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公开课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PPT

合集下载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2
1、本诗作者为唐 代诗人李贺 , 字 长吉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 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 诗鬼 ”等,与 李白、、李商隐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3
李贺,唐代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 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唐皇室 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一生愁苦多病,仅做 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 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 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幽冷浓艳、虚 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22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传说他
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 金招揽天下士。用典
玉龙,是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借
代剑。借代(修辞,不直接把所要说的 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 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诗人引用这些故事,写出将士们的爱 国热情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甲光:比喻,把阳光照射下的铠甲比作金色鳞 片,借日光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的闪闪金光 来显示我方士气高昂,信心满怀。
把敌军的来势汹汹与守城将士的严阵以 待进行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气氛紧张。
15
从色彩的角度赏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 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构成色彩 斑斓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黯然凝重的 氛围,烘托出战场的悲壮场面。
18
总结:
一、二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
,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 势。
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 渲染了战地苍凉、悲壮的气氛。
19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 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优秀课件】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优秀课件】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答案】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 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 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 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优秀 课件】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优秀 课件】
(2018·桂林)这首诗豪迈奔放,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示例: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 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 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2.帮助本单位职能部门做好劳动定额 制订和 修订工 作,并 组织班 组职工 讨论, 使劳动 定额保 持先进 合理的 水平。

3.按照定额组织生产,对班组和个人 均严格 按定额 下达生 产任务 ,并进 行考核 。

4.定期检查本班组成员定额完成情况 ,及时 了解完 成和没 有完成 或超额 完成定 额的原 因,掌 握第一 手资料 ,反馈 给车间 或上级 部门。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优秀 课件】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优秀 课件】

1.加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组织落实 各项技 术组织 措施, 认清贯 彻劳动 定额的 重要意 义和目 的,增 强完成 定额和 超额完 成定额 的信心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15张PPT)
12
主旨
13
赏析《雁门太守行》的艺术特色 1.色彩美 2.修辞美 3.情感美
14
习题检测
1.“诗鬼”
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
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
战争
1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 虞姬《和项王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李颀《古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11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⑤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析: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 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 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引用典故,写 出战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 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7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两句。 首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机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8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从炼字角度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 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
雁门太守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16张PPT)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 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 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 诗。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 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 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 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 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 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问题探究
5、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 天下奇才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夸张,比喻 )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 听觉,视觉 )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用典,侧面 )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 用典,主旨 )
理解 诗意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 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译文: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我甘 愿高举宝剑战死在疆场。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 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 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 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 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诗意。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 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 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赏析本诗艺术特色,品味诗歌语 言的妙处。
李贺(790~816) ,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 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因病27岁 卒。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 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 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 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 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14张)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14张)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共1 4张PPT )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共1 4张PPT )
“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刻画出守城将士怎样的形象特征? 【答案】 阳光照耀铠甲,反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又如鱼鳞般依次排开,形象地 刻画了守城将士临危不惧、雄姿英发的形象。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 爱情,尤 其是向 生活。 是否记 得?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们是 如何细 致地描 绘多彩 的前途,然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3.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 真快,一 生的一 半儿已 经烟飞 云散。 无论如 何,时 光是无 情的,青 春不会 因为你 的期盼 而凝滞,也不会 因为你 曾有的 虚度而 有半丝 的缓慢 。
古诗词曲篇目及备战演练
第 18 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 25 课)
考情检索:2011 年备考卷/2020 年重点猜押
2.分析本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 【答案】 一般来说,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 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 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 的画面。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以算是奇诡 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 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共1 4张PPT )

《雁门太守行》ppt课件 (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雁门太守行》ppt课件 (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1.全诗共写了哪几个画面?请用简洁 的语言进行概括。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 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 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 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 人。
2.赏析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 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 危急形势。
提携玉龙为君死( xié)
二、记一记
黑云压城: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欲摧: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甲 光: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角 声: 军中号角声。 燕 脂: 即胭脂,色深红,指战场血迹。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黄金台: 相传战国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置黄
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上。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 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 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 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 眼目。
1.全诗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请找出 有关色彩的词语,分析其作用。 词语:“黑云”“夜紫”“金鳞”“燕 脂”“红旗”“黄金台”“玉龙”。
作用:画面色彩斑斓,生动形象地描 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
1.了解诗词作者及作品简况,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意境,体会诗句的感 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初步鉴赏 唐宋诗词的能力。
李贺(790—816),唐代诗 人。字长吉,其诗长于乐府,多 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 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 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 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 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 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 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 宁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25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25页PPT)

