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主要由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位于颅腔和椎管以外的神经组织系统称为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存在于大脑和小脑的皮层、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一个神经元可有一个或多个树突,它们由胞体向外伸展,并呈树枝状分支.有些神经元,尤其在大脑和小脑的皮层,树突分支上还有大量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称为树突棘,常为形成突触的部位.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与树突相比较,轴突较为细长,直径均一,分支较少,但可发出侧支,轴突起始的部分称为始段;轴突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突触小体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囊泡内含有神经递质,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成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根据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在外周神经系统髓鞘主要由雪旺氏(或者施方)细胞的胞膜多层包裹而构成。

髓鞘除在紧接胞体那一段轴索处缺如外,其余部分呈一个节段一个节段地包绕轴索,直到接近终末处。

相邻两个髓鞘节段之间的缩窄部分称为朗飞结。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可以包卷数个轴突,节段一般较短,而郎飞结处的间隙相对较宽,无髓神经纤维并非绝对无髓鞘,而是一条至多条轴突被一个施万细胞所包裹,不呈反复螺旋卷绕式包裹状。

根据功能的差异,神经末梢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前者与其相连的各种特化装置一起称为感受器;后者终止于其他器官、系统的组织中,主要是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支配它们的活动.神经元按其功能可分为四个部位:(1)胞体或树突膜上的受体部:此部位的细胞膜能够某些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导致此处细胞膜产生局部兴奋或抑制。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当纹状体内的 胆碱能N元兴奋 ↓ 释放ACh ↓ 肌张力↑
当黑质内的 DA能N元兴奋 ↓ 释放DA ↓ 抑制纹状体内的 ACh能N元兴奋性
当 黑 质 内 的 DA 能 N 元功能降低 或纹状体内的 ACh 能 N 元功能 加强→运动调节 功能障碍的临床 表现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临床表现:
① 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过少综合症

↓ ↓


抑制γN元兴奋性

肌梭敏感性↓

肌紧张和肌运动↓ 特 点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 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
(三)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反射(自学)
1、姿势反射的概念 在躯体活动过程中,CNS不断调节机体不同部 位的张力,以保持或改变躯体各部位的相应位 置,这种反射活动总成为姿势反射(postural reflex)。 2、姿势反射的类型:
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和节间反射是在脊髓水平可以 完成的反射。
(一)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伤害性刺激→同侧屈肌反射 保护机体免受进一步伤害 同侧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 交互神经支配,交互抑制 支持体重,保持机体中心平衡
(一)牵张反射
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 联系的骨骼肌,在受 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 时,引起受牵拉的同 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 动 称 为 牵 张 反 射 (stretch reflex)。 感受装置—肌梭。 相位型(腱反射) 紧张型(肌紧张)
的药物(如利血平)
阻断乙酰胆碱药物 (阿托品等)
(六)、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1. 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新小脑 --旧小脑
●功能:参与维持 身体平衡,协调肌 群活动。 ● 受损后临床症状 : 平衡失调综合症、 眼震颤 ●反射:前庭器官→ 前庭核→古小脑→ 前庭核→脊髓运动N 元→肌肉。

神经系统的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的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的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神经系统这个神奇的玩意儿。

你说神经系统像不像一个超级复杂的网络?就好比咱城市里那密密麻麻的电网,把电送到每一个角落。

神经系统也是这样,它把各种信息传遍我们身体的每一处。

大脑,那可是神经系统的司令部啊!它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指挥官,指挥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

你想想,你能说话、能跑能跳、能思考问题,这可都得归功于大脑这个厉害的家伙呀!要是大脑出了啥毛病,那可不得了,就像军队没了指挥,那不就乱套啦!还有那脊髓,就像一条重要的信息高速公路,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分。

它能快速地传递信号,让我们的身体做出各种反应。

要是脊髓不小心受伤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身体的某些部分可能就没法正常工作啦,多吓人呐!神经呢,就像细细的电线,遍布在我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器官里。

它们把各种感觉传递给大脑,又把大脑的指令传递出去。

比如说,你不小心摸到了一个很烫的东西,神经就会马上把这个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就会赶紧下令让你的手缩回来,免得被烫伤。

这反应多迅速啊!再说说神经元吧,它们可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呢!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士兵,组成了庞大的神经系统军队。

它们彼此连接,传递着信息,共同维持着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

你说神经系统是不是很神奇?它让我们能感知这个世界,能行动自如,能思考人生。

没有神经系统,我们不就跟个木偶似的,啥也干不了啦!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别让它受到伤害。

