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10.8
合集下载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ppt

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代表人物 作 用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下一页
日本官方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著名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空海
空海石像
空海纪念碑
※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あ あ か が さ ざ た だ は ば ぱ ま や ら わ 行 a ア カ ガ サ ザ タ ダ ハ バ パ マ ヤ ラ ワ い い き ぎ し じ ち ぢ ひ び ぴ み い り い 行 i イ キ ギ シ ジ チ ヂ ヒ ビ ピ ミ イ リ イ う う く ぐ す ず つ づ ふ ぶ ぷ む ゆ る う 行 u ウ ク グ ス ズ ツ ヅ フ ブ プ ム ユ ル ウ
下一页
玄奘西行路线图
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 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 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 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
约六七千人。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 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 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 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 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
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奇、形象的事物所吸; 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更深入的探 究;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 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 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玄奘西行路线图》,培养学生绘制识读历 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概述、表演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代表人物 作 用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下一页
日本官方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著名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空海
空海石像
空海纪念碑
※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あ あ か が さ ざ た だ は ば ぱ ま や ら わ 行 a ア カ ガ サ ザ タ ダ ハ バ パ マ ヤ ラ ワ い い き ぎ し じ ち ぢ ひ び ぴ み い り い 行 i イ キ ギ シ ジ チ ヂ ヒ ビ ピ ミ イ リ イ う う く ぐ す ず つ づ ふ ぶ ぷ む ゆ る う 行 u ウ ク グ ス ズ ツ ヅ フ ブ プ ム ユ ル ウ
下一页
玄奘西行路线图
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 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 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 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
约六七千人。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 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 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 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 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
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奇、形象的事物所吸; 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更深入的探 究;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 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 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玄奘西行路线图》,培养学生绘制识读历 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概述、表演再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_课件ppt

探究主题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探究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 的友好往来。 【参考答案】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交通发达。
【图文要点】
图片名称 中考指数
玄奘
★★★★★
直接信息:唐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 间接信息: 1.目的:求取佛经精义 2.贡献:著有《大唐西域记》,为古代 中印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3.精神: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毅 力;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要旨提醒】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安定强盛、 经济文化繁荣。具体原因是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以 及发达的交通条件。
(2)材料二中左图人物塑像是谁?“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事 件?“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①鉴真。 ②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东渡日本。 ③表明传到日本的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 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 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 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遣唐使来华的目的、代表。 (2)鉴真东渡的概况、意义。 (3)玄奘西行的背景、概况、成就、意义、地位。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部编版课件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思考并 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课本上的图片、地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感 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3.学习鉴真、玄奘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
难险阻到达日本,当他踏上日本的国土时已经看不到日本的美丽景色了,
他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 “唐风洋溢奈良城”又说明了什么?
鉴真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课文20页)鉴真不仅在 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 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建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 介绍到日本。
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 加强了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
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天罗物竺产居唐、朝进大口首食位。 、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学习鉴真、玄奘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鉴真东渡,前后经历了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在第五次东渡时因积劳成疾,眼睛发炎,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 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
