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及持续改进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及持续改进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及持续改进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及持续改进发表时间:2013-10-31T10:21:45.45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黎涛[导读] 背俞穴都分布在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背俞穴往往是内脏疾患的病理反应点。

《素问•举痛论》曰: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临床发现脏腑有疾病时,在相应的背俞穴出常可出现阳性反应区、反应点。

黎涛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610036【摘要】目的通过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动态掌握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找出不合格原因,科学地指导持续改进。

方法按GB 15981-1995、GB 15982-1995、WS 310.3-2009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要求对医院各部门消毒灭菌处置后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治疗室空气、消毒灭菌剂、污水、餐具及紫外线灯管、灭菌物品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

结果 2009—2011年医院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3.37%,每年合格率依次为90.92 %、93.61%、98.56%,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主要薄弱环节为治疗室空气、消毒灭菌剂、医护人员手、餐具。

结论医院不仅应坚持连续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重视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还应根据监测分析结果不断地更换或改进消毒灭菌器械、消毒灭菌剂品种或种类以确保消毒灭菌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可能性,切实保障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持续改进医院感染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近年来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医疗赔偿越来越多。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保证医院消毒灭菌质量也日趋成为是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

做好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病原菌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1]。

通过对消毒灭菌质量的持续监测,可以动态了解和掌握医院消毒灭菌质量,分析质量缺陷原因,为医院和临床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作为重要的诊疗场所,其消毒灭菌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是保障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该制度的实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式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1.测定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

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浓度使用,否则会影响其消毒效果。

因此,监测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是必要的。

2.细菌培养和鉴定。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只有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才能准确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3.生物指标监测。

生物指标监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某些生物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估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定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浓度是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其浓度合格率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2.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

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能够反映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其合格率也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3.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

物品接触回收箱是医院环境中重要的储存物品的场所,因此,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消毒灭菌监测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监测方式、监测频率、监测内容等具体细节,确保监测工作全面、准确。

2.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为后续分析和判断提供依据。

3.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监测结果应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加强监测质量的管理。

包括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制定监测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等。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04
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
监测结果分析
监测指标
对医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时,应关注微生物数量、 菌落数等关键指标,确保 消毒效果达到预期标准。
监测频率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合理 安排消毒效果监测的频率, 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 整改。
监测方法
采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如 采样、培养、计数等,确 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臭氧消毒注意事项
臭氧对人体有害,使用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臭氧浓度过高 导致中毒事件发生。
03
消毒效果监测标准和流程
监测标准
1 2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对医院消 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规定的消毒合格标准。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根据医疗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结合医院实际 情况,制定具体的消毒效果监测标准。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水平,建议医院加强制度 建设,完善消毒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 高消毒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消毒效 果监测和评估工作;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 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经验的 积累,相信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将得到持续改进和提升 。
01
02
03
04
热力消毒
利用高温或高压对物品进行消 毒,如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
灭菌法等。
紫外线消毒
利用紫外线照射物品表面进行 消毒,适用于空气、表面和物
品的消毒。
过滤除菌
通过过滤介质去除空气或液体 中的微生物,如医用空气净化
器等。
机械清洗
利用机械力去除物品表面的污 垢和微生物,如超声波清洗等

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卫生部规定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细菌数不能超过国家标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监测与质量改进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消毒灭菌器监测:凡有消毒灭菌器械的科室或部门(如供应室、手术室等)必须对消毒灭菌器进行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需进行B-D试验,合格方进行正常灭菌。

①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②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器械、布类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指示卡监测。

③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新引进灭菌器使用前或维修后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器的监测:①工艺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②化学监测:每包外、内化学指示物监测;③生物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3、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监测:①物理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②化学监测:③生物监测:应每天至少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临床电热熏蒸消毒器消毒效果监测:院感科根据需要负责对其消毒物品进行不定期监测。

(二)临床科室使用中各种化学消毒剂、灭菌剂监测要求:生物学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原则上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原则上每月监测一次。

化学浓度监测由临床科室完成,使用中含氯或含溴、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浓度每日监测一次,使用中戊二醛浓度每周监测两次。

