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最新)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全都错误的一组是()A.熨.帖(yùn)盘缠.(chán) 彤.云(tōng)脖颈.儿(jǐng)B.央浼.(měi)果脯.(pǔ)怔.忡(zhâng)庇.佑(pì)C.埋.怨(mái)喧阗.(tián)炮.仗(pào)棕榈.(lǚ)D.拮据.(jū)叨.陪(dāo)熟稔.(rěn)睇.眄 (tì)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错误的一组是()A.车篷装潢哀声叹气暴戾恣睢B.盘桓襜帷萍水相逢逸兴遄飞C.涸澈蒙胧笑咪咪云消雨霁D.娇首氽汤没精打采精疲力尽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如果年轻人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同时还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一定可以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B.《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C.城市规划大师卡罗琳•博斯认为城市环境和建筑休戚相关,所以要改善城市环境不能忽视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
D.歌曲《青藏高原》表现了青藏高原的辽阔,体现出藏族人民对高原的热爱,而演唱者韩红的嗓音穿云裂石,更是令听者为之一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B.实行寄递物流活动实名登记制度,人们普遍担心,这是否会造成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商业诈骗会不会更加猖獗。
C.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过程中可能会有一段时期的混乱,但无论如何,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是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南昌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1)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最新--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南昌二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召.唤(zhāo)分.外(fèn)橘.子洲头(jú)挥斥方遒.(qiú)B. 宁谧.(mì)百舸.(gě)隽.永(juàn)风华正茂.(mào)C. 炖.肉(dùn)凌.辱(lín)团箕.(jī)漂泊.(bó)D. 花蕊.(ruǐ)琉.璃(liú)坍.塌(tān)满载.(zǎi)【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召唤(zhāo)——zhào;C项,凌辱(lín)——líng;D项,满载(zǎi)——zài。
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隔膜中流底柱沧海桑田凄惋迷茫B. 惆怅星辉班斓檐头瓦菲披荆斩棘C. 长蒿书生意气篱墙颓杞离别笙箫D. 叱骂天伦叙乐秋毫无犯忸怩不安【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中流底柱——中流砥柱,凄惋——凄婉;B项,班斓——斑斓,瓦菲——瓦扉;C项,长蒿——长篙,颓杞——颓圮。
故选D。
3.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叨tāo扰昭zhāo然眺liào望解甲归田jiěB.薄bó雾央浼měi 拮据jù闷mèn闷不乐C.促狭xiá闾lǘ阎憎zēng恶气息奄奄yǎnD.饼铛chēng 瘦削xiāo 祈qǐ祷横héng行霸道2.下列各组字都有错别字,其中错字最多的一组是A.渲染寒喧捅娄子惮精竭虑B.木呐收纳喝倒采哀声叹气C.通辑修茸大蓬车眼花瞭乱D.书藉狼籍老俩口食不裹腹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非常,有时候只要我们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差错。
②每次领导跟小张谈起工作时,小张总是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
③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4次审定放行的教科书明显地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
④伴随着升学压力、竞争压力的增大,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将来,父母在教育投入上不惜。
A.精心不以为然窜改一掷千金B.经心不以为然篡改挥金如土C.精心不以为意篡改一掷千金D.经心不以为意窜改挥金如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张明还是能抓紧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或自己看书。
B.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有文体活动、球类活动、校际联欢会及学生社团活动等,可以说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
C.市领导在会议上提出,行政机关要加强和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要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国内一些政治势力演出“购岛”闹剧,公然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缺乏国际法效力,激化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等。
B.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
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
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思维有交集但又不重合。
目前热炒的互联网营销案例,基本上剥离了大数据,更多是题材炒作和传播方式炒作。
而大数据营销也不局限于互联网,它还包含了线下营销。
相对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把营销当作科学而不是当作艺术来对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优化营销的策略。
大数据思维有三个纬度——定量思维、相关思维、实验思维。
定量思维,即提供更多描述性的信息,其原则是一切皆可测。
不仅销售数据、价格这些客观标准可以形成大数据,甚至连顾客情绪(如对色彩、空间的感知等)都可以测得。
相关思维即一切皆可连。
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数据都有内在联系。
这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偏好。
实验思维说明一切皆可试。
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可以帮助制定营销策略。
这就是三个大数据运用递进的层次:描述——预测——攻略。
社交网络分析跟踪,将消费者社交网络上的关键词频率转化为可视化表达,对消费者进行分类,进而做针对目标客群的精准营销,这是大数据营销的描述阶段。
预测阶段就是使用第三方零售商调研的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将两种数据融合,再对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预测。
在攻略阶段,比如银行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客户奖励政策,例如给年均消费3000元的客户提高返点,或者提供更丰富的积点兑换产品等,使这部分人群变成银行的忠诚顾客。
互联网思维如何挑战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时代”这个词在中国特别火,但在美国还未听说。
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更契合传统东方思维方式。
东方文化强调智慧,而西方更强调知识,智慧来源于经验,而知识来源于数据。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组典型的智慧挑战知识的代表。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他可能是早期的大数据最佳应用者。
从诸葛亮几点睡觉,吃几碗饭,他就能判断诸葛亮活不长了;而诸葛亮则凭借智慧猜出司马义胆子小,不敢进入空城。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王小平审题人:黄燕一、现代文阅读。
(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犹如连接此岸和彼岸的桥,哲学家们站在桥上看自然和社会,有的站在靠近自然一端,有的站在靠近人类社会一端,有的站在中间段。
