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科研实训一体化平台建设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27•【字号】陕政办发〔2020〕39号•【施行日期】2021.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月27日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全力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省医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医学学科和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卓有成效,相关学科进入省级或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基层医学人才不稳定难题逐步破解。
到2030年,建成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卫生健康事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
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稳步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教育,增加儿科学、精神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紧缺专业招生计划,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招生结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4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4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26日福建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精神,加快福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深入,医教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到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福建特点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福建建设需要。
二、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布局(二)优化医学专业学历教育结构。
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年招生规模逐步达到8000人左右;大力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本科中医类专业教育,扩大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年招生规模逐步达到4000人左右;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到2025年,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年招生规模翻一番,全日制医学博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达到500人以上。
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

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与科研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的概念、意义、现状和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的概念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是指在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临床医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将临床经验与科研方法相结合;二是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实践,以提高诊疗效果;三是临床与科研相互协同,共同解决临床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三、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的意义1.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可以不断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推动医学创新:科研是医学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临床实践则是检验创新成果的重要场所。
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加速医学创新的进程。
3.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需要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有助于培养既懂临床又懂科研的高水平医学人才。
4.促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可以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效果,惠及更多患者。
四、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医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临床医生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看病,而忽视了科研的重要性。
2.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目前,我国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未能及时应用于临床实践。
3.临床与科研的衔接不够紧密:临床与科研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二者衔接不够紧密。
4.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五、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临床医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高校综合医院社区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

高校综合医院社区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有全科医学素养的医学生,高校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合作,开展了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方式。
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旨在让学生在不同医疗环境中获取更全面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医学素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背景与意义二、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1. 学习阶段分配在联合培养模式下,学校、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将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合理分配。
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医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同时安排适当的时间到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践学习。
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医疗环境中获取更全面的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其全科医学素养。
2. 专业导师队伍建设针对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需要,学校和医疗机构联合建立专业导师队伍,负责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
专业导师队伍包括来自学校教师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成员,他们在教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 实践经验交流学校、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将定期举办实践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实践经验得到分享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医疗问题,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模式在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医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种类的疾病和病情,培养了他们全面、综合的医学素养。
