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入门ppt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精品课件79(共42张)

二. 情 感 题
把握方法 看诗眼(直接抒情) 看意象(间接抒情) (看题目、看注解) 三恨 南宋诗词 三忧 忧己: 恨敌人侵略 恨战争残酷 恨朝廷无能 忧国: 国土沦丧 忧民: 人民流离失所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抗金爱国. 杀敌报国
三. 解读形象题
答题模式
形象 = 性格 + 品德 + 身份 江村即事
诗词的意境鉴赏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雄浑苍凉)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 (孤寂冷清) (恬淡闲适) (伤感无奈) (乐观豁达) (喜悦生机)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五类诗词情感基本解读
四 步 法
手法 意境 情感
模 式
通过描写……景物 + 运用……手法 + 营造了……意境 + 更好地抒发了……感情 注意 要根据题目要求变化环节和顺序
一.景情关系题
四 步 法
1.解: 描写了……景物 2.手: 运用了……手法 3.意: 营造了……意境 4.情: 抒发了……情感 注意方式 正衬 乐景乐情. 哀景哀情 反衬 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诗词的意象(形象、物象)
景
旭日东升— 落叶飘飞— 品德 生机、活力、希望 萧瑟、冷清、落寞 菊--荷--隐逸 脱俗
意 象
物
感情
松--- 坚强 竹--- 气节 梅--- 高洁
柳.南浦.长亭.杨花.阳关 --离别 月.雁.笛.落日.杜鹃 --思念 西风.梧桐.冷雨.寒蝉.斜阳--凄清
人 (抒情主人公)
用典(古代典故. 讽今与自况) 烘托.想象.象征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精品课件731(共46张)

区别“渲染”和“烘托 ”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 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 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 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 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 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 烘托情感。
(2013·新课标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 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 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 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 分析3分)。
赋比兴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 打比方用比喻, 兴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 兴致,引发诗人歌唱,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 开端。比兴常常结合使用。如果通篇贯穿着这 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诗经·氓》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qiā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 惊人的美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回味空间。
区别“烘托”与“衬托”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精品课件735(共60张)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 句、诗眼、语言特色。同时,我们还要品 : 味诗歌的词语,掌握诗歌的句法,把握诗 歌的语言风格,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
► 类型一 炼字
知识储备 (三年高考P128"诗歌的炼字艺术“)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 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 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 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 术的地方。
即学即练
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 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答:“疑”“急”二字用得确是传神。(步骤一:表 明看法)“疑”,怀疑,大人本不疑,小孩才疑。 “急”,急忙,扣住小童的思维特点来写,很有情趣。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乡村春日,人们都 在田间劳作,村里很是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 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 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了 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客。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作者用 “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 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成功地描写了 一个热情、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步骤四: 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4.叠音词
叠音词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绵密曲折, 富有音乐美,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 《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 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 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 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5.色彩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 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 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 句》)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 映衬,物象的色度、明度、彩度之间是那 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 和谐的暖色感。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 句、诗眼、语言特色。同时,我们还要品 : 味诗歌的词语,掌握诗歌的句法,把握诗 歌的语言风格,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
► 类型一 炼字
知识储备 (三年高考P128"诗歌的炼字艺术“)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 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 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 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 术的地方。
即学即练
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 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答:“疑”“急”二字用得确是传神。(步骤一:表 明看法)“疑”,怀疑,大人本不疑,小孩才疑。 “急”,急忙,扣住小童的思维特点来写,很有情趣。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乡村春日,人们都 在田间劳作,村里很是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 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 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了 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客。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作者用 “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 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成功地描写了 一个热情、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步骤四: 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4.叠音词
叠音词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绵密曲折, 富有音乐美,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 《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 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 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 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5.色彩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 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 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 句》)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 映衬,物象的色度、明度、彩度之间是那 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 和谐的暖色感。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ppt优秀课件(共24个文件)15

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 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9.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承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
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其为传
信的使者。唐·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勤为探看。”
10.登高
古时重阳有登高的习俗。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来 以此代指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 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7.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
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梦蝶
也称“化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商女 语出唐·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作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 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
时犹唱,《后庭》遗曲。”
16.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
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
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 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 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 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长亭
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
文从武。唐·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 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 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其为传
信的使者。唐·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勤为探看。”
10.登高
古时重阳有登高的习俗。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来 以此代指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 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7.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
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梦蝶
也称“化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商女 语出唐·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作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 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
时犹唱,《后庭》遗曲。”
16.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
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
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 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 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 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长亭
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
文从武。唐·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 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 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 (共79张PPT)

意 境
1.意境概述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 “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创设的意境上,其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清幽明净,如“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古
代
10.慷慨悲壮
诗
·情感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心中郁结,愤慨不已。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泪下,感慨万千。
歌
常
见
11.幽默讽刺
的
·多用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法,突出事物特征,揭露
古代诗歌的 语言
古代诗歌中的 炼字
古代诗歌常见 的语言风格
古
代
诗
歌
中
拟 颜 叠数 虚 形 动
声 色 音量 词 容 词
词 词 词词
词
的 炼
字
动词
形容词
虚词
•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
• 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如王
• 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
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要
驾《晴景》:“雨前初见
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
诗
人
形
儿 怜 戍 友 矢 怀 寄 心不
象
女 才 守 人 志 才 情 怀慕
情 惜 边 送 报 不 山 天权
长 贤 关 别 国 遇 水 下贵
的 的 、 、 、 、 、 、、
形 形 反 思 慷 壮 归 忧豪
象 象 对 念 慨 志 隐 国放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PPT课件 1(10份打包)4

