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2.doc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这部短篇讲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
板书课题:16 晏子使楚。
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五、再次观看《晏子使楚》的故事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晏子使楚》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讲述了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的经历。
晏子以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并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2.2 生字词学习:晏、子、楚、使、机智、应对、尊重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晏子使楚》的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书写。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讨论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书写练习。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拓展与延伸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晏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每组选择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5.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范文(2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教学晏子三次击退楚王侮辱,维护尊严的事例。
2、学会推理,学懂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晏子使楚》一文中的大概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我们也知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会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找到了跟你同桌交流。
2、同学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引导:(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愿意大声读出来?(2)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必须去做,即使你不愿意,也得去做。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我们说这个楚王一开始是准备干嘛的?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有几次想侮辱晏子?到底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板书:侮辱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2)指名回答。
(楚王想借钻狗洞来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3)你怎么知道这是狗洞呢?“5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呢?(让晏子从这个一米高的洞里钻过去,这对于晏子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是一种人格的侮辱。
)板书:钻狗洞--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1)师:“瞅、冷笑”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2)指导朗读这句话。
《晏子使楚》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晏子使楚》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的人物形象及其智慧。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谦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晏子使楚》的朗读与背诵。
2. 晏子的人物形象及其智慧。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晏子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晏子的智慧。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晏子使楚》。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4.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教师设置相关情境,学生表演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读课文《晏子使楚》。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深入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晏子的智慧。
(2)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晏子的其他故事。
3. 课堂讲解(1)教师总结晏子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4.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创作,以晏子为题材,编写小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 “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2

晏子使楚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晏子的生平背景和使楚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晏子的生平背景和使楚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成语和古文的理解。
2. 晏子外交策略和智慧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生平背景和使楚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解释文中成语和古文。
(2)教师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停顿等。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正确认读和运用。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晏子的生平背景和使楚的历史背景。
4. 学生对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的理解程度,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晏子使楚》教案2

《晏子使楚》精品教案第一章:晏子使楚的背景与意义1.1 晏子的生平介绍1.2 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1.3 晏子使楚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故事梗概与主要人物2.1 故事梗概2.2 晏子的人物形象2.3 楚王的人物形象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晏子出使楚国的准备3.2 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3.3 晏子与楚国的第二次交锋第四章:晏子的智慧与口才4.1 晏子应对楚王的策略4.2 晏子的辞令与口才4.3 晏子如何运用智慧化解危机第五章:故事的影响与启示5.1 晏子使楚对后世的影响5.2 晏子使楚给我们的启示5.3 如何从晏子使楚中汲取智慧第六章:晏子的外交策略6.1 晏子对楚国的深入了解6.2 晏子的外交策略与手段6.3 晏子如何赢得楚王的信任第七章:晏子与楚国政治文化7.1 晏子对楚国政治文化的洞察7.2 晏子如何适应并影响楚国政治文化7.3 晏子在楚国的政治活动第八章:晏子的道德品质与风范8.1 晏子的忠诚与爱国心8.2 晏子的道德品质与榜样作用8.3 晏子的风范与影响力第九章:晏子使楚的故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1 晏子使楚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9.2 晏子使楚在现代文学的研究与影响9.3 晏子使楚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第十章:晏子使楚的教育意义10.1 晏子使楚在教育中的价值10.2 如何将晏子使楚融入课堂教学10.3 晏子使楚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第十一章:晏子使楚与文化交流11.1 晏子如何通过使楚促进两国文化交流11.2 晏子在楚国的文化传播活动11.3 晏子使楚对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第十二章:晏子的思想与理念12.1 晏子的政治思想12.2 晏子的道德理念12.3 晏子的教育观念第十三章:晏子使楚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13.1 晏子使楚与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13.2 晏子使楚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关联性13.3 晏子使楚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当代视角下的晏子使楚14.1 晏子使楚在当代的启示14.2 晏子使楚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应用14.3 晏子使楚对当代外交的借鉴意义第十五章: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15.1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案例15.2 晏子使楚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15.3 学生反馈与教学效果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晏子的生平背景:了解晏子作为齐国贤相的身份,以及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优秀语文教案:《晏子使楚》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成语“晏子使楚”及相关词汇。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阅读习惯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晏子使楚”及相关词汇进行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晏子使楚”的内涵和用法。
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晏子使楚》文本或故事书。
相关成语卡片或黑板。
参考资料或图片。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座位安排便于小组讨论和互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成语“晏子使楚”引起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晏子和楚国的背景知识。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晏子使楚》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阅读理解能力。
4.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心理和情感变化。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口头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晏子使楚》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成语“晏子使楚”的运用和词汇掌握情况。
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学习成语“晏子使楚”学生通过成语卡片或黑板上的书写,学习成语“晏子使楚”的写法和含义。
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读文,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3.晏子怎样反驳?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自己读文解决。
(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
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
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
五、作业
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
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
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
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
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
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
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
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
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
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
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7.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
1.复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