不合格,及时更换。

(三)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辐照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新灯管的辐照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 /cm2,使用中灯管辐照强度一般应每年度监测1次,不合格及时更换。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诊疗活动的科室、部门及工作人员。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

四、监测内容与频次1. 监测内容:(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包括洁净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等特殊场所的空气监测。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包括床栏、床头柜、洗手池、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包括医务人员洗手、手消毒后的采样监测。

(4)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包括消毒液的浓度、有效期等。

(5)无菌物品监测:包括各类无菌包、无菌容器等。

(6)紫外线灯管监测:包括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使用寿命等。

2. 监测频次:(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每季度一次。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每月一次。

(4)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每月一次。

(5)无菌物品监测:每季度一次。

(6)紫外线灯管监测:每半年一次。

五、监测方法与判定标准1. 监测方法:(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置在各个采样点,暴露一定时间后,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涂抹法,将采样液涂抹在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采用涂抹法,将采样液涂抹在医务人员洗手、手消毒后的手指指尖,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4)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采用滴定法、比色法等方法,测定消毒剂的浓度。

(5)无菌物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无菌物品中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6)紫外线灯管监测: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计,测定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调查结果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调查结果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调查结果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目的全面分析办6月至今对我科为临床科室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

方法我院办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产品及服务质量自6月开始进行每月一次的满意度调查(自2月开始改为每两月一次)。

结果6月医院办首次对消毒供应中心实行产品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为85%,离医院规定的≥90%相差5个百分点,为不合格,次月创下历史最低74%,平均满意度为86.6%,平均满意度为92.3%,平均满意度为95.3%。

结论针对每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消毒供应中心主要采取鱼骨图查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制订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产品及服务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产品、服务质量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集中消毒灭菌处理物品的场所。

其设备配置必须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保证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达标。

但是随着大型设备仪器的不断应用,传统的管理运作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消毒供应中心的需求[1]。

当前影响产品及服务质量要因的查寻方法较为单一,且质量改进措施落实不到位,针对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未能进行进一步分析,致使消毒供应中心的产品与服务质量遇到了瓶颈,质量提升得不到突破。

本文就如何改进上述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了初步结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医务工作者为主,部分患者及患者陪同人员为调查对象。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院办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产品及服务质量自6月开始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自2月开始改为每2月一次)。

每次调查由院办安排大学生等志愿者进行全院性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无菌物品及时供应、与临床科室有效沟通、无菌物品质量等内容。

2结果6月医院办首次对消毒供应中心实行产品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为85%,离医院规定的≥90%相差5个百分点,为不合格,次月创下历史最低74%,平均满意度为86.6%,平均满意度为92.3%,平均满意度为95.3%,见表1。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管理,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等的监测。

第三条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环境卫生学监测第四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一)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抽查。

(二)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评估其手卫生状况。

(四)消毒剂监测:对使用的消毒剂进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无菌物品监测:对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第五条空气监测应采用自然菌落计数法或滤膜法,物体表面监测应采用涂抹法,医务人员手监测应采用涂抹法或湿片法,消毒剂监测应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无菌物品监测应采用无菌生长法。

第六条监测结果判定标准:(一)空气监测:细菌总数≤500 CFU/m³为合格。

(二)物体表面监测:细菌总数≤5 CFU/mL为合格。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细菌总数≤10 CFU/mL为合格。

(四)消毒剂监测:细菌总数≤100 CFU/mL为合格。

(五)无菌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三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第七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包括:(一)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B-D试验和生物监测。

(三)其他消毒设备监测: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监测。

第八条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锅进行,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日进行,记录B-D试验结果和生物监测结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5篇)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5篇)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5篇)第一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一)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即按经过试验所确定的灭菌工艺和有关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灭菌是否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检查的主要项目有:物品的包装、物品的装载、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等,此法应作为常规监测方法,每次灭菌时均应进行。

1、物品的包装:(1)为防止灭菌后再污染,物品需经包装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

(2)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

市售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3)常用的包装材料包括全棉布;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如纸塑包装);带孔的金属或玻璃容器等。

对于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必须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新包装材料在使用前,应先用生物指示物验证灭菌效果后方可使用。

(4)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应超过30×30×25(cm3);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30×50(cm3)。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kg。

