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的结构
2020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的版头

2020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的版头在公共基础知识当中,公文属于一个重点内容,其中公文格式规范当中的版头部分,是公文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聊聊公文的版头部分。
公文版头部分一共有六个要素,分别是: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一)份号。
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只有涉密公文才要标注份号,因为涉密公文会涉及回收问题,如果没有标注份号,那么当我们回收的时候,万一会有缺少,我们也不知道是哪个收文机关没有清退,容易导致秘密泄露。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
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中间用一个黑色的实体五角星隔开。
在密级和保密期限中,保密期限可以省略,但是如果省略的话,需要将黑色的实体五角星一并省略。
(三)紧急程度。
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如:国发〔2018〕1号。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
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在考试当中,公文版头部分的要素主要是以识记性考查为主,那么我们来简单看两道题。
例:下列发文字号的写法正确的是:A. 豫政〔2019〕第1号B. 豫政〔2019〕01号C. 豫政〔2019〕1号D. 豫政[2019]1号本道题目答案应该为C选项,因为在发文字号中,序号前不能加“第”,也不能设虚位。
所以AB两项为错误的,同时在发文字号中,年份外的括号为六角括号,故D选项写法也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C。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专项(公文写作与处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专项(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基础知识写作与处理1、写作基础知识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
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
文章的结构应到达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表达、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比照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1)规范性文件条例。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局部的规定。
第1页共7页方法。
湖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之通告的含义、特点、结构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湖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之通告的含义、特点、结构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公文之通告的含义、特点、结构》。
1.含义: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特点:
一是具有知照性与约束力。
通告具有知照性,主要用于公布需要人们周知的事项,但同时也具有约束力,即通告内容所涉及的机关与人民群众均须认真遵守所知照的事项。
二是具有专业性。
一般由专业主管部门在一定业务范围内公布。
新版《条例》的通告含义中特别强调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事项,只要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必须遵守或周知的都可以用通告来发布。
3.结构:
(1)标题。
由发布机关名称、内容、文种组成。
(2)正文。
写明发布通告的依据和目的、通告事项与结语三部分。
结语,可用“特此通告”。
(3)发布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格式规范之常用公文写作(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格式规范之常用公文写作(一)【导语】下面为大家介绍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等常用公文的写作的格式与特点。
下面首先介绍常用公文通告与通知。
一、通告(一)通告的分类1.周知性通告突出周知性,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
2.规定性通告突出规定性,只限行政领导机关或者机关单位领导部门使用。
(二)通告的写作1.规定性通告的标题通常要写明事由、文种,重要的通告还要写明发文机关。
2.通告的正文通常由通告缘由、通告事项、通告结语组成。
——通告缘由通常用“为了……,根据……,特通告如下”的句式写明发布通告的目的、依据和原因;也有些针对存在问题作出相应规定的通告,开头简要说明存在问题的情况、严重性和紧迫感,再引出下文。
——通告事项是正文的主体,写明需要大家知道或者遵守的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确,简洁明白。
周知性通告的事项通常比较单一,篇幅很简短;规定性通告一般都分条写明应当遵守的有关事项。
——通告常用“特此通告”作结语。
有的通告事项写完即结束全文,也可不再写结语。
有的也以提出希望或执行要求作结。
3.无论是张贴的或者登报的通告,落款处都应写明发文单位和成文日期。
4.内容简单的通告常采用篇段合一式结构,内容稍多的通告则常用总分条文式结构。
5.注意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二、通知(一)通知的特点和用途1.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
一切机关、单位、团体都可以用通知来告知、传达某种意向或事项。
2.有一定的权威性。
大多数通知对受文对象总是有所要求,总是提出了需要执行或办理的事项,有一定的指挥、指导作用。
3.有明显的时效性。
通知可用来处理以下事项:批转下级机关、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转发同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不相隶属机关、单位的公文;发布行政规章和管理规章:传达要求下级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传达需要有关单位周知的事项。
任免和聘用有关人员。
(二)通知的分类1.布置工作的通知即工作通知。
2.召开会议的通知即会议通知。
公文部件格式

