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4节 过滤
《化工原理》授课计划

《化工原理》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化工原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涵盖了流体流动、传热、蒸发、过滤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化工、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共有32学时,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
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流体流动基础第一节流体性质与流体静压强第二节流体流动现象与规律第三节流体流量测量与计算方法第四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第五节流体输送设备的选择与计算教学安排:4学时(理论)+ 2学时(实验)第二章传热原理与应用第一节传热基本概念与方式第二节热传导与对流传热第三节热辐射与间壁式换热器第四节热量传递速率计算与设备选择教学安排:6学时(理论)+ 2学时(讨论)第三章蒸发原理与技术第一节蒸发基本原理第二节蒸发设备与选择第三节蒸发过程计算与优化教学安排:4学时(理论)+ 2学时(实验)第四章过滤与分离原理第一节过滤基本原理与过程描述第二节过滤设备与选择第三节过滤过程计算与优化教学安排:3学时(理论)+ 实验+2学时(实践)和指导/答疑时间(x 小时)为其他三部分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或实践指导时间。
2个课时建议每周一次或组织相关活动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建议在课程结束前一周进行一次总结性的复习和答疑,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实验部分,应注重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器材,并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在实践环节,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思路。
同时,应注重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化工原理 第三章教材

(1) 该降尘室的含尘气体处理能力,m3/s;
(2) 若在该降尘室中均匀设置 9 块水平隔板,则含尘气 体的处理能力为多少 m3/s?
B、增稠器----分离悬浮液(连续生产过程)
① 干扰沉降:相邻颗粒的运动改变了原来单个颗粒周 围的流场,颗粒沉降相互干扰
② 壁效应:壁面,底面处曳力 ↓ ③ 颗粒形状:
例 5-1 颗粒大小测定 已测得密度为 ρp = 1630kg/m3 的塑料珠在 20℃ 的 CCl4 液体中的 沉降速度为 1.70×10-3m/s,20℃时CCl4 的密度ρ=1590kg/m3,粘度 μ=1.03×10-3Pa/s,求此塑料珠的直径
A、受力分析
重力:Fg
mg
6
d
3 p
p
g
浮力:
Fb
m
p
g
6
d
3 p
g
曳力: Fd
Ap
1 u2
2
B、重力沉降的几个阶段
1. 沉降的加速阶段:
设初始速度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g
Fb
Fd
m du
d
0
du
(p
)g
3
u2
d
p
4d p p
2. 沉降的等速阶段
u Fd
, du
d
某一时刻,du d
悬浮液在任何设备内静置,均会发生沉降过程,其中固体颗粒在 重力作用下沉降与液体分离
➢ 工作原理: ➢ 沉降的两个阶段: 上部----自由沉降 下部----干扰沉降
第三章 化学助滤剂NEW

第三章 助滤剂
第三节 化学助滤剂的助滤行为
化学助滤剂分为高分子絮凝剂和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不改变现场已有 的过滤条件,通过添加各种絮凝剂或表面活性剂来达到提高过滤机的生产能力和降低滤饼残留水分的目 的。本着这种愿望,人们总是习惯于针对某一特定的物料,在特定的过滤条件下,例如:特定过滤压差、 过滤时间等,采用各种絮凝剂或表面活性剂作广泛的试验探索,有的甚至于就现场限定的过滤条件下进 行工业试验。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试验结果很难正确反映化学助滤剂的助滤规律,甚至会相互矛盾。实际 上任何一种助滤剂的助滤效果均与所处理的物料性质、颗粒粒度及分布、过滤压差、时间等因素有关。
- 45 -
第三章 助滤剂
图 3.4 PCRE 对赤铁矿接触角的影响 1, PCRE 2, NAOL
4 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型助滤剂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对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助滤性能的研究,都是以赤铁矿的重选精矿为对象,且经过了实
验室矿。
- 46 -
第三章 助滤剂
第五节 采技服助滤剂应用实例
一、名称与分类
目前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所用助滤剂主要型号为 BHZ-01B、BHZ-03、BHZ-04 等,主要应用于 SZ36 -1 油田的注水系统。
二、适用对象与条件
采技服助滤剂适用于水源井的产水,加药浓度为 30ppm 左右,能够有效的降低悬浮固定含量和粒 度中值。
三、使用地点
SZ36-1 油田自 2003 年以来一直向水源井产水中注入浮选剂。有效的降低了注水中悬浮固体含量及 粒度中值。
二、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滤液表面张力,使滤饼孔隙中的毛细压力降低,从而强化滤饼的脱水过程,除此 之外,在滤饼脱水阶段由于表面活性剂降低了(空)气一水界面的张力,因而可提高空气驱带滤饼毛细孔 残留水和颗粒之间相互接触所夹持的钟摆状态水的效率,其机理如图模型所示: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4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基础练习

