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分类以及C类IP地址的子网划分
IP地址分类以及C类IP地址的子网划分

IP地址分类以及C类IP地址的⼦⽹划分国际规定:把所有的IP地址划分为 A,B,C,D,E A类地址:范围从0-127,0是保留的并且表⽰所有IP地址,⽽127也是保留的地址,并且是⽤于测试环回⽤的。
因此 A类地址的范围其实是从1-126之间。
如:10.0.0.1,第⼀段号码为⽹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络地址和3 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络地址的最⾼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从0.0.0.1 到126.0.0.0。
可⽤的A类⽹络有126个,每个⽹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2的24次⽅的主机数⽬)。
以⼦⽹掩码来进⾏区别::255.0.0.0. B类地址:范围从128-191,如172.168.1.1,第⼀和第⼆段号码为⽹络号码,剩下的2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络地址的最⾼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可⽤的B类⽹络有16382个,每个⽹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以⼦⽹掩码来进⾏区别:255.255.0.0 C类地址:范围从192-223,如192.168.1.1,第⼀,第⼆,第三段号码为⽹络号码,剩下的最后⼀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络地址的最⾼位必须是“110”。
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
C类⽹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以⼦⽹掩码来进⾏区别: 255.255.255.0 D类地址:范围从224-239,D类IP地址第⼀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个专门保留的地址。
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络,⽬前这⼀类地址被⽤在多点⼴播(Multicast)中。
多点⼴播地址⽤来⼀次寻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协议的⼀组计算机。
ABC类地址以及详细分类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A类10.0.0.0 --10.255.255.255 1-126B类172.16.0.0--172.31.255.255 128-191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192-2231. A类地址⑴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另外第1个字节的最高位固定为0。
⑵A类地址范围:1.0.0.1到126.255.255.254。
⑶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10.0.0.0到10.255.255.255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②127.0.0.0到127.255.255.255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2. B类地址⑴B类地址第1字节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另外第1个字节的前两位固定为10。
⑵B类地址范围:128.0.0.1到191.255.255.254。
⑶B类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172.16.0.0到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②169.254.0.0到169.254.255.255是保留地址。
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器,这时你将会从169.254.0.0到169.254.255.255中临得获得一个IP地址。
3. C类地址⑴C类地址第1字节、第2字节和第3个字节为网络地址,第4个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另外第1个字节的前三位固定为110。
⑵C类地址范围:192.0.0.1到223.255.255.254。
⑶C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192.168.0.0到192.168.255.255是私有地址。
子网的作用使用子网是为了减少IP的浪费。
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产生,有的网络多则几百台,有的只有区区几台,这样就浪费了很多IP地址,所以要划分子网。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和子网划分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IP地址是用于标识网络中设备的唯一地址,而子网划分则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以提高网络管理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的原理和应用。
一、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例如192.168.0.1)表示。
根据IP地址的规模和功能要求,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A类地址:从1.0.0.0到126.0.0.0,其中第一位为0,适用于大规模网络;2. B类地址:从128.0.0.0到191.255.0.0,其中前两位为10,适用于中等规模网络;3. C类地址:从192.0.0.0到223.255.255.0,其中前三位为110,适用于小规模网络;4. D类地址:从224.0.0.0到239.255.255.255,用于多点广播;5. E类地址:从240.0.0.0到255.255.255.255,保留为将来使用。
不同类别的IP地址可以容纳的主机数量不同,A类地址最多可容纳约16,777,214个主机,B类地址最多可容纳约65,534个主机,C类地址最多可容纳约254个主机。
二、子网划分的原理子网划分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组织网络。
在进行子网划分时,需要使用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边界。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用于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进行划分。
子网掩码中所有网络部分的位都为1,所有主机部分的位都为0。
例如,对于一个C类地址的IP地址192.168.0.1,默认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表示前24位是网络部分,后8位是主机部分。
通过对子网掩码进行调整,可以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