平时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自己的大脑;要多运动,让神经系统保持活力;还要注意饮食健康,给神经系统提供足够的营养。

总之,神经系统就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超级大宝藏,它的奥秘无穷无尽。

让我们一起珍惜它、爱护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吧!。

医学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总结

医学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总结

医学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总结1.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接收、传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通过突触和其他神经元连接起来,形成神经网络。

胶质细胞则是神经元的辅助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等,它们在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修复损伤和维持神经元环境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脑干,是神经系统的指挥中枢,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运动和调节内部环境。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肌肉,控制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3. 感觉和运动感觉和运动是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感觉系统包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如痛觉、触觉、温度感和位置感等。

而运动系统包括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包括主动运动和反射动作等。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它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等。

自主神经系统是自主调节的,不受意识控制,但受到情绪、压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5.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神经元内部的电化学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传导。

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它决定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有效性。

6. 神经递质和神经药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神经药理是研究神经递质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神经调节药物、麻醉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炎症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神经系统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科学家和医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还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保护。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1. 神经系统的概述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将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再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部位。

2.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而轴突则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细胞。

不同的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网络。

3. 突触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地方。

它分为化学突触和电气突触两种类型。

化学突触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而电气突触则通过直接电流流动来传递信号。

突触的功能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有效性。

4.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头部。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大脑中央回连接起来。

大脑负责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感知、运动等。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主要包含神经细胞体,白质则主要包含神经纤维。

5.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柱内。

它是与身体各个部位相连的神经纤维的集合体。

脊髓不仅负责传递信息,还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例如,在膝反射中,刺激到达膝盖后会通过腰椎传递到脊髓,并在那里得到处理后再传递给肌肉产生相应的反射动作。

6. 神经节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也被称为神经节细胞团。

它由神经元细胞体和周围的支持细胞组成。

神经节主要存在于脑、脊髓以外的部位,如感觉器官和内脏器官附近。

神经节起到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是感觉信号转化为中枢神经系统信号的重要站点。

7.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系统进行调控和协调。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会通过交感神经分支释放肾上腺素来激活身体应激反应,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这种调节能够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做出适应性反应。

什么是神经系统

什么是神经系统

什么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

它在人体内传递信息并协调各种身体功能,在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我们的智力和感觉运动的中心。

它分为大脑的两个半球,即左脑和右脑,每个半球又分为不同的叶片或叶状回。

左脑和右脑分别控制着身体的不同侧面,而叶片或叶状回则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语言、记忆、情感等。

脊髓是主要负责将信息从大脑传递到其他身体部位的通道。

外周神经系统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的网络。

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而传出神经纤维则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和腺体。

神经节是外周神经系统中聚集的神经细胞群,起到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核心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神经末梢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树突和轴突则分别用于接收和传递信息。

神经末梢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如肌肉)之间传递信号的区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

当刺激接触到神经元的树突时,神经元会产生电化学反应,形成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随后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播,并通过神经末梢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

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使神经系统能够高效地协调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反应。

除了传递信息外,神经系统还参与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心率、呼吸和消化等自主过程;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着内分泌活动;免疫神经系统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等。

总之,神经系统是人体内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协调身体功能,并参与各种生理和行为过程。

它的复杂性和精密度使得人类能够思考、感知和行动。

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好我们的神经系统,以维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总结词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轴 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或腺体。树突是神 经元的接收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结词
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能够传递电信 号。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 成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由神经元和神经 纤维组成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 息,协调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送运动信号。
脑神经
共有12对脑神经,主要负责传递 大脑与五官、口腔、头部等器官
之间的信息。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 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使身体各部分 协调工作。
内脏调节
植物性神经能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 血压等。
信号的处理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 工处理,包括放大、整合和调 制等。
信号的传递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轴突和突触 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信号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轴突和 其他连接方式传递给效应器, 如肌肉或腺体,从而控制生物
体的活动。
05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的定义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1.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处理和存储信息,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和行为。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它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心。

大脑负责思维、记忆、感知等高级功能,脊髓则负责传递信息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所有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如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它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部位,并将感觉信息传递回中枢神经系统。

2.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大脑的建筑工”,它负责传递信息并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树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短小的分支,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轴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长且只有一个的分支,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

突触是轴突末端与其他神经元或肌肉之间形成的连接点,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3.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当电信号通过一个神经元到达轴突末端时,它会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传播到下一个神经元,并激活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GABA)。

不同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乙酰胆碱参与学习和记忆,多巴胺参与奖赏和动机。

神经递质的平衡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病和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4.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它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行为和感知的基础。

