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岳麓精品)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7页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 政治: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二、“千年田地八百主”——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 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 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 陶煦《租核· 推原》
思想:重农抑商思想 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田是主人身是客”
——感悟租佃关系发展
北京社稷坛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的场所。社是土地神,稷,是五 谷神,坛上铺设五色土,代表全国土地。
——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列举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 经历哪些土地制度的变迁?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沧海桑田话渊源”——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二、“千年田地八百主”——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均田制
抑制土地兼并
保护自耕农 土地国有制 历史上一次土地的革命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 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 足,安可得哉?”。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 田四十亩,妇人20亩…所授之田率倍 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乐迁者听逐空 荒。…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 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 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 卖者坐(处罚)如律。
地主
租佃关系下:佃农遭 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地 租 剥 削
佃农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三、“田是主人身是客”——感悟租佃关系发展
从 “佃仆”——到 “平民”
恩格斯说“一切文明民族都 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沧海桑田话渊源”——追寻土地制度演变 问题二:什么是井田制?有何特 商周时期: 点?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面临着 井田制: 怎样的危机?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
3 .出现土地兼并的原因、危害和统治者采取的针对 性措施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 烈。③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导致土地私有制进一 步发展。 (2)危害: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②引起社会 动荡不安。 (3)措施:采取“均田”、“限田”措施,限制土地高 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__________ 作 为 收 益 , 称 为 租 佃 土 地 经 营 方 式 。
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演变: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早在 ________ 时期就已产生;到 ________ 代,这一现象已比较 普遍;自 ________代始,它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 经营方式; ________ 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 ________、________有关。
2 .井田制的实质及其走向崩溃直至被土地私有制逐 渐取代的原因
(1)实质:井田制这种所谓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一种
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 是各级贵族的私有。而今天的土地国有制是一种土地公有 制,这与井田制有本质区别。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并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周王室的衰微和 宗法制遭到破坏使井田制失去了政治上的保障。②春秋末 年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③战国时期的变法使
5 .为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兼并,自北魏开始, 政府曾广泛推行____________。
6 .在中国古代, ________ 和 ________ 都是国家的编
户齐民,是国家________的直接提供者,他们名下的土地 是国家________的来源。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产品分配
君主
政府掌握
土 地 私 有
主导
地 主
公卿占田 军功赏赐 巧取豪夺 土地

主要土地买卖 兼并
自耕农 国家分配
概念 租 佃 发展 制
影响
“男耕女织”式 的小农经济
私人开支
自给自足 交纳赋税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杨白劳是自耕农还是佃农?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Hale Waihona Puke 、废井田,开阡陌(井田制)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 制,为什么这种制度 到了商周时期会遭到 破坏?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 低下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动动 脑
什么是井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实质、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 田,公事毕,然后敢治 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测 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实质和特点?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盛行于西周)
实质: 名义上国王所有,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基础回顾
中 国 土地制度 古 代 的 土 地 制 经营方式 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井田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6张PPT)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6张PPT)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9.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 可知当时( )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
(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 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
朱元璋篇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8:28:5018 :28:501 8:288/7 /2021 6:28:50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7 18:28:5 018:28 Aug-21 7-Aug- 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8:28:5018:2 8:5018:28Satur day , August 07, 2021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 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共24张PPT)(优质推荐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共24张PPT)(优质推荐版)
踏犁 《农桑辑要》 《十二气历》 《农政全书》
备注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 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1)表现: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兴修农田水利; 重视农时; 改进耕作技术; 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原因: 人多地少;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B A.材料反映清朝“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材料反映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材料所述现象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探究4:均田制的目的、内容、前提、性质、影响? 目的:限制土地兼并(克服农民、国家、社会危机) 内容:对象—类型—限制 前提:无主荒地——无地农民 性质:国家控制的个体小农 影响:①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缓和三个危机;
目的及客观作用
目的:刺激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收入,维护统治 客观作用: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瓦解, 促进 土地私有制确立
探究2:土地私有制对阶级结构、政治制度、思想 文化有何影响?
①阶级结构:世袭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自耕农大量产生; ②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③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D
D.租佃式经营
某地发现一张明代地契,该地契反映当时租佃制
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能包括 ( )
A.生产关系的调整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28张PPT)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28张PPT)

井田制
性质: 特点: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 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 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类型
君主私有土地 三种形式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主体)
考考你: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 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 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 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 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 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 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 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问: 承德避暑山庄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简单说就是土 地归谁所有,如何 使用、管理的制度。
1. 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2.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知识结构
一、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的 土地制度 二、土地兼并
三、租佃经营Biblioteka 一、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1.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
2.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
3.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
可避免。
读唐诗,品味历史
题兴化寺园亭 唐 贾岛
此诗反映了中唐那一 社会现象?会带来怎 样的危害?
破却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
荆棘满庭君始知。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 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 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 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鱼鳞图册
均田制
1.含义: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2.前提: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3.特点: ①农民只有使用权 ②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 4.时间:北魏至唐初 5.影响: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的财 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34张PPT)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34张PPT)

