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命名的方法

合集下载

紫砂壶命名的六大讲究

紫砂壶命名的六大讲究

紫砂壶命名的六大讲究《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那么,在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当中,各式紫砂壶之名,是怎么来的呢?一、象形命名是一种最常用的命名方式,主要根据壶型加以命名,这种方法更加通俗易懂、形象直观,读名即可知壶。

例如掇球壶,因壶型像数颗球垒在一起而命名;四方壶、六方壶则是直接言明了方器外形。

▲蒋凌云掇球壶象形命名在花货和筋囊货之间尤其适用,以壶型仿制的器物直接命名即可,如松鼠葡萄壶、葫芦壶、荷花壶、秦权壶等。

为了更加细分,还可以高矮、大小这样的前缀加以区分,如矮梅桩、高菱花等。

▲蒋蓉荷花青蛙壶象形命名法的好处是可以由名思壶或睹壶思名,朴实直白。

二、引申命名从摹形状物的形象中,略加抽象引申而加以命名。

这种壶名往往更富哲理性、具有文字味,因而能发人深思。

▲曼生井栏壶如井栏壶,取汲水思源之意,引申称之为思源壶。

以梅兰竹菊莲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题材入壶,可命名为高风亮节壶(竹)、竹报平安壶(竹)、报春壶(梅花)、荷塘月色壶(莲)、三友壶(松、竹、梅)等。

生肖纪念壶,则叫做吉祥壶(鸡年),兴旺壶(狗年),三羊开泰壶(羊年)等等。

▲汪寅仙三友壶这些由象形而引申,或富哲理、或具雅趣,或营造一种情境,或铺垫诗情画意,更能满足文人雅士的需求,也是文人命名砂壶的常用方法。

三、典故命名即以某些历史典故命名,使人联想到历史典故而产生沧桑感。

▲汪宝根东坡提梁壶传统作品东坡提梁壶,相传是大文豪苏东坡所设计。

东坡曾卜居阳羡,且好饮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话流传,后人加以附会,便把提梁壶命名为“东坡提梁壶”,使之更加厚重。

▲曼生石铫壶曼生壶中的石铫壶,相传北宋周穜曾送给东坡一把石凿的石铫壶,曼生沿用此名,并说“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申明这把“石铫”的紫砂壶,并非周穜的式样,只是取用了他的典故。

▲顾景舟笑樱壶笑樱壶,则出自“婴宁一笑千愁解”的历史典故。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位女主人公,笑声纯美率真,富有感染力。

7种紫砂壶名美,壶更美

7种紫砂壶名美,壶更美

7种紫砂壶名美,壶更美
★西施壶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

★笑樱壶
“笑樱壶”发自明代,型制沉重扎实,有种绝不妥协的硬汉风格,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合欢壶
泥质呈朱红色。

壶肩部刻行书:'八饼头网,为鸶为凤,得雌者昌。

曼生铭。

'底钤阳文篡书'曼生',把下钤阳文篆书'彭年'小印。

壶身用两器皿对合而成,所以得名合欢,寓意合而则欢。

超实用:常见紫砂壶名字由来及其式样(下半篇)

超实用:常见紫砂壶名字由来及其式样(下半篇)

超实用:常见紫砂壶名字由来及其式样(下半篇)昨天给各位介绍了部分紫砂壶的名字由来和式样,是不是觉得不过瘾?今天给各位带来下半篇25、一粒珠一粒珠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造型惹人喜爱。

一粒珠如西瓜的壶型,可以使人清心安静,来洗涤尘间烦躁的心情,原因在于有句话如是说: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

但一粒的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而剔透,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

然无论型如哪种造型,一粒珠大度豁达的造型以及其细腻精致都是一样的。

26、玉乳壶紫砂壶的一种。

壶以紫砂老拼紫泥为材质,紫而不姹,细润如脂,整器以玉乳为名,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脚,没有硬性的折线和角,显现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

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主体造型紧密呼应,触觉舒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妙哉妙哉!27、钟鼎壶钟鼎壶,传统壶型之一,此壶不仅取意古味浓郁,造型同样是大方古朴。

