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选择题专练 16页
高中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高中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高中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矿泉水- C. 蒸馏水- D. 海水答案:C2. 题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不包括:- A. 热能- B. 光能- C. 电能- D. 化学能答案:D3. 题目: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NaCl- B. CaO- C. H2O- D. Fe答案:C#### 二、填空题1. 题目: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配、注、等2. 题目: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质子、中子3. 题目: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这个体积被称为气体的______。
答案:摩尔体积#### 三、简答题1. 题目:简述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并举例说明。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系统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反应前后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氧化铁的质量总和。
2. 题目: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 四、计算题1. 题目:在实验室中,需要制备100mL 0.1M的NaOH溶液。
如果使用的NaOH固体的摩尔质量为40g/mol,计算所需的NaOH固体的质量。
答案:首先,计算所需的摩尔数:0.1 mol/L × 0.1 L = 0.01 mol。
然后,计算所需的质量:0.01 mol × 40 g/mol = 0.4 g。
#### 五、实验题1. 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铁比铜活泼。
答案:实验步骤:- 准备铁片和铜片,以及稀硫酸。
《好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练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ΔH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19.3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C.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
则Fe(s)+S(s)=FeS(s)ΔH=-95.6 kJ·mol-1D.稀醋酸与0.1 mol·L-1NaOH溶液反应: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57.3 kJ·mol-1答案:C【详解】A.甲烷的燃烧热ΔH为-890.3 kJ·mol-1,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应为液态,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故A错误;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19.3 kJ热量,由于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放出19.3 kJ热量时,生成的氨气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生成2mol氨气时放出的热量大于38.6 kJ,即ΔH<-38.6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故B错误;C.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11.2 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2mol,9.6 g硫粉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反应Fe(s)+S(s)=FeS(s)可知S过量,即0.2mol的铁完全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1mol铁粉完全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放出的热量为19.12 kJ×1mol0.2mol=95.6kJ,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s)+S(s)=FeS(s) ΔH=-95.6 kJ·mol-1,故C正确;D.在稀溶液里,强酸和强碱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ΔH=-57.3 kJ·mol-1,由于醋酸电离吸热,则稀醋酸与0.1 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ΔH >-57.3 kJ·mol-1,故D错误;答案选C。
《好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8章选择题专项经典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共享单车”方便出行,低碳环保。
下列关于单车的制造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制造车轮钢圈的材料是合金B.铝合金制造的车架较钢制造的重C.制造轮胎用的橡胶属于无机物D.制造反光板的有机玻璃属于硅酸盐答案:A解析:A. 钢圈含有Fe、C等,是合金,故A正确;B. 铝的密度较小,用铝合金制造的车架较钢的更轻,故B错误;C. 制轮胎用的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D. 有机玻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不是硅酸盐,故D错误;故选A。
2.我校本月提出“节约用水用电,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路远的小伙伴们拼车上学B.少用修正带、涂改液C.将化学实验室的废水直接排入水池D.将食堂产生的“地沟油”制成肥皂答案:C【分析】根据节能、节电的方法、废弃物回收的意义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A、路远的小伙伴们拼车上学,能节约大量的资源、能源,符合主题,故A正确;B、修正带、涂改液含有有毒成分,少用修正带、涂改液,减少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故B正确;C、将化学实验室的废水直接排入水池,与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绿色生活主题不符合,故C 错误;D、将食堂产生的"地沟油"制成肥皂,"地沟油"回收,重新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故D正解;故选C。
【点睛】“节约用水用电,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考查的热点,解题关键: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3.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海水资源利用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B.氯碱工业中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可提高产品的纯度C.由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的关键是要在干燥的氯化氢气流低温小火烘干D.溴工业中③、④的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溴元素在反应③、④、⑤中均被氧化答案:D解析:A项、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故A正确;B项、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的氯气能与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碱工业中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允许分子和阴离子通过,防止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纯度,故B正确;C项、氯化镁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由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的关键是要在干燥的氯化氢气流低温小火烘干,防止氯化镁发生水解,故C正确;D项、反应④是溴与二氧化硫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元素被还原,故D错误;故选D。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选择题70专练(精选版)

