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船长》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船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续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3)角色扮演和故事续编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图。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简介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船长》教学教案

《船长》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船长》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学习并掌握与船长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长的尊重和敬意,认识到船长在船舶安全和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理解船长与船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章概述介绍《船长》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包括船长的职责、工作环境和挑战等。
2.2 船长的职责讲解船长的职责和任务,包括船舶的驾驶和导航、船员的管理和培训、船舶的安全和维护等。
2.3 船长的工作环境介绍船长的工作环境,包括船舶的结构和设备、航行的海域和气候条件等。
2.4 船长的挑战与应对探讨船长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如恶劣的天气、海上事故和非法行为等,以及船长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船长的职责和工作环境等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船长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船长的认识和敬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文章主旨和要点的掌握程度。
4.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与他人的合作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阅读和参考,如《船长的职责》等。
5.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相关网站和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案例。
5.3 船舶参观组织学生参观船舶,亲自了解船长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船长》教学案

《船长》教学案船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文章,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探究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长需具备的素质入手,进而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及作者给予的忠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作为人生之舟的船长所需的品质,最后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让学生畅谈自己是否有能力做船长以及父母是否可以作自己的船长,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学生注意培养自己独立、创新和合作精神,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感和同情心。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激趣引入后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意,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感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四)延伸与拓展1、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乐于联系自身实际,勇于对自己进行心理剖析。
2、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2、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难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有风平浪静的温柔的一面,也有波涛汹涌的粗犷的一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海的温柔与粗犷吧!(欣赏从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剪辑的片段)二、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设置:看了刚才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你认为作为一船之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思维导航:作为一船之长,他应该具备:(1)要有较强的方位意识;(2)要有高度的责任感;(3)要有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4)遇到险情要有临危决断、指挥若定的能力;(5)要善于听取船员的意见;(6)要向泰坦尼克号中的船长一样,船沉时最后一个跳船。
《船长》教案-1

《船长》教案《船长》教案锦集五篇《船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4.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描述导入,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
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1)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二、研读课文,认识船长。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整个事情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船长。
那课文是如何向我们具体展现这位船长的形象的,哈尔威长是如何指挥救援工作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你的体会。
(一)谁先来说说一开始船长哈尔威是怎样指挥的?1.指名读,注意“吼”的读法。
2为什么要吼?(学生自由说)3.是啊,现场实在是太乱了,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就写了这场灾难?请同学们迅速读一读,边读边想,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什么样的灾难?(1)学生交流,谈体会。
(可怕、意外、突如其)(2)集体感情朗读。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镇定、有经验、果断、忘我。
他知道自己是船长,救人是船长的职。
)5.朗读指导,指名学生。
放课件录音。
(学生练习读)(二)事实上,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看发生了什么?1.出示“不可开交”一句。
《船长》教案(3篇)

《船长》教案(3篇)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乐段的不同。
2.能在音乐中进展动作交替,掌握自己。
3.体会对战式嬉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预备:行进律动音乐、《大河之舞》剪辑版、故事铺垫活动过程:一、开头局部1.行进律动进场2.故事导入二、根底局部1.倾听音乐(保存最终一段)提问:你认为海盗和船长在海上发生么什么事情?2.问题前置:音乐什么地方战斗最剧烈?3.再次观赏音乐(关键点教师语言引导)。
4.幼儿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完整表达情节路线,并请幼儿设计情节动作。
5.教师示范,扮演船长与海盗。
6.请幼儿依据示范说出嬉戏规章。
7.幼儿分别尝试角色。
8.纠错与小结。
9.幼儿自主分组并尝试对战嬉戏。
10.参加最终一段,引导幼儿想方法怎么分出胜败。
11.完整嬉戏。
12.互换角色再来一遍。
三、完毕局部自然完毕活动延长:幼儿回去创编更厉害的动作和战胜的`方法活动反思:嬉戏内容的设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对孩子都是新的挑战,活动中没有游离的孩子。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认真观看与倾听,发觉嬉戏规章,能够进展简洁的纠错。
给了幼儿主动探究,大胆创设的空间,增加幼儿在活动中的仆人翁意识,保持了幼儿进展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在音乐中进展动作交替,学会掌握自己。
《跳水》教学设计篇二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坚决处置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留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仿照、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2、今日俺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出示《资料》局部,了解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①故事发生的缘由是什么?结果怎样?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③按事情进展的挨次分段2、同学按要求预习3、争论以上问题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读第一段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理解词语:取乐明显因而放纵(明显写出了猴子放纵的缘由,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缘由)。
船长教案(优秀6篇)

