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选择题答题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

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
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精选ppt
12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的是时光
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D. “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
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精选ppt
9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技巧分析
精选ppt
10
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如何理解词语: ①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②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③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点。
精选ppt
11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
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
精选ppt
3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理解思想内容—背景、题材、主旨 5、把握情感态度—作者及其情感
精选ppt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突破选择题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突破选择题
【注】 ①莫徭:瑶族的古称。②丽谯:城门更楼。
【读懂诗歌】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杀气阵阵逼蓝天,瑶民队伍好雄壮。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西山红叶林尽染,烧过草地好围歼。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突破选择题
突破选择题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目录 CONTENTS
一、明确古代诗歌客观题四大设误点 二、突破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大考点。选择题和主观 题只是题型不同,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解答诗 歌选择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 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 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 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 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 “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 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 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边练边悟】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蠙
A.首联写出了老将在经历百战之后,有功成
身退之感,喜欢安静的生活,表达出老将对于仙家

古代诗歌选择题突破方法

古代诗歌选择题突破方法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 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错项】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解析】 语言鉴赏不当 典例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 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 的“寒气”作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 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 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 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错项】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 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 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解析】 C 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 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 项,属情感分析不准,无中生有,“韶光易逝”的情感在尾联没有体现。 错解词语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万能答题模式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万能答题模式

3.抒情方式的鉴赏 【问题模式】 ⒈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⒉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⒊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案模型】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 (结构上)起到了……作用。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 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不是我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 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诗人用杜鹃的意象(手法),仿佛令人感 觉到它哀切的啼声(内容),渲染了悲伤的氛 围(效果),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 (效果)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 悲伤之情(情感)。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 “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手法), 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结构),写活 了作者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内容), 写尽了作者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 理(内容)。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情感)。
4.意象的鉴赏 【问题模式】 ⒈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⒉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案模型】

古诗选择题答题技巧

古诗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析:B,“少邻并”是指周围没有邻居,地方偏僻。 译错实词
【1999•全国】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பைடு நூலகம்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 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 “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高考回顾
2017全国卷 3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D )(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解析:BE,B项考查的是语句理解和情感,是对曾经一起赏月的人而今不在身边的境况 感到无限伤感。E项是情感的偏差,主要的情感是对人的思念,对物是人非的感伤。

古诗选择题解题技巧

古诗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说明》对古诗鉴赏的总体要求是: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多选题的题干一般是“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这一题,可以对多个考点进行灵活考察,无论是古诗所蕴含的思想内 容、观点态度,还是古诗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都会进入到命 题范围内。
2.概括错误——意境分析不当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①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②。 【注】①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②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 源记》中的典故。
【错项】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3.手法错误
长安春望 卢纶 唐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错项】C颈联转入写景,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故乡之远。 【解析】手法错误。诗人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近看宫阙,错落有 致,落晖笼罩,此句写景,并无用典,“用典”无中生有。
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错4项】】徽C:. “琴醉徽翁,去系后弦”之两绳句。描此写处醉代翁指离琴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
诵表达思念之情。
【解析】选项C翻译错误。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研修在琅 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选项C中的“朝吟夜怨”指的是 “流泉的”声音,不是作者。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选择题通过给出的选项内容,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考情报告】考情调研: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两套和全国卷两套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学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1.思想内容: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诗歌内容。

2.形象画面: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

3.表达技巧: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4.语言特点: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述的正误。

从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选择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的命制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⑤拼凑词句。

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典例剖析】(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古诗选择题解题技巧