原矿紫泥泡茶简单,易泡养,此壶实用性强,性价比高,推荐给初入门的壶友!28、君德壶“君德式”乃因明季壶工张君德而名。

呈鼓腹矮梨形,三弯流朝天,圆环把,截盖圆珠钮,捺底,底款以行书刻满篇“诫子书”。

此壶以细密青灰砂制成,胎薄均匀,制作精巧,刻款流畅,窑烧火候得宜,手感顺滑,十分讨喜。

晚清时期,东瀛煎茶道盛行,外销日本的紫砂茗壶类颇为畅销,但满刻名篇文章之甚为少见。

29、巨轮珠“巨轮珠”壶,以壶型简洁著称,壶流均为炮管直流,大都为小品壶,有多种款式。

壶型圆润而敦厚,与泥料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了古朴的美。

炮管流,出水有力,水流如柱,气势磅礴!30、思亭壶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

《紫砂术语》连载十:紫砂壶名的由来

《紫砂术语》连载十:紫砂壶名的由来

《紫砂术语》连载十:紫砂壶名的由来仿古壶是紫砂茗壶中的经典传统款形,尤以清末民国期间程寿珍最为突出。

当代顾景舟大师又在仿古壶上凝聚了顾氏技法,使“景舟仿古”形成经典标杆,顾大师的仿古壶,凝集了精、气、神,无论是从神韵上,还是用功上,给世人留下了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传炉壶又称“传胪”壶。

形置浑方,四足鼎扛,造型似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炉,故取名“传炉”。

同时又另种含义是,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由皇帝作宣布登第进士名次典礼,由皇阁大臣传于阶下齐声唱名,谓之传胪;还有一种含义是在明代称会试第一叫“会元”,二三甲第叫“传胪”。

传炉壶浑方敦厚,硕壮稳健,是经典的传统茗壶款。

合菱壶是近代制壶高手范大生的首创经典作品,属筋纹器形。

但合菱壶的筋纹与众不同,它上下倒置,一阴一阳,一凸一凹咬合得相当得体,每根阴阳线条舒展流畅,造型典雅,是筋纹器中的杰出代表作品。

报春壶为当代制壶大师朱可心创作。

1973年时,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进入后期,阶级斗争的混乱现象已逐现稳定,“文革”已进入了解冻期,并渐渐绽开了新的春天之花,广大老百姓从被迫紧张的生活中渐渐露出了笑容。

在这种时代背景中,朱可心的心也和大家一样得到了释放,心中的春花得到怒放,于是,用梅花盛开的题材,设计创作了“报春壶”,以报历史的春天已经到来,寓意深邃。

道洪壶是当代陶艺大师何道洪的壶艺特征。

何道洪在紫砂茗壶创作上,承袭传统但又不被传统所束缚,不拘泥于旧,大胆创新,打破常规,使壶嘴壶把放粗增肥,俗称“粗嘴粗把”。

经何道洪大师制作的作品,有一种耳目一新之亮,雄健壮硕之美,光鉴玉朴之韵,厚实稳重之和的美感。

道洪壶是体现当代艺术美感的一种表现,是体现当代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力度享受。

水平壶水平壶款样很多,一般为容量较小,是台湾、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一带喝“功夫茶”用的茶具。

水平壶的规格有多种,一般习惯以“几杯”称,有半杯、二杯、四杯、六杯、八杯、十二杯等之别。

四杯大约容量为60毫升,六杯容量为80毫升,八杯容量为100毫升。

紫砂壶刻字与装饰艺人名称与号

紫砂壶刻字与装饰艺人名称与号

紫砂壶刻字与装饰艺人名称与号紫砂壶上的陶刻装饰源远流长,最早有记录的是元末明初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罐(壶)上的"且吃茶,清隐".这五字草书可称紫砂陶刻的鼻祖.早期(明代)紫砂刻字一般是在壶底作落款用,如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当时就有专门代人刻款的,像陈辰(共之),汪大心等被称为"陶之中书君",专替他人代书代刻名款.。