船长教案(优秀6篇)《船长》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乐段的不同。
2.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控制自己。
3.体会对战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行进律动音乐、《大河之舞》剪辑版、故事铺垫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行进律动进场2.故事导入二、基础部分1.倾听音乐(保留最后一段)提问:你认为海盗和船长在海上发生么什么事情?2.问题前置:音乐什么地方战斗最激烈?3.再次欣赏音乐(关键点教师语言引导)。
4.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完整叙述情节路线,并请幼儿设计情节动作。
5.教师示范,扮演船长与海盗。
6.请幼儿根据示范说出游戏规则。
7.幼儿分别尝试角色。
8.纠错与小结。
9.幼儿自主分组并尝试对战游戏。
10.加入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想办法怎么分出胜负。
11.完整游戏。
12.互换角色再来一遍。
三、结束部分自然结束活动延伸:幼儿回去创编更厉害的动作和战胜的`方法活动反思:游戏内容的设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对孩子都是新的挑战,活动中没有游离的孩子。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仔细观察与聆听,发现游戏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纠错。
给了幼儿主动探索,大胆创设的空间,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保持了幼儿进行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学会控制自己。
《船长》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
生于长岛。
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
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
《船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船长》教课方案一、程准剖析《文新程准》指出:“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教课中极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方式⋯⋯”按照一教课理念,本教课将以“悟”和“ ” 主旨,要点抓住船的言描绘,引学生理解要点段落、句子,将的穿于教课全程,在言文字的朗、感悟和运用中领会船哈威是怎一个人。
二、教材剖析(一)教课内容剖析 :《船》一文自法国有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是文s版六年下册第四元的一篇略文 ,述了哈威船在“ 曼底”号客受到“ ”号大船剧烈撞马上淹没的候,定自如,指 60 名乘客和船有次序地乘救生艇脱,自己却守在船位上,跟着客一同沉入深渊的故事。
塑造了一位危不惧、忠于守、勇于献身的船形象。
(二)教课目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文。
2.通要点句、段落感觉船哈威忠于守、舍己人的品。
(三)教课重、点本的教课要点是认识哈威船在船被撞马上淹没,是怎有条不紊地睁开营救的。
点是理解要点段落、句子,领会船哈威是怎一个人?(四)教材型、略文一三、教课方法(一)教课准备课件背景音乐(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打破课文教课的重难点,教课中,我注意捕获研究点,指引学生自主研究与发现。
以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四道命令为打破口,经过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后,在沟通中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指引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突出略读课文教课倡议的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培育学生研究性阅读的能力。
四、教课过程设计(一 )导入新课,设置悬念。
1.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今日提及仍旧让我们心有余季。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人们表现的如何?(指名让学生把自己认识到的实质状况讲给其余同学)2.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
面对忽如其来的灾害,船长又是如何应付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设计企图:由学生感知到的自然灾祸——地震谈起,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自然灾祸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船长》教学教案

