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合集下载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生产的过程】[板书]一、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学生自学]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师生互动]: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实验设计:1.Cu-Zn原电池实验: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化学一轮复习第20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教案鲁科版

化学一轮复习第20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教案鲁科版

第20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考纲要求]1。

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1)原理分析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电极材料锌片铜片电极反应Zn-2e-===Zn2+Cu2++2e-===Cu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子流向由Zn沿导线流向Cu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2)两种装置比较①盐桥作用:a。

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b。

维持两电极电势差(中和电荷),使电池能持续提供电流。

②装置Ⅰ中有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使电池效率降低;装置Ⅱ中使Zn与Cu2+隔离,电池效率提高,电流稳定.3.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金属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理论上,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2)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3)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4)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5)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6)一般来说,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效率高(√)2.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

答案:②④⑥⑦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为________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____________极。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学习⽬标】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作原理。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作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原电池的⼯作。

【预备知识】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

2.⾦属活动性顺序表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发⽣反应,还原剂电⼦,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主学习】1.⼀次能源:_______________,如流⽔、风⼒、原煤、⽯油、天然⽓等。

2.⼆次能源:______________,如电⼒、蒸汽等。

3.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次能源。

4.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式(1)间接转化---------燃煤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系列能量的转换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2)直接转化------原电池:(视频播放铜锌原电池实验完成课本实验2-4)①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原②原电池:将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的装置。

③铜锌原电池的⼯作原理:负极反应:,正极反应:。

总反应:。

在装置中硫酸溶液的作⽤。

装置:两电极、电解质溶液、导线(或将两电极直接靠拢)原电池的反应中(有/⽆)电⼦转移,其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④原电池装置是把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

两个电极分别是极和极。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两极上进⾏,电⼦转移通过导线完成,使溶液中离⼦运动时⼲扰减⼩。

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加快。

(即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于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判断:负极:电⼦,发⽣反应。

电极材料正极:电⼦,发⽣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了解金属的腐蚀及防腐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奧秘,有将有关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实验导入、实验引导、现象观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进而学习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工作原理,掌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实验探究】【讲述】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经过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简介转化为电能。

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关键。

化学能燃料燃烧→热能蒸汽轮机→机械能发电机→电能要想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化学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原电池装置【讲述】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相机……这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板书】二、化学反应与电能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1.燃煤发电的过程化学能燃料燃烧→热能蒸汽轮机→机械能发电机→电能【板书】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原子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36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复习目标]1.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2.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燃料电池的应用。

考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反应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金属或石墨)闭合回路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1)装置变迁(2)电极反应负极:Zn -2e -===Zn 2+,氧化反应。

正极:Cu 2++2e -===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 +Cu 2+===Cu +Zn 2+。

(3)盐桥的组成和作用①盐桥中装有含KCl 饱和溶液的琼脂凝胶。

②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③盐桥中离子移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4.原电池的应用(1)设计制作化学电源(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4)用于金属的防护:将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

1.盐桥是所有原电池构成的必要条件()2.原电池内部电解质中的阴离子一定移向负极,阳离子一定移向正极()3.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一定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4.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5.使用盐桥可以提高电池的效率()答案 1.× 2.√ 3.× 4.√ 5.√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2022·杭州模拟)实验a:将铜片、锌片和稀硫酸组成单液原电池,铜片、锌片表面均产生气泡。

实验b:将锌片在稀HgCl2溶液中浸泡几分钟,锌片表面形成锌汞合金,再与铜片、稀硫酸组成单液原电池,只有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知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并能举例。

3.知道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和电解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以及这两种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引入]:分析火力发电体系中的各种要素、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我国目前和未来发电总量构成、火力发电的原理分析、火力发电利与弊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提问]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学生回答]:1.锌片上有气泡,因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2.铜片上没有气泡,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3.铜片上有气泡[设疑]: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学生讨论]: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引导]:电子究竟是锌片还是铜片失去的,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锌片上的电子是否通过导线转移到了铜片上?[学生回答]:在铜片和锌片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检测有无电流[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原电池示意图[学生回答]: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结论:有电流流过,说明导线中有电子流过,说明氢离子得到的电子确实是锌片失去,通过导线传递到铜片上的。

[学生小结]:锌片:较活泼,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Zn-2e- =Zn 2+铜片:较不活泼,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 2H++2e - =H2↑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板书]:1.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的原理:负极:电子流出,较活泼,(锌片):Zn -2e - = Zn2+(氧化反应)正极:电子流入,较不活泼,(铜片):2H++2e - = H2↑(还原反应)[引导]:写出铜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并比较其与锌片直接跟稀硫酸反应有何异同。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丰富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的原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正负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

会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水果电池。

(4)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初步认识传统干电池、二次电池及常见的新型电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2-4(改进)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电学知识生成跟原电池相关的概念(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等)。

(3)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2-4的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并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验和已有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常见化学电源,学会用基本理论指导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化学电源的发展和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识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

2. 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装置与材料:锌片、铜片、硝酸铜溶液、导线、电池、灯泡等。

3. 教辅资料。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回顾一下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并提出一些与化学能和电能有关的日常现象。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化学能的概念: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蕴藏的能量,一般体现为燃烧、发光、爆炸等。

