,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针对一些热点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结合学生自查资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以及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学生通过有准备地发言,可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连起来。
②理论与实践结合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依靠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有些枯燥呆板,不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在课堂讲授饲料加工工艺、饲料质量控制、分析检验方法和投喂技术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相关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公司,参观了解饲料企业发展历程、饲料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饲料投喂过程,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关键知识点有更直观认识,通过参观饲料厂、养殖场和科研实验室使学生对水产饲料产业和研发机构的工作环境和主要工作内容等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③科教融合法。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可见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科研动态以及我校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为今后从事学术研究或相關行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