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九种卧位
(完整版)康复医学简答题

简答题:1、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是什么?答:①无症状,完全独立;②有症状,能完全独立;③部分独立,需要不接触身体的帮助;④部分独立,需要小量接触身体的帮助(自己出力占3/4)⑤部分依赖,需要中等量帮助(自己出力占1/2)⑥大部分依赖,需要大量帮助(自己出力(小于1/2,约为1/4)⑦完全依赖。
2、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能力有:答:①对周围环境作出辨时、辨向、辨人②个人生活自理:③行动(步行、利用轮椅及交通工具);④家务活动、娱乐活动;⑤社会活动;⑥劳动或就业,做到经济自立。
3 、关于残疾预防。
答:①一级预防应放在首位 1.目的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
2.效果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②二级预防 1. 目的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
2.效果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③三级预防 1.目的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2.效果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4、什么是康复评定?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①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
②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③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
④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⑤开发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5、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答:①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②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③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伸展性。
6、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答:①臀大肌步态②臀中肌步态③股四头肌步态④跨越或垂足步态⑤减痛步态⑥帕金森步态⑦偏瘫步态⑧剪刀步态⑨痉挛性截瘫步态⑩小脑共济失调步态11.短腿步态7、简述中风患者易合并的临床疾病。
答:中风患者易合并的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颠、室性心律失常。
8、简述中风偏瘫患者软瘫期的康复处理。
答:中风偏瘫去康复处理内容如下:1)早期患者应保持床上正确的体位,坐位时应支持上肢,避免牵拉肩关节。
手术室常用护理操作

手术室基本技能操作评分标准一、无菌器械台的建立二、外科刷手评分标准三、遮背式手术衣评分标准四、无接触戴无菌手套法五、常用手术体位摆放1、平卧位2、侧卧位3、俯卧位4、膀胱截石位六、静脉输液操作考核七、手术病人导尿操作考核八、高频电刀操作考核九、吸引器的使用十、协助手术医生铺无菌单操作考核无菌器械台的建立考核标准注意事项:1、器械车放置位置与手术台的角度应呈钝角2、无菌操作时环境清洁,操作区域相对宽敞外科洗手考核标准2、刷洗后的手、臂、肘部不可触及其他部位,如误触其他部位应视为污染,必须重新洗手3、消毒后应双手合拢置于胸前,上不过肩,下不过腰,两侧不过腋中线,迅速进入手术间,以免污染遮背式手术衣考核标准注意事项1、协助他人戴手套时,器械护士应戴好手套,避免触及术者皮肤2、穿好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无接触戴无菌手套法考核标准注意事项1、协助他人戴手套时,器械护士应戴好手套,避免触及术者皮肤2、穿好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平卧位考核标准适应症:妇产科手术、前列腺、膀胱手术、肝、胆、胰、脾手术、胃、肠手术、头面部手术;注意事项:1、若手臂外展不可超过90°,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2、手术时间过长,足跟须有保护措施侧卧位考核标准适应症:胸外科如食管癌手术、肺手术,后纵膈手术,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泌尿外科肾盂、肾、上段输尿管手术;注意事项:1、如双上肢置于垫有软垫的可调节托手架上,外展不超过90°俯卧位考核标准注意事项:1、眼睛、耳廓放入头圈内,防止压伤;2、保护会阴部,避免污染手术野及被消毒液刺激;男性生殖器、女性乳房,应避免受压而造成水肿、坏死3、注意胸腹部悬空,避免胸、腹部受压,以免影响呼吸和循环4、避免足部过伸损伤足背神经5、移动体位时应动作轻柔,用力协调一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骤然升高以及颈椎脱位等严重意外的发生适应症:会阴部手术及腹会阴联合手术注意事项:1、长时间手术时应注意观察远端的脉搏、皮肤颜色和有无水肿2、手术结束,双腿应缓慢放下以防低血压3、双腿外展夹角成90°,防止压、拉伤腓总神经,防止过度外展拉伤内收肌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手术病人导尿考核标准高频电刀使用考核标准中心吸引器使用考核标准协助手术医生铺无菌单操作考核。
《基础护理学》教案04舒适与安全

