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考察的热重曲线及专练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考察的热重曲线

高中化学考察的热重曲线

热重曲线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如CuSO4·5H2O中的结晶水)。

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5H2O 中的5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热重法测定,试样量要少,一般2~5mg。

试样皿的材质,要求耐高温,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和催化活性。

通常用的试样皿有铂金的、陶瓷、石英、玻璃、铝等。

特别要注意,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材质的试样皿,否则会损坏试样皿,如:碳酸钠会在高温时与石英、陶瓷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象碳酸钠一类碱性样品,测试时不要用铝、石英、玻璃、陶瓷试样皿。

铂金试样皿,对有加氢或脱氢的有机物有活性,也不适合作含磷、硫和卤素的聚合物样品,因此要加以选择。

1. 取2.50 g胆矾样品,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000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设a点时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2.50∶2.14=250∶M,解得M=214。

故其化学式为CuSO4·3H2O。

②通过计算可以推断d点处物质为0.80 g CuO,而e点处物质的质量为0.72 g ,则为0.005 mol Cu 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 =====1 000 ℃2Cu 2O +O 2↑。

11.(2011新课标全国,14分)0.80gCuSO 4·5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压轴题06 热重曲线与相关计算-(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6 热重曲线与相关计算-(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6热重曲线与相关计算热重曲线类试题能综合考察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数据处理的等能力,具有一定的信度与区分度,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对于化学计算的重要考查形式,热重曲线与相关计算分析仍然是2023年江苏高考考查的必考重点难点。

常见考点是图像分析,涉及热重过程中相关计算等,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热重曲线与相关计算考查某温度范围内的成分(化学式)、某温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确定某样品的组成计算样品中某成份的质量分数等、因此建立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注意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与把握。

1.取一定质量(CH 3COO)2Pb•nH 2O 样品在N 2气氛中加热,测得样品固体残留率(%100 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样品在75℃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

①(CH 3COO)2Pb•nH 2O 中结晶水数目n=(填数字)。

②100~200℃间分解产物为铅的氧化物和一种有机物,则该有机物为(写结构简式)。

解析①样品在75℃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则残留固体为(CH 3COO)2Pb ,由图数值可得:(325+18n ):325=100:85.75,所以n=3;②100~200℃铅的氧化物(PbO a )的分子量=379×58.84%=223,223=207+18a ,a=1,故氧化物为PbO ;(CH 3COO)2Pb 失去PbO ,则剩余58.8485.75020010015050100固体残留率/%温度/℃有机物为(CH3CO)2O。

方法总结:含有结晶水的样品在受热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失去结晶水,对于含多个结晶水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分步失去。

当完全失去结晶水样品才会进一步分解释放气体;同时在受热过程中,金属元素会残留在最终的固体中而且质量守恒。

2.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热重分析题库

热重分析题库

第三章 热分析第三节 热重分析1.什么是热重分析?什么是热重曲线?答:许多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除产生热效应外,往往有质量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及出现的温度与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因此,利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物质质量变化的特点,可以区别和鉴定不同的物质,这种方法称为热重分析。

把试样的质量作为时间或温度的函数记录分析,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

热重曲线的纵轴方向表示试样质量的变化,横轴表示时间或温度。

2. 影响热重曲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热重分析: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

影响因素:热重曲线的形态,主要受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影响,内因取决于试样的本质特征,外因取决于仪器结构,操作,环境条件等实验因素。

外因的影响。

(1)升温速率对热分析实验结果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对于以热重曲线表示的试样的某种反应(热分解反应),提高升温速率通常是使反应的起T和终止温度f T增高。

始温度i T,峰温P(2)浮力的变化,起因于升温时试样周围气体产生的膨胀,而导致质量变化,573K时浮力约为室温下浮力的1/2。

1173K时减少到1/4。

因此测定结果质量有些增加。

(3)对流在热重实验中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且难以消除。

因为天平系统处于常温状态下,而试样却处于高温下,二者之间由温差形成的对流必将影响到测试的精度。

(4)挥发物的再凝聚,加热过程中能分解及有挥发产物的试样,挥发物往往凝聚于试样盘支撑杆的低温部分,造成热重分析中的误差。

(5)其他影响因素,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还有试样盘的形状,试样量及气氛等。

3. 热重分析方法的特点。

答:热重分析通常有两种方法,即静法和动法,静法是把试样在各给定的温度下加热至恒温,然后按质量温度变化作图(图3-26)。

动法是在加热过程中连续升温和称重,按质量温度变化作图,静法的优点是精度较高,能记录微小的失重变化,缺点是操作繁复,时间较长,动法的优点是能自动记录,可与差热分析法紧密配合,有利于对比分析,缺点是对微小的质量变化灵敏度较低。