选择题专练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呈电中性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D.质量数为2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O2 B.CO2C.NH3D.SO23.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A.NO3-B.Fe3+C.SO42-D.Mg2+4.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稀硝酸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燃烧是放热反应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H+Na+OH-B.Na+NO3-Cl-C.K+H+HCO3-D.Ca2+SO42-CO32-7.下列物质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的是()A.稀盐酸B.水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B.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H2OC.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Ag++Cl-=AgCl↓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具有氧化性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次氯酸是一种强酸D.钠的焰色为浅紫色10.下列仪器中一般不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瓶C.烧杯D.量筒11.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A.上升温度B.降低温度C.提高反应物浓度D.运用合适的催化剂12.下列各物质完全燃烧,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其他物质的是A.甲烷B.乙烯C.氯乙烯D.乙醇13.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C1-,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OH-B.Ba2+C.NH4+D.A g+1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
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1)一、选择题 (本题涉及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近年来,新疆、黑龙江、山西等地相继发生煤矿爆炸事故,吉林也发生化工厂爆炸事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导致重大损失,安全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头等大事。
下列防止或解决事故的方法可行的是A 、煤矿工人可以先用明火伸入矿井以检测瓦斯的存在B 、若硝基苯污染水源,可用活性炭吸附硝基苯以减少水体污染C 、可以给矿井中充入大量的氮气以防止瓦斯爆炸D 、化工厂爆炸时可用湿布捂住鼻孔、眼睛等并躲在下风的低洼处2、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四种B 、环丙叉环丙烷不也许是环丙烷的同系物C 、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D 、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3、将 和353)(OH H C (甘油)以一定比例混合,测得混合物含碳51.3%,那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 .40%B .35%C .30%D .无法计算4、具有不同碳原子数烷基的同分异构体数列表如下,请推测分子式为C 4H 11N 的同分异构体数为 甲基(-CH 3) 乙基(-C 2H 5) 丙基(-C 3H 7) 丁基(-C 4H 9) 戊基(-C 5H 11) 1 1 2 4 8A .4B .6C .7D .85、在101 kPa 时燃烧1 t 含FeS 2质量分数为70%的黄铁矿生成固态Fe 2O 3和气态SO 2,放出4.98×106 kJ 的热量,表达上述反映的热化学方程式对的的是A .4FeS 2(s)+11O 2(g) = 2 Fe 2O 3(s)+8SO 2(g);△H = +853.7 kJ ·mol -1B .FeS 2(s)+411O 2(g) = 21Fe 2O 3(s)+2SO 2(g);△H =-853.7 kJ ·mol -1 C .4FeS 2(s)+11O 2(g) = 2 Fe 2O 3(s)+8SO 2(g);△H = +3414.8 kJ ·mol -1D .FeS 2(s)+411O 2(g) = 21Fe 2O 3(s)+2SO 2(g);△H =-3414.8 kJ ·mol -1 6、2个氨基酸( ,烃基R 可同可不同)失去1个H 2O 缩合成二肽化合物,现有分子式为C 36H 57O 18N 11的十一肽化合物完全水解生成甘氨酸(C 2H 5O 2N )、丙氨酸(C 3H 7O 2N )、谷氨酸(C 5H 9O 4N ),在缩合成十一肽化合物时,这三种氨基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3 : 3 : 5B .3 : 5 : 3C .5 : 3 : 3D .8 : 7 : 77、鸦片最早用于药物(有止痛、止泻、止咳作用),长期服用会成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当我们吃馒头时,常常感觉到越嚼越甜。
在这种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舌的搅拌B.牙齿的粉碎C.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D.水的润湿解析:馒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遇到唾液中淀粉酶而发生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越咀嚼水解生成的麦芽糖越多,就越甜。
答案:C2.提供能量主要来源的一组营养要素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B.水、无机盐、维生素C.油脂、维生素、无机盐D.水、蛋白质、糖类解析:人体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油脂、蛋白质提供。
答案:A3.下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天然饮用水的理化指标。
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矿物元素测定结果钙≥4.0mg/L镁≥0.5 mg/L钾≥0.35 mg/L钠≥0.8 mg/L偏硅酸≥1.8 mg/LpH(2.5℃) 7.1A.原子C.单质D.元素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与处理能力。
矿物元素在人体内以及溶液中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测定的是其元素的含量。
答案:D4.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的试剂是()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A .①④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解析:测定淀粉的水解程度分三种情况:完全水解、部分水解、未水解。
完全水解,证明无淀粉,用碘水;部分水解,证明有淀粉和葡萄糖,需用碘水,另外还需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中任一种;未水解,证明无葡萄糖,需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测定葡萄糖前应先用NaOH 溶液把H 2SO 4中和。
答案:C5.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B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不同,但产物完全相同C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D .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解析:若淀粉水解不完全,遇到碘水仍变蓝,A 正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的盐,B 错误;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纤维素、淀粉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 、D 正确。
