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及研究进展瞿其曙 何友昭 淦五二 李 敏 林祥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合肥 230026)摘 要 本文介绍了Sol 2Gel 法制备超细Si O 2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其它的制备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Sol 2Gel 超细SiO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超细颗粒,通常泛指10~104~之间的微小固体颗粒,广义上则包括原子或分子簇(Cluster)、颗粒(G ranular)膜及纳米(Nanometer)材料。
超细颗粒属于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因此具有一系列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遂道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这些效应为其新颖的应用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它已经在宇航技术、电子、冶金、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露风采。
超细SiO 2作为超细材料中的重要一员,因其粘合力强、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优良而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高分子复合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橡胶、塑料、玻璃钢、粘结剂、高档填料、密封胶、涂料、光导纤维、精密铸造等诸多行业的产品中。
目前SiO 2的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一般指机械粉碎法。
利用超级气流粉碎机或高能球磨机将SiO 2的聚集体粉碎,可获得粒径1~5微米的超细产品。
该法工艺简单,但易带入杂质,粉料特性难以控制,制粉效率低且粒径分布较宽。
与物理法相比较,化学法可制得纯净且粒径分布均匀的超细SiO 2颗粒。
化学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 VD)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和溶胶2凝胶(Sol-G el)法等,但主要的生产方法还是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的气相法,硅酸钠和无机酸为原料的沉淀法和以硅酸酯等为原料的溶胶2凝胶法。
气相法制得的SiO 2纯度非常高,分散度好,粒径小,但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大、成本高;沉淀法制备SiO 2的原材料广泛、价廉,但制得的SiO 2孔径分布宽,孔径形状难以控制,所得产品主要在工业上用做橡胶的补强剂;而Sol-Gel 技术由于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制备SiO 2材料的方法。
超细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

5min。再加入一定量的超细二氧化硅, < 200r/ min 搅拌 10min, 使 其 充 分 润 湿。然 后 升 温 至 80 ~ 100 e , > 5000r/ min 高速剪切分散 30min, 最后冷却
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优, 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 至室温, 即得颗粒表面包覆表活剂的超细二氧化硅
倍水 稀 释, 调 节 pH 值为 7 ~ 9, 超 声 波分 散 3 ~ 性, 使其与整个涂料体系相适应, 增强在体系中的相
) 18 )
第 27 卷第 3 期
非金属矿
2004 年 5 月
容性; 二是添加表活剂使其颗粒周围形成一层包覆 膜, 降低颗粒表面能, 产生空间位阻, 阻止其絮凝。 2. 2 表面活性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一般只要能 够与表面硅羟基发生化学反应的易挥发的表活剂, 均可用来对超细二 氧化硅进行改 性。但不同 表活
纳米组分必须进行改性预处理, 使其与涂料体 系相 容, 才 能 发挥 其 特 殊 的 效应。表 活 剂 中, 以 KH2560 对超细二氧化硅的改性效果较优。随着超 细二氧化硅的加入量的增加, 涂料的性能逐渐提高。 当加入量达 2. 5% 左右时, 涂料性能最佳。随后, 随 加入量增大, 涂料性能变次。
第 27 卷第 3 期 2004 年 5 月
非金属矿
Non2Metallic M ines
Vol. 27 No. 3 May, 2004
超细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
王亚强 李玉平 郑廷秀 卢 君 肖汉宁
(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2)
