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幺?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幺?
 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幺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幺?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根据新课标及目前中考的实际情况,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综观各地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概括类、鉴赏类、深层含义类 .下面我就语文中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一加以解析。

一、概括类☆具体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答题技巧: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具体题型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1、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

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阅读原文时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一种是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②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要找到阅读理解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如果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话作答,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原话作答的,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就是挖掘出文中隐含的信息和深层含义然后作答。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给的,是林奶奶家的叔叔,从美国寄回来的。儿
子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叔叔
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
正。儿子说,咱们家的衣了。 我的心里,
酸酸的,感动。
感动
⑧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 我们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
本意 寓意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 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喊儿子,去,到 楼下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 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 会被刮到楼下。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 说话。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 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敲了半天,老 太太连门都不肯开,你到院子外去拿。
常用的阅读理解套路
根据总结多年的经验,考场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一 般时间都是比较紧张,快速阅读才能达到做题效 果。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阅读题目 2. 阅读文章 3. 找出中心思想 4. 带着问题去读短文 5. 在各个段落中找答案 阅读理解答题时,读是很重要的,但是写出来更
重要,最后的一步就是能够组织好语言把题目答 得漂亮,就能得到高分了。
第2步:看题目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来。(2分)
谁,在哪里,怎么了,结果怎样
2.文章第③段中说“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
下的林奶奶挺投缘“,文中哪些情节可以印证这
一点?请概括三例(3分)
小说或叙事
散文
3.第⑤段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说明理由。 (3分)
有什么作用
4.第⑦段中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我 为什么心里酸酸的,感动?(2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

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阅读题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

从近几年语文试题中,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现作以小结,现作以小结,以期对学生答好阅读题有所帮助。

有所帮助。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步骤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步骤1、 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答案表述的原则: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原语句或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按:这些年来一直从事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直发现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现代文阅读题目,因此早就想为中考学生搜集有关现代文阅读题目答题技巧了。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又是搜集又是剪切又是添加又是充实的,才算有个眉目,在此发出来,希望对广大的中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

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通过对于各类文本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快速理解能力以及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现代文阅读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本文将介绍几种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一、审题要仔细在开始解答现代文阅读题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

阅读题目时要仔细理解题目的要求,看清楚每一个关键词。

比如,如果题目问你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那你就应该在阅读时要着重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等内容,而不是被文章中的细节所迷惑。

审题要仔细,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有不同的解答思路,这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二、积累背景知识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有一定的优势,就必须积累足够的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跟阅读材料有关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

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就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新闻、多了解社会发展等方式来积累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现代文阅读题。

三、抓住文章的结构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结构。

通常来说,一篇文章会包括导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导言部分往往是对主题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主体是对主题进行详细的阐述;而结尾往往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

通过明确文章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帮助我们解答与文章结构相关的题目,如文章的写作意图、段落的主题等。

四、注意细节的呼应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与文章细节相关的题目。

细节题要求我们对文章中的具体细节进行理解和分析,因此要注意文章中各个细节之间的呼应关系。

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划线、做笔记等方式,帮助我们快速定位细节内容,正确回答与细节相关的题目。

五、加强阅读理解训练最后,要多加强阅读理解训练。

通过做大量的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结合老师的指导和答案,找出自己解题的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现代文阅读的重视度日益增加。

现代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代文阅读,本文将对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进行深入解析,希望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题型1.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和观点的理解能力。

通常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中归纳总结出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

2.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细节信息,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细节进行解答。

这种题型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细致阅读能力。

3. 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题要求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最终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这需要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4. 文章结构题文章结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开头、过渡、承接等,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评述鉴赏题评述鉴赏题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作者态度、观点和观念进行分析评价,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答题技巧方法1. 注重整体把握在阅读现代文时,学生应该注重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只有对文章整体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细节和进行答题。

2. 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关键。

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答题。

3. 注重细节信息在解答细节理解题时,学生应该注重细节信息的把握和理解,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和句子,要能准确地理解并加以运用。