明末清初,已有在紫砂壶肩腹部刻字的.如陈鸣远的南瓜形壶上刻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香".但对紫砂陶刻最有影响的是清中期的陈曼生.曼生壶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自此之后,朱石梅,子冶,梅调鼎,吴昌硕,任伯年,于佑任等许多著名书画家参与紫砂陶刻,发扬光大了紫砂艺术,推进了紫砂壶艺的繁荣. 清末,宜兴当地较有名气的书画家,受壶商的聘请从事紫砂器的陶刻.他们是兼职于陶刻的宜兴文人.据资料记载,有崔克顺,陈懋生,陈研卿,沈端田,卢兰芳,韩泰等.他们笔法老辣,技艺熟练,讲究布局,雅俗共赏,每画一壶,几倍加价.,从邵云如(北岩)开始,形成了紫砂陶刻这一专门工种,也就是"刻字先生".在紫砂行业中地位较高.陈少亭,任淦庭师从卢兰芳学习,学成后成了专业的刻字先生.同时期还有饶寿川,戴雪生,韩泰,杜顺六等.1954年成立紫砂生产组时,陶刻组有诸葛勋,谈尧坤,范泽林,陈经耕,陈少亭,朱邦基,邵洪坤,邵洪明,邵顺奎,白应生,范福筹,陈五大,蒋永西.他们应该都是从民国过来的刻字先生.。

上述资料摘自徐秀堂的<<中国紫砂>>一书在收藏实践中,除了邵云如,陈少亭,任淦庭,诸葛勋,谈尧坤,蒋永西外,崔克顺,陈懋生,陈研卿,沈端田,卢兰芳,韩泰,饶寿川,戴雪生,杜顺六,范泽林,陈经耕,朱邦基,邵洪坤,邵洪明,邵顺奎,白应生,陈五大,的作品几乎没见到过.。

同时,时常收到和遇见如士芬,潜陶,云石,逸云,玉如,恰(怡?)庭,韩太等刻款的作品,这些落款与上面的刻字先生如何对应?比如韩太是否韩泰?有资料说"士芬"姓戴,那么与戴雪生有无关系?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知道多少谈多少,你一言他一语,以"接龙"的形式补充完善.邵云儒,又名北岩,是宜兴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同时经营陶业,他的刻字刻画比较有文人气.从他开始,紫砂行业中形成了陶刻这个专门工种---刻字先生.邵云如, 北岩、北岩氏岩如生、岩如主人、岩如逸人、筠儒”(聚莲老人补充)宜兴书画家陈少亭, 羽林逸人陈伯亭之子任淦庭的师兄.<<丁蜀镇志>>:"陈少亭,清光绪--1953年,为紫砂雕刻名手.晚年弃艺从医......任淦庭, 缶硕,漱石,干庭,石溪,企陶,跂陶、友竹、松道人等..... ; ;诸葛勋, 友石,卧龙, 竹岩、云石谈尧坤, 岩生, 研深,省三,和泰,一尘谈泉明, 泉石蒋永西, 石生岩如、崔克顺,陈懋生,邵新和, 云石、邵业、叶生陈研卿,卢兰芳,韩泰, 韩太,潜陶饶寿川,戴雪生, 雪生、雪生主人!杜顺六,范泽林, 沈汉生的师傅范福筹, 瘦石陈经耕, 石生、朱邦基,邵宏俊, 潜陶、邵洪坤, 不会动笔,只会动刀,嗜酒.邵洪明, 与邵洪坤是兄弟,邵新如的父亲.可能用过"北岩"邵顺奎,白应生, 琢如(刻万货)陈五大(陈和大?) 石如(刻万货)何士芬, 士芬,清末藝人葛逸云,逸云毛国强,一粟谭泉海,石泉鲍志强,乐人沈汉生,,石羽蒋荣熙、民国时期刻陶人,署名“石生”。

