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 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为了使本节教学设计思路更为清晰,可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初步了解原电池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中的良好态度和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概念、应用,理解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抽象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言】大家都知道现今生活中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程度,可以说现在要是没了电我们现在的生活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近两年电力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今还处于紧缺的状态,那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获取电能的主要方式又是什么?我们从教材的我国电力总量构成图中可以看到,火力发电仍然将近81%,再来想一下,这种发电的原理又是什么?(学生讨论)结论:再来分析:在转化过程中,设备的投入、机械效率等问题。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引入】在上课伊始,先请大家观看一个最近网上热传的实验-小马达实验。

【演示】小马达实验(用展台)【教师】是什么使得小马达转动起来的呢?【学生】电池【教师】电池释放的电能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将循着科学家们的足迹,通过实验再一次去探究电池的起源及其工作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一】,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提示思考、讨论学案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实验、思考、讨论【教师】现在找一位学生代表向大家报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通过实验,大家共同分析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何在。

锌片上为何产生气体?因为锌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来。

铜上无气泡是因为铜与酸不反应。

连接导线后,铜上却有气泡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就打个大问号,放在这,先看下一个实验现象。

电流表转动了说明有电流产生。

以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板书】一、原电池【教师】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两个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连接后,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是由什么粒子转化而来?该粒子所得到的电子最可能是谁提供的?【学生回答】气体是氢气,由氢离子转化而来……锌铜用导线相连后,锌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因为锌失去电子,发生什么反应?氧化还是还原?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

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入铜片,铜片周围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铜片附近溶液的氢离子减少了,锌片附近溶液中增加的锌离子就会向铜片附近游动,硫酸根离子向锌片附近游动。

从而使电极和溶液形成了一个电流回路。

其中锌片是流出电子的一极,铜片是流入电子的一极。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陕西省山阳中学陈许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依此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能量转化观,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装置特征。

难点: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电能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过程导课以国庆60周年题材为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游行彩车只所以能运动,原因是它装有高能电池。

从而提出问题:常见电池有哪些?它们的工作原理?这样激发学生对电池工作原理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入课题。

进入新课分组实验:将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观察有何现象?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Zn + 2H+= Zn2++ H2↑,我们知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当学生无意将锌片、铜片靠在一起插入稀硫酸中,就会发现异常的实验现象。

让发现异常实验现象的小组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

其他小组按汇报过程进行操作。

老师可以追问这又为什么呢?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大胆假设,用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讨论的结果:铁上的电子跑到铜上去了,可以用下面实验进行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电流表(用于观察电子流向),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观察铜片表面和电流计指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这一装置中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引出原电池的概念。

把温度计插入到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烧杯中,观察温度计度数的变化;然后再测量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的烧杯溶液的温度变化。

热能(化学反应放热)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我们平时用电池的时候都要分正负极,那么怎样判别原电池正负极呢?实验方案:把干电池和锌铜原电池分别接入电流表,通过对比就可以知道原电池扥正负极了。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化学能与电能概述1.1 化学能的概念与特点1.2 电能的概念与特点1.3 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第二章:原电池原理2.1 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2 原电池的分类及应用2.3 原电池的能量转换过程第三章:电解质与电解3.1 电解质的概念与分类3.2 电解质的电离与离子迁移3.3 电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第四章:化学电源4.1 化学电源的分类及特点4.2 常见化学电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3 化学电源的应用及实例第五章:化学能与电能转换的效率5.1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计算5.2 影响化学能转换效率的因素5.3 提高化学能转换效率的途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原电池的设计与应用6.1 原电池的设计原则6.2 原电池的设计实例6.3 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七章: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7.1 电解质的导电性质7.2 电解质溶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7.3 电解质在电池中的应用与选择第八章:电化学腐蚀与防护8.1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8.2 电化学腐蚀的类型与影响因素8.3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第九章:化学传感器9.1 化学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9.2 化学传感器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9.3 化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第十章:能量转换与环境保护10.1 化学能与电能转换的环保意义10.2 能源转换过程中的污染问题10.3 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与挑战本教案的五个章节,主要围绕原电池的设计与应用、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传感器以及能量转换与环境保护等主题进行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掌握相关应用技术,并认识到能量转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化学能的定义和种类
2.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难点:
1.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2. 实验与讨论相结合
3.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答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实验展示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化学能的定义和种类
1. 讲解化学能的概念和种类
2. 示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 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2. 实验演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
1. 分组讨论化学反应能量示意图并解决相关问题
2. 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展示交流成果
六、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强调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及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和意义。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概念的转化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能的概念和特点;2.电能的概念和特点;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4.化学能与电能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话题,让学生回答:“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能量?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举出的例如:动能、热能、光能等。

2.知识讲解(20分钟)a.化学能的概念和特点: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能力,通常以化学键能形式存在。

化学能是一种潜在能,具有体积小、易储存、易转化等特点。

b.电能的概念和特点: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产生的能量,是一种可利用的能量形式。

电能是一种动能,具有易传输、易转换等特点。

c.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过程称为化学电池。

例如,电池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3.概念运用(3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a.如果有一个含有反应物A和B的反应装置,通过该反应产生电能,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装置?b.如何计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4.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完成相关实验操作。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归纳了一些相关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有哪些?四、课堂作业:1.阅读参考书籍相关章节,进一步加深对化学能和电能的理解;2.思考并给出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化学能:-定义: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能力;-特点:潜在能,体积小,易储存,易转化。

电能:-定义:电荷在电场中产生的能量;-特点:动能,易传输,易转换。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化学能和电能为切入点,通过讲解概念与特点,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过程,以及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3)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教学难点(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表、稀硫酸、酒精、水果(如橙子、苹果)、发光二极管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离不开电,手机、电脑、电灯等等都需要电才能工作。