摘 要 根据超细二氧化硅的特征, 讨论了对其改性并用其制备建筑涂料的方 法及过程。以所制 备的建筑涂料 性能为考 察指标, 讨 论 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超细二氧化硅改性的影响以及改性后超细二氧化硅的添加量对建筑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硅烷偶联剂 KH2 560 是较好的超细二氧化硅改性剂, 改性超细二氧化硅的理想加入量为 2. 5% 左右。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

2. 二氧化硅简介
2.1 二氧化硅概述 化学式SiO2,式量60.08。也叫硅石,是一 种坚硬难溶的固体。它常以石英、鳞石英、方 石英三种变体出现。从地面往下16千米几乎65 %为二氧化硅的矿石。天然的二氧化硅分为晶 态和无定形两大类,晶态二氧化硅主要存在于 石英矿中。纯石英为无色晶体,大而透明的棱 柱状石英为水晶。二氧化硅是硅原子跟四个氧 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结构的原子晶体,整个晶体 又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分子,SiO2是最简式, 并不表示单个分子。
3.现有的研究成果
(3)溶胶-凝胶法(Sol-Gel) 溶胶-凝胶法(Sol-Gel)最早源于十九世纪中叶,Ebelman和 Graham发现正硅酸四乙酯(TEOS)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玻璃态 的SiO2 。溶胶-凝胶法就是将金属醇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 水解聚合反应形成均匀的溶胶,进一步反应并失去大部分有机溶 剂转化成凝胶,再通过热处理,制备成膜的化学方法。SiO2的颗 粒粒径易受反应物的影响,如水和NH3H2O的浓度、硅酸酯的类 型(正硅酸四甲酯、正硅酸四乙酯、正硅酸四丙酯等)、不同的 醇(甲醇、乙醇、丙醇、戊醇等)、催化剂的种类(酸或碱)及 不同的温度等,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调控,可以获得各类结构的纳 米SiO2 。该制备方法反应过程如下: Si(OC2H5)4+4H2O→Si(OH)4+4C2H5OH Si(OH)4+Si(OC2H5)4 →SiO2+4C2H5OH Si(OH)4 →SiO2+H2O
2.实验步骤
水热法合成步骤: (1)称取1.6g硬脂酸于350ml去离子水中,在90度水浴 加热下使其溶化。 (2)配制2mol/L的NaOH溶液逐渐滴加到上述硬脂酸 溶液中,知道页面小油滴消失并产生泡沫为止。 (3)加入模数为3.278的水玻璃,及50ml 0.6mol/L的 NaAlO2溶液,逐渐加入1:10的硫酸,至pH在10-12之间。 (4)将上述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80度下反应4h, 冷却,测定pH。 (5)抽滤洗涤至pH=7,称湿重,恒温干燥,称干重, 计算含水量。 (6)将样品装样,进行电镜和激光粒度表征。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

作 者简 介 :  ̄ (9 4 , 。 西 南 昌人 。 师 . 士 。 罗 17 -)女 江 讲 硕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无机 非金 蕊 材料 。
l4 6
8 O
南 昌高 专 学 报
2 1 正 01
7 0
60
∞ 5 O
E
=
40
3 0
2 0
图 3 催 化剂 对产 物粒 度的 影 响 ( 氨 水 氨水 + 酸 '盐酸 ) a = 盐 c : 图 2 水 硅 比对 凝 胶 时 间 的 影 响
1实 验 部 分 11 实验 药 品度 仪 器 .
正 硅 酸 四 乙酯 、 水 乙醇 、 离子 水 、 水 、 酸 。 无 去 氨 盐 D - 0 S型 电磁 搅 拌 器 ,X — . 1 F 1I S 2 25 0箱 式 电 阻 炉 。 — 丹 东 Y 0 X 射 线 衍 射 仪 、 L 50 N 4P U S多 角 度 超 细 颗 粒 分 析 仪。
南 昌高专 学报
21 0 1年第 4期 ( 第 9 总 5期 ) 2 1 0 1年 8月 出版
Ju a oN nhn oee or lf acag lg n Cl
N .Sm 9) A g 0 1 o ( u. 1 4u 5 2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
罗 英 , 天 源 , 刘 祝 闻
c u fo n c y tlia o e vo ft e c mp e l o di nso r sa lz t n b ha ir o h o l x bu k i i
形 状 接 近 球 形 , 分 散 度 较好 。 以 氨水 加 盐 酸 为 催 化 剂 , 且
得 到 的 S O 颗 粒 粒径 1 n 左 右 . i 5m 但形 状 不 规 则 , 有 少 且
高纯超细二氧化硅的生产