4. 多维思维分析在解答评述鉴赏题时,学生应该运用多维思维,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观点、语言表达等进行深入分析,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标注重点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学生可以适度进行标注、划线等操作,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细节信息,避免在答题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现代文考查预测: 1、文体:记叙类文体——散文的可能性大,但 不排除小说。 说明类文体可能性大 2、分值:13分+10分 3、题型:跟近三年的题型相比,不会有太大的 变化。

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训练,重点训练两方面:
• 一是阅读理解文章的正确性,即答题的正确 性,这需要我们给学生归纳现代文阅读题型 及答题方法。 • 二是训练阅读理解的速度,即答题的快速性, 这需要学生做一定数量的典型的阅读理解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方法
上口一中九年级语文组
2015.3
近三年潍坊市中考语文的现代文考查情况:
2012年:《角落里的阳光》(小说,13分) 题型:1、句子在文中的作用(a设置悬念、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b反衬) 2、赏析句子(动作、神态描写及其作用) 3、写作手法(侧面烘托人物) 4、理解题目含义(结合全文,题目的比喻义) 《谈耐心》(议论文,10分) 题型:1、找中心论点(在文章第一段) 2、论证方法 3、分析某一段的论证结构(总—分—总) 4、短语结构类型(主谓短语)
说明类文体阅读题型及答题方法
• 1、说明文的类型:(1)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 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 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 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 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 (2)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2、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 人或事物的特点)。
• 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突出 某种内容,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 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 4、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刻画人物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等。 •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来分辨出这个人物具有的品 质、精神风貌、性格等。 • 5、表达方式,记叙中议论的作用 •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能够更好的、更强烈的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画 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近三年潍坊市中考语文的现代文考查情况:
2013年:《秋韵》(散文,13分) 题型:1、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正确筛选。 2、某一段落的作用(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 , 增加文章波澜,做铺垫,对比) 3、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对比、比喻,结合 句子、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 4、理解题目含义(结合全文) 《蜘蛛的智慧》(说明文,10分) 题型:1、第一段的作用(结构上:照应标题,统领下 文。内容上:点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2、说明文语言(从修辞角度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拟人的写法) 3、正确、全面筛选信息 4、从文章内容得到的人生启示(主观表述题)
近三年潍坊市中考语文的现代文考查情况:
2014年:《天色已晚》(小说,13分) 题型:1、概述小说情节(分条概述四个小说情节内容) 2、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交代背景、埋下伏笔) 3、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动作描写,环境描写) 4、某个人物形象的作用(线索人物、使情节曲折、 侧面突出主要人物、反映文章的主旨)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议论文,10分) 题型: 1、题目中“压舱石”的含义(词语在文中的比喻 义) 2、概述文章分论点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比喻论证,说理生动形象, 说服力强) 4、论据的正确选择(能否证明论点)
• 6、写作手法 • 对比、设置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象征、借物喻人、托物 言志、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等。 • 7、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 内容上:结合文章主旨来答,有的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有的点明主 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点明全文思 想意义。 • 结构上: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 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 伏笔等作用 •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发人深 思,卒章显志、意味深长等作用。 • 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 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 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 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 易懂。 •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 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 动形象。 •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 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 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10、品味语言(鉴赏语句,句子的表达效果) • 首先要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 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 为补充。 •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 内容的作用 •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 析。 • 其次从恰当用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 • 模式:“××”词,用得恰当贴切,精辟准确,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事 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事物)什么情感、思想等。
• 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 如: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 整体到局部等。 •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先结 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 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 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 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 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 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 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3、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从全文中找准确,找全面。 •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 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 还、也、此外”等词语。 • 4、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 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 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 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总——分”式(或由 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 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 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 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 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 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 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 记叙类文体阅读题型及答题方法 • 1、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 • 答题思路:谁做了什么。 • 概括中心思想的模式:本文记叙了……的故事(事迹、 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 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 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 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 作者的情感 •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 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 11、主观性阐述题 • 阅读文章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谈。 •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一 般紧扣文章主旨)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 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 回答。 •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 明理由 •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 再次从内容上赏析语言 • 句子含有什么深刻的哲理,给人怎样的启迪教育和感悟。 • 句子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这样的句子一方面从表面意义 (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上来答。另一方面从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 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 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 ……的印象、启示、道理等来答。 • 还可从句式上赏析语言 •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 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 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 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 味其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