2.商周时期:
材莫料非一王:臣溥 。天—之—下《,诗莫经非·王小土雅;·率北贵土山族之》滨占,有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
为公公事田毕。,八 然分家后授皆敢劳私治动百私者亩 事,,。同只养有公使田用,权, —没—《有孟所子有•滕权文。公下》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材料四:田里不鬻(yu)。——《礼记·王制》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①劳动者(人的因素) ②生产资料(物的因素)---生产工具(标志) ③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力的变 化,并最终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
社会发展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促进或阻碍)生产力。
特点: 一切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 有公田(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使用)之分 土地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春秋时期: 井田制逐渐瓦解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出现(根本) 生产关系的调整: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
表现: 抛荒公Βιβλιοθήκη ,私田“私有”战国时期:“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依军功行田宅”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 么样的措施?
3.土地兼并
(1)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根本) 自耕农的脆弱性
(2)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社会动荡不安 租佃关系出现并逐渐普遍化
(3)抑制措施: 均田令(均田制)(北魏至唐)
突破:均田制
3.春秋时期: 井田制逐渐瓦解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出现(根本) 生产关系的调整: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共25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共25张PPT)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土地政策。宋代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
策,结果加速了土地兼并,导致土地大量集中到地主(即“主户”)手中,
而失去土地的广大自耕农沦为佃农(即“客户”),故B项正确。租佃
经营的发展有利于释放土地的活力,推动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
误。坊市制度崩溃是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而题干说的是农业
由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可知反映的是封建
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
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18-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探究点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7.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 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 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代,井田制实行于商周时期,故A项错误;唐代实 行科举制,故B项错误;唐代没有分封诸侯,故C项错误;唐代均田制中 有永业田,自北魏以来,永业田依法要种桑五十株,产麻地并须种麻 十亩,统称桑麻田,故D项正确。 答案:D
——[宋]董煟《救荒活民书》 材料四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 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21-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探究点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3-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首页
课课前前篇篇 自自主主预预习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
㈠ 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 私田私有 ㈡ 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 ㈢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封建社会: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正式确立:商鞅变法
君主土地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君主 政府掌握 公卿占田 经营方式 产品分配 私人开支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土 地 兼 并
“公田”或 “官田”
北魏实行 均田制
租 佃 制
土地高度集 中,封建土 地制度成为 桎梏
练 习
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A
4. 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 税”。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 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 A、近一千年 B、一千五百多年 C、近二千年 D、二千多年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就开始向农民征收“皇粮国 税”,至2006年,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5.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 ①导致耕者无其田 ②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③ 容易激起民众暴动 ④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 豪强霸占良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原始社会
土 地 制 度
土地公有制
私 有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 奴隶社会 有制——井田制 化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 农
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 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 低下
B
8、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 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 ) A.君主的土地 B.农民的土地 C.地主的土地 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
D
9、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 ) A.“为用户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买卖频繁。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 莫不志在良田。 ——清· 陶煦《租核· 推原》
⑵ 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 主要原因是什么?
热衷于买田置地。
特点: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 发展)
材料一:“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第一节内容 材料二: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导致社会出现了怎 样的变化? 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土地过于集中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6、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 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B
7、均田制是封建统治者把国有土地分配给百姓 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起源于北魏结束于: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代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 测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奴隶社会:井田制(盛行于西周)
性质: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 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 用权,没有所有权收获归农夫成员。
来 源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
土地兼并
土 地 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兼 原因: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并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含义:
土地兼并
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 概况:东汉和唐朝:田庄是最普遍的大土地经营单位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私有进一步发展 影响 ①使国家丧失赋税收入 ②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③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④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⑤农民日益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买田置地,影响 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政府对策: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认识: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 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可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 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在这种制度下,只有土地才是各种 形态财富的最后归宿。而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 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 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 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担。„„古者税民不 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食。 ——《汉书· 食货志》
⑴ 材料一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C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租佃方式在战国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 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 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 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B
练习
15、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制度 B、西周是井田制的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 16、下列能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 A、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C、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 D、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 17、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 重大 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C
12、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 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 ) 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 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D
13、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 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 )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材料一:《齐语》记载:“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材料二:《春秋· 公羊转》载:“初税亩。初者何? 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 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一、二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按土地好坏收税——客观上、实际上……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井田制的瓦解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租佃关系发展的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不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 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 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北魏“均田制” 宋初“不抑兼并”
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一) 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租佃经营
1. 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 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原因 3.演变 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比较普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4、特点: 1)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 2)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开垦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
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
22、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的 积极作用是
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
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
C、佃农获得实际利益,积极性提高
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
2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 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B、统治者“不抑兼并”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土 主导 地 军功赏赐 地 私 主 巧取豪夺 土地 有 制 主要 土地买卖 兼并 自耕农
概念
租 佃 制 发展 影响
国家分配
“男耕女织”式 的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 交纳赋税
思考:
1:占主体地位的地主土地私有 制的发展过程? 2:它的来源有哪些? 3: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 致什么情况出现?
战国→汉代→宋初→明清 公田转化为私田
法律上……
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 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2.瓦解表现:(开始最终)公田被抛荒,私田私有
B
10. 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 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 ) A.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C.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 D.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