神经网络分为感觉神经网络(Sensory network)、运动神经网络(Motor network)和联结区域(Association area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脊髓和脊神经脊髓位置: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

脊髓上端通过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伸为终丝连于尾骨。

成人脊髓圆锥下端终止于第一腰椎(L1)下缘。

儿童的平L2 水平。

新生儿平L3 水平。

全长45 cm,占椎管的2/3。

脊髓的外部形态:呈前后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下方有一腰膨大(L2-S3节段),由膨大处发出神经到上、下肢。

腰膨大的下方有脊髓圆锥,延续为终丝。

终丝与脊神经根形成马尾。

脊髓的前正中线有前正中裂,后正中线有后正中沟。

两侧各有前、后外侧沟,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附着,前方的叫前根(运动根),后方的叫后根(感觉根),后根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相应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出椎管。

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髓本身借每对脊神经根的出入范围分为5个部分31 个节段。

颈段C(8)胸段T(12)腰段L(5)骶段S(5)尾段Co(1)脊髓内部结构1、灰质脊髓灰质在横切面上呈蝴蝶形或“H”形,分别向前、向后延伸为一对前角和一对后角,前角较为宽大,后角狭细。

A、前角主要是大小不等的运动神经元,其中α运动神经元,其轴突较粗,支配梭外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其轴突较细,支配肌梭的梭内肌纤维以及闰绍细胞。

B、后角主要聚集着与感觉传导有关的神经元,接受由后根传入的源于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冲动。

后角内神经元组成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不同的核团,包括:胶状质:其内神经元小而稀少,其轴突进入后外侧束分成上升支和下降支,主要完成节段间联系。

固有核:固有核的神经元胞体较大,其轴突进入对侧或同侧白质内组成脊髓丘脑束。

胸核:位于后角根部,神经元胞体大。

见于颈8-腰2节节段,其轴突组成脊髓小脑后束。

C、侧角: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所在处,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D、中间带中间带位于脊髓灰质的前、后角之间,自第8 颈节向下延续至第2-3 腰节的中间代向外侧突出形成侧角。

中间带主要由小型细胞构成。

2、白质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被前、后根分为三索。

前根的腹侧为前索,后根的背侧为后索。

前、后根之间为侧索。

索是由具有一定功能的上行或下行的纵向神经纤维束或称传导通路所组成。

后索:①薄束(内侧)。

②楔束(外侧)。

以上两束上升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外侧索:③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胸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性本体觉.④脊髓小脑前束:来自双侧中间内侧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本体觉。

⑤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大部经后角换元后支配同侧前角细胞,管理同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⑥红核脊髓束:来自对侧中脑红核,经后角中继后支配前角细胞,作用屈肌的活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⑦脊髓丘脑侧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后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的痛、温觉。

前索:⑧脊髓丘脑前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后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⑨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⑩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与前角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

3、网状结构4、中央管:上接第四脑室,下为盲端称终室,充满脑脊液。

脊髓的功能:1、传导机能:中继站,能把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器:脑→脊髓→效应器感受器→脊髓→脑2、反射机能:浅反射、深反射和内脏反射。

二、脊神经脊髓包括前根(运动根)和后根(感觉根)在椎间孔处合成(混合性)数目31对:颈神经8、胸神经12、腰神经5、骶神经5、尾神经1脊神经纤维成分感觉:躯体传入纤维(皮肤及深层的肌腱);内脏传入纤维(内脏、心血管、腺体)运动:躯体传出纤维(骨骼肌);脏传出纤维(平滑肌、心肌、腺体分泌)脊神经的分支前支:大,分布于颈、胸、腹及四肢的皮肤和肌肉。

后支:小,分布于项、背和腰骶部深层的肌肉和皮肤。

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等处。

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大多数脊神经组成了三个主要的神经丛,即颈丛、臂丛和腰骶丛。

颈丛:起源于C1-C4脊神经,其分支支配舌骨的肌肉,以及颈部和头后部的肌肉。

颈丛一个中央的分支是支配横膈膜的膈神经,与呼吸的调节有关。

臂丛:起源于C5-T1脊神经,形成5个主要的神经分支,分布支配上肢和肩部肌肉。

腰丛:起源于L1-S4脊神经,形成4条主要的神经分支,分布支配低位肢体的肌肉。

脑和脑神经一、脑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延髓、脑桥、中脑、小脑、间脑和大脑(又称端脑)六部分。

一、脑干(Brain stem)脑干的下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上端与间脑相连。