例如,将默认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调整为255.255.255.128,表示前25位是网络部分,后7位是主机部分。
这样就将原网络划分为了两个子网,分别可以容纳128个主机。
IP地址与子网的划分

第9页,共33页。
(IP 地址) AND (子网掩码) =网络地
址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两级 IP 地址
网络号 net-id
主机号 host-id
三级 IP 地址
因特网部分
net-id
本地部分
subnet-id
host-id
子网掩码
网络号
AND
子网号
主机号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A B C 类 IP 地址的默认子网掩
码
A
类
网络地址
net-id
host-id 为全 0
地
址
默认子网掩码
255.0.0.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
类
网络地址
net-id
地
址 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0.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划分子网时 的网络地址
net-id
第10页,共33页。
subnet-id
host-id 为全 0
10
5.3 子网划分方法
11
第11页,共33页。
一个未划分子网的 B 类网络
145.13.0.0
我的网络地址
是 145.13.0.0
145.13.3.11
R2
145.13.3.10
145.13.3.101
特殊地址 第1个子网 第2个子网
121.0.0.0
121.0.0.1 ... 121.0.63.254
IP地址介绍及子网划分

IP地址介绍及⼦⽹划分IP(⽹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是Internet Protocol(⽹际互连协议)的缩写,是体系中的⽹络层协议。
设计IP的⽬的是提⾼⽹络的可扩展性:⼀是解决问题,实现⼤规模、的互联互通;⼆是分割顶层⽹络应⽤和底层⽹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发展。
根据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种⽆连接、不可靠的、尽⼒⽽为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1]中⽂名:⽹际互连协议类 别:⽹络术语外⽂名:Internet Protocol类型:通信协议外⽂缩写:IP版本:IPv4、IPv6IPV4⽹际协议版本4(英语: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称互联⽹通信协议第四版,是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个被⼴泛部署的版本。
IPv4是互联⽹的核⼼,也是使⽤最⼴泛的⽹际协议版本,其后继版本为,直到2011年, IPv4位址完全⽤尽时,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IPv4在于1981年9⽉发布的 RFC 791 中被描述,此RFC替换了于1980年1⽉发布的 RFC 760。
IPv4是⼀种的协议,操作在使⽤的链路层(如)上。
此协议会尽最⼤努⼒交付数据包,意即它不保证任何数据包均能送达⽬的地,也不保证所有数据包均按照正确的顺序⽆重复地到达。
这些⽅⾯是由上层的传输协议(如)处理的。
⼀、IPv4编址⽅案IP地址由32位⼆进制数组成,这些位被划分为4个字节,中间⽤“.”号隔开,每组8位,以⼗进制数形式表⽰。
分为⽹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个部分。
每个字节8位,从最⾼位到最低位依次是:128 64 32 16 8 4 2 11、IP地址分类A类⽹络地址范围 第⼀个字节的第⼀位必须为0,第⼀个字节的取值为 0-127 即:000000000 取值范围是:00000000-01111111 (0——127) A类地址:⽹络位是第⼀个字节,后三个字节为主机位举例:10.1.1.1 ⽹络号:10.0.0.0 ⼦⽹掩码:255.0.0.0 ⼴播号:10.255.255.255 可⽤地址:10.0.0.1--10.255.255.254 总的地址数:2^32个B类⽹络地址范围 第⼀个字节的第⼀位必须是1,且第⼆位必须是0,第⼀个字节的取值为 128-191 B类地址:⽹络位是前两个字节,后两个字节为主机位 即:10000000 取值范围是:10000000-10111111 (128——191)举例:181.1.1.1 ⽹络号:181.1.0.0 ⼦⽹掩码:255.255.0.0 ⼴播号:181.1.255.255 可⽤地址:181.1.0.1--181.1.255.254 总的地址数:2^16-2个C类⽹络地址范围 第⼀个字节的前两位必须是1,且第三位必须是0,第⼀个字节的取值为192-223即:11000000 取值范围是:11000000-11011111 (192——223)举例:198.168.1.1 ⽹络号:198.168.1.0 ⼦⽹掩码:255.255.255.0 ⼴播号:192.168.255.255 可⽤地址:192.168.1.1--192.168.255.254 总的地址数:2^8-2个D类⽹络的地址范围:第⼀个字节为224--239,⽤作组播地址。
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

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最近几天有很多的朋友反映对ip网络知识这块了解的不多,尤其是ip地址这块,希望我们能发一期关于ip地址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了解ip地址的计算与子网的划分的知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ip地址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用于大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26个,主机1677214台)·B 类用于中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6384个,主机65534台)·C 类用于小型网络(能容纳网络2097152个,主机254台)·D 类用于组播(多目的地址的发送)·E类用于实验另外,全零(0.0.0.0.)地址指任意网络。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因特网中,每台计算机的每个连接都有一个由授权单位分配的用于彼此区别的号码,即IP地址。
IP地址采用层次结构,按照逻辑结构划分为两个部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网络号用于识别一个逻辑网络,而主机号用于识别网络中的一台主机的一个连接。
因此,IP地址的编址方式携带了明显的位置消息。
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由个字节,即32位数字组成,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记忆,采用点分十进制标记法,中间使用符号“.”隔开不同的字节。
例如:采用32位形式的IP地址如下000010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采用十进制数的形式如下10.0.0.1各类ip地址划分A类地址(1)A类IP地址。
由1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如: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代表0或1)(2)A类IP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3)A类IP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IP地址种类与子网划分