他们在综合医院可以接触到各种专科疾病的诊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了解到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基层医疗机构则可以让学生更贴近患者,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
2. 实践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5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0.10•【文号】•【施行日期】2020.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传染病防控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5号建议的答复代表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传染病诊疗相关医务人员培养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委工作职能,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一)关于构建支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卫生课程体系。
1.加强防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将预防医学科业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目录,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复合型公共卫生医师培训模式。
遴选预防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55个。
2018年,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3个省(区、市)启动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印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方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指导各地遴选培训基地17个,累计招收培训公共卫生医师248人,着力培养防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2.加强传染病防治相关领域拔尖领军人才培养。
我委一直注重传染病科研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牵头组织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探索适合本专项特点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持续支持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及传染病专科或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科室,相关成果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2项,聚集、培养一大批领军骨干人才和青年英才。
通过实施科研专项,一批传染病学医学科学家脱颖而出,共入选两院院士7名,众多科研骨干成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科研攻关的中坚力量。
(二)关于提高传染病诊疗相关医务人员薪资待遇。
1.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社区实践提升预防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初探

社区实践提升预防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初探作者:宋凤梅,张朝晖,黄波,曾怀才,唐艳,贺栋梁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期公共卫生领域“人群健康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预防医学从业者除专业技能外,需同时具备众多专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等。
从医学教育视角看,培养预防医学生具备扎实的社区卫生工作能力,就等于赋予了预防医学毕业生在就业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有的传统教学形式束缚下,如何“破冰”提高医学生尤其是预防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广为关注的话题。
为提升我校预防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些年来,我们在预防医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增加社区服务参与活动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后,概括出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的初步设想。
一、动员领导,充分认识重要性邓敏[1]在综述国内外预防医学现状及发展方向后指出,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在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现行医学教育更多是着眼于疾病诊治,很少关注卫生保健及综合服务的内容。
因此,学生普遍存在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社区保健方面知识缺陷及健康教育技能不熟练的现象。
一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需求调查的结果显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急需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的培训[2],说明传统的预防医学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个体、家庭、社区卫生保健实践知识,很有必要强化社区服务实践教学意识。
二、周密组织,有序开展教学1.科学设置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顺利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能,而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则是促成这种融合转化的最佳途径。
据此,我们主编了人卫版教材《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技能》,并以此为蓝本进行课堂教学外,在安排学生参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同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经分析后作出社区诊断并指定以班组为单位对该社区进行至少一次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06•【字号】鄂政办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月6日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精神,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力争现有高水平医学院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一批错位办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科层次高质量发展医学院(校),建设一批有力支撑湖北康养事业的高职医学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医学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基层适用性和紧缺性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改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医学教育有力支撑健康湖北建设。
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湖北优势的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湖北医学教育名家、医学研究大家、疾病诊疗专家、康养护理行家群体,率先建成医学教育强省,为加快国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作出湖北贡献。
二、重点任务(一)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1.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
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以护理专业为主体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支持部属高校适度扩大医学博士招生规模,支持省属高校适度扩大医学硕士招生规模。