《常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2章选择题专项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使用催化剂,活化能升高,反应速率加快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A【详解】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的机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A 正确;B.使用催化剂,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只有能发生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C错误;D.反应物的浓度增大,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加入的反应物为固体或纯液体,不影响反应速率,D错误;故选A。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B.高压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C.打开汽水瓶时,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D.H2(g)、I2(g)、HI(g)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答案:D【详解】A.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会抑制氯气的溶解,使平衡逆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计量数减小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高压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B正确;C.汽水瓶中存在碳酸的分解反应,打开汽水瓶,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正确;H g+I g=2HI g,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不变,故平衡移动不受压强影D.平衡()()()22响,不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答案选。
3.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ΔH <0,且p 1<p 2B .反应速率:v 逆(状态A)>v 逆(状态B)C .在C 点时,CO 转化率为75%D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 和2molH 2,达平衡时CH 3OH 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C 【详解】A .由图可知,在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CH 3OH 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 <0;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300℃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 3OH 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p 1>p 2,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B 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均大于A 点,温度升高、增大压强均使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v 逆(状态A)<v 逆(状态B),故B 错误;C .假设向密闭容器充入了1 mol CO 和2 mol H 2,CO 的转化率为x ,反应CO(g)+2H 2(g)⇌CH 3OH(g)达到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 (CO)=(1-x) mol ,n (H 2)=(2-2x) mol ,n (CH 3OH)=x mol ,在C 点时,CH 3OH 的体积分数=()()0.5122xx x x =-+-+,解得x=0.75,即CO 转化率为75%,故C 正确; D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 和2molH 2,相当于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 3OH 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 错误; 故选C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工业中,接触室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SO3,为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采用高压和稍过量的氧气B.对于2NO2⇌N2O4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防止金属被腐蚀时,有一种方法把被保护的金属与比其更活泼金属连接在一起,该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将氯化钾与硝酸钠固体以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加适量水溶解,加热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趁热过滤,并将所得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晾干,得到硝酸钾晶体答案:C【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为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采用高压和稍过量的空气,故A错误;B.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但NO2的浓度比原来大,则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故B错误;C.被保护金属与比其更活泼金属连接在一起,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更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该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D.氯化钾与硝酸钠固体以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较多,故加热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析出氯化钠和硝酸钾,滤液也为饱和的氯化钠,再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2.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
H+、-等共存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修复效果,定义单位时间内ZVI释放电子的物质的量O2、NO3为n t,其中用于有效腐蚀的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②③④均在正极发生B.单位时间内,三氯乙烯脱去amolCl时n e=amol+3H2O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10H++8e-=NH+4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ZVI的投入量,可使n t增大答案:B【详解】A .由修复过程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①②③④均为得电子的反应,所以应在正极发生,故A 正确;B .三氯乙烯C 2HCl 3中C 原子化合价为+1价,乙烯中C 原子化合价为-2价,1molC 2HCl 3转化为1molC 2H 4时,得到6mol 电子,脱去3mol 氯原子,所以脱去amolCl 时n e =2amol ,故B 错误;C .由示意图及N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写出如下转化NO 3-+8e -→NH +4,由于生成物中有NH +4,所以只能用H +和H 2O 来配平该反应,而不能用H 2O 和OH -来配平,所以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 3-+10H ++8e -=NH +4+3H 2O ,故C 正确; D .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ZVI 的投入量,可以增大小微粒ZVI 和正极的接触面积,加快ZVI 释放电子的速率,可使n t 增大,故D 正确; 答案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