外来艺术风格与本土艺术风格相 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唐风,这 种风格在建筑、绘画和音乐等方
面都有所体现。
唐朝时期,外来乐器和音乐形式 也传入中国,如琵琶、箜篌和西 域音乐等,这些元素丰富了中国
的音乐文化。
科技的发明的引进
唐朝时期,中国积极引进外来的科技发明,如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这些科技发明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舞蹈
唐朝的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 格和技巧吸引了外国人的关注, 许多外国音乐家和舞蹈家前来学 习并带回本国传播。
科技发明
造纸术
唐朝的造纸技术被广泛传播到韩国、日本、 越南等地,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基础。
火药
唐朝发明的火药在军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逐渐 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
CONTENTS
• 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唐朝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概况 • 唐朝对外输出的文化内容 • 外界对唐朝的影响及文化输入 •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特点
唐朝的历史背景
政治统一与中央集权
唐朝时期实现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 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为中外文化交流 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繁荣与国际贸易
文化开放与多元融合
唐朝文化呈现出开放、包容的特点, 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唐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 要载体。
外来艺术风格与本土艺术风格相 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唐风,这 种风格在建筑、绘画和音乐等方
面都有所体现。
唐朝时期,外来乐器和音乐形式 也传入中国,如琵琶、箜篌和西 域音乐等,这些元素丰富了中国
的音乐文化。
科技的发明的引进
唐朝时期,中国积极引进外来的科技发明,如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这些科技发明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舞蹈
唐朝的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 格和技巧吸引了外国人的关注, 许多外国音乐家和舞蹈家前来学 习并带回本国传播。
科技发明
造纸术
唐朝的造纸技术被广泛传播到韩国、日本、 越南等地,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基础。
火药
唐朝发明的火药在军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逐渐 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
CONTENTS
• 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唐朝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概况 • 唐朝对外输出的文化内容 • 外界对唐朝的影响及文化输入 •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特点
唐朝的历史背景
政治统一与中央集权
唐朝时期实现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 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为中外文化交流 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繁荣与国际贸易
文化开放与多元融合
唐朝文化呈现出开放、包容的特点, 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唐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 要载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13张PPT)

七、课堂小结: 2个人物——玄奘、鉴真
3个国家——日本、新罗、天竺
八、板 2.唐与新罗的关系
(二)、大唐高僧的异国佛缘(去)
1.玄奘西游 2.鉴真东渡
(三)、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另外,七年级学生在认知风格上主要以兴趣 为主,而本课围绕人物活动展开,所以可因势利 导,适当穿插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时间观念:宏观上通过强调课文标题使学生 清楚本课内容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史事;微观上 指导学生注意区分“玄奘西游”(唐太宗)和 “鉴真东渡”(唐玄宗)两件史事发生的不同时 间。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教材分析: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第4课的内容。 课文主要从遣唐使与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关系和鉴真东
渡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从本课在本单元中所属层面【中国古代史的编排特点:一
般每个单元都涵盖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王朝兴亡、制度 发展演变)、经济(农、手工、商)、民族交融、对外交往、 文化成就等方面】来看,本课属于隋唐时期“对外交往”这 一层面,本课直接体现出本单元主题“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的开放这一特征,并间接体现“繁荣”这一特征。
西游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 展”,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 游”;
难点:因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 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所以,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上册“丝绸之路”的学习,学生对对外
交往有了一个较抽象的概念认知,这为学生对本 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把学生对对外 开放的抽象认知转变为具体认知做了铺垫。再加 上学生刚刚学完第一单元前面几课得内容,对唐 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文化发展等有 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和理解积累了 一些知识。
3个国家——日本、新罗、天竺
八、板 2.唐与新罗的关系
(二)、大唐高僧的异国佛缘(去)
1.玄奘西游 2.鉴真东渡
(三)、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另外,七年级学生在认知风格上主要以兴趣 为主,而本课围绕人物活动展开,所以可因势利 导,适当穿插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时间观念:宏观上通过强调课文标题使学生 清楚本课内容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史事;微观上 指导学生注意区分“玄奘西游”(唐太宗)和 “鉴真东渡”(唐玄宗)两件史事发生的不同时 间。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教材分析: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第4课的内容。 课文主要从遣唐使与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关系和鉴真东
渡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从本课在本单元中所属层面【中国古代史的编排特点:一
般每个单元都涵盖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王朝兴亡、制度 发展演变)、经济(农、手工、商)、民族交融、对外交往、 文化成就等方面】来看,本课属于隋唐时期“对外交往”这 一层面,本课直接体现出本单元主题“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的开放这一特征,并间接体现“繁荣”这一特征。
西游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 展”,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 游”;
难点:因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 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所以,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上册“丝绸之路”的学习,学生对对外