于是,在桥上的站位不同,可能就有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从《尚书》中的“允执厥中”、《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礼记》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等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中间段。
但在皇权的裹挟下,其又倾斜于社会伦理一端,突出纲常伦理,从“四书五经”的主体内容足可以看到这一点。
直到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文化思维向自然一端漂移。
尽管如此,至今我们仍习惯于把哲学侧重归属于社会科学。
因为中国思维方式的根在中间,这决定了它看待事物须整体关联,统筹自然和社会,突出系统性和整体性。
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解剖学的中医学;也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油画的国画。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一整体关联的系统思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这种系统性又是不完全、不稳定的,因为它高悬天地概念代替真实自然,虚置了自然界。
同时,也因其倾斜于社会一端,虽形成了视天地人为一体的系统思想,但它不究天地存在之理,从而形成了不拜物、不重商的伦理思想,使中国文化单向发展。
在西方,虽然也有不少关注社会伦理的著作,但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大多是从几何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角度探究自然界,其哲学思想的主体是倾向于自然。
这种思维方式因其站位在自然一端,强化了一种不断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形成了一个以不断分解细化为特征的实证科学体系。
应该说,这种思维方式对人类认识、利用自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需要设定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然后解剖分析。
因缺乏一种整体关联的系统存在思想,实践中难以解释“南橘北枳,形同味异”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
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
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遗嘱[美]安妮·布拉克福德夕阳沉下去了,暮色笼罩了一切,乔治·华盛顿·卡文大街上,一个小男孩边走边唱,那歌声哀戚悲切。
他低着头,两只黑脚丫拣着人行道上干净的地方走。
他猛抬头,看见了街对面一所破屋旁边的巨幅广告牌,画着一个巨大的金发女郎,微笑着,她手里拿着巨大的瓶子,上写“请喝可口可乐”。
天色昏暗,小男孩读着很吃力。
“孩子啊!”突如其来的一声喊叫打破了街道上的一片沉寂。
小男孩猛转过身子,看见杰克逊太太。
他曾听人说起过她,说她上了岁数,一向足不出户。
“孩子啊!快过来!”他环顾四周,街上空荡荡的。
老太太抱着一线希望盯着他,他想跑可又不敢。
小男孩慢腾腾地走过去。
老太太伸出干瘦的老手抓住他的胳膊,说:“把我搀进屋里,孩子啊。
”小男孩搀扶着她虚弱的身子进了屋。
“把我扶到床上。
你叫什么名字?”“约瑟夫。
”他回答。
“约瑟夫。
好啦,扶我慢慢坐下。
把我的脚放到床上。
那儿有把椅子,坐吧。
不,把椅子搬过来点儿,好叫我看见你。
”约瑟夫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边上,把房间打量了一番。
屋里很暗,摆满了破家具,到处是空瓶子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图片。
约瑟夫身边有张粗糙的桌子,桌上放着几张纸和一截破铅笔头。
老太太用手撑着身子,想从床上坐起来。
她眼里含着泪,嘴角流着口水,这情景叫约瑟夫感到一阵恶心。
“我快死了,我想叫你给我写个遗嘱。
桌上有纸,有铅笔。
”约瑟夫把椅子朝桌边移近一些,拿起了铅笔头。
他把铅笔头夹在指缝里,捻来捻去。
“我叫玛丽,”老太太说,“玛丽·杰克逊。
你先写上‘玛丽·杰克逊太太遗嘱’。
对,这听起来够味儿。
快,写下来吧。
”小男孩低着头,眼睛盯着纸,咕咕哝哝地说:“我不会写。
”“会写。
照我说的写吧。
总得有人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太呀。
”“可是……”“我老了,”她说,“疲惫不堪,就要死了。
”小男孩背过脸去,望着窗外。
天就要黑了。
可是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那块广告牌,那个抱着大瓶子的金发女郎以及“请喝可口可乐”!“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
饰针当然很漂亮了。
女儿住在圣西门岛。
你把地址写下来。
”约瑟夫低头看看纸,又朝窗外望望。
“写呀!”老太太催促着,“快!把我说的写下来。
我就要死了,总得立个遗嘱啊。
”约瑟夫弯下矮小的身子,趴在桌子上,拿起铅笔头在纸上缓缓地写起来。
“除了那枚银饰针,”老太太说,“我就一无所有了。
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
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
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
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
”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
“哎,拿过来。
我签个字。
”约瑟夫把纸拿过去,心惊胆战地递给她。
她拿起铅笔,在下面画了个“×”。
然后,她重重地往后一靠,如释重负地说:“这就好了,约瑟夫。
把纸夹在《圣经》里吧,放在我的床头。
”他找到《圣经》,把纸夹进去,放在床边。
“你走吧,孩子,”她叹息地说,“我困死了。
”他跑出屋门。
后来,一阵冷风从开着的窗口吹进来,可是老太太躺在床上却毫无反应。
《圣经》里夹的那张纸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夕阳、暮色,写街上空寂、歌声哀戚,是为了烘托主人公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
B.目不识丁的杰克逊太太为了立遗嘱,请小男孩约瑟夫帮忙,但约瑟夫识字不多,并没有为她写下遗嘱。
C.“请喝可口可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起到了衬托人物形象悲惨生活的作用。
D.小说叙写了一曲饱含人间辛酸血泪、令人不忍卒读的哀婉悲歌,结构精巧,情感深沉,发人深省。
5.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
(6分)6.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6分)(三)名著阅读(本题共1小题,5分)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谁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侯官人。
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
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
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
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
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
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
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
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
”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喜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
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
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
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
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
故人张景晟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
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不报。
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
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
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
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书,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