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基础练习题1.欲除去混在BaSO4中的少量CaCO3杂质,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盐酸、过滤B.稀硫酸、过滤C.NaOH溶液、过滤D.四氯化碳、分液2.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少量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A.具有吸附性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3.某pH=1的Zn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为了除去FeCl3杂质,需将溶液调至pH=4,在调节溶液pH时,应选用的试剂是( )A. NaOHB. ZnOC. Na2CO3D. Fe2O34.在2m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和NaI溶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A.只有AgCl沉淀生成B.只有AgI沉淀生成C.生成等物质的量的AgCl和AgI沉淀D.两种沉淀都有,但以AgI为主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B.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sp(BaCO3)<Ksp(BaSO4)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已知Ksp(Ag2CrO4)=2.0×10-12,Ksp(AgCl)=1.8×10-10 ,说明Ag2CrO4的溶解度小于AgCl6.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AgI)=8.5×10-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B.将0.001mol·L-1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一定产生AgI沉淀C.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Ag+)>c(Cl-)7.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Mg2++2HCO3-+2Ca2++4OH-=2H2O+Mg(OH)2↓+2CaCO3↓B. Cu2++H2S=CuS↓+2H+C.Zn2++S2-+2H2O=Zn(OH)↓+H2S↑D.FeS+2H+=Fe2++H2S↑8.实验: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三章 生物碱4-5节

CHCl3层 (中强碱)
CHCl3层 (弱碱)
(二)生物碱单体的分离
1、利用生物碱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总碱
酸水
酸水液(盐)
NaHCO3碱化, 三氯甲烷萃取
水层(莨菪碱)
三氯甲烷层 (东莨菪碱)
练习
• 1.在酸水溶液中可直接被氯仿萃取出来的生物 碱是
A.强碱 B.中强碱
C.弱碱 D.酚性碱 E.季铵碱
• 2.在生物碱酸水提取液中,加碱调pH由低到高, 每调一次用氯仿萃取一次,首先得到
A.强碱性生物碱 B.弱碱性生物碱 C.季铵碱 D.中等碱性生物碱 E.水溶性生物碱
2、利用游离生物碱在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混合物
少量CHCl3溶解 CHCl3 液
加入10倍量的乙醚
沉淀↓ (氧化苦参碱)
三、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原理:利用游离生物碱易溶于亲脂 性有机溶剂的性质进行提取。
提取前先用碱水(石灰乳或氨水) 湿润,使生物碱游离。再用氯仿、 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
方法 :回流或连续回流法。
三、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药材(须碱化)
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 (三氯甲烷 /苯)冷浸/ 回流
有机溶剂提取液(游离)
方法:浸渍、渗漉和回流法 继续纯化采用酸溶碱沉法。
二、乙醇溶剂提取法
药材
60%~95%乙醇渗漉/ 浸渍 /回流 乙醇提取液(盐、游离、脂溶性杂质)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液(盐、游离、脂溶性杂质)
加稀酸放置,滤过
酸水溶液(盐)
碱化
沉淀(脂溶性杂质)
总生物碱(游离)↓(可
碱水液(水溶性生物
过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去也可用氯仿萃取 ) 碱或杂质)
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4节 离子反应教案

第4节离子反应知识与技能:1.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学会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3. 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4. 培养运用归纳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熟悉的例子归纳离子反应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按已形成的思路进行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简要的话进行记忆,使认识得以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示更为广阔的化学天地,立志于从事化学、化工研究和生产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感受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流研讨】P98,学生完成【回顾小结】1.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1)写拆删检(2)离子不能共存法【板书】2.