高三化学微专题热重曲线

高三化学微专题热重曲线

热重曲线1.将8.34g 绿矾()42FeSO 7H O 样品进行加热,其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时,获得的固体产物为42FeSO 4H OB .373℃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73C4242FeSO 2H O =FeSO 2H O ︒⋅+C .Q 段获得的固态产物具有磁性D .Q 段获得的气态产物只有3SO2.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灰的主要成分有CaCO 3、CaSO 3·0.5H 2O 、CaSO 3、CaSO 4。

为实现脱硫灰的资源化利用,对脱硫灰进行热重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2中,1100℃时,残留固体主要成分为___;在600-630℃时有一个微弱的SO 2峰,可能是由于脱硫灰中少最的FeSO 4分解导致的,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②对比图2与图3知,图3中370—420℃曲线上升的原因为___。

3.电子级钴的氧化物用于半导体工业和电子陶瓷等领域,是一种纯度很高的氧化物。

其工业制取流程如下:(1)滤渣A的成分除过量的Co3(PO4)2和Fe(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加入Co3(PO4)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C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渣B经过反复洗涤、干燥后,进行灼烧,其热重分析图如下:写出B点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C点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4.NiC2O4·2H2O 高温煅烧制取三氧化二镍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①T3温度后,草酸镍全部转化为三氧化二镍,则a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②T2温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食盐中的抗结剂是亚铁氰化钾,其化学式为K4[Fe(CN)6] •3H2O。

热重曲线专项练习

热重曲线专项练习

热重曲线专项练习(20130513)1、(14分)0.80gCuSQ5f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确定200C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C 所得样品,于570 C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 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岀,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其存在 y ............ S的最高温度是 ______________ ;M:(3) 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 曲 ............... : ----------- 亠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Q 川一 ......... 川 .......(4) 在0.10mol L -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请 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 (CiT ) = ________________ mol L -1 ( K ap [Cu (OH 2】=2.2 X 1O -20)若在0.1mol L -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 H 2S 气体,使Cu 2+完全沉淀为CuS 此时溶液中的 H 浓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 L -1'1 * CuS°-型⑷ 丄 3—旳八rt R T O° 7«仙日九"珀心4;"CtiSO^P^ CuO ♦ SO,1CuSO t Mtni02V⑶ 2H 7SO 4(#R) * 口丄Yso 八50小纲0⑷ 2.2xia 119. (1)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Mg(QH)2 Fe (QH 3、CaCQ3⑵ 趁热过滤”的原因是使析出的晶体为 Na2CQ3H2Q 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 Na2CQ310H20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重曲线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重曲线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重曲线分析》专题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1.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简称TG或TGA):使样品处于一定的温度程序(多为升温)控制下,观察样品的质量随温度/时间的变化过程,获取失重比例、失重温度、以及固体残留量等相关信息。

TG方法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药品、催化剂、无机材料、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等各领域的研究开发、工艺优化与质量监控。

可对物质进行成分的定量计算,测定挥发成分(如水分)及各种添加剂与填充剂的含量。

2.热重(TG)曲线:表征样品在程序温度过程中重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曲线,其横坐标多为温度,纵坐标为重量百分比,表示样品在当前温度下的重量与样品初始重量的比值。

3.含结晶水晶体的热重分析:(1)在起始的低温阶段,晶体一般先发生脱水反应,直至结晶水完全失去。

(2)晶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形成无水固体后,在后续的高温阶段,无水固体进一步发生热解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4.热重曲线中常见计算问题:(1)晶体发生脱水反应阶段,求脱水后晶体的化学式。

方法:先写出脱水反应方程式(有时要设未知数),然后根据下式(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系数之比)求解:=其中,失去水的质量等于脱水前后固体的质量差,进而求出失去水的物质的量。

如,胆矾的热解反应:CuSO4·5H2O CuSO4·(5-x)H2O+x H2O= =(2)晶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形成无水固体后,无水固体进一步发生热解反应,求无水固体热解后的产物组成。