IP地址、子网掩码详解第一章、IP地址的介绍一、IP地址的分类把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
在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bit,1bit就是二进制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
因此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
A、B、C类最常用,下面加以介绍。
本文介绍的都是版本4的IP地址,称为IPv4.1、A类地址:网络标识范围1~126,有27 -2=126个网段(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有224-2=16777216台主机(减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
缺省子网掩码:255·0·0·0换算成二进制为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B类地址:网络标识范围128~191,有214 =16384个网段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有216-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换算成二进制为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3、C类地址:网络标识范围192~223,有221 =2097152个网段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有28-2= 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
实验报告:IP地址分类及子网划分

实验一 IP地址分类及子网划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有类IP地址的使用及主机IP地址的设置;2、掌握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使用;二、实验设备及环境安装Windows 2000的主机、交换机及路由器。
三、实验步骤1、首先设置我的IP地址为192.168.0.19,是C类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2、使用网络嗅探器Wireshark进行报文分析,重点是对ping命令过程的分析。
打开Wireshark ,定义捕捉过滤器。
3、设置显示过滤器,用ipconfig/all 得到本机网卡的物理地址并填写过滤表达式。
4、进入命令行模式,输入:ipconfig/all ,该命令显示了网卡的设置,其中有硬件地址。
5、再输入:arp –a,该命令显示ARP高速缓存中的IP和MAC的对应表。
如果ARP高速缓存中有数据则再输入:arp –d,该命令用来清空高速缓存表。
6、用ping命令测试子网中其它主机的连通,如:ping 192.168.0.18。
7、停止捕捉,并显示。
四、问题1、记录所设置的IP地址和掩码,说明所设IP的类别IP地址为192.168.0.19,是C类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2、说明ping命令的经过(假设ARP高速缓存为空),并附上实验结果的抓图。
在同一网段内,ping命令会构建一个固定格式的ICMP请求数据包,然后由ICMP 协议将这个数据包连同地址“192.168.0.35”一起交给IP层协议(和ICMP一样,实际上是一组后台运行的进程),IP层协议将以地址“192.168.0.35”作为目的地址,本机IP地址作为源地址,加上一些其他的控制信息,构建一个IP数据包,并想办法得到192.168.0.35的MAC地址(物理地址,这是数据链路层协议构建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所必需的),以便交给数据链路层构建一个数据帧。
关键就在这里,IP层协议通过机器B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发现它跟自己属同一网络,就直接在本网络内查找这台机器的MAC,如果以前两机有过通信,在A机的ARP缓存表应该有B机IP与其MAC的映射关系,如果没有,就发一个ARP请求广播,得到B机的MAC,一并交给数据链路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规定:把所有的IP地址划分为A,B,C,D,E
A类地址:范围从0-127,0是保留的并且表示所有IP地址,而127也是保留的地址,并且是用于测试环回用的。
因此
A类地址的范围其实是从1-126之间。
如:10.0.0.1,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 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从0.0.0.1 到126.0.0.0。
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2的24次方的主机数目)。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0.0.0.
B类地址:范围从128-191,如172.168.1.1,第一和第二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2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255.0.0
C类地址:范围从192-223,如192.168.1.1,第一,第二,第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最后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C 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
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
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255.255.0
D类地址:范围从224-239,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
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
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E类地址:范围从240-254,以“1111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日常网络环境中,基本是都在使用B,C两大类地址,而ADE这3类地址
都不打可能被使用到。
从上述描述中,就可以看到有很多朋友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192开头的IP地址设置成B类地址,虽然说在局域网中的网络通讯并不会受到影响,但事实上是不规范的一种划分行为。
子网掩码的简单叙述: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以上述IP地址为例来说明一下,比如一个C类IP 地址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转换2进制,255在2进制表示8个1,也就是全部占满).这杨的写法表示,这个C类IP地址的网络号码为192.168.0 而起主机地址为1.
