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6页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
特易形成②军地事方上拥割有武据装!
点
③人员上聚族而居
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归纳小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 协作方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服务役、“均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4:54:1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历代土地制度

历代土地制度
历代土地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制度,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土地制度之一,盛行于商、周时期。
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方块,周围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农民必须为公田耕种,收入归国家所有。
这种制度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
2.屯田制:屯田制起源于西汉,是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而设立的。
国家将无主土地或收复的土地划为屯田,由军队或农民耕种,收成按比例分给国家和耕种者。
这种制度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
3.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即按人口分配土地。
男女老幼都能分到一定数量的土地,规定了土地的买卖限制。
这种制度旨在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4.不抑兼并:宋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国家不再限制土地买卖,允许土地自由流转。
这使得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农民失地流离。
这些历代土地制度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特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课件全集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5)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 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 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思考: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 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 (1)时间:商周时期。 (2)原因: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性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度,但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即全国的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4)内容:周王把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受封者
世和废井制代奴除(田度井5)享隶于演制都田用在战变是适制,贵国:分应是但族(开封了经商不土始制当济鞅得地于的时基变转上商基生础法让集朝础产,)。和体,,力分买耕兴分的封卖种盛封发制,,(制展是鼎并遭建水与盛向受立平之)于国残在。相西王酷井适周缴 剥田应,纳削制的瓦贡与之上解赋奴上层于。役;建春庶。两筑秋民种;, (6)与分封制的关系:
阅读思考:
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 ——《畿辅通志》
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 称,素无主仆名分。
——《大清律例》卷二八 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 科断。
——《大清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 意义。
4、宋代和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表现 (1)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2)明清土地兼并的发展及影响 阅读教材左下角材料,思考这种现象有何影响? 商业资本大量用于买田置地,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和扩大再生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 发展,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形成。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含义: (2)原因:租佃关系出现的原因:(1)土地兼并——主观 原因;(2)人多地少——客观原因。 (3)发展历程: (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拥有较多自 由,争取到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力,生产积极性 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②促进了商品经济(充 足的劳动力)。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关系) 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农业、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的起源和发展1. 农耕时代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古代农耕时代,土地属于整个村落,由村社共同管理。
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民所有,但不可贩卖。
2. 封建时代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时代的土地制度逐渐形成。
地主阶级拥有大片土地,并将其分给农民作为赋税的依据。
此时土地的所有权并不属于农民,他们只能依附于土地拥有者。
3. 宋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在宋明清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土地的所有权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是地主阶级。
具体的土地使用权由地主阶级拥有,并对农民征收赋税。
二、土地制度对社会的影响1. 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古代土地制度为社会秩序提供了基础,稳定了社会关系。
土地的合理分配和规范管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 社会等级与阶级固化封建时代的土地制度导致了社会的等级固化,地主阶级地位的稳固化。
农民无法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造成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三、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革1. 实施废除农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有农田私有制的废除或改革尝试。
例如,在秦朝时期,实施过土地的平均分配,但该政策随后被废止。
在明清时期,部分地区试行过土地的公有制。
2. 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经过近代以来的土地改革,中国逐渐建立了现代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土地制度改革都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四、受土地制度变迁影响的思考1. 社会公平与农民权益保护古代的土地制度存在着很大的不平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应重视农民权益保护,追求社会公平。
2. 农村土地集约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当代中国,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发展的关键。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结语: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担。……古者税 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 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 彘食。
3、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 大 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4、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③趋势: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二、古代的土地经营
1.自耕农经营:
2.租佃经营:
④影响: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和积极 性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农产品与市场发生一定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 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或 北魏实行 “官田” 均田制
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土
租
土地高度集
地主土地私有制
地 兼
并
佃 制
中,封建土 地制度成为 桎梏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谈感想
如果说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依据土地的 所有权可以买卖转让,兼并的是土地的所有权,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租佃制出卖的就是 土地的使用权。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 天,大片耕地盖上了楼房工厂,我国法律规定 土地不可以买卖。想一想,基层政府出让的是? 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而土 地使用权被某些人大量集中,这会对农村经济 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造成怎样 的影响?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废井田,开阡陌[情景导学]思考:你能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制度?其中的“公田”归谁所有?提示:井田制。
贵族占有。
[教材导学]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易错易混]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情景导学]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思考:承德避暑山庄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所有制?提示:君主土地私有制。
[教材导学]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
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2.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 年)实行的按
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3.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4.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是唐时实行的
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
5.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 年)在全国推行的税费
改革,简化了税制,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银两。
这些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 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根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过界固守疆域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2)土地兼并: ●概况 抑制措施 结 原 果 因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