方法:根据中心金属预测无水固体热解可能的产物,再利用中心金属的元素守恒并结合热重曲线中的质量数据,确定哪一种预测是正确的。

【习题精练】1.硫酸铁铵[NH4Fe(SO4)2·x 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

高考化学热重曲线专题

高考化学热重曲线专题

和 CaCO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mol 和 y mol,根据 500 ℃时固体总质量可得 128x+100y=36.50 g×76.16%,根据钙元素守恒可得 x+y=0.25,
解得 x≈0.10,y≈0.15,m(CaC2O4)=0.10 mol×128 g·mol-1=12.80 g,m(CaCO3)=0.15 mol×100 g·mol-1=15.0 g,
500 ℃时固体的成分为 12.8 g CaC2O4 和 15.0 g CaCO3。
5.设 NVCO 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由M-18×8=0.864 8,可得 M≈1 065,由b 51+32 =0.467 6 可得 b
M
M
=6;由 1
0625.1g3·0mgol-1×a=n(NH3)=22.04.2L2·4mLol-1=0.01
4.0%(即样品起始质量-a
点固体质量 ×100%)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组成表示为
PbOx

mPbO2·nPbO,
样品起始质量
列式计算 x 值和 m∶n 值。
3.25.35 g MnSO4·H2O 样品受热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30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 150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分解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确定 NVCO 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6.为确定由 CoC2O4·2H2O 获得 Co3O4 的最佳煅烧温度,准确称取 4.575 g 的 CoC2O4·2H2O 样品,在空气中加 热,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385 ℃以上残留固体均为金属氧化物)

专项56热重过程分析与计算(原卷版)

专项56热重过程分析与计算(原卷版)

第八篇化学实验专项56 热重分析与计算热重曲线题是实验和计算的有机融合,久考不衰。

热重曲线是指在热分析过程中通过热天平而得到的试样在加热过程中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通过热重曲线的分析计算,可以了解样品在某一温度下的反应程度及相应的物质含量等信息,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方法。

热重曲线试题主要以下类型:(1)从失重的方式来分,热重曲线类试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试样发生分解反应,以脱水、分解等方式失重,气氛物质不参加反应;第二类试样发生氧化、还原等反应,以氧化、还原等方式失重。

当然也有试题形式上是两者的结合,但本质上可以分步处理,故仍属于上述类型。

(2)从选试样是否已知,热重曲线类试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已知试样确定产物组成的目标思维法试题;第二类以未知试样需要确定组成的逆向思维法试题。

1.(2022•全国乙卷)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

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

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

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XC.100~200℃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W2ZD.500℃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X2Y3【答案】D【解析】化合物(YW 4X 5Z 8·4W 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

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

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的是水,即W 为H ,Z 为O ,YZ 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则Y 为N ,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则X 为B 。

A 项,X(B)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故A 错误;B 项,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H 3BO 3)<Y(HNO 3),故B 错误;C 项,根据前面已知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的是水,若100~200℃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H 2O ,则质量分数144115168100%73.6%144115168184++⨯+⨯⨯≈++⨯+⨯+⨯,则说明不是失去去4个H 2O ,故C 错误;D 项,化合物(NH 4B 5O 8·4H 2O)在500℃热分解后若生成固体化合物X 2Z 3(B 2O 3),根据硼元素守恒,则得到关系式2NH 4B 5O 8·4H 2O ~5B 2O 3,则固体化合物B 2O 3质量分数为(112163)5100%64.1%(144115168184)2⨯+⨯⨯⨯≈++⨯+⨯+⨯⨯,说明假设正确,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考察的热重曲线及专练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如CuSO4·5H2O中的结晶水)。

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5H2O 中的5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热重法测定,试样量要少,一般2~5mg。

试样皿的材质,要求耐高温,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和催化活性。

通常用的试样皿有铂金的、陶瓷、石英、玻璃、铝等。

特别要注意,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材质的试样皿,否则会损坏试样皿,如:碳酸钠会在高温时与石英、陶瓷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象碳酸钠一类碱性样品,测试时不要用铝、石英、玻璃、陶瓷试样皿。

铂金试样皿,对有加氢或脱氢的有机物有活性,也不适合作含磷、硫和卤素的聚合物样品,因此要加以选择。

1. 取2.50 g胆矾样品,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000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设a点时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2.50∶2.14=250∶M,解得M=214。

故其化学式为CuSO4·3H2O。

②通过计算可以推断d点处物质为0.80 g CuO,而e点处物质的质量为0.72 g ,则为0.005 mol Cu 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 =====1 000 ℃2Cu 2O +O 2↑。

11.(2011新课标全国,14分)0.80gCuSO 4·5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__;(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在0.10mol ·L -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 (Cu 2+)=________________mol ·L -1(K ap [Cu (OH )2]=2.2×10-20)。

若在0.1mol ·L -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 2S 气体,使Cu 2+完全沉淀为CuS ,此时溶液中的H +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ol ·L -1。