清风一缕

清风一缕
哪 会有 好 的壶 名 出现 呢? 以我创 作 的“ 风壶 ” 清 为例 ( 图 2 , 名 的重要 见 )命
可 见 一 斑 : , 自然 现 象 , 心 凉爽 之 风 是 我 们 都 风 是 清 喜 爱 的 。我们 的身体 可感 知 它 的存在 , 叶 的摆 动 , 树 又 使 我们 知道 它 正穿 行在 尘世 之 中 .抚 慰 着人 们 的 烦 躁 心灵 , 可 以令 人想 起 卢 仝 的诗 。 它 冥想 着 身 体 瞬 间的 飞升轻 举。 可 以勾 起人 们 的禅 道之 心 . 会 “ 也 体 茶 禅 一味 ” 的臻 境 。它 即是 存在 的 。 又是空 无 的, 空 这种 无 是东 方精 神 的神 祗 , 川端 康成 说 这种 空 无 “ 故 不是 西 方 的虚无 。 是成 有 自在 的空 , 无边 无 涯无 尽 藏 的 是
的“ 景舟仿古壶”都为后人所记取。此外 , , 紫砂壶的
命 名 除去 上 面所说 的形似 、 人命 名 外 , 实还 有很 名 其 多 种 命 名方 式 , 如 “ 国壶 ”“ 革 壶 ” 以时 代 为 例 民 、文 , 命 名 . 在 紫砂 壶命 名艺 术 中 占有 一定 的地 位 。 也 今 天 。 次探 讨紫 砂 壶名 , 顺应 紫 砂 发展 的趋 再 是 势 。 们 常说— — 功夫 在壶 外 , 我 这其 中也包 含 了紫砂
花 ”“ 方 ” “ ,六 。 书扁 ” “ 角 ” . 虽然 还 是 没有 跳 出 ,八 … . .
要 神 似 。 就 是要 有 深刻 寓 意 , 能 与壶 的内 涵精 髓 也 不 游 离 太远 ; 是要 合情 , 三 一壶 一相 、 壶一 韵 、 壶 一 一 一
神, 如果所提壶名不合相 、 不合神 , 也就是不合情 , 这

宜兴紫砂壶的别称

宜兴紫砂壶的别称
目前 已知 的 最 早 一 本 关 于 宜兴 紫砂 壶 的 专 著 。 书 中对 紫砂
《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 之 》 徐渭 该诗中的紫砂新罐 ,
即是用来贮存茶 叶的。
【 罂】 藏 茶 ,茶 宜箬叶 而畏香 药。喜 温燥而 忌冷湿。
故收藏之 家,先 于清 明时收 买箬叶 ,拣其最青者 ,予焙极 燥 ,以竹丝编之 。每 四片编为一块 听用。又 买宜兴新 坚大 罂 ,可容茶 十斤以上者。
宜兴紫砂壶 的别称
口 吴光 荣 ( 中国美 术学院陶 瓷与工艺美 术系 副教 授)
“ 壶 以砂者 为上 ,盖既 不夺香 、又无熟 汤气 ,供 春最
贵 ,第形不雅 ,亦无差小者 ,时大彬 所制 又太 小 ,若得 受 水半升 ,而形制古洁者 ,取 以注茶 ,更为适用 。 ”这是 晚明
锡 器称 赵 良壁 ,好 事家争购之。 然其 器实精 良,非他工所
《池北偶谈 》卷十七 清 ・ 王士祯撰
【 瓦壶 】 近 日小技著名 者尤多 ,皆吴人。 瓦壶如龚春 、
时 大 彬 , 价 至二 、三 千 钱 。铜 炉 称 胡 四 ,扇 面 称 何 得 之 ,
春华 ” “ 雪贮双 砂罂” ,欧 阳修 的 “ 喜共 紫瓯 吟且 酌” , 米 芾的 “ 雪溅紫瓯 圆”等 中的 “ 紫泥” “ 砂罂 ” “ 紫瓯 ”均
光 华若玉。
袁中随笔 》 杂著卷・ 时尚
【 宜壶 】 宜壶作者推龚春 ,同时高手时大彬l碧山银
搓 濮谦 竹,世 间一 艺俱通神。 1
【 紫砂新罐 】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春
箬 旧封题谷雨 ,紫砂 新罐 买宜兴 ……
— —
赠 高侍 读澹 人 以宜 壶 二器 并 系 以诗 》陈维 崧 , 《 美术丛书 》 初 集第三辑 《 阳羡名 陶录 》黄宾 虹 、邓实 编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8 6 。 【 阳羡茗壶 】明人 周 高起 著 《阳羡茗 壶系》一 书。是