那电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啊,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奇妙转化。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里停电了,晚上黑漆漆的,什么都干不了。

我就想,如果能有一种装置,能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那该多好啊!这不,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原电池就能实现这个愿望。

(二)新课讲授1、实验探究一:锌与稀硫酸反应(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然后放入一片锌片,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到锌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温度升高。

(3)提问:这是什么反应?(学生回答: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

)2、实验探究二:铜片与稀硫酸反应(1)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然后放入一片铜片,观察现象。

(2)学生观察到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3)提问:为什么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引导学生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角度思考。

)3、实验探究三: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1)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然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精选五篇)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精选五篇)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化学能与电能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

在本专题的教学中,本节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融合了之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的重点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够判断所给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诱导、实验探索、现象比较等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多媒体教学、问题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说学法1.实验探究法2.边讨论边比较法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教学程序导入新课,以疑激思,揭示新知通过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患上金属腐蚀病引出课题。

设疑:她是怎么患上这种病的呢?那学完本节课——化学能与电能后,同学们就能解开这个谜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章第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地流程及关键步骤 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地基础知
识 3、记住化学电池地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二、预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燃煤发电地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地关

2、)
(有关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实验顺序金属 Zn片 1.Zn、Cu分别插入
溶液稀HSO42 Cu片
片Zn 2.Zn、Cu导线连接 SO后插入稀H42片Cu
导线连接、Cu3.ZnZn片、后,再接电流表,插
片Cu SOH入稀4 2原电池地电极(正或负)电极反应现象电极材料电子得失
Zn片 Cu片总地离子反应方程式
3、化学电池地反应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地化学电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地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地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1 / 6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地流程及关键步骤
2、掌握锌铜原电池地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地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地基础知识
三、学习过程
㈠燃煤发电地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地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化学能与电能地转化
思考:⑴电流方向?电子方向?阴阳离子流动方向?
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
⑶正极金属起啥作用?啥在正极上得电子?
⑷正负极发生地反应类型?
【知识应用】
2 / 6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CuSO溶液、ZnSO溶液、HSO溶液、NaOH溶、用下列物质设计一个原电池14442
液、FeCl溶液、NaCl溶液、Fe棒、Cu棒、C棒、Zn片、Cu片、铜线、32、画出装置图
㈢、常见电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原电池中发生地化学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将_______能转化为
____能.其中,电子流出地一极是原电池地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电子流入地一极是原电池地_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地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不正确地是()
A、锌片作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片作正极,铜得到电子
C、溶液中地pH增大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3..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锌片溶解了1mol时,铜片上析出了1mol氢气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地物质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1g,铜片上析出了1g氢气 D .锌片溶解了1mol,硫酸消耗了1mol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地是()
2. 关于原电池地叙述中正确地是()
A.构成原电池地电极是两种不同地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地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地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地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地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3+2+能实现该反应地原电池是() + Fe = 3Fe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 2Fe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溶液3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溶液23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SO) 342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 4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地描述不正确地是()
A.铜锌组成地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3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地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23 / 6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最好地方法是()5.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含铅.铜杂质
D.粗锌 pH怎样变化()6.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地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地逐渐变小 D.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A.不变
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7.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地铜——--+2+(下列判断正确地是;铜片:2H) +2e H锌片:Zn-2e Zn↑.2.溶液地酸性逐渐增强A .铜片逐渐溶解B+.溶液中H 向锌片作定向移动 C 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组成地与Y析出,、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地硝酸盐溶液中,X地表面有ZX8. X
三种金属地活动顺序为()Z原电池时,Y为电池地负极,则X、Y、
D. Y > Z > X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相连时,b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c、d9. 把a相db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c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a、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地活动性顺序为()b连时,
c>a>b>d D.b>d>c>a C.A.a>b>c>d B.a>c>d>b
中,反应冒气泡,判断三种SO10. 有A、B、C三种金属,两两分别接触并同处于稀H42 ( )金属活动性顺序
B>.AA>C>BB.CC.>AB>A>C
>A>D.CB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微型锂电池可作11.
所用地电源,这种电池地心脏起博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地是(),其中地导电离子是I中地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
-+ 2Li - 2e = 2LiA.正极反应:-- = 2IB.负极反应:I + 2e2C.总反应是:2Li + I = 2LiI 2
D.金属锂作正极
12.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地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地是
()
A. a电极是负极
4 / 6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O?=电极地电极反应为:B. b4OH2H-4eO 22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地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
储藏在电池内地新型发电装置 13. 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O + HO + MnZn + 2MnO + 2NH+ 2NH= Zn22323 4)(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地物质是
+ 2++ NH 和NH和D. Zn C. MnOA. Zn B. 碳棒424: 它地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14. Li-Cd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OOH) + 2H + 2Ni(OH) Cd + 2NiO(Cd(OH)222
( )该电池放电时地负极材料是由此可知,
NiO(OH)..Cd D B.Ni(OH)CA.Cd(OH)2 2
㈡实验顺序金属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
锌片逐渐溶解同时 Zn片Zn+H2SO4=ZnSO4+H2↑分别插入Cu1.Zn、有气泡冒出铜片2 +2
入稀HSO4 2转
现象电极反应电极材料原电池地电极(正或负)电子得失5 / 6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负极ZnZn-2e锌片逐失电子=片Zn 渐溶解
-2+
正极+2e=H有气泡2H↑得电子片Cu2冒出+ 2+ +H↑ZnZn+2H =总地离子反应-+
方程式2 3、氧化还原反应燃料电池、干电池4 充电电池
课内探究学案
思考:⑴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相反
⑵较活泼金属作为负极
⑶导电溶液中地阳离子
⑷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
【知识应用】
6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