开发 的新 的技术方案为 : 通过对 目前较 多 采用 的粉碎 制 备 超细 二 氧化硅 生产 过 程 的改进 ,开发 的新 的制 备高 纯超 细二氧化硅 的生产方法 ,其特殊之处在于 :处理后的高压气体以 0-6MPa 1.2MPa压力经不 锈钢管道到达气流粉碎机喷嘴 ,经气流粉碎机喷嘴处理后 ,形成超音速 l~3倍高速气体 ; 同时 ,自喷嘴喷 出的气体体积瞬间膨胀 ,压力降至常压 ,温度瞬间降低至 20 ℃以下 ,带动 由加料 口进入的原材料高速运动并相互碰撞 ,达到粉碎 目的;原材料为结晶型纯度 99.90% 99。99%的二氧化硅粉体 ,最终产品纯度 99.990% 一99.999%、粒度 5000—10000目。 我们开发 的新 的高纯超细二氧化硅的生产方法 ,其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高压气体 的处 理过程如下 :干净新鲜空气经空气压缩机压缩 ,形成 0.6~1.2 MPa高压气体 ;经不锈钢管道 进入储气罐进行油水分离 ;进入过滤器进行精密过滤 ,形成较纯净的高压气体 ;接着进人露 点 一4O℃的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 ;再进入过滤器进行高精密过滤 ,最终形成低温高纯高 压气 体 。 在制备高纯超细二氧化硅 的生产方法 中,我们在气流粉碎过程 中首先对气流粉碎机粉碎 室内壁和管道 内壁采用耐磨材料进行涂层处理 ,内壁涂层处理主要成分 :聚氨酯高分子材料 和高 纯二 氧化硅 。 新 的方 法具 有 以下优 点 : 1提纯技术 :配置提纯溶液 ,排放无污染 ; 2粉碎过程无粉尘排放 ;
高压气体进入气 流粉碎机粉碎室 ,经特殊喷嘴喷射形成超高速气流 ,带动经加料仓进入 的物料高速运动 ,高速运动的物料互相碰撞 ,达到粉碎的 目的。粉碎后 的颗粒随上升气流到 达分级室,分级机高速运转 ,不合格的大颗粒甩到外壁下降到粉碎室再次粉碎 ,合格的颗粒 进入 旋风 分离 机进 行 不 同细度 的分离 分级 包装 ,最终 形成 不 同规 格 的产 成 品 。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周产力,寇战峰,刘 钧(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300131) 摘要:综述了我国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及主要特点,并对其在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涂料、粘合剂等领域的应用做简要介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超细二氧化硅;制备;应用 中图分类号:T Q1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990(2001)04-0022-03 超细二氧化硅是一种高新技术的无机精细化学品,由于它具有不寻常的颗粒特征,即极小的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化学性能,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补强性、增稠性、消光性和防粘结性,从而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医药、油墨等领域,是工业上不可缺少的原料。
1 制备方法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而化学方法又可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
111 物理方法 用物理方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大都应用粉碎机械,使原先成形的二次粒子破碎。
目前国内使用的超细粉碎机械较多,其出发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1)在粉碎机械的设计原理上,考虑提高有效粉碎能,大多利用冲击、切剪摩擦等力的综合作用进行超细粉碎。
2)结构采用超细粉碎—分级结合形式,利用高效气流分级装置不但可以提高微细化粒度,而且可以实现粒度分布均匀化或特定化。
3)材质上采用高耐磨材料作为衬材,可以减少衬材磨损对粉碎产品的污染。
目前国内用来粉碎二氧化硅且能达到粒径要求的主要的粉碎机械为气流粉碎机。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300~500m/s)的能量,使粒子相互冲击、碰撞、摩擦而实现超细粉碎的目的,产品粒度一般能达到1~5μm,而且具有粒径分布窄、颗粒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的特点。
目前较成熟的气流粉碎机的型号为美国的Sturte2 l公司的Micronizer型、日本风动工业株式会社的P1J1M-200型、上海化机三厂的QS型、宜兴清新化工机械厂的ST J型等。
超细SiO2粉的制备与助磨研究

试验原料为取自辽宁某地的石英粉,SiO2 含量
·30·
为 99% ,密度为 2. 65 g / cm3 ,松散密度为 1. 11 t / m3 ; 其粒度特性曲线如图 1 所示,中位径 d50 = 9. 873 !m。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 3 号巷 11 号。
印万忠等:超细 SiO2 粉的制备与助磨研究
2005 年第 l2 期
r / min。 采用的磨矿介质为氧化锆球,球径为 2. 0、l. 0、
0. 5 mm,密度为 5. 4 g / cm3 ,松散密度为 3. 84 I / m3 。 采用 HORIBA LA - 300 型激光粒度测试仪对
质配比试验。介质配比方案如表 l 所示,图 6 为不
同介质配比下产品粒度随磨矿时间的变化情况。
表 1 介质配比方案
介质尺寸 / mm ! 2. 0
配比 l 30
质量比 / % 配比 2 l5