并不可避免。 2.主要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明朝:按人口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2、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 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 (3)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闭关锁国政 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 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 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 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体恤。”把马嘎尔尼赠送的地球仪、 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当作贡 品、玩好收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 确立时间: 确立时间:战国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主体) 地主私有土地(主体) 私有形式 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 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的进 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行,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概况: 概况: 汉代: 汉代:土地兼并成为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汉武帝时土地兼并激烈。 汉武帝时土地兼并激烈。 宋代: 不抑兼并”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宋代:“不抑兼并”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明清: 明清:日益普遍
商鞅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 虽非古道, 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汉书 食货志 食货志》
井田制瓦解,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 高。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春秋税制改革和战国的变法运动 春秋税制改革 齐:相地而衰征 鲁:初税亩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加速瓦解 战国变法运动 秦国商秧变法 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 商秧变法— 秦国商秧变法—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井田制彻底 崩溃。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崩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均田— 政府对策: 均田—发展土地国有制 限田— 限田—规定土地限额 均田制的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的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的特点: 均田制的特点: 1、农民只有使用权 2、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
明清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地主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田置地呢? 地主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田置地呢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 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 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 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危害
对国家: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 对国家:经济上: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对农民:几无立锥之地, 对农民:几无立锥之地,无法向国家交纳赋税 对地主:豪强地主壮大,不利中央集权。 对地主:豪强地主壮大,不利中央集权。
总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不利于中央集权。 总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不利于中央集权。
二、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集体耕种 奴隶社会:井田制下奴隶主驱使村社社员集体耕种。 封建社会:君主土地私有制:驱使农民当力役。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男耕女织 地主土地私有制:田庄 租佃经营
租佃制
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 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 此,地主与农民通过租佃契约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 关系。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小雅·北山 《诗经·小雅 北山》 材料二: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材料二: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 分封给各级贵族。 分封给各级贵族。
井田制
实质: 实质: 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特点: 、一切土地, 特点:1、一切土地,名义上国王所有 2、分为公田和私田 、 公田——贵族占有土地,农夫耕作,收获全部 公田 归贵族。 私田——分授给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 私田 没有所有权。
北魏实行 均田制
租 佃 制
私有土地制 度存在自身 无法克服的 矛盾
课堂练习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下列是从古诗“二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 下列是从古诗“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5 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 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 中读出的信息, 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009辽宁文综26 北魏首创均田制, 2009辽宁文综26) 2.(2009辽宁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 一直沿用, 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7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C 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8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租佃关系普及全国, 是在( 是在( D )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C
C
6、(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 、(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 2000年上海 594年鲁国的 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A )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现?
崩溃的时间: 崩溃的时间:春秋开始 战国已经崩溃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公田抛荒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表现: 表现: 私田私有化 贵族争地
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各国的税制改革
管仲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 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 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 陆阜陵墐,井田畴均, 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 则牛羊遂。 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国语 齐语 齐语》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经济制度) 井田制 (经济制度) 分封制(政治制度) 分封制(政治制度)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建立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在井田制之上
★井田制和分封制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
展
井田制什么时期走向崩溃?为什么? 井田制什么时期走向崩溃?为什么?崩溃的表
1.演变 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汉代: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比较 普遍 宋代: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 方式; 方式; 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2)形成租佃 ) 制的原因
①土地兼并、人多地少 土地兼并、 ②经济发展、人民反抗 经济发展、
为什么原始社会实 行土地公有制? 行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 低下
1、井田制 、 产生时间:奴隶社会(商周) 产生时间:奴隶社会(商周)
井田制内容、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 其中为公田。 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 然后敢治私事。 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下》 滕文公下》 《孟子•滕文公下
涉及到哪几方面的利益: 涉及到哪几方面的利益: 农民、地主、 农民、地主、国家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 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 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 之食。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
材料1:(雇工与雇主)共坐共食, 材料 :(雇工与雇主)共坐共食,彼此 :(雇工与雇主 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 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
——《大清律例》卷二八 《大清律例》 律例
材料2: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 材料 :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 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 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
狭义:土地制度仅仅指土地的所有制度 土地的 土地的所有制度、土地的 土地的所有制度 使用制度和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使用制度 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存在哪几种 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三种: 三种: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
(4)意义 )
①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②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③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促进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 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土 地 兼 并
“公田”或 “官田”
中 国 古
废 租 井 佃 田 关 , 开 阡 陌 系 日 趋 普 遍 化 形 式 的 土 地 私 有 制 种 多
代 的 第 土 二 地 课 制 度
土地制度
广义: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是人们 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 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 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 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 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 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 包括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 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 制度等。 制度
B
C
3.(2007广东卷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 .(2007广东卷1 下列选项中, 2007广东卷 产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