(5)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经清洗后才可再次使用。

(6)盘、盆、碗等器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

包装时应将盖打开,若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以利蒸汽渗入。

(7)灭菌物品能拆卸的必须拆卸,如对注射器进行包装时,管芯应抽出。

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如剪刀和血管钳必须充分撑开)以利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

有筛孔的容器,应将盖打开,开口向下或侧放。

管腔类物品如导管、针和管腔内部先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然后立即灭菌。

(8)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包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及持续改进
作者:黎涛
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动态掌握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找出不合格原因,科学地指导持续改进。

方法按GB 15981-1995、GB 15982-1995、WS 310.3-2009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要求对医院各部门消毒灭菌处置后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治疗室空气、消毒灭菌剂、污水、餐具及紫外线灯管、灭菌物品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

结果 2009—2011年医院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3.37%,每年合格率依次为90.92 %、93.61%、98.56%,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主要薄弱环节为治疗室空气、消毒灭菌剂、医护人员手、餐具。

结论医院不仅应坚持连续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重视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还应根据监测分析结果不断地更换或改进消毒灭菌器械、消毒灭菌剂品种或种类以确保消毒灭菌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可能性,切实保障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近年来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医疗赔偿越来越多。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保证医院消毒灭菌质量也日趋成为是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

做好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病原菌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1]。

通过对消毒灭菌质量的持续监测,可以动态了解和掌握医院消毒灭菌质量,分析质量缺陷原因,为医院和临床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及持续改进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门急诊科、口腔科、物理治疗科、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12个病区、病员食堂等18个部门。

1.2 监测项目消毒灭菌处置后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治疗室空气、灭菌物品、餐具、污水及使用中消毒灭菌剂、紫外线灯管等。

1.3 监测方法由检验人员专职负责监测全院消毒灭菌质量。

试剂配制、采样、检验、结果判定均遵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及《消毒供应医院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3-2009)的规定进行。

2 结果
共采样3064件,合格2861件,年消毒灭菌合格率依次为90.92%、93.61%、98.56%,平均合格率为93.37%,其中污水、灭菌物品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剂、治疗室空气、餐具合格率较低,见表1。

3 讨论
我院为精神专科医院,因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集体进餐管理模式,故将餐具消毒质量也纳入监测范畴。

从三年的监测结果可知,我院消毒灭菌质量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坚持监测消毒灭菌质量,定期进行监测结果分析,查找出问题症结,及时提出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有关。

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2,3]。

2010年初,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2009年监测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偏低的情况,依据卫生部2009年底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向医院建议用抗菌洗手液取代固体肥皂。

使用抗菌洗手液后,我院合格率上升至95.19%。

而2011年只较2010年略有提升,提示精神病专科医院没有综合性医院“脏”的认识在我院医务人员脑海里“根深蒂固”。

应全员动员起来,营造手卫生氛围,大力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4,5]。

2011年初,医院感染管理科就2009年、2010年治疗室空气合格率持续偏低的结果,请教成都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后,向医院建议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取代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自2011年3月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后,治疗室空气培养全部合格。

鉴于消毒灭菌剂的低合格率与医院使用大容量包装无法在短时间内使用完及在倒入灭菌小瓶过程中污染有一定关系,医院于2010年8月采纳医院感染管理科建议改用独立小包装高效能消毒灭菌剂。

后监测合格率达100%。

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2009年、2010年连续出现餐具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了消毒指导和追踪检测、检查,最终认定可能与消毒柜消毒温度不达标有一定关系,于2011年初为全院更换了能达到高温的消毒柜。

后监测合格率为100%。

通过定期对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科动态地掌握了消毒灭菌质量状况,分析不合格原因,科学地指导各部门消毒灭菌工作持续改进,并根据分析出的原因及时更换或改进消毒灭菌器械、消毒灭菌剂品种或种类,确保了消毒灭菌质量,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控制感染方面的有力保障。

总之,在精神专科医院,不仅应坚持连续进行消毒灭菌监测工作,动态了解和掌握医院消毒灭菌质量,重视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为医院和临床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持续改进,切实减少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明驹,史莉.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3—74.
[2] 王仙明,丁韧.12年医院消毒灭菌监测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1):105—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