配比 3 50
! l. 0
40
25
30
! 0. 5
30
60
20
合计
l00
l00
l00
图 6 球配比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图 1 原料粒度特性曲线
1. 2 试验手段 试验设备为 KM1 型搅拌磨( 辽宁矿冶聚氨酯实
业有限公司生产),其结构如图 2 所示。磨机规格 ! 270 mm X 230 mm,有效容积 7. 8 L,转速 n = 248
*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2001BA310A09)。 印万忠(1970 - ),男,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110004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

图 3 改性剂用量对沉淀二氧化硅表观密度的影响 Fig. 3 Effect of amount of modifying agent on t he
density of SiO2
表面改性后的二氧化硅吸油值普遍下降 ,因为 表面羟基的减少 ,对邻苯二甲酸丁酯的吸附量也降 低 ,图 4 看出 DMDCS 改性剂质量分数为 5 %以后吸 油值下降到 440 mL/ 100 g 左右 ,而在相同用量下改 性剂 CTMS 改性过后的吸油值要大于 DMDCS 改 性后样品的吸油值 。当改性剂质量分数大于 5 % 后 ,吸油值的变化不明显 。
(a) 沉淀二氧化硅 (加丙三醇)
(b) 气相二氧化硅
图 2 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图
Fig. 2 Grap h of size distribution of silica particles
213 二氧化硅的改性
表面改性对沉淀二氧化硅的表观密度有着重要
的影响 , 表观密度越小说明二氧化硅越松散 ,产物
激光粒度测试仪测定二氧化硅的粒径及分布 ; Hitachi2600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二氧化硅的颗 粒形貌 ;ASAP22000 型自动物理吸附仪氮气吸附法 测定粉末样品的吸附等温线 ,根据氮气吸附实验数 据 ,B ET 法求比表面积 ; 用红外对改性前后二氧化 硅的结构进行鉴定 。
二氧化硅的密度由 GB 10519 方法测得 ; 为了 更详细的描述二氧化硅的特征 ,对其吸附水 、吸油值 即吸附邻苯二甲酸丁酯量进行了测定 。
—H2O
SiO
或者是以氢键的方式
CH2 CHOHCH2OH
SiOH + HOCH2CHOHCH2OH
HO HOSiຫໍສະໝຸດ HH2 H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实验部分
! " ! 原料 水玻璃 (Na 2 O・ , 工业纯; 气相二 !S i O2・ "H2 O )
收稿日期: 2003- 10- 24 第一作者:男, 硕士生 1980 年生, !通讯联系人 E - mail : ji nxi n !mail .buct .edu .cn
的水玻璃溶液以 5 " 同时以 6 mL/ m i n 的速度加入, 强力搅拌, 反应温度 80 "110 L/ h 的速度通入 CO2 , 控制在85 C , 反应初期加入2 % 的 PEI , 反应结束后 用1 mol / 然后陈化、 洗涤、 L 的 HC l 调节 p H 值到6 , 干燥得到产品。 ! " $ " # 改性过程 将干燥过后的一定量的二氧化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
洪立福 金 鑫!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029 ) 要:采用 Na 2 O ・ 加入丙三醇,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 制备出了和气 nS i O2 与 CO2 为原料, 相法接近的高分散超细二氧化硅粉末。用三甲基一氯硅烷 (CTM , 二甲基二氯硅烷 (DCDM 改性沉淀二氧化 S) S) 硅, 并对改性后样品的密度、 吸油值、 硅羟基含量进行了测定, 用 TEM、 激光粒度分析仪、 红外以及 BET 法对其进行 了表征。 关键词:高分散;超细;二氧化硅;丙三醇;改性 中图分类号: T@ 127. 2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70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4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硅准确称取放入三口烧瓶中, 加入苯作为改性介质, 通入 N2 作为保护气, 然后加入改性剂搅拌, 将温度 升到改性剂的沸点, 反应 3 h , 最后用苯来洗涤, 抽 滤, 在105 C 的烘箱内干燥10 h 得到样品。
Comparati 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ilica sa mples
吸油值 /
3/
比表面积 / (m g ) 303 296 509
2/
粒径 / nm 629. 5 ! 5 000 599. 4
表观密度 / ( d m3 ) g/ 110 130 65
品 ( cm g) ( cm g) 1 2 3 2. 25 2. 00 3. 76 3. 60 2. 90 4. 54
s i OH + HO cH2 cHOHcH2 OH
—H2 O
!
