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我的童年课后习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5 我的童年知识精讲1.走近作者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临清人,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精通12国语言.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等,并留校从事印度语言及佛典研究工作。
1946年回国,任教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著作有:《印度简史》《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2.主题解说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旧中国贫苦百姓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3.难点攻克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提示:①出生于一片混乱、一片黑暗的清朝末年,生在“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②父亲同其弟弟孤苦伶仃,相依为命,后弃家出走,到济南谋生;③家境艰苦,吃奶奶给的半个白面馒头就是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④童年伙伴中有一个一字不识,另一个连姓名也不清楚的当了土匪,最终被杀掉;⑤被迫离开父母,成了心中“永久的悔”。
4.结构图解错误!错误!01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溺.爱() 椽.子( )门楣.( )间.断( )dàn()生教yù() suǒ( )事不zhé()不扣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象更心新旧交替光大门眉龙肝凤髓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乡下人一提到它(朝廷),好像都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
第5课《我的童年》习题(AB卷,含答案)

5 我的童年01 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A.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shū),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
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suǒ),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C.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nì)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D.后来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yuán),浑身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
(解析:D项“椽”应读“chuán”。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零仃,相依为命。
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震作。
C.据说他从来不到宫庄来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绿林英雄的义气。
D.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竞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解析:A项“零”应为“伶”;B项“震”应为“振”;D项“竞”应为“竟”。
)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春天到了,一元复始,大地万象更新....,草地上芳草如茵。
B.她第一次看到水牛,惊喜万分,大家都笑她是习以为常....的城市佬。
C.我们如何评价一个的生命,如果这个人告诉我们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你留恋?D.荷米恩跺着脚走上楼梯,不以为然....地看了看哈利手中的包裹。
(解析:B项中“习以为常”是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此处应为“少见多怪”。
)4.(黔西南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5 我的童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5 我的童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三](https://img.taocdn.com/s3/m/dc8df922b7360b4c2e3f64b0.png)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5 我的童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加线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烂熳màn 芋梗gěn 解剖pāo 匿名nìB、诘责jié 绯红fēi 托辞cí广袤róuC、粗劣lì粗鄙pì禁锢qù 浸满jìngD、不逊xùn 弥补mí滞留zhì尴尬g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胡适的《我的母亲》通过写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我的第一本书》围绕人生的“第一本书”来回忆童年的一段经历,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品味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D、《我的童年》一文的作者是季羡林,他是山东临清人,学者、翻译家、作家。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他____ 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 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____ 却很冷谈。
③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____ 的8.0级大地震。
A、犹豫反应耸人听闻B、犹豫反应骇人听闻C、徘徊反映骇人听闻D、徘徊反映耸人听闻【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我的童年》习题课件(共16张PPT)

⑥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那竿儿虽说 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 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 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时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 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 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 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⑦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 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
③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将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 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 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 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 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 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 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④【A】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在自行车
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 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 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 儿,挂上食儿,【B】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 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 。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 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 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5《我的童年》练习与答案

《我的童年》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盐碱.()腌.()咸菜龙肝凤髓.()麦suì()屋 jǐ()2、词语积累浑浑噩噩:家徒四壁: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家徒四壁....,伹他却能奋发向上,实在令人敬佩。
B.我退伍后浑浑噩噩....地过了一阵子,经过朋友的指点,才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C.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
D.没想到,一些别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也会在他心中掀起暴风骤雨。
4、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
B. 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我当然更是如此。
C. 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D. 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
二、课时达标5、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3)“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三、能力提升6、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为白菜狂莫言(1)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2)“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3)“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4)“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5)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5 《我的童年》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生疏 suǒ 事 nì 爱 肃然起 万象更新 孤苦 仃
家 四壁 浑浑噩噩 绿 林好汉 臭名昭著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5分)
(1)
(2)
(3)
(4)
(5)
3.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2)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
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
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这种愿望当然只
是一个幻想。
4.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
片灰黄。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4分)
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略
2. (一)出生在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庭里
(二)家境异常艰苦,眼中的龙肝凤髓不过是白面馒头
(三)家徒四壁,没有一本书
(四)六岁就离开母亲,饱尝思乡之苦, 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
时候能鼓舞我振作。
(五)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
3.(1)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
“我”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不溺爱子女,也是童年琐事的影响。
(2)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后心里酸涩的滋味和对母亲的眷恋,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4.因为季老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生活的贫穷、经济的落后让他感觉他的童年没有色彩,是沉重的。
我的童年练习题及答案

我的童年练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我的童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童年》讲述的是 _____ __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__________________,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________,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_________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_______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_________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_ ____弹琴,_______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 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__________ ____,其中印象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_____ ___,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________。
1 / 15精品文档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_______。
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 __。
11、在________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_____ 。
13、阿廖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____ ______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_____年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______ __。
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__ 。
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我的童年》课文、课后练习

我的童年季羡林1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2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
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
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大权力的玩意儿。
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
我当然更是如此。
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3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它省份)穷。
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
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父辈们4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
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
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
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十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
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
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5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
叔父最终站住了脚。
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每天最高的享受6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梁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煎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我的童年
一、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
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本题的设题意图有二:第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包
含的情感;第二,这句话颇可玩味却容易被忽视,提醒学生对它多加关注。
“灰黄”是季羡林对童年最为深刻的“色彩记忆”,他曾写有《“灰黄”漫忆》一文,具体诠释这一色彩。
这一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荒凉、没有生机,带着几饥饿和病痛。
季羡林
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饥饿、凄凉、绝望、痛苦……即使几十年后回忆往事,当年的感受仍
然刻苦铭心。
他以“灰黄”作为自己童年的色彩象征,是非常精当的。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
高度概括,又具体可感,且耐人寻味,可以说是有简洁明快之长,而无一览无余之弊。
在这一句中,作者以两个坚决的否定,突出一个确凿的坑定。
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
带有“极而言之”的色彩。
就事实而言,作者的家乡官庄和后来生活的济南当然不可能无
红无绿,只有灰黄;但就心理感受和留存的记忆而言,这样的写法又是合情合理的。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
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
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
所以作者回忆起童
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抒写自己对童年的总体感受,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童年的辛酸与苦痛,为全文奠定下灰色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
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总括了下文的叙述和议论。
在作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人自立、自励、质朴、进取,克服人生中的
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
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懒惰,一
无所成。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
..之意。
两个加点词都给人“意外”之感。
一个“竟”字,突出了“哑巴小”这位作者儿时的
玩伴,竟然从一个连姓名也少人知晓的穷孩子变成了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
这让作者
感到人生难料,世事多变。
一直在学术、文学道路上前行的作者,却每次想到这位绿林道
上的小伙伴就感到“骄傲”,也颇令人感到意外。
其中包含着对“哑巴小”讲义气,有“侠”气的肯定,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季羡林的做人理想是把“士”和“侠”结合起来,这句话中他对“哑巴小”的欣赏与肯定,其实也是自己人生理想的注脚。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我宁愿
..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用“宁愿”二字勾连前文,点出句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点出句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对一个很少能吃到白面的孩子来说,经常能吃到白面馒头甚至是肉是极大的享受,但“我”反而愿意还过穷苦的生活。
因为高粱面和苦咸菜是与自己的家、自己的母亲联系在一起的。
对一个孩子来说,“和母亲在一起”远比吃好吃的重要的多;生活改善带来的愉悦,根本无法抵消远离母亲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