整体感知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 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 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 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颔联:浴血奋战,激战后的惨烈;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雁门 太守行 》课件( 25页PP T)
凄厉的号角声战栗在秋日的晴空,夜色中塞上 泥土犹如胭脂般凝成,浓艳得近乎紫色。
红旗不展,轻兵悄悄地临近易水。天寒霜浓, 战鼓阵阵,响声不起。
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恩宠,手持宝剑甘愿为他 们战死。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雁门 太守行 》课件( 25页PP 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雁门 太守行 》课件( 25页PP 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雁门 太守行 》课件( 25页PP T)
1、本诗作者为唐 代诗人李贺 , 字长吉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
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 诗鬼 ”等,与李白、李商隐、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 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 昌谷。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 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幽冷浓艳、 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 的诗常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 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雁门 太守行 》课件( 25页PP T)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 —雁门 太守行 》课件( 25页PP T)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尾联:夜袭敌阵,报效朝廷。
11
小结
▪ 前四句写日落前情景,后四句写唐 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最后两句引用典故,既与战争的地 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 颂。
12
合作探究
13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
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 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
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
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
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
态突现出来。
16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 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
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 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颜色鲜明、浓 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 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
5.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 一,战歌的颂场景


6.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动:
白天,严阵以待;
黄中昏夜,刻奇苦袭练敌兵营;


7.现局在势人的们危常急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


24
8、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
属楚;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
吞吴。
20
练习小测
21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 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守城将士 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 能仍处 于弱人 工智能 阶段, 而探月 工程由 于人工 智能的 广泛应 用,已 经走向 强人工 智能化 。

11.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 与探月 工程几 乎同步 ,而中 图首次 火星探 测任务 从正式 立项到 正式启 动仅用 了四个 月的时 间。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2018·桂林)这首诗豪迈奔放,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示例: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 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 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7.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 们大概 了解了 李老师 的基本 情况, 包括身 体情况 、工作 情况、 经济状 况和他 同孩子 们之间 的关系

8.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 建太空 文明的 民间非 营利组 织,由 国家太 空研究 所和拉 格朗日 点协会 发展而 来。

9.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 未来对 火星进 行改造 以及人 类在火 星建造 基地, 这些都 有可能 成为现 实。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刻画出守城将士怎样的形象特征? 【答案】 阳光照耀铠甲,反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又如鱼鳞般依次排开,形象地 刻画了守城将士临危不惧、雄姿英发的形象。
鼓声低沉。④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君血战到死。 主
通过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表达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旨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古诗词曲篇目及备战演练
第 18 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 25 课)
考情检索:2011 年备考卷/2020 年重点猜押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1.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 育理念 认为, 家庭是 子女的 第一所 学校。 这与古 人在教 育方面 讲求以 身示范 、身体 力行来 达到教 育晚辈 的目的 是较为 一致的 。他们 都是通 过言传 身教, 营造正 面而健 康的家 庭氛围 ,以期 对晚辈 的人格 塑造产 生潜移 默化的 影响。

5. 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从而 形成施 教导民 、上下 和合的 良好局 面,是 使精神 文明建 设适应 于现代 化建设 的需要 的前提 。

6. 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 ,它所 蕴含的 基本精 神,将 成为与 时俱进 和创新 发展的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的力量 源泉。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①敌军似乌云压城,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 译 如金色鳞片闪闪发光。②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 文 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③红旗不展,部队抵达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答案】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 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 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 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公 开课课 件】
2.分析本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 【答案】 一般来说,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 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 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 的画面。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以算是奇诡 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 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统编教材八上第25课)中国优秀 传统文 化的重 要组成 部分, 潜移默 化地影 响着人 们的内 心、精 神、思 想及其 生活。

3.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 德、修 身、齐 家、处 世等方 面均有 其行为 规范, 它还包 括传统 文化及 其价值 倾向。

4. 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 ,家训 文化的 作用非 常明显 ,如团 结族人 、凝聚 家庭氛 围、形 成良好 家族风 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