古诗选择题解题技巧

2.概括错误——风格错误
【错项】E.这首诗语言深沉隽永,雄伟壮阔,纤巧与粗放兼而有之。
【解题攻略】把握名家风格、品读意境、 关注题材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①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②。 【注】①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②人物是秦余: 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错项】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 壮阔美好。 【解析】 C意境分析不当。“壮阔美好”错,应是“幽僻冷 寂”的意境。
《高考说明》对古诗鉴赏的总体要求是: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多选题的题干一般是“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这一题,可以对多个考点进行灵活考察,无 论是古诗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还是古诗中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都会进入到命题范围内。
2.概括错误——意境分析不当
【解题攻略】把握意境特点、特定意象,关注 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
2.概括错误——情感体察有误,不明作者意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 日青帘②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③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④。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时年 【错项】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 他才四十二岁。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②青帘: 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借指酒家。③缟袂:白衣。④外家:娘家。 E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 悠闲自得的心情。 B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E 【解析】概括错误。 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 的心情。从注释“被罢官而闲居”以及词中“多情白发春无奈”中 可以看出,并不是悠闲自得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展示
例题展示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 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 ,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 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 ,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 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 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真题回放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 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 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 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真题回放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 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 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用典是否准确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 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内容理解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内容分析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 思想内容 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 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情感主旨 (答案:BD) (2017全国卷Ⅱ)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语文组 黄惠玲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选择题的考查题型。 2、明确诗歌选择题的命题内容。
3、掌握诗歌选择题答题技巧。
真题回放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17全国卷Ⅰ)
本课小结
1、词句理解 2、句子赏析 3、思想情感 4、手法分析 5、诗歌形象 6、诗歌语言
谢谢大家!
命题内容
1、词句理解 2、句子赏析 3、思想情感 4、手法分析 5、诗歌形象 6、诗歌语言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 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 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 字而已。”
应对策略
1、诗歌形象分为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等三类。 2、鉴赏景物形象,要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分 析它们的特征,通过整合感知营造的氛围。 3、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描写抓住事物的特性, 从中分析诗人要言的是什么志、什么情。 4、人物形象,要熟知诗歌中的几种常见形象类型, 结合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不可以他人的理解代替自 己的理解。
(2017全国卷Ⅲ)
真题回放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 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 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 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 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 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2017全国卷Ⅲ)
应对策略
一,熟练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写景手法、抒 情方式、修辞手法等) 二,选项中,表现手法的地方要关注,找到切实的依 据,注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
诗歌形象
(例题展示杜甫《对雪》)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 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 ,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写炉火 燃尽的情景)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 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 象。(“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句子赏析
(2017全国卷Ⅲ )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 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 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 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诗人 心中的不平与辛酸)
应对策略
句子的赏析,是在词句理解基础上更进一步,一般会 结合其他的考点进行考查。因此,一要注意词句解说 是否曲解原意。二要注意选项中涉及的表现手法是否 正确,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恰当。
真题回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 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 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 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 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2017全国卷Ⅰ)
诗歌语言
(例题展示杜甫《对雪》)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 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 ,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写炉 火燃尽的情景)
应对策略
诗歌语言包括炼字和语言风格。 炼字类型,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语言风格 ,要记住常见的诗歌语言特点,深入体会其 内涵,解题时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
应对策略
一,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 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 二,要多关注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中心主旨的把握,注意主 题情感分析是否得当。
手法分析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 作者的喜悦心情。 (2017全国卷Ⅰ)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 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2017全国卷Ⅲ) 题目: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 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017全国卷Ⅱ)
思想情感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 他考官来完成。 (2017全国卷Ⅰ) (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 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 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 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 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例题展示杜甫《对雪》)
真题回放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 首联句意理解 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 第三句赏析 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 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第四句赏析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 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颈联内容情感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 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内容情感 (答案:不正确的两项
真题回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 首句作用 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词句理解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 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第五句语句理解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 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第六句语句赏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 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第七八句内容和 情感 (答案:BE) (2017全国卷Ⅰ)
(答案 CE)
词句理解
(2017全国卷Ⅰ)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 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 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 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 喻人人肃静。
词句理解应对策略
第一、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 行翻译,复活诗句中所说的景物或事件, 进而推断选项中词语的解释或 对句意的理 解是否正确。 第二、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或结合 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测。
真题回放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 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 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2017全国卷Ⅱ)
真题回放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 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 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 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 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017全国卷Ⅱ) (答案: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