夸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
张 忧愁之深。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
对 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
比 杨贵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到对比的数字中。
比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
品味关键词(炼字)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 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 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 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 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整体点明地 位 )② 第 一 句 写 初 至 燕 台 这 地 势 险 要 的 边 塞 重 镇 而 心 为 之 “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 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 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 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 人的心灵震撼。(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
析。 5.(2013·辽宁高考)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备考方略] 赏析关键句“2步骤”
[应用体验] 7.(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PPT优秀课件(共24个文件)

答案: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 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 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 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
诗歌的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现的生活图景。它一般分 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
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登高》中杜甫的
形象,后者如《观猎》中将军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 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 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 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 物的态度的角度进行。
虽然冷寂却不绝望,虽然孤独却不悲观,虽然遗世却仍
然伟岸。这种形象就是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答案:“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
境的人物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寄寓了自己孤高、 超脱、自傲的复杂思想感情和敢与恶势力抗衡、保持独 立人格的情操。
二、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
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
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 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 “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唐 ]岑 形象、 参 表达 《发 技巧、 临洮 唐诗 情感 将赴 北庭 留别》
考卷分析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点 选篇 体裁
①古人认为这首 诗的颔联“乃晚 唐巧句”,请指 出这一联巧在哪 语言、 全国 里,并简要赏析。表达 卷Ⅱ ②这首诗的后两 技巧、 联表达了作者什 情感 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寻南溪常 ①点明了地点(南溪)。② 山道隐居》 交代了人物(道人)、事件 (寻)。③提示了写作对象 (常山道人隐居)。 《望江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 怨·送别》 诗)。②暗示了作品的感情 基调(怨)
如何读懂诗歌 2、看注释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 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 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 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诗歌相关知识
二、古代诗歌一般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诗 近体诗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
(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 情(主)
诗歌相关知识
首句渲染气氛 上片 (阕) 词 下片(阕)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诗歌相关知识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专题入门
考点解读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
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考卷分析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点 选篇 体裁
①与《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相 比,本诗描写塞 外景物的角度有 全国 何不同?请简要 卷Ⅰ 分析。 ②诗的尾联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对全 诗的情感抒发有 怎样的作用?
如何读懂诗歌 3、知人论世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点 选篇 体裁
[宋 ]欧 阳修 《礼 部贡 宋诗 院阅 进士 就试》
2017
本诗的第四句 “下笔春蚕食叶 全国 声”广受后世称 表达 卷Ⅰ 道,请赏析这一 技巧 句的精妙之处。
考卷分析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点 选篇 体裁
2017
全国 本诗首联表现了 形象 卷Ⅱ 诗人什么样的性 格?请加以分析。
①诗的颈联又作 “臂弱尚嫌弓力软, 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 好?为什么?请简 语言、[宋]曹 2016 全国 要分析。 表达 翰《内 宋诗 卷Ⅲ ②这首诗与辛弃疾 技巧、宴奉诏 的《破阵(醉里挑 情感 作》灯看剑)》题材相 似,但情感基调却 有所不同,请指出 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卷分析
如何读懂诗歌 1、看标题
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 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 诗歌鉴赏的向导。
卷别 2015全 国新课 标卷Ⅱ 2015福 建卷
2014全 国大纲 卷 2014广 东卷
标题 蕴含信息 《残春旅舍》 ①点明了时间(残春)。② 点明了地点(旅舍)。③暗 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残)。 《秋夜纪怀》 ①点明了时间(秋夜)。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纪怀)。
诗歌相关知识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 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 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 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 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 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宋 ]苏 宋诗 轼 《送 子由 使契 丹》
考卷分析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 点 选篇 体裁
2017
请从“戏赠” 全国 入手,结合 情感 卷Ⅲ 全诗,分析 作者表达的 情感态度。
[唐]白居易 《编集拙诗, 唐诗 成一十五卷, 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 李十二》
考题特点
①客观选择题(5分)+简答题(6分) ②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
2015
[唐 ]韩 偓 《残 唐诗 春旅 舍》
考卷分析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点 选篇 体裁
①诗的前四句描 写了什么样的景 象?这样写有什 么用意? 全国 ②诗中运用任公 卷Ⅰ 子的典故,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2016
[唐 ]李 唐诗 形象、 白 表达 《金 技巧、 陵望 情感 汉江》
考卷分析
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
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
哀情等。
怎样才算读懂诗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③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 史怀古等; ④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 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 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 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诗歌相关知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 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 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 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点 选篇 体裁
[唐 ]杜 甫 《丹 青引 唐诗 赠曹 将军 霸 (节 选)》 ①如何理解曹霸 画的马“一洗万 古凡马空”?曹 霸是怎样做到的?思想 全国 请简要分析。 内容、 卷Ⅱ ②为了突出曹霸 表达 的高超画技,诗 技巧、 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2016
考卷分析
年度 卷别 题干 考点 选篇 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