紫砂壶的命名艺术

紫砂壶的命名艺术

紫砂壶的命名艺术作者:陈一寻来源:《检察风云》2016年第09期在紫砂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壶名被赋予各种优雅的解释,人对待美学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紫砂壶审美,人们首先是观其形、审其美,然后才是喝茶,象形的起名最为多见。

一般而言,紫砂陶器分为光器类、花货类和筋纹器类,光器又分为圆和方器。

在此大类下,很多命名令人一目了然。

例如,传统素器里的“掇球壶”,即因壶形似两球相累而名之;而“四方”“八方”“砖方”“升方”壶则是直接描摹了方器的壶形。

对很多从自然植物里得到灵感的紫砂艺术品,尤其是一些筋囊器,象形命名则更为多见,例如僧帽、合梅、南瓜、龙头八卦一捆竹、鱼化龙、玉兰六瓣、菊花八瓣等,读者一听到这些名字就能很自然联想到紫砂壶的造型。

在此基础上,壶艺的某种装饰也能融进壶名之中,如“八卦彩绘大壶”“开光彩绘紫砂方壶”“四方彩绘壶”等壶名中,既点出壶形(大壶、方壶、四方等),又指出了装饰特点即彩绘;而如“锡包壶”“包锡罩壶”在壶名中点出了包锡装饰工艺;如“红木镶嵌御包壶”“贴花四方开光壶”“泥绘束腰圆壶”“绞泥莲子”则分别在壶名中点出了红木镶嵌、贴花、绘泥、绞泥等装饰手法。

紫砂壶里有一款叫“博浪锥”,取材自秦末汉初典故,高祖刘邦谋士张良策划反秦,遣友苍海公等刺杀秦始皇未遂,海公慷慨就义,后世人因此创造此壶。

还有一款“东坡提梁壶”,相传是大文人苏东坡设计的,东坡曾客居阳羡,且好饮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话流传,后人加以附会,便把提梁壶命名为东坡提梁壶,使之更加厚重。

象形命名是一种必然延展,就是从物形中得到超脱物象的人意。

就比方说“井栏壶”,原本只是形如古井,但人们从“井”联想到“饮水思源”,就很容易理解为何这类同样形状的壶,又可被命名为“思源”壶。

而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紫砂壶,又可以名以“高风亮节”“劲节清风”“傲冠群芳”等拟人化的叫法。

著名紫砂艺人朱可心将自己创作的梅花壶命名为“报春壶”,使人联想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词句,还有人将松、竹、梅“岁寒三友”浓缩于一壶,称为“三友壶”,这些壶名由象形而引申,相对含蓄,符合文人雅士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壶命名的方法
一些传统经典的紫砂壶都会沿用以往的名字,如果是自创的造型便需要自己给其取个响亮又符合紫砂意蕴的名字,这是一件挺费心思的事情,面对一件即将问世的作品工艺师总是会要对壶的名字苦思冥想、反复推敲,却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可见给紫砂壶取名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通过以往传统的紫砂命名规律总结了几点关于紫砂壶命名的方法。

第一、引申命名法。

从摹形状物的形象中,略加抽象引申而加以命名。

这种壶名往往更富哲理性、具有文字味,因而能发人深思。

如思源壶。

原本是形如古井的井栏壶,由吃水不忘挖井人即饮水思源而引申称之为“思源”壶;而以竹为题材的壶命之曰“劲节清风”壶或“高风亮节壶,顿觉气势不凡;朱可心创作的梅花壶,而命之曰“报春”壶,使人联想到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中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生肖纪念壶,叫做“吉祥”壶(鸡年),“兴旺”壶(狗年),“三羊开泰”壶(羊年)……也有这种意思。