( a )未加 PEI 和丙三醇
( 未加丙三醇 b )加 PEI ,
( 加丙三醇 c )未加 PEI ,
( 加丙三醇 d )加 PEI ,
( e )气相二氧化硅
图1 i g .1
二氧化硅粒子的 TEM 照片 (放大20 000 倍)
(magnified 20 000 ) TEMphotograph of t he silica particles
图3 F i g .3
改性剂用量对沉淀二氧化硅表观密度的影响 E ff ect of a mount of modif yi ng agent on t he densit y of S i O2
表面改性后的二氧化硅吸油值普遍下降, 因为 表面羟基的减少, 对邻苯二甲酸丁酯的吸附量也降 低, 图4 看出 DMDCS 改性剂质量分数为5 % 以后吸 油值下降到440 mL/ 而在相同用量下改 100 g 左右, 性剂 CTM S 改性过后的吸油值要大于 DMDCS 改 性后样品的吸油值。当改 性 剂 质 量 分 数 大 于 5 % 后, 吸油值的变化不明显。
注: 样品1 ) 加丙三醇; 未加丙三醇; 气相二氧化硅。 2) 3)
! " ! " # 沉淀二氧化硅和气相二氧化硅粒径的比较 用 COULTER LS 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子的粒径分 布, 由于仪器的测试范围是在 20 n m 至 5 000 n m 之 间, 未加丙三醇的样品制备出的二氧化硅粒子较大, 即团聚现象严重, 超声波分散后沉降过快无法准确 测出它的粒径, 可认为它的粒子大于5 ! m。 图2 ( 为加丙三醇后制备的粒子, 从中可以看 a) 出有效粒径为 625. 9 n m , 中值粒径为 703. 3 n m , 两 者相当接近, 粒径分布在560 n m 至 707. 1 n m 之间, 可见加入丙三醇有机溶剂减少了二氧化硅粒子的团 聚, 分散性得到较大的改善。图 2 (b ) 气相二氧化硅 的有效粒径为 599. 4 n m , 中值粒径 703. 3 n m , 粒径 分布比图2 ( 宽, 分布在 236. 5 "1519. 3 n m 之间。 a) 从图2 ( 与图2 ( 比较中看出, 制备的沉淀二氧化 a) b) 硅中值粒径小于气相二氧化硅, 且粒度分布更集中, 粒子大小均匀, 分散性好, 具有很好的工业价值。
超细二氧化硅, 俗称白碳黑, 以其优越的稳定 性、 补强性、 增稠性和触变性等一直是橡胶、 塑料、 涂 料等制品的重要填料之一。白碳黑根据制备方法主 气相法白碳黑, 用四氯化硅燃 1) 烧所得; ( 沉淀法白碳黑, 一般由水玻璃和酸沉淀 2) 所得; ( 溶胶凝胶法, 由硅酸酯水解所得。工业生 3) 产中主要采取气相法和沉淀法。气相法生产出的二 氧化硅纯度高, 粒径小, 分散性好但生产过程中能耗 大, 设备成本高;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成本低, 能耗 小, 但由于沉淀的硅酸粒子表面大量的羟基, 以及水 的存在, 在合成过程中形成大的聚集体影响了它的 应用, 所以解决好它的团聚问题, 增强它在应用中的 分散性一直是研究中的难点及热点。 本研究以工业水玻璃为原料, 沉淀过程发生在 有机溶剂的环境中, 添加分散剂, 降低了二次粒子聚 集体的尺寸, 和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工业品相比, 具有 同样良好的分散性。为了提高二氧化硅的表面活 性, 改善其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拓宽产品 的应用领域, 用三甲基一氯硅烷 (CTM , 二甲基二 S) 氯硅烷 (DCDM S