《船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船长》的主要内容,把握船长的形象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责和工作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船长的形象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船长这一职业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船长》的主要内容,把握船长的形象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船长》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船长这一职业。
(2)简介船长的职责和工作环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船长》,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船长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船长的形象特点,归纳总结。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细节描写(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船长细节描写的句子。
(2)教师示范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学生练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5. 朗读训练(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船长》。
(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船长的情感。
6. 口语表达(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船长的形象。
(2)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哈尔威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的几处议论,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感受哈尔威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谈话导入,认识文体特点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船长)。
这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
(板:小说)同学们读过小说吗?谁来说说,小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说。
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
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板:人物),情节曲折生动(板:情节),环境描写细致具体(板:环境)。
(指板书)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小说的魅力。
3.《船长》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船长)。
作者围绕主人公,主要讲了什么事?简要地介绍一下。
(教师相机板书:遇险——脱险——殉职)* 评:简洁明了!很会读小说,很会概括小说的“情节”。
4.这篇小说的情节不复杂,但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在“人物”下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一)感受紧急环境1.哈尔威船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这场可怕的灾难。
教师描述: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大西洋海面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海难,在死亡面前,诺曼底号上的乘客惊慌失措,他们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顷刻间船上乱成一片。
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文字:(出示)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
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1)从这一段文字中,你感到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什么样的灾难?追问:从哪儿感受到的?(可怕、意外、突如其来)(2)小说为什么一开始就渲染场面的可怕、慌乱和紧张呢?* 是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谁来把这种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3)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场面的混乱与可怕吧!一起读。
(学生齐读)(二)感知四次命令诺曼底号遇险了,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带领船上的人脱险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3至28小节。
找一找从乘客们遇险到脱险之间,哈尔威船长一共下达了几次命令?可以做上记号。
(四次)学生交流。
※第一次命令1.我们来看哈尔威船长下达的第一次命令。
谁来读?(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2.从这一次命令中,你读出了什么?(尽量让学生多维度去说,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对话)* 尊重妇女、爱护弱小。
* 船长充满智慧。
* 富有经验。
* 从“必须”“全都”读出船长的沉着、镇定、果断。
* 船上只有60人吗?(60人、61人)那哈尔威船长为什么强调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哈尔威船长在救援工作的一开始,他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读出船长的沉着、镇定和决心。
(指名读)4.指导“吼”的读法:注意这一道命令是“吼”出来的。
(把“吼”字变红)危急的时刻,船长“吼”出了这命令,你来读——(指名读);他是“大声吼道的”,你来读——(再指名读);他是不顾一切地“吼出来的”,一起读——(齐读)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吼”字的呢?5.是呀,船长的语言充满力量与威严,富有震撼力!我们再吼一吼船长的命令。
※第二次命令1.事实上,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发生了什么?课文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
(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乱得不可开交。
(1) “乱得不可开交”(点红)什么意思?(2)从哪些词句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船上“乱得不可开交”?* “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疯,而是整个人群都疯了。
)* “一窝蜂”“拥”……(3)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4)是呀,意味着整个诺曼底号将全军覆没。
这一段场面描写让我们感到小说的情节越来越紧张,我们的心也越绷越紧。
来,一起读——(齐读)2.就在这时,人们在黑暗中听到一段对话——(出示对话,播放录音)(1)这段对话中有三个人物,分别是——(生齐答: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夫大副)。
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这段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尽量让学生发现、发言,教师相机引导)(2)船长居然说20分钟够了。
从一句简短的“够了”,人们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哈尔威船长,这句“够了”你会怎么说?(指名读)一句“够了”让那些身处绝望之中的人重新找回希望,再读一读!(指名读)3.在这生死关头,大家都只顾自己逃生,谁也没有按照船长的命令去做,于是船长发出了第二道命令。
(出示)“哪一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1)这是船长的死命令,在那样一种危机的时刻,船长的那句话应有一种斩钉截铁的口气。
我们一起读。
(2)奥克勒大副真的会开枪吗?最危急时保证大多数人的生命,这是做人之道。
必要时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这是一个船长的权力,当然更是他——职责。
(3)如果我把这段话改一下,比较这两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4.从这段对话中你又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5.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这一段对话什么秘密?(对话简短、有力,节奏快)*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正是这简短、有力、节奏快,传神而精彩的对话描写,才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临危不乱、自信果敢而富有经验的船长。
这就是小说语言的魅力。
内容与语言、人物与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
6.咱们来合作一下好吗,老师读哈尔威船长的话。
第一第二排读洛克机械师的话。
第三第四排读奥克勒大副的话。
7.听了这段话后,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伟大的灵魂”在这里指什么?(精神与品格)是呀,他是用自己的伟大的灵魂在拯救这场灾难,拯救灾难中的人们。
他犹如铁铸一般,巍然屹立于上空。
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名读、齐读)※第三、四个命令1.(出示第三个命令)第三个命令,你读。
* 师接:这是船长发出的第三个命令,他连一个见习水手的克莱芒都没有忘记。
2.(出示第四个命令)第四个命令,请你读。
* 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
3.船上剩下的人越来越少,就在这样危机的时刻,(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4.雨果真不愧为一代文学巨匠,仅仅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一位沉着、细心、威严、伟岸的船长形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三)感悟悲壮的沉没1.二十分钟过去了,诺曼底的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下去了。
(出示视频)点图\点音乐\点字(出示: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上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2.静心读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吗?(主要问题:船长,你完全可以逃生,为什么没有逃生?)3.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怎么解答这个问题?4.是啊,中国的剑客有这样的誓言,剑在人在。
那么作为西方的船长,他也同样坚守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
“诺曼底号”承载着哈尔威的生命与追求,光荣与梦想,现在船沉了,虽然责任不在他,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船长,他别无选择,他必须与船共存亡。
5.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船长的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6.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内心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们百感交集,他们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出示:(1)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船长啊,船长,。
”(2)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说:“船长啊,船长,。
”请任选其中一个句式,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7.学生写。
指名读。
8.读到这儿,孩子们,你们打算用哪些词来赞美你心目中的船长呢?(指名答,说得好的到黑板上板书)9.(深情地)在生与死之间船长哈尔威选择了后者,他徐徐地沉入了大海……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可是他却让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深受震撼,人们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小节)。
引读:①见习水手克莱芒要说——(一女生读)②大作家雨果要说——(一男生读)③还有读文章的我们也要说——(齐读)10.大家用了这么多美好的词语来赞美船长(指板书读),概括起来说——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板书)。
三、课堂小结向英雄致敬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曲悲壮的挽歌,一首英雄的赞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一起感受了小说的魅力,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相信,船长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扎根于我们的心底。
板书:6 船长英雄短篇小说遇险——救援——殉职人物、情节、环境忠于职守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