如“竹报平安”壶(以竹为题材的壶)、“流塘月色”壶(以莲为题材的壶)、天际壶(因绞泥装饰如江水而取唐人诗句“唯见长江天际荷”之意)这些由象形而引申,或富哲理、或具雅趣,或营造一种情境,或铺垫诗情画意,更能满足文人雅士的需求,也是文人命名砂壶的常用方法。

第二、象形命名法。

此法即根据壶形加以命名这种命名方法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可读名而知壶,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传统圆器之“掇球”壶,即因壶形似两球相累而名之;而“四方”、“八方”、“砖
方”、“升方”壶则是直接描摹了方器的壶形。

象形命名法尤其适合花货和筋囊货。

如僧帽、合梅、南瓜、八卦龙头一捆竹,鱼化龙以及玉兰六瓣、菊花八瓣等;甚至还可以加上高矮、大小而加以区分,如高僧帽、大合梅等等;至于象秦权壶、井栏壶、柱础壶、竹简茶具、博浪锥壶等则完全以紫砂壶所仿制的器物直接命名。

象形命名法的好处是可以由名思壶或睹壶思名,通俗形象,大众欢迎。

第三、用典命名法。

即以某些历史典故命名,如传统作品“东坡提梁壶”(或称“苏提”),相传是大文人苏东坡设计的。

东坡曾卜居阳羡,且好饮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话流传,后人加以附会,便把提梁壶命名为“东坡提梁壶”,使之更加厚重。

曼生壶中的“石铫”壶,相传北宋周曾送给东坡一把石凿的“石铫”壶,曼生沿用此名,并说“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意思是这把“石铫”的紫砂壶,并非周的式样了,而是我设计用紫砂抟制的了,用了这样一个典故。

前面提到的“秦权”壶、“博浪锥”壶,虽以仿器物而命名,因使人联想到历史典故而使人产生沧桑感。

第四、拟人命名法。

将砂壶当成有生命的人而加以命名。

运用此法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人奥兰田(玄宝),他在其所著《茗壶图录》中,将收录的32把茶壶分别取了一个人名,诸如“梁园遗老”、“萧山市隐”、“独乐园丁”、“卧龙先生”、“凌波仙子”、“浴后妃子”、“铁石丈夫”、“风流宰相”……还有一对壶,他分别称之为“渔童”、“樵青”。

不仅如此,这些壶还有姓、名、字,如“方山逸士”姓“区”,名“端”,字“元正”;“红颜少年”姓“殷”名“妍”,字“倩兮”
等等,其实“方山逸士”就是“砖方壶”;“卧龙先生”就是曼生的“箬笠壶”,“凌波仙子”就是筋囊货“水仙六瓣”、“红颜少年”就是“朱泥壶”……,这种命名法别有情趣。

在传统作品,用拟人法命名的有:“寿星壶”、“笑婴壶”、“三友壶”、“西施壶”等等。

第五、装饰命名法:即以壶艺的某种装饰加以命名的方法。

如历史作品“八卦彩绘大壶”、“开光彩绘紫砂方壶”、“四方彩绘壶”等壶名中,既点出壶形(大壶、方壶、四方等),又指出了装饰特点——彩绘;而如“锡色方础壶”、“包锡罩壶”在壶名中点出了包锡装饰工艺:象“红木镶嵌御包壶”、“贴花四方开光壶”、“泥绘束腰圆壶”、“绞泥中壶”则分别在壶名中点出了“红木镶嵌”、“贴花”、“泥绘”、“绞泥”等装饰手法。

总之,紫砂壶的命名方法很多,而以象形、引申法最为常用,但不管什么方法题名总要以雅俗共赏为原则。

可以通俗形象、直呼其名。

如“牛盖洋桶”、“小型竹节”等等,显得朴素、亲切但不能庸俗、媚俗。

如有人称自己的壶为“神壶”、“魔壶”、“怪壶”,便不免贻笑大方,令人作呕。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要求砂壶题名能更高雅脱俗些,于是引申法、拟人法会更多被采用,如前面提到“思源壶”、“报春壶”等。

又如曼生壶中的“却月”、“横云”、“合欢”、“饮虹”等不仅壶名雅致高洁,加上切壶切茗的铭文,将壶名、壶形、壶铭完全融为一个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