第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周第节课时安排2(理论)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舒适与安全第一节舒适第二节卧位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舒适、不舒适的概念;增进舒适的方法各类卧位的使用范围2.熟悉:导致不舒适的原因;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3.了解:卧位的变换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舒适、不舒适、疼痛的概念;增进舒适的方法难点:增进舒适的方法第四章舒适与安全第一节舒适一、舒适的概念(一)舒适(二)不舒适二、不舒适的原因(一)身体因素:(二)心理因素:(三)社会方面:(四)环境方面:三、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第二节卧位一、概述(一)卧位的性质(二)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二、常用卧位(一)仰卧位(二)侧卧位(三)半坐卧位适应症(四)端坐位(五)俯卧位(六)头低足高位:适应症:(七)头高足低位(八)膝胸位(举例)(九)截石位(举例))三、卧位的变换(一)协助病人翻身侧卧(二)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讨论、思考、作业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其他教学资源:多媒体音像其他备课笔记第1页复习第三章内容,以图示举例引入本次课第四章舒适与安全第一节舒适一、舒适的概念(一)舒适(comfort)1、定义: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觉。
2、影响因素:(1)身体因素;(2)社会因素;(3)心理精神;(4)环境(重点介绍舒适的定义,讲解影响因素时采用举例法)(二)不舒适(discomfort)定义: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对生活不满、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感觉。
身体方面;社会方面;环境方面;心理精神方面(重点介绍不舒适的定义,原因采用举例法)二、不舒适的原因(一)身体因素:疾病;姿势/体位;活动受限;个人卫生(二)心理因素:焦虑、恐惧;不受关心与尊重;面对压力(三)社会方面:缺乏社会支持;角色适应不良;生活习惯改变;陌生环境(四)环境方面:院内环境—温湿度、声光热、床单位整洁舒适度三、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1、预防在先,促进舒适2、加强管理,去除诱因3、采取措施,减轻不适3、互相信任,给予心理支持第二节卧位卧位(lying posture)是指患者休息和为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临床常用卧位

临床常用卧位(一)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1)昏迷或是全身麻醉为清醒的病人,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是肺部感染。
(2)椎管内能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6h)可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安置方法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平方,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2.中凹卧位使用范围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胸部,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通气,从而改善缺氧症状。
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增加新排出量而缓解休克。
安置方法抬高病人头胸部曰10~20°,抬高下肢约20~30°,3.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用于胸腹部检查,实施导尿术及会阴冲洗的病人。
该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放松。
安置方法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并向外分开。
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病人隐私。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1.用于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及臀部肌肉注射等2.预防压疮。
侧卧位于仰卧位交替,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预防压疮发生,同时便于擦洗和按摩受压部位,使病人舒适。
3.对单侧肺部疾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是健侧卧位。
安置方法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部,上腿弯曲,下腿稍伸直。
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病人,稳定卧位,增进病人舒适和安全。
(三)俯卧位使用范围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3.缓解肠胀气所致腹痛,采取俯卧位时,腹腔容量增大,可用于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安置方法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酌情的腋下用小枕支托。
(四)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
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2.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
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
常用的九种卧位

常用的九种卧位九种常用的卧位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卧位则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九种常用的卧位,每种卧位都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卧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睡眠。
1. 仰卧位仰卧位是最常见的卧位之一,它可以使身体保持平稳,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仰卧位容易导致打鼾和呼吸困难,不适合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2. 俯卧位俯卧位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但是,俯卧位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的压力,不适合患有颈椎和腰椎疾病的人。
3. 侧卧位侧卧位是最健康的卧位之一,它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侧卧位可以减少胃酸反流,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
但是,侧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4. 背部侧卧位背部侧卧位是一种介于侧卧位和仰卧位之间的卧位,它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背部侧卧位可以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背部侧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5. 背部仰卧位背部仰卧位可以使身体保持平稳,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背部仰卧位容易导致打鼾和呼吸困难,不适合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6. 侧卧仰卧位侧卧仰卧位是一种介于侧卧位和背部仰卧位之间的卧位,它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侧卧仰卧位可以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侧卧仰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7. 腹部侧卧位腹部侧卧位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腹部侧卧位可以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腹部侧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8. 腹部仰卧位腹部仰卧位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但是,腹部仰卧位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的压力,不适合患有颈椎和腰椎疾病的人。
卧位