从2021年开始,停止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
(省教育厅牵头,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省发改委配合)2.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

附件1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为深入推进新医科建设,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经研究,制定本建设指南。
一、建设目标经过10年左右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形成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协同育人机制更加有效,医防融合更加高效,学科交叉更加深入,培养能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人才的能力明显增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服务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建设原则(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紧扣国家公共卫生和健康安全重大需求,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导向,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助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二)面向学科发展前沿。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围绕公共卫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推动公共卫生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的能力。
(三)面向高水平人才需求。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完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使命担当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
(四)面向全球健康发展。
秉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聚焦全球健康关键问题,积极开展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加强国际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助力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
三、建设内容(一)构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1.加大多层次多类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健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夯实公共卫生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具备宽厚的公共卫生基本知识与技能。
积极发展多学科背景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作为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培养计划,加快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实战型公共卫生人才。
创立发展多学科背景的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赋 予 了 高等 医学教 育新使 命
随着 医学模 式 及 疾病 谱 的 改变 , 特 别 是 近年 来 新 发 传染 病 如 S AR S和禽 流 感 的 爆发 与 流 行 , 以及 公 共
学生发 展定 位 ( 以读 研 、 留学 为 主体 ) 与地 方 教 学 型 高
校 的“ 一线 实用 落 地生根 ” 的办学 定位 相距 甚 远 。
中 国农 村 卫 生 事 业 管 理 2 0 1 4年 8月 第 3 4卷 第 8期
9 1 1
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科研实训一体化平台建设*
靳曙光, 李 泠仪 , 张晶, 李环, 朱建 强 , 孙 维琦△( 北华 大学公 共卫 生 学 院 , 吉林 吉林 1 3 2 0 1 3 )
服务 能 力培养 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I 5 ] 。
2 . 2 适应 当前 高等 医学教 育 改革 , 推进“ 卓越 医
以临床 、 预防、 社会 医学为 手段 , 用宏 观 、 微观 相结 合 的 方法 , 实 现 预防疾 病 、 促 进 健 康 目的 , 这 就 要 求 所 培养
学 院校义 不容 辞 的责任 。 l _ 2 公 共卫 生 与预 防 医学 的学科 性质 、 人 才规格 要 求与 当前预 防 医学教 育现 况相 矛盾 公共 卫 生与 预 防 医学 以人 群 为 研 究 和服 务 对 象 ,
新 的 医药 卫 生事 业 改 革 方 案 , 从 国家 层 面 启 动 了
生教 育培 养计 划” , 培 养 有较 强公 共卫 生服 务能 力 的 高
素质 医学人 才 的需要
的人 才要 面 向基 层大 众 , 有 多 学科 知识 结构 , 综 合素 质
与 能力 强 , 而现 实预 防 医 学教 育 中存 在 问题 是 从 校 门 到 校 门的教 师传 授 , 从书 本到 书本 的 内容转 移 , 从示 教
整体 建设水平 , 在 学校 的 统一 部署 下 , 学 院在 诸 多方 面
进行 了改革探 索 , 其 中“ 公 共卫 生 服务 能 力培 养 与 医学 科研 实训一体 化平 台建 设” 就 是在“ 大医学 观” 、 “ 大卫生 观” 背景下 , 对 地方 综合 性 高校 应 用 型公 共卫 生 与 预 防
养与 预 防医学 实践 技 能实训 是公 共卫 生 和预 防 医学 的
2 . 1 适 应 当前 医药卫 生事业 改革 , 培 养有 综合公
共 卫 生 服 务 能 力 医 学 人 才 的 需要
重要 组成 部分 , 也 是 医学 门类 下 所 有 医 学 生 必备 的能
力要 求 。“ 人 人享 有健 康 ” 的 新 时 期 大背 景 下 , 为 国家 培养 社会 急需 的 , 知识面广、 动 手 能力 强 , 具 有 现代 公 共卫 生理 念 和开拓 创新 精神 的医学人 才 是各类 高 等 医
医学实践教 学模式 的一 种探索 , 现将 情况介 绍如下 :
1 背 景 1 . 1 医学模 式 、 疾 病 谱 变化 和 公 共 卫 生 安 全 新 形
我们 也 曾试 图把相 关 的 实践 教 学模 式 照 搬 过 来 , 但 收
效甚微 或 无法 实 现 , ・ 主要 是 研 究 型 或 研究 教学 型高 校 在经 费支 持 、 设 备 条件 、 队伍 结构 层 次 、 学 科建 设基 础 、
因此 , 探索 建 立适 合 自身 特 点 的 地方 高 校 的 医学 生公 共卫 生服 务 能力培 养 与预 防 医学综 合实 践教 学模
式 已成共 识 。
2 意 义
卫 生事 件 和食 品安 全事 件 的突发 、 频发 , 使 得公 共 卫生 工作 面临 前所 未有 的严 峻 挑 战 , 全 社会 都 对 全体 医药 卫 生 工作 者提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公共 卫 生服务 能 力培
针对 社会 全 员 、 妇 老 婴幼 、 传染 病 和慢性 病 3个层 次人 群的 1 o项基本 公 共卫 生服 务项 目, 并通 过城 乡各 级 医 疗卫 生 机构 的全 体 医药卫 生事 业从 业人 员 向全体 居 民 提供 , 这 对高 校 ( 特别 是 地 方 高 校 ) 医学 科 的 公 共卫 生
北华 大学公 共 卫生 学 院成 立 于 2 0 0 7年 , 学 科建 设 相对 较晚 。为突破发展 瓶颈 , 推进 预 防医学一 级学 科 的
1 . 3 计 划经 济痕 迹 下 整 齐划 一 式 的 高校 管理 与
地方 高校 分 类定位 办学及特 色发展 相 矛盾
纵 观 国 内综 合 性或单 科 类 医学 院校 , 国家 “ 9 8 5 ” 及 “ 2 1 1 ” 层次 的高 校 , 以其 自己独特 的综 合优 势 率先进 行 了这方 面 的改革 与 探 索 , 形 成 了较 为 成熟 的公 共 卫 生 与预防医学 实践教学模式 , 也 收 到 了 良好 效 果 口 ] 。
摘要 : 文章从“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 与预防医学科研实训一体化平 台” 的建设 背景 、 建设 意义、 主 要 建 设 内 容 及 经 验 和 成 果 四个 方 面 , 介 绍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在“ 大医学观” 、 “ 大卫 生观” 背景下 , 为 适 应 我 国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体 制 改 革 及 公共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需 要 , 对 综 合 应 用 创 新 型 预 防 医学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所 进 行 的初 步 尝 试 , 以 期 为 地 方 医 学 高 校 的 预 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医 学教 育 ; 公共卫生服务 ; 科研创新 ; 实 践 教 学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R1 文 章 编 号 : 1 0 0 5 — 5 9 1 6 ( 2 O 1 4 ) 0 8 — 0 9 I i -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