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功能:传导功能反射功能网状结构的功能: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

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一)延髓位于脑的最下部,是脊髓向颅腔内的延续,全长 3 cm 左右,二者以枕骨大孔为界,与脊髓相连。

延髓腹面的上方以一横沟与脑桥为界。

延髓的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二)脑桥位于中脑与延髓之间,背面与小脑相连。

脑桥的腹侧面是阔的隆起,称为基底部,脑桥基底部向外逐渐变窄,称为脑桥臂。

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脑桥与延髓交界处,由内到外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根。

(三)中脑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

中脑的腹侧有一对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内有粗大的纵行纤维通过。

中脑背面有两对丘形隆起,称为四叠体,上方一对称为上丘,下方一对称为下丘。

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背侧和小脑之间的室腔,顶端朝向小脑。

其顶前部由小脑上脚及上髓帆组成,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

二、间脑间脑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覆盖,并与两半球紧密连接。

两侧间脑之间为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其前上方两侧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

间脑主要分为丘脑与下丘脑。

1)丘脑:位于间脑的背部,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被“Y”形的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在丘脑的后下方有一小突起,称为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2)下丘脑(丘脑下部)位于丘脑的前下方,包括第三脑室侧壁下部的一些灰质核团。

下丘脑的前下方有视神经会合而成的视交叉,后方有一对小突起,称为乳头体。

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为灰结节,向下以漏斗与脑垂体连接。

垂体是一圆形小体,为重要的内分泌腺。

下丘脑功能1. 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皮层下高级中枢①直接或通过网状结构与脑干、脊髓的内脏感觉/运动核连系。

②存在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如:体温调节、摄食厌食、水电解质平衡中枢。

③通过对内分泌的控制,调节内脏(包括生殖) 活动。

2. 通过与边缘系的联系,参与情绪反应。

三、小脑小脑位于延髓与脑桥的背侧。

两侧隆起的部分称为小脑半球;中间较窄的部分称为小脑蚓部。

小脑的结构与脊髓、脑干不同,其外表为灰质,称为小脑皮层。

皮层的深部是白质,在白质内还藏有灰质核团。

四、大脑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

脑的外形与分叶大脑由两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

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

三个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四条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裂矩状裂五叶:额叶: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以前顶叶:中央沟以后,外侧沟末端与枕叶前缘中点连线以上的部分颞叶:外侧沟以下枕叶:顶枕裂后方岛叶:外侧沟深面,被大脑额、顶、颞叶掩盖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半球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灰质主要覆盖在半球表面,称为大脑皮质,皮质由于形成沟、回而大大增加了其表面积极。

皮质的深部是髓质,髓质内有侧脑室和灰质核团(基底核)。

大脑皮质(灰质):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

大脑皮质按其进化顺序,可将其分为古脑皮、旧脑皮和新脑皮。

大脑皮层的组织结构:分子层:水平细胞,水平纤维, 星形细胞。

外粒层:星形细胞,小锥体细胞。

外锥体层:中、小型锥体细胞(联络、连合)。

内粒层:星形细胞。

(接收上升传导冲动,换元后再与其它皮质各层联系)内锥体层:大、中型锥体细胞,巨大锥体细胞(下行传导)。

多形层:梭形细胞,锥体细胞(下行传导)。

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

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尾状核前端粗、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又分为苍白球与壳核。

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

白质(髓质):在大脑皮层的深面,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其中包括大脑半球内的回与回之间、叶与叶之间和两半球之间以及皮层与皮层下各级脑之间的上、下联系的神经纤维。

主要的白质联系纤维有:1)胼胝体:在两半球间的底部,是联系左、右半球的大量横行连合纤维。

点对点联系左右大脑新皮质的连合纤维。

2)内囊: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呈开口向外的“V”字形的白质纤维板,属上、下行投射纤维。

其中含有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以及视觉、听觉传导束(即视放射与听放射)等。

二、脑神经脑神经共12 对,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第10 对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脏器。

(12 对脑神经记忆口诀: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10迷、11副、12、舌下。

)感觉神经:第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脑屏障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的被膜三层膜它们具有保护和支持脑、脊髓的作用。

硬脑膜:厚而坚韧,可保护脑、脊髓,并防止细菌的入侵。

有些部位的硬脑膜分成二层,形成含有静脉血的管道,称为硬脑膜静脉窦,收集脑的静脉血。

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间有硬膜下腔;与软脑膜间有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和较大血管。

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互相交通。

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菜花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

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对脑的营养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