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

诏以立守楚州。

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

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

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

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

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

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

”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众巷哭。

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

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

②擐(hun):穿。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A:中六失,战益厉厉:激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1)遵循自律(律己);正直;客观(公正)原则(2)不违背。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

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强调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所以并不违背。

【解析】【分析】(1)第一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这是说要自律或严于律己;第二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这是说要以正直待人;第三则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这说明待人要客观公正。

(2)从语段来看,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这里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而“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姚鼐(清)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富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怒,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卷182)(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B.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C.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D.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漕运,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运输方式,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统编版高中语文精准训练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古代改革者——一代政治家范仲淹、张居正

统编版高中语文精准训练 文言文阅读 群文通练一 古代改革者——一代政治家范仲淹、张居正

群文通练一 古代改革者——一代政治家范仲淹、张居正 主题导语 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明代张居正的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的两次变法运动。

范仲淹的改革,遭到了权贵们的各种反攻,又得不到皇帝的全力支持,基本以失败而告终;张居正的改革影响深远,为大明朝续命60年之久。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它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改革领导者的意志和决心,也就是改革领导者必须树立权威和掌握实权。

这种权威和实权掌握得牢固与否,直接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公讳.仲淹,字希文。

祥符八年举进士。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

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

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

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

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

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而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

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

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

公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

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

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

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

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严君平不仕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严君平不仕

高中语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严君平不仕严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卖卜①。

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

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

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

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

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

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注释】①卜:卜卦算命。

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

③人定:半夜时分。

④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文言知识】无以及其他。

无以在文言中是个固定结构,相当于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上文无以自发,意为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

又,《鸿门宴》:项王无以应。

意为项羽没什么用来回答的。

无以的反面是有以,即有办法可用来。

如有以活人,意为有办法使人活下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讫③肆④具⑤乃⑥谬⑦然2.翻译:①奈何以不足奉有余?②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3.吾病耳,非不足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我有病,并非感到不满足;②我给人治病,不是不想做官;③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④我有弱点,不是不想做官。

【参考答案】1.①做官②结束③店铺④备办⑤却⑥荒唐⑦这样 2.①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②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

3.③译文:严遵,字君平,是四川人。

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

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君平说: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

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字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班昭续《汉书》1.①终②总是2. 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2、蔡文姬求情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 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 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 被动词。

3、炳烛而学1. 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 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 下面一段话。

4.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4、薛奎识范镇1. 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 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5、芮伯献马贾祸1. 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 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求焉。

3. 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6、及之而后知1. ①哪②翻阅2. 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3. 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

4. 实践第一。

7、管仲破厚葬1. 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 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 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 非名之则利之也。

8、董叔攀附权贵1. 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9、王昭君出汉宫1. ①画②只是③中途2. 想要召哪个宫女, 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 容貌平常;画工4. 报出。

10、商於子驾豕1. 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段阅读[备考提要文言文段的阅读,要求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括古今词义不同等)、句式及用法、翻译并综合理解。

解题时注意联系已学知识,举一反三,落实句意;整体把握句意,领会文章主旨、作者观点。

综合分析题,可逐项回到原文相应处,筛选并提取相关信息。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一)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

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

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

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

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曰:“善。

”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

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觉广意薄.乎?薄:微薄B.明者睹未萌.萌:开始发生,显现C.可殄灭..也殄灭:消灭D.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然:“燃”2.下列“以”字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以.超为假司马B.固以.为能C.欲立大功以.求富贵D.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B.因.激怒之曰会.天大雨,道不通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C.今虏使到裁.数日D.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唯大王裁.其罪匈奴使.来数日4.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鄯善国的国王广接待班超的礼节很恭敬完备B.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你们和我都身在绝境C.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从事是庸俗文官,知道了一定害怕而想办法告密D.死无所名,非壮士也——死了却不能扬名,就不是壮士5.下列句子中,不能都表现班超多谋善断的一项是A.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B.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C.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酒酣,因激怒之D.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班超从鄯善礼节上的先敬后废,察知有变,便机智诱供鄯善侍者,断然采取相应措施。

B.鄯善佯结汉朝,暗通匈奴,终于被班超发现,得到应有的下场。

C.班超运用激将法,发动官兵,出敌不意,火攻匈奴,一举获胜。

D.班超英勇善战,出使西域又多谋善断,终于取得巨大胜利。

(二)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

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

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

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

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致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

巡按福建,奏请都、卫、所不得陵府、州、县,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

未赴,改浙江。

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擢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

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

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

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

既至,伏陛下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按察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

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

”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

”……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

诸妇惭,尽易其衣饰。

新死无子,妻归,甚贫。

广东巡抚杨信民曰:“周志新当代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时时贴给之。

妻死,浙人仕广东者皆会葬。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未遇..时,缝纫自给未遇:未得到君主的信任B.卫、官相见均礼..均礼:都要行礼C.以善决狱..称决狱:判决案件D.擢贿..作威福擢贿:夺取不义之财,收受贿赂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目.为“冷面寒铁”B.至以其名怖.小孩北驱余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C.岭外乃.有此人D.帝愈怒,令戮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枉杀之.矣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B.旗校皆锦衣私人..C.新未遇时,缝纫自给..D.周志新当代..第一人10.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武人为之戢在道榜掠无完肤A.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在路上把周新随身财物抢夺个干干净净B.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在路上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C.当兵的人因此收藏了兵器在路上把周新随身财物抢夺个干干净净D.当兵的人因此收藏了兵器在路上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11.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周新“直臣”的一项是A.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B.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C.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擢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D.伏陛下抗声曰……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新冤死与他过分耿直,没有对阴险狠毒的纪纲及其手下作威作福的千户作出应有的准备和防范是分不开的。

B.明成祖一向倚重锦衣卫,并利用他们来打击异己。

C.周新在朝廷上敢于直言,被视为“冷面寒铁”,对违法者多有弹劾,贵戚震惧,因此对他受诬无人挺身相助。

D.明成祖偏听偏信,一时误听了锦衣卫头目的恶言中伤。

(三)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

父韶,彭城太守。

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

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

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

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

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

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

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

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

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

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

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入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

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

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

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

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

”帝不纳。

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雄迎.丧而葬之迎:迎丧,接丧B.今钟会躬.为叛逆躬:自己,自身C.假.赤幢、曲盖、鼓吹假:给予D.齐王攸.将归藩攸:所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B.法立于.上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C.与谈宴而.遣之D.古之君子进人以.礼帝闻而.大怒遂以.愤卒以下15--16题中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①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②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A. 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到哪里了B. 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C. 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D. 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在哪里16. ①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②退人若坠诸川A. 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B. 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枯骨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C. 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D. 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向雄重义的一组是①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②假赤幢、曲盖、鼓吹③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④会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⑤安复为君臣之好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帝司马昭在向雄为钟会收殓安葬后责备他,向雄却说“我为道义所感化而收葬他,没有过错。

”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关系。

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说:“我们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怎么样?”C.齐王打算回到封国时,向雄曾向天子进谏说:“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

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能不考虑。

”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

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

(四)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

其先七世两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太常。

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

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州太守。

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

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

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

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

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服羸败。

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