第一节临床常用卧位一、概念及分类卧位是指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1、按卧位的自主性分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医院随意改变体位(正常人及一般病人)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
2、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大,重心低,平衡稳定,感觉舒适(典型代表仰卧位)不稳定性卧位:支撑面小,重心较高,难以平衡(典型代表侧卧位)二、卧位的种类(图)(一)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姿势要点:把枕头撤去,头部与躯干基本在同一平面上。
枕头与其他去枕仰卧位一样,横放在床头,床尾放软枕(防止足下垂)。
适用范围:1)腰麻或脊髓腔穿刺(腰穿)的病人,为防止穿刺后脑脊液从穿刺处漏出而导致脑压过低,引起头痛。
2)为保证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人的脑部保持一定量的血供,防止病人的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须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
2、中凹位姿势要点: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作用:前者膈肌下降,利于呼吸;后者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适用范围:可用于休克病人。
3、屈膝仰卧位姿势要点:平卧位,双膝屈起,稍向外分开。
适用范围:(1)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腹部检查;(2)导尿(二)侧卧位姿势要点:病人侧卧位标准姿势:上腿弯曲,下腿稍伸直,在两膝间、后背、胸腹前放软枕适用范围:(1)预防压疮采用平侧卧位交替(2)灌肠、肛门检查、臀大肌肌内注射、胃镜检查(左侧卧位,便于沿胃小弯走行入胃)。
(3)对单侧肺部病变者根据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
(三)俯卧位姿势要点:病人俯卧位,胸下、髋部及踝部垫软枕,双臂屈曲置于两侧。
适用范围:(1)腰背部手术或检查。
(2)腰背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3)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四)半坐卧位姿势要点:病人恢仰卧位,把床头摇高30~50°,病人处于“半坐卧位”注意:床尾膝下支架适当摇高,扩大身体支撑面,使病人舒适,防止身体下滑。
康复医学填空题