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提问】离子发生的产所在什么地方?【学生】水溶液中【追问】实验室制备氨气——2NH4Cl + Ca(OH)2===CaCl2+ 2NH3↑+2 H2O有没有离子反应?【学生】没有,因为不在水溶液中发生的【提问】在必修1中我们学到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什么?【学生】生成沉淀、生成水、生成气体(也有可以知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举例】SO42—、Cl—、CO32—的检验以及MgCO3沉淀的转化【教师】其实,生成水和生成像水一样的弱电解质也可以,比如讲,CH3COONa与盐酸HCl 反应、NH4Cl与NaOH反应大量Na2CO3与少量盐酸【板书】生成弱电解质【举例板书】CH3COONa+HCl===CH3COOH+NaClCH3COO—+ H+=== CH3COOHNH4Cl+NaOH===NH3•H2O+NaCl NH4+ + OH—=== NH3•H2ONa2CO3(过量)+HCl===NaCl+NaHCO3CO32—(过量) + H+=== HCO3—【提问】少量Na2CO3与大量盐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学生】Na2CO3+2HCl===2 NaCl+H2O+CO2↑ CO32—+ 2H+=== H2O + CO2↑【追问】那么这个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板书】↑【举例】比如讲NH4+的检验:NH4+ + OH—△NH3↑ + H2O(或浓碱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提问】Fe2+能否在硝酸中,浓硫酸中存在?【学生】不能【追问】为什么?【学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Fe2+被硝酸或浓硫酸氧化成Fe3+了。
化工原理(第四版)谭天恩 第三章 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三章
二、沉降设备
气 固 体 系---用于除去>75m以上颗粒 降 尘 室 重 力 沉 降 设 备 液 固 体 系 沉 降 槽
液固体系 旋液分离器
离 心 沉 降 设 备 旋风分离器 气固体系 ---用于除去>5~10m 颗粒
4d s g u0 3
如图3-2中的实线所示。
Re0=du0/ 1或2
24 层流区 Re0
u0
d 2 s g 18
----斯托克斯定律
作业:
10/69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三章
1、自由沉降
离心沉降速度 离心加速度ar=2r=ut2/r不是常量 颗粒受力:
加料 清液溢流 清液
耙 稠浆
除尘原理:与降尘室相同
连续式沉降槽
19/69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三章
增稠器(沉降槽) 特点:
属于干扰沉降 愈往下沉降速度愈慢-----愈往下颗粒浓度愈高,其表观粘 度愈大,对沉降的干扰、阻力便愈大; 沉降很快的大颗粒又会把沉降慢的小颗粒向下拉,结果小颗 粒被加速而大颗粒则变慢。 有时颗粒又会相互聚结成棉絮状整团往下沉,这称为絮凝现 象,使沉降加快。
9 B dc Nu i s
含尘 气体 A
B
净化气体
N值与进口气速有关,对常用形式的旋风分离器,风速 1225 ms-1范围内,一般可取N =34.5,风速愈大,N也 愈大。 思考:从上式可见,气体 ,入口B ,气旋圈数N ,进口气速ui ,临界粒径越小,why?
D
结论:旋风分离器越细、越长,dc越小
这种过程中的沉降速度难以进行理论计算,通常要由实验决 定。
第三章沉降与过滤(化工原理王志魁版)

互不碰撞、互不影响。
浮力Fb
阻力Fd
p , 颗粒下沉
p
2020/8/3
重力Fg
2
重力:Fg
mg
6
d p3pg
浮 力 :Fb
6
d p3 g
阻力:Fd
Ap
u2
2
4
d p2
u2
2
Fg Fb Fd ma
6
dp3pg
6
d
3 p
g
4
d p2
u2
2
6
d
3 p
pa
2020/8/3
3
重力沉降速度: 颗粒受力平衡时,匀速阶段颗粒相对 于流体的运动速度。
缺点: 清灰难; 隔板间距小,
颗粒易被扬起。
15
3. 临界颗粒直径
临界颗粒直径dpC——降尘室理论上能100%除去的 最小颗粒直径。
层流
ut
d
2 pc
(
p
18
)g
ut
H L
u
qV WL
d pc
18 ( p )g ut
18 qV ( p )g WL
2020/8/3
16
(二)沉降槽(增稠器) 1. 悬浮液的沉聚过程
b ui
rm——平均旋转半径
2020/8/3
23
沉降速度:
ur
dp2(p 18
)
ui2 rm
沉降时间:r
b ur
18brm d p2 ( p )ui2
停留时间: 2 rm n n——旋转圈数
ui
沉降分离条件: r
2020/8/3
24
b 临界颗粒直径:d pc 3 nui ( p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床层中空隙体积占床层总体积的比率。
床层层空隙体 床层层体 颗粒总体积 ε 床层层总体 床层层总体
影响因素: a.颗粒粒径的均匀性: 粒径越均匀, ε越大。 b.颗粒表面的光滑性: 颗粒表面越光滑,ε越小。 c.颗粒的大小: 颗粒粒径越大,ε越大。 d.非球形颗粒的球形度: 球形度越小,ε越小。 e.床层的堆积方式: 乱堆床层ε大。 f.床层的堆积速度:堆积越快,ε越大。
优点:织物介质薄,阻力小,清洗与更新方便,价格比较便
宜,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过滤介质。 b)多孔固体介质:如素烧陶瓷,烧结金属.塑料细粉粘成的 多孔塑料,棉花饼等 这类介质较厚,孔道细,阻力大,能截留1~3μm的颗粒
c) 堆积介质:由各种固体颗粒(砂、木炭、石棉粉等)或非
编织的纤维(玻璃棉等)堆积而成,层较厚。 d) 多孔膜: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膜很薄(几十μm到200μm) ,孔很小,可以分离小到0.05μm的颗粒,应用多孔膜的过滤有 超滤和微滤。
3.2
过滤分离原理及设备
3.2.1流体通过固定颗粒床层的流动
一、固体颗粒群的特性
——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称为颗粒群。
1.颗粒群粒度分布
颗粒群的粒度组成情况即粒径分布。可用筛分分析法 测定各种尺寸颗粒所占的分率。 2.颗粒的平均粒径
1 d x d
p n i 1
G x G
i
i
i
pi
二、固定颗粒床层的特性
2)如将此过滤时间延长一倍,可再得滤液多少?