[ 4] ) 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 。 [ 1- 3 ] 要分为三种 : (
氧化硅, 工业品, 天津来福化工厂; 工业纯, 丙 CO2 , 三醇, 分析纯; 聚乙二醇 (PEI ) , 分析纯,相对分子质 量370 " 北京化工厂。 400 ; DCDM S, CTM S, ! " # 分析方法 激光粒度测试仪测定二氧化硅的粒径及分布; H itachi- 600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二氧化硅的颗 粒形貌; ASAP- 2000 型自动物理吸附仪氮气吸附法 测定粉末样品的吸附等温线, 根据氮气吸附实验数 据, 用红外对改性前后二氧化 BET 法求比表面积; 硅的结构进行鉴定。 二氧化硅的密度由 GB 10519 方法测得; 为了 更详细的描述二氧化硅的特征, 对其吸附水、 吸油值 即吸附邻苯二甲酸丁酯量进行了测定。 硅羟基的测定采用以下方法: 2 g 的二氧化硅放 入200 mL 的烧杯中, 加入 25 mL 的乙醇润湿, 然后 加入75 mL 质量分数为 20 % 的氯化钠溶液。对二 氧化硅悬浮液搅拌, 用0. 1 mol ・ L -1 HC l 或 0. 1 mol ・ -1 用0. 1 mol ・ L Na OH 调节 p H 值至4 , L -1 Na OH 对 溶液滴定, 直到 p H 值升到 9 恒定不变。硅羟基用 [ 5] p H 值从4 到9 所消耗 Na OH 的体积来表示 。 ! " $ 实验方法 ! " $ " ! 制备过程 反应在 500 mL 的烧杯中进行, 将5 % 首先配成丙三醇与水体积比为 1i 10 的底液,
s iO cH2 cHOHcH2 OH
或者是以氢键的方式
s i OH + HOcH2 cHOHcH2 OH HO"HOs i H s iO
!
2
结果与讨论
! " # 反应原理 水玻璃溶液中, 硅以单态、 低聚态和高聚态硅酸 离子形式存在, 其中低聚态硅酸根离子约含 8 个以 下的硅原子; 高聚态硅酸根离子较大, 以粒径 1 !2 n m 的 胶 态 粒 子 形 式 存 在。当 向 水 玻 璃 溶 液 通 入 使体系的碱度降低从而诱发硅酸根的聚合 cO2 时, 反应, 形成硅溶胶, 随着 p H 值的进一步降低, 二氧 化硅胶粒进一步聚合沉淀出来。 改性过程中, 采用三甲基一氯硅烷、 二甲基二氯 硅烷进行处理, 反应为
"
! " ! 二氧化硅性能的探讨 ! " ! " # PEI 和丙三醇的作用机理 PEI 作为分散 剂, 主要是分子中的亲水链与沉淀的粒子通过氢键 结合, 吸附在粒子的表面。当初始二氧化硅颗粒从 溶液中形成后, 由于颗粒很小, 表面能很大, 因此彼 此间很容易相互吸引形成强烈的团聚体。当添加 具有疏水链的 PEI 吸附在颗粒表面, 使颗 PEI 之后, 粒间的位阻作用大大增强, 同时静电斥力也有所提 高, 从而起到分散的作用。 丙三醇水溶液作为反应的介质, 目的是为了使 二氧化硅的表面亲水性部分转化为疏水性, 丙三醇 的羟基与二氧化硅的羟基结合, 减弱了白碳黑颗粒 间的相互作用, 有效的阻止了二氧化硅本身的团聚。 它们通过聚合反应结合, 或者通过氢键结合
第5 期 表1 T able 1
样 吸水量 /
3/
洪立福等: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 二氧化硅物理性能的比较
・ 7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