在这么多网络IP中,国际规定有一部分IP地址是用于我们的局域网使用,也就是属于私网IP,不在公网中使用的,他们的范围是: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子网划分的问题。
假如给你一个C类的IP地址段:192.168.0.1-192.168.0.254,其中192.168.0 这个属于网络号码,而1-254表示这个网段中最大能容纳254台电脑主机。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254台主机再次划分一下,将它们区分开来。
来源:考试大-软件
192.168.0.1-192.168.0.254默认使用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中的0在2进制中表示,8个0.因此有8个位置没有被网络号码给占用,2的8次方就是表示有256个地址,去掉一个头(网络地址)和一个尾(主机地址),表示有254个电脑主机地址,因此我们想要对这254来划分的话,就是占用最后8个0中的某几位。
假如占用第一个0.那么2进制表示的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转换为10进制就为255.255.255.128,那么这时电脑主机应该为多少?其实很简单,就是2的7次方了(不再是原来的2的8次方了),2的7次方=128,因此假如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的话,这个C
类地址可以被区分为2个网络,每个网络中最多有128台主机。
192.168.0.1-192.168.0.127为一个,192.168.0.128-192.168.0.255为第二个。
再举个例子,假如还是C类地址,其IP范围为192.168.0.1-192.168.0.254,假如子网掩码255.255.255.192(也就是最后8为主机位,被占用了2位,2进制表示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那么这个网段的电脑主机数目就是2的6次方=64台,总共有2的2次方=4 个网段。
第一个网段为192.168.0.1-192.168.0.63,第二个网段为192.168.0.64-192.168.0.127,第三个网段为192.168.0.127-192.168.0.191,第四个网段为192.168.0.192-192.168.0.254。
从这2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主机被占用了N位数,那么就有2的N次方个网络,也就有2 的8-N次方的主机数目了。
最后来简单叙述一下B类地址的子网划分方法
假如有一个B类地址网段,172.16.0.0-172.168.255.255 子网掩码为255.255.0.0,现在需要将这个网段进行子网划分。
不划分子网,那么就只有一个网络,这个网络里面包含2的16次方,也就有6万多个主机
因此,假如需要子网划分,网络地址就需要向主机地址借位。
例子一第一步先把172.16.0.0 255.255.0.0 转换为二进制来看,
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 128+32+8+4=172 16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255.255.0.0
假如网络地址问主机地址借了2位的话,那么子网掩码就是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255.255.192.0
因为借了2位,所以就有2的2次方,就划分了4个网络,每个网络就有2的14次方的主机地址
172.16.0.1 -172.16.63.254
172.16.64.1-172.16.127.254
172.16.128.1-172.16.191.254
172.16.192.1-172.16.254.254
例子二
假如B类地址172.16.0.0-172.16.255.255 255.255.0.0 需要划分更小的子网的,网络地址向主机地址总共借用10位数的话,从二进制来看
十进制172.16.0.0 255.255.0.0
二进制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 128+32+8+4=172 16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借用10位数后
用二进制表示的子网掩码就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用十进制表示的话就为255.255.255.192
那么总共有2的10次方个网络数目,每个网络中有2的6次方个地址,用十进制来表示这么多地址的话,应该如下(因为有2的10次方,太多了,没法一个一个的写出来)
前面6个,172.16.0.1-172.16.0.63
172.16.0.64-172.16.0.127
172.16.0.128-172.16.0.191
172.16.0.192-172.16.0.254
172.16.1.1---172.16.1.63
172.16.1.64-172.16.1.127
最后6个,
172.16.254.128-172.16.254.191
172.16.254.192-172.16.254.255
172.16.255.1---172.16.255.63
172.16.255.64-172.16.255.127
172.16.255.128-172.16.255.191
172.16.255.192-172.16.255.255
从这2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划分B类子网地址,其实和划分C类子网地址是一样的,只不过划分C类的时候,是将第四段地址划分,而划分B类的时候,可以划分第三段,也可以划分第四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