交往有了一个较抽象的概念认知,这为学生对本 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把学生对对外 开放的抽象认知转变为具体认知做了铺垫。再加 上学生刚刚学完第一单元前面几课得内容,对唐 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文化发展等有 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和理解积累了 一些知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37张PPT)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12时 12分21 .8.1100 :12Aug ust 11,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12时 12分4 秒00:12: 0411 August 2021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理解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五、说教法、学法
•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
自主学习方式、对比分析法等教法学法进行教 学。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1121 .8.11W ednesday, August 11, 2021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鉴真对中日友 好往来的贡献。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塑像 (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 称为唐招提寺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 条。由唐鉴真 主持修建,于759年建 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与艺术
唐朝与日本在文化与艺术方面也 有不少交流,日本的建筑、绘画 、音乐等艺术形式受到了唐朝的 影响,同时日本也向唐朝输送了
自己的文化成果。
与朝鲜的交流
01
人员往来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与唐朝的人员往来频繁,许多朝鲜半岛的文人、僧
侣等来到唐朝学习、交流。
02
制度影响
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对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朝鲜
拜占庭与唐朝的交流促进了双方在艺 术、科技、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相互 了解与借鉴。
拜占庭向唐朝引入了基督教和希腊文 化,而唐朝则向拜占庭输送了著名的 唐文化,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灵感 来源之一。
与法兰克的交流
法兰克王国是欧洲中世纪另一个 重要的国家,与唐朝也有着一定
的交往。
唐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 深受法兰克王国的欢迎,而法兰 克则向唐朝引进了欧洲的骑士文
尽管双方的交往不如与拜占庭和法兰克那样频繁和深入,但唐朝与俄罗斯的交往也对双方的 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06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CHAPTER
对唐朝的影响
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唐朝得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了自身 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文化交流
中亚诸国的文化对唐朝也有一定影响,如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同时唐朝的文化也影 响了中亚诸国。
人员往来
唐朝与中亚诸国的人员往来也十分频繁,中亚的商人、学者、艺术家等来到唐朝定居或短 期学习,而唐朝的商人也前往中亚开拓市场。
04 唐朝与西亚的文化交流
CHAPTER
与东罗马的交流
贸易往来
唐朝与东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 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东罗马的 商品如珍宝、药材、香料等在唐 朝市场上受到欢迎。
文化与艺术
唐朝与日本在文化与艺术方面也 有不少交流,日本的建筑、绘画 、音乐等艺术形式受到了唐朝的 影响,同时日本也向唐朝输送了
自己的文化成果。
与朝鲜的交流
01
人员往来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与唐朝的人员往来频繁,许多朝鲜半岛的文人、僧
侣等来到唐朝学习、交流。
02
制度影响
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对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朝鲜
拜占庭与唐朝的交流促进了双方在艺 术、科技、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相互 了解与借鉴。
拜占庭向唐朝引入了基督教和希腊文 化,而唐朝则向拜占庭输送了著名的 唐文化,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灵感 来源之一。
与法兰克的交流
法兰克王国是欧洲中世纪另一个 重要的国家,与唐朝也有着一定
的交往。
唐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 深受法兰克王国的欢迎,而法兰 克则向唐朝引进了欧洲的骑士文
尽管双方的交往不如与拜占庭和法兰克那样频繁和深入,但唐朝与俄罗斯的交往也对双方的 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06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CHAPTER
对唐朝的影响
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唐朝得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了自身 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文化交流
中亚诸国的文化对唐朝也有一定影响,如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同时唐朝的文化也影 响了中亚诸国。
人员往来
唐朝与中亚诸国的人员往来也十分频繁,中亚的商人、学者、艺术家等来到唐朝定居或短 期学习,而唐朝的商人也前往中亚开拓市场。
04 唐朝与西亚的文化交流
CHAPTER
与东罗马的交流
贸易往来
唐朝与东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 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东罗马的 商品如珍宝、药材、香料等在唐 朝市场上受到欢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 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 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 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 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真 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六次
东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 被日本政府定
渡 为一级国宝。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探究学习二
鉴真东渡的概况、影响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影响: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鉴真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原型:玄奘高僧
阅读课文第21页
经历:
初年,高僧
_西行前往
玄 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 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_ __ _ __
奘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西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
阅读课文第19页
背景: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
频繁。
遣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先进文化 制度
。 、天文
唐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使 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
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中国“开元通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七年级学生 1. 探究意识较强
2. 形象思维活跃,但理性思维较弱
3. 历史知识零散且琐碎,往往是故事
的积淀或影视剧的片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基础性目标 1.了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发展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一、唐朝中日文化交流 1.遣唐使来华 2.鉴真东渡
教学过程 二பைடு நூலகம்唐朝中印文化交流:玄奘西行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三、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学新课(导入)
如果你是大唐鸿胪寺(专门用于接待各国外交 使节和来宾的机构)的一名官员,你会欢迎这些 外国人吗?为什么?