填空题:1、康复的范围:目标: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高生存质量2、康复医学的三大指导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3、我国三项康复包括:自内障复明、小儿麻痹症矫治、聋儿听力训练。
4、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
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我国规定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天为该年全国助残日。
5、常用的ADL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PuLSES、Kaatz指数、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功能活动问卷、快速残疾评定量表6、肌肉,骨骼,关节的运动都存在着杠杆原理,任何杠杆都分为三个部分:力点,支点和阻力点7、三类杠杆:平衡杠杆,省力杠杆,速度杠杆.8、肌肉的类型按照肌细胞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按照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不同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
9、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肌肉的收缩力10、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是神经细胞的迁移(migration),11、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出芽:再生性山芽、侧支出芽、代偿性出芽。
12、运动疗法的基础:生物力学、神经发育学13、低频、中频、高频的划分标准:电泳频率,其中,低频0-1000HZ、中频1KZ-100KZ、高频100KZ-300GHZ14、常用物理因子:电、光、声、磁、冷、热、水、力15、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肢体于床上应处于侧卧位16、肩关节运动的方向:屈、伸、内旋、外旋、外展17、颈椎病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
18、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反比关系。
19、理疗的作用机理:直接作用、神经反射作用、体液作用20、临床医学以疾病为主导,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
21、运动疗法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等长运动、等张运动、等速运动波长在10-1m属于超短波22、运动疗法按主动用力分为:随意运动、阻力运动、抗阻力运动23、1个代谢当量相当于250ml/min的耗氧量。
24、全面康复包括: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25、残疾的分类:伤病、残疾、残障26、理疗的三要素:剂量、时间、面积27、痉挛评定量表中肌力分级:0级、I级、I+级、Il级、Ⅲ级、Ⅳ级共6个级别。
卧位护理技术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仰卧位又称平卧位,可分为: 1.去枕仰卧位 (1)适用范围 1) 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防止因 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起的窒息或肺部 并发症。 2) 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预 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操作方法
图3-1 去枕仰卧位
2.屈膝仰卧位 (1)适用范围 (2)操作方法
图3-8 头低足高位
(七)头高足低位 1.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术的病人,利用人体 重力作反牵引力。 (2)开颅术后或头部外伤的病人,减少颅内出 血。 (3)脑水肿的病人,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 颅内压。 2.操作方法
图3-9 头高足低位
(八)膝胸卧位 1.适用范围 (1) 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及 手术。 (2)用于矫正胎位不正及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2.操作方法
(4)为手术后病人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有无脱 落、浸湿,需要时先换敷料后翻身;颅脑手 术后,病人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翻身 时头部转动不可过剧,以免引起脑疝;颈椎 骨折行颅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 引;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防 止患部受压。 (5)翻身时,应固定好床轮及拉起对侧的床档, 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图3-2 屈膝仰卧位
2.中凹卧位 (1)适用范围 (2)操作方法 头胸部抬高约 20 °,有利于通气,改 善呼吸及缺氧症状;下肢抬高约 30 °, 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出量, 缓解休克症状。
图3-3 中凹卧位
(二)侧卧位 1.适用范围 (1)预防压疮。 (2)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 (3)臀部肌内注射。 2.操作方法
(四)半坐卧位 1.适用范围 (2)腹部手术后的病人 减轻腹部切口 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 愈合。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此卧位一方面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 腔,可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 收,促使感染局限化和减轻中毒反 应;另一方面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 而形成膈下脓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九种卧位
卧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卧姿的重要性,本文将介绍常用的九种卧位。
1. 仰卧睡姿
仰卧睡姿是我们最常见的卧姿之一。
这种姿势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疲劳。
同时,仰卧可以帮助调节呼吸节律,使我们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2. 侧卧睡姿
侧卧睡姿是很多人的首选卧姿。
这种姿势可以减少背部和颈部压力,使呼吸更加畅通,有利于消除呼吸道问题。
但是,如果在选择这种睡姿时,注意不要让身体曲折过度,否则容易产生不适。
3. 俯卧睡姿
俯卧睡姿相对比较少见,但也有许多人喜欢。
这种睡姿可以有效的减轻颈椎和背部的压力,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人士有辅助改善的效果,但是也要避免睡姿过于曲折,以免造成呼吸困难和胃部不
适。
4. 半身侧卧睡姿
半身侧卧睡姿是一种介于侧卧和仰卧之间的卧姿。
这种姿势可以帮助缓解呼吸道问题,保护腰椎和颈椎,同时避免压迫腰椎间盘,对于患有腰椎问题的人士特别适用。
5. 伸直睡姿
伸直睡姿是非常规的睡姿之一。
这种姿势可以帮助减轻胃部压力,缓解腰椎和颈椎问题,缩短肌肉的复原时间,但是也会因为身体的曲直不当而影响睡眠质量。
6. 胎儿式睡姿
胎儿式睡姿是一种俯卧式卧姿,可以帮助减轻身体的压力,特别适用与患有脊柱侧弯的人士。
但是,如果睡姿过于曲折,可能会造成胸口压迫,加重呼吸问题。
7. 头部高枕睡姿
头部高枕睡姿是经过枕头加高的睡姿。
这种睡姿可以有效的减轻腰部和颈部的压力,使呼吸更加畅通。
但是,如果枕头的高度过高,会让颈部处于不自然的伸展状态,干扰深度睡眠。
8. 趴睡姿
趴着睡觉有许多人喜欢,但是这种姿势比较容易产生不适和呼吸不畅,容易引起背部疲劳,同时还可能造成颈椎和腰椎问题。
9. 下蹲睡姿
下蹲睡姿是非常规的睡姿之一,但是它可以有效的缓解关节问题,对
于膝盖疼痛和脚踝问题有辅助作用。
但是,也要避免下蹲的时间过长,以免造成韧带和肌肉的损伤。
以上就是常用的九种卧位,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卧姿,保证每晚的睡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