解:1)过滤时间
1 0.1 / 0.5 0.25m / m 1 1 0.1 / 0.5
3
3
ν——滤饼体积与相应的滤液体积之比
2P1 s 2 9.81 10 4 3 2 K 6 10 m / s 3 11 r0 1.0 10 1.3 10 0.25
V Ve 2 1 s e
e
Ve
e
e
e
积分两式,并令 K=2kΔP1-s
V KA
2 2 e
V 2V V KA
2 2 e
两式相加,得:
(V V ) KA ( )
2 2 e e
——恒压过滤方程式
表明:恒压过滤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的关系为抛物线方程
当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Ve=0,θe=0,过滤方程式则变为
2 Le u1 hf de 2
de
Le
P
u1 : 实际填充床中颗粒空隙间的流速
A 由质量守恒得: u1 Au
u1,d e
床层截 面积
u1
u
模型参数或 固定床的流 动摩擦系数
Le (1 ) 2 P (1 ) 2 ( ) u ' 3 u 3 L 8L p (忽略位能(重力)) L
——滤饼的比阻,1/m2
3
dV P u= Ad rL
c
(4)
令
R rL
c
——滤饼阻力
dV P u= Ad rL
速度=推动力∕阻力
(5)
由R=rL可知,比阻r是单位厚度滤饼的阻力, r Pc
数值上等于粘度为1Pa.s的滤液以1m/s的平均流速通过厚度为 1m的滤饼层时,所产生的压强降 。 反映了颗粒形状、尺寸及床层空隙率对滤液流动的影响 床层空隙率ε愈小及颗粒比表面积α愈大,则床层愈致密,对 流体流动的阻滞作用也愈大。
二、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是滤饼的支承物,应具有下列条件: a) 多孔性,孔道适当的小,对流体的阻力小,又能截住要 分离的颗粒。 b)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化学腐蚀。 c)足够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 d) 价格便宜
工业常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
a) 织物介质:又称滤布,包括有棉、毛、丝等天然纤维, 玻璃丝和各种合成纤维制成的织物,以及金属丝织成的网 能截留的粒径的范围较宽,从几十μm到1μm。
∵滤布阻力可忽略
2
q K
2
2 3
q 1.5 s 375s K 6 10
过滤康采尼方程
3.2.3过滤基本方程式
一、滤液通过饼层的流动
P 5 2 (1 ) 2 u 3 L
P u ( ) 5a (1 ) L
3 c 2 2
——(3.59)过滤速度表达式
二、过滤速率与过滤速度 过滤速率 单位时间通过的滤液
过滤速度
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获
4.床层流道的当量直径de
• ①将床层中的不规则通道简化为长度为le的一组平行细管。 • ②细管的内表面积等于床层颗粒的全部表面积。 • ③细管的全部流动空间等于床层的空隙体积。
4 流道截面积 4 流道截面积 l d 润湿周边 润湿周边 l
e e
e
4 床层的流动空间 4 床层空隙总体积 细管的全部内表面积 床层颗粒总表面积 4 床层总体积 4 床层颗粒总表面积 床层颗粒总表面积 床层总体积 4 4 a 1 a
一、过滤方式
1.滤饼过滤 固体颗粒成饼层状沉积于过滤介质表面, 形成滤饼 适用于处理固相含量稍高(固相体积分 率在1%以上)的悬浮液。 过滤 2.深层过滤 固体颗粒的沉积发生在较厚的粒状过滤 介质床层内部,悬浮液中的颗粒直径小于 床层直径,当颗粒随流体在床层的曲折孔 边穿过时,便粘附在过滤介质上。 适用于悬浮液中颗粒甚小且含量甚微 (固相体积分率在0.1%以下)的场合 3.膜过滤
u
dV P P (7) Ad (rL rLe ) r ( L Le )