公文部件格式
一、公文部件格式
1. 标题:
公文标题应简明、准确地反映公文的主要内容,并使用符合规范的标点符号。
标题通常应居中排列,行文时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
2. 秘密等级:
如需标注秘密等级,应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并按“绝密”、“机密”、“秘密”分别标示。
3. 紧急程度: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应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并按“特急”、“加急”、“平急”分别标示。
4. 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代码和发文顺序号三部分组成。
发文代字应准确、鲜明、简短,并避免与相近的简称重复。
年份代码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代码应置于方括号中。
发文顺序号不加括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01),不加括号。
发文字号在红色反线之上居中对称排列。
5. 主题词:
主题词是用来揭示公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
主题词应选用能确切反映公文主题内容的常用名词术语,不得随意简化或缩写。
主题词在红色反线之下另起一行居左空2个字用3号黑体字标注。
词组间用顿号隔开,最后一个词组后不用标点符号。
6. 公文正文:
公文正文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语言流畅。
正文内容应按照要求进行分段表述,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关于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B.为提高工作效率,请示可以一文多事C.文种正确,格式规范D.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正确答案:B解析:请示写作要求是一文一事。
B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公文知识2.在下列标题中应该使用标点符号的是( )。
A.《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国政府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案的通知》C.《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D.《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的通知》正确答案:D解析:在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D项印发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属于政府规章,应加书名号。
故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公文知识3.公文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篇段合一式,二是分段式,三是( )。
A.分项列条式B.首尾齐备式C.事例引入式D.内容论证式正确答案:A解析:公文的正文结构一般采用分项列条式、篇段合一式和分段式的结构方法。
故本题答案选A。
知识模块:公文知识4.选定公文种类的主要原则方法不包括( )。
A.考虑公文撰拟者的写作水平B.考虑本单位的权限C.考虑行文的具体需要D.考虑行文走向正确答案:A解析:公文的文种确定的方法有:根据所起的不同作用,不同的行文关系,公文制发机关的不同权限,文件来源及发出、使用的范围。
文件的机密性质。
故本题答案选A。
知识模块:公文知识5.下列关于公文版记部分编排格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有多个抄送机关,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B.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C.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后加“印发”二字D.公文的页码单页码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要居左空一字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抄送机关一般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事业编考试公文格式范文(共8篇)

事业编考试公文格式范文第1篇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其写作过程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性,因此,要写好公文,除了必须遵循诸如文从字顺,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等文章写作通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基本要求:1、“合法”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方针政策,符合上级指示和规定,与本机关其他现行有效文件保持一致。
2、求实即实事求是,真实可靠,合乎实际,各种方法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3、合体使用文体正确,语言表达及结构形式符合公文的各项要求,并符合特定场合和对象的需要。
4、简明用最简洁的文字,顺畅而有条理地明确表达充实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5、严谨公文的结构必须严密有序,用语务必周密确切不生歧义,没有漏洞。
6、准确准确无误是衡量公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求从对公文制发意图与依据的反映到每项具体内容的表达,从文种的\'选择到概念的使用,以至每个符号的书写印刷都必须准确无误。
7、规范要求公文格式、语言表达、符号使用均应符合有关规定,符合语法规则与逻辑规则。
规范是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8、完整要求公文结构完整,不遗漏任何必备内容,以保证公文能完整有效地消除受文者对特定问题上的不确定性。
9、清晰要求字迹清楚,字体标准,工整,避免因字迹不清,模糊混乱而造成错漏。
10、耐久要求公文的纸张和字迹应持久耐用,以保证其既能充分发挥现实效用,又能发挥更长远的历史效用。
事业编考试公文格式范文第2篇事业单位公文写作基本要求1.合“法”:即要求公文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公文形成的程序过程务必合乎国家法律、法令、方针政策,合乎上级指示和规定,与本机关其他现行有效文件保持一致。
2.求实:即要求公文的内容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有切实的客观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忠实地反映情况和问题;各种判断要合乎实际;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应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3.合体:首先是文体要正确,务使表达合乎公文这种特定式样的文章的特殊要求,其次,语言运用要得体,符合特定场合、对象的需要。
公文文面结构类型

公文文面结构类型
公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顺序结构:按照事件或过程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和组织,适用于叙述事实、阐述论点、陈述事项等情况。
2. 问题解决结构:将问题的引入、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具体实施等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和连接,适用于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等情况。
3. 并列或对比结构:通过并列或对比的方式将多个相关的问题或观点进行组织和表达,适用于比较分析、对照说明等情况。
4. 因果推理结构:通过因果关系的推理和递进,将问题或情况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连接起来,适用于阐述原因与结果、说明逻辑关系等情况。
5. 问题和解决对比结构:首先列出问题,然后再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以整体的对比形式进行组织,适用于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等情况。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公文文面结构类型,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和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进行组织和撰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公文的结构
(一)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和主题词
1.标题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完整的公文标题由三部分组成,即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
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两行,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可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正文
正文位置在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第一行左空两字,回行顶格。
数字和年份不能回行。
3.作者
作者是指制发公文并对其负全责的机关的全称或规范简称。
其作用是表明公文的责任者和法定权威性,间接表明公文的空间效力范围(即对哪一些特定地区或单位有法定效用)。
4.日期
日期即公文的生效日期。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嘬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右下方,右空四字。
成文日期必须写公元全称,并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0”,如“二00一年十二月三日”。
5.印章或签署
印章是公文合法生效的标志之一。
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
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以印章中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签署则是指签发公文的领导人亲笔在正式发出的公文上所签注的姓名。
6.主题词
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
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
主题词是确切表达公文主题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行政领导机关都编制了公文主题词表,如国务院1994年4月修订的主题词表共有15类1000个主题词,撰稿人应从主题词表中选择主题词。
标注的原则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最后标文种。
主题词的数量一般不超过五个。
“主题词”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冒号;词目之间空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