程成为学生思想交互的平台。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疑惑: 1.如何合理取舍课程资源,紧密联 系现实,体现历史学科人文价值? 2.唐朝中日文化交流应成为本课重
点吗?
教学反思
说课小结
教材地位 课程结构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特点 知识储备
依据学情 依据课标 依据教材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突破方法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何鑫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教材地位 1. 本册属于中国古代史的范畴,以中华 文明的发展进程为基本线索,讲述了隋唐 至明清的历史。 2. 本主题讲述了隋唐的历史,突出了这 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繁荣和开放。
18
一、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 (约20分钟)
260年间,日本 遣唐使团实际到 达长安为15次。 唐初,遣唐使团 不超过200人, 可从8世纪初起 ,人数已多达 550人以上。
19
一、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
“微视频的后测问题 ”
谢振瓯《长安西市图》
20
一、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
“微视频中的资料”
21
一、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
谢振瓯《长安西市图》
22
一、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鉴真东渡
唐如此繁盛, 鉴真为何东渡?
23
鉴真弟子祥彦才说:“彼国太远,性 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 去,我即去耳。”
24
二、唐代中印文化交流——玄奘西行 (约5分钟)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2. 知道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如日本 1. 通过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学习鉴真、玄 和天竺等。 奘、遣唐使等人心中有祖国,不畏艰险,为理 3.记住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突出代表: 想不懈追求、为国家民族、人类文明发展做贡 鉴真、玄奘和遣唐使等人。 献的精神; 4. 通过图片及文献资料的运用,提升学 2.通过微视频及文献资料,引导学生认识 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唐朝的先进、繁盛与强大,促使这一时期对外 文化交流充满了活力。 3.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对外开放 、相互交流对国家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 要意义。
课堂小结
“第七、第八世纪, 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 文明的国家。” ——韦尔斯(英 )
29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使祖国 更加强大! ——温家宝
30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育思想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柏拉图“对话模式”的情境教学
教学过程 夸美纽斯的“情境教学法”
教学目标
唐朝的对外 文化交流
教学过程
围绕核心 创设情境 联系史实 自然生成
历史与现实
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
自主思考 情感升华
谢谢您的聆听, 恳请批评指正!
“我是小小史学家 ”
唐代黑人俑
唐代礼宾图
15
从波斯传入的服饰、运动项目
“披帔子”
“马球运动”
16
从印度传入的外科、骨科和眼科等医术。
《赠眼科医生婆罗门僧诗》 刘禹锡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17
“太学诸生三千员,新罗、日本 诸国皆遣子入朝受业。 ——《唐语林》
《西游记》剧照
25
“数字”玄奘
唐代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
西游学佛 翻译佛经 所译经书 写成《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所记录的国家 19年 19年 1300卷 1书 108个国家
26
三、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约8分钟)
合作探究
玄奘与鉴真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从他们的 身上,你能感受什么品质?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
难点: 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1.以“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作为主题,
教学过程 以“心中有祖国”作为情感升华点。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2.采用微视频——翻转课的形式。 3.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3. 本课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分析
课程结构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走出去”——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迎进来”——遣唐使来华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1.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 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3.教学活动建议:从文物图片和唐诗 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自我挑战 通过本课学习,你能概括出唐朝对外 文化交流的特点吗?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亮点:1.采用了“微视频—翻转课堂”的形
式,为学生提供了高效的自主学习平台, 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 设置了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对课堂生 成性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实施比较到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