(2)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携带的能量,一般体现为电流做功、电流产生热效应等。

3. 实验演示(20分钟)(1)将锌片和铜片依次插入硝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解释锌片和硝酸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化学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2)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到灯泡,观察灯泡的亮起情况。

解释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光能的。

4. 知识总结(10分钟)对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进行总结,并强调化学能和电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举例说明其他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例如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等。

六、课堂练习(15分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举例说明。

2. 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光能的?举例说明。

3. 举例说明其他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

七、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口头讲解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和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的环节,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学习目标】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原电池的工作。

【预备知识】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发生反应,还原剂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自主学习】1.一次能源:_______________,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

2.二次能源:______________,如电力、蒸汽等。

3.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二次能源。

4.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方式(1)间接转化---------燃煤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的转换过程:______。

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2)直接转化------原电池:(视频播放铜锌原电池实验完成课本实验2-4)①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将能转化为能。

是直接转化还是间接转化?原②原电池:将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的装置。

③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反应:,正极反应:。

总反应:。

在装置中硫酸溶液的作用。

装置:两电极、电解质溶液、导线(或将两电极直接靠拢)原电池的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其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④原电池装置是把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两个电极分别是极和极。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两极上进行,电子转移通过导线完成,使溶液中离子运动时干扰减小。

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加快。

(即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大于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判断:负极:电子,发生反应。

电极材料正极:电子,发生反应。

电极材料⑤原电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⑥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a、氧化还原反应必须能自发的进行。

(即氧化还原反应要能够发生)b、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两极上发生(电极参加反应时电极可以是活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单质,也可以是活泼金属和石墨棒;电极不发生反应时电极只起到作为反应的载体和导电作用两级均能用石墨棒)c、形成闭合回路(溶液能导电,两电极要接通,电极能导电)注意:(1)原电池装置中的特点:a、电子不下水(电子只在导线和电极上运动)b、离子不上岸(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只在溶液中运动)(2)形成闭合回路时:电子从电极负极移向正极;由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形成。

(提示:应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理解)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的(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2)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3)设计原电池练习:判断正误1.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子的流向是从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负极。

3.失电子一极为正极,得电子的一极为负极。

4.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5.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过关测试】1.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A.化合价的升降B. 电子的转移C.氧化还原反应D.电能的储存2.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3.锌片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A.阴极B.正极C.阳极D.负极4.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B.石油是二级能源C.电能是一级能源D.水力是一级能源5.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其构成具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①电极(负极与正极:金属活动性不同)、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灯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7.下列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9.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A.铝B.铜C.锡D.硅10.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11.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Y>ZB. X>Z>YC. Y>X>ZD. Y>Z>X12.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比乙失电子多B.甲比乙同价态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C.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与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13.关于Cu-Zn原电池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14.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该原电池正确是( )C15.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电解质溶液的pH( )A.不变B.先变小后边大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17.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lg 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18.有A,B,C,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B.D>A>B>CC.D>B>A>CD.B>A>D>C19.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

20.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是_______,发生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是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的反应式(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第二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池和新型化学电池;2.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3.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通过对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原理的了解,巩固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自主学习】1.干电池:锌锰电池(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_________(1)普通锌锰电池:正极材料: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2NH4++2e–=2NH3↑+H2↑ ;负极材料: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_______________。

(2)碱性锌锰电池:电池内的电解质____________换成湿的_____________,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制成了__________电池。

负极材料是:正极材料是:电解质是改进后碱性锌锰电池的优点:2.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又称____________,它放电时所进行的___________,在充电时可以___________,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转变为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

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__________。

(1)铅蓄电池:负极材料是:正极材料是:电解质是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PbO2+SO42-+4H+ +2e-=PbSO4+2H2O 电池总反应式: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优点:缺点:(2)新型充电电池:①镍镉电池,以________为负极,_________为正极,以___________为电解质,优点:缺点:②_________电池的面世会初步解决镍镉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碱金属中的锂,是最轻的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锂亚硫酰氯电池(Li-SOCl2):8Li+3SOCl2=6LiCl+Li2SO3+2S负极:;正极:。

3、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中,电极的导电材料一般为多孔的金属板,负极是通入还原剂的一方,正极是通入氧化剂的一方。

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特点:高效,环境污染少,外加设备供给氧化剂合作探究【问题1】根据导学提纲中,铅蓄电池和燃料电池,如何书写电极反应式呢?【问题2】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找出构成原电池体系的物质(负极:还原剂,正极:氧化剂,电解质溶液)2、找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确定电极上反应的物质,再看电极反应产生的物质是否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阴离子在负极,阳离子在正极),如果发生反应则需要将电解质中的离子纳入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中,如果不反应则不需要写进电极反应式中3、电极反应符合客观事实,如按电极反应写出的电极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则差的物质可在电解质溶液中找到补进反应方程中。

如:氢-氧燃料电池分别用酸性、碱性、氯化钠溶液作为电解液的电极反应酸性电解液:电极总反应:负极:正极:碱性电解液:电极总反应:负极:正极:氯化钠电解液电极总反应:负极:正极:练习:以甲烷燃料电池为例来分析不同的环境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酸性介质(如H2SO4)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性介质(如NaOH)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