(7)式就可以写成
2
dV A P ——过滤速率的一般关系式 d rv (V V )
e
dV P Ad rv (V V ) A
e
可压缩滤饼的情况比较复杂,它的比阻是两侧压强差 的函数,
2. 床层的平均自由截面积A
• ——有效流动截面积在高度范围的平均值
A L A 空隙体积 A L A 床层体积
床 床
3. 床层的比表面积
b
A A
床
颗粒表面积 颗粒体积 颗粒表面积 颗粒体积 a 床层体积 床层体积
床层体积
空隙体积 a 1 a 床层体积
数学模型
(3)模型的检验和模型参数的估值
经实验数据验证简化模型合理,并且,
当: Re
deu1 u 2 (床层雷诺数) 4 a(1 )
K' ' Re'
P (1 ) 2 ' u L 3
康采尼方程:
2 2 P ' (1 ) K u 3 L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μ,r’及ν均可视为常数。
1 令 k r
k——表征过滤物料特性的常数,(m4/N.s)。
A P 则过滤速率 dV 变为:dV kA P d r (V V ) d V V
2 1 s
2
1 s
e
e
积分得 :
(V V ) kA P d
五、过滤基本方程式
滤饼厚度L与当时已经获得的滤液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
LA V
同理 :
L V A
e
ν——滤饼体积与相应的滤液体积之比,无因次,m3/m3 。
vV Le A
Ve——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或称虚拟滤液体积,m3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一定介质过滤一定的悬浮液时, Ve为定值,但同一介质在不同的过滤操作中,Ve值不同。
定义
体积
得的滤液体积称过滤速度
Pc dV 3 APc dV 3 表达式 2 ( ) 2 ( ) u 2 2 Ad 5a (1 ) L d 5a (1 ) L
三、滤饼的阻力
令
r
5a (1 )
2
2
Pc dV 3 u 2 ( ) 2 Ad 5a (1 ) L
b
5.颗粒的密度
• 颗粒的真密度:当不包括颗粒之间的空隙时,
单位颗粒群体积内颗粒的质量,kg/m3。
•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当包括颗粒之间的空 隙时,单位颗粒群体积内颗粒的质量,kg/m3。
三、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床层(固定床)的压力降
(2)流体压降的数学模型 流体流过圆管的阻力损失数学描述: 并联 管道
三、滤饼的压缩性和助滤剂
滤 饼 不可压缩滤饼: 颗粒有一定的刚性,所形成的滤饼并 不因所受的压力差而变形
可压缩滤饼:颗粒比较软,所形成的滤饼在压差的作
用下变形,使滤饼中的流动通道变小,
阻力增大。
加入助滤剂可减少可压缩滤饼的流动阻力 预涂 用助滤剂配成悬浮液,在正式过滤前用它进 加入方法 行过滤,在过滤介质上形成一层由助滤剂组 成的滤饼。 将助滤剂混在滤浆中一起过滤
uL
四、过滤介质的阻力
过滤介质的阻力也与其厚度及本身的致密程度有关,通常把
过滤介质的阻力视为常数。
滤液穿过过滤介质层的速度关系式 :
dV P u= Ad R
c
m
m
dV p p p Ad ( R R ) ( R R )
m m m
串联分压
(6)
式中:ΔP=ΔPC+ΔPm ,代表滤饼与滤布两侧的总压强降 ,称为过滤压强差。也称为过滤设备的表压强 。
q K
2
例:过滤一种固体颗体积分数为0.1的悬浮液,滤饼含水的体积分数 为0.5,颗粒不可压缩,经实验测定滤饼比阻为1.3×1011m-2,水的 粘度为1.0×10-3Pa.s。在压强差恒为9.8×104Pa的条件下过滤,假
设滤布阻力可以忽略,试求:
1)每m2过滤面积上获得1.5m3滤液所需的过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