解析:(1)0.80gCuSO 4·5H 2O 中含有CuSO 4的质量为g 51.02501608.0=⨯。

由图像可知当温度升高到102℃是时CuSO 4·5H 2O 开始部分脱水,在113℃~258℃时剩余固体质量为0.57g ,根据原子守恒可计算出此时对应的化学式,设化学式为CuSO 4·nH 2O ,则有51.01816016057.0=+⨯n,解得n =1,所以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 4·H 2O ;(2)由图像可知当温度超过258℃时,剩余物质恰好是CuSO 4,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 4CuO +SO 3↑;CuO 溶于硫酸生成CuSO 4,结晶析出生成胆矾即CuSO 4·5H 2O ;由图像可知CuSO 4·5H 2O 存在的最高温度是102℃; (3)SO 3溶于水生成硫酸,浓硫酸在加热时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CuSO 4+2H 2O +SO 2↑(4)因为K ap [Cu (OH )2]=c(Cu 2+)·c 2(OH -) =2.2×10-20,当溶液的pH=8时,c (OH -)=10-6,所以c(Cu 2+)=2.2×10-8;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 2S 气体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 4+H 2S=H 2SO 4+CuS ,忽略溶于体积变化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硫酸的浓度是0.1mol ·L -1,所以H +浓度是0.2mol ·L -1。

答案:(1)CuSO 4·H 2O ;(2)CuSO 4CuO +SO 3↑、CuSO 4·5H 2O 、102℃; (3)Cu +2H 2SO 4△CuSO 4+2H 2O +SO 2↑(4)2.2×10-8、0.24、将8.34 g FeSO 4·7H 2O 样品隔绝空气加热脱水,其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FeSO 4·7H 2O 晶体中有4种不同结合力的水分子B .在100℃时,M 的化学式为FeSO 4·6H 2OC .在200℃时,N 的化学式为FeSO 4·3H 2OD .380℃的P 加热至650℃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绿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设570℃570℃20.(10分)8.34g FeSO4·7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 的化学式▲。

(2)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2)中生成的气态物质,并测定已分解的P 的质量(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①试剂X的名称是▲。

②按气流方向连接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 。

③充分反应后,利用装置Ⅲ中圆底烧瓶内混合物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向圆底烧瓶内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第二步,过滤混合物,在过滤器上将沉淀洗净后,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称重;第三步,继续烘干冷却并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④若最终所得沉淀质量为w g,则已分解的P的质量为▲ (填计算式)。

20.(10分)278:8.34 = x :6.72 x= 224, (278-224)÷18 = 3,所以化学式为FeSO4·4H2O 278:8.34 = x :5.10 x = 170 化学式为:FeSO4·H2O(1)FeSO4·4H2O(2分)高温(2)2FeSO4====Fe2O3+SO2↑+SO3↑(2分)(3)①品红溶液(2分)②a→b→f→g→d(2分)④(2分)(或其他合理答案)5. 热重分析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构造由精密天平、程序控温加热炉和记录仪组成;记录仪画出剩余固体质量(m )~炉温(T )曲线, 即热重(TG)曲线图。

如图为CaC 2O 4•H 2O 在N 2和O 2气氛中的热重曲线。

①C 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C 2O 4•H 2O 的分解分三个阶段,由图可看出,第二阶段在O 2气氛中的反应速率要比在N 2气氛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1. (评判分: 6分)第一步反应为CaC 2O 4·H 2O 脱水反应, N 2和O 2对反应无影响, 所以热重曲线相同(2分);第二步反应为CaC 2O 4的分解,由于CO 在O 2中氧化放热,使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在较低的炉温下CaC 2O 4即开始分解(2分);第三步反应为CaCO 3 的分解,N 2和O 2对反应无影响,但由于第二步反应分解速率不同,使所生成的CaCO 3有所不同,所以曲线有差异(2分)。

“热重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类专练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烟气脱硫所得石膏的组成(CaSO 4·x H 2O)即测定x 值。

做如下实验:将石膏加热使之脱水,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表明当固体的质量为2.72 g 后不再改变。

求:(1)石膏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图像中AB 段对应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012·安徽高考)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 4)发生反应:PbSO 4(s)+CO 2-3(aq)PbCO 3(s)+SO 2-4(aq)。

某课题组用PbSO 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 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 2CO 3和NaHCO 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___溶液中PbSO 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 3·Pb(OH)2],它和PbCO 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 。

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 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102002030506068.58087.510040060080010001200m /mgT /℃为N 2气氛为O 2气氛ABC设三:假设一:全部为PbCO3;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②定量研究:取26.7 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