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肿 瘤
新高考生物第十一单元 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编(B卷能力提升练)(考试版)

第十一单元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编B卷能力提升练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
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孢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 mol/L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2.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3.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4.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5.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肺部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
婴儿出生后6个月便可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4.患儿,男,1岁半。
因发热,咳嗽3天,1天来诉右耳痛,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其发病机理为A小儿喉部呈漏斗型,感染不容易向下,故向周围蔓延B血行播散C淋巴管播散D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E上呼吸道IgA分泌答案:D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
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l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历年考试的重点: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易坠人右支气管内。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生化要点11.核苷酸代谢

---------------------------------------------------------------最新资料推荐------------------------------------------------------生化要点11.核苷酸代谢第十一单元核苷酸代谢一、核酸的分解代谢(一)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是核苷酸以 3'、 5' -磷酸二酯键连成的高聚物,核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就是分解为核苷酸,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的酶称核酸酶(实质是磷酸二脂酶)。
根据对底物的专一性可分为: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非特异性核酸酶。
根据酶的作用方式分:内切酶、外切酶。
1. 核糖核酸酶只水解 RNA 磷酸二酯键的酶(RNase),不同的 RNase 专一性不同。
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I),作用位点是嘧啶核苷-3' -磷酸与其它核苷酸间的连接键。
核糖核酸酶T1(RNaseT1),作用位点是 3' -鸟苷酸与其它核苷酸的 5' -OH 间的键。
2. 脱氧核糖核酸酶只能水解 DNA 磷酸二酯键的酶。
DNase 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I)可切割双链和单链 DNA。
产物是以 5' -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
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 ),降解产物为 3' -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 / 10细菌体内能识别并水解外源双源 DNA 的核酸内切酶,产生 3'-OH 和 5' -P。
PstⅠ 切割后,形成 3' -OH 单链粘性末端。
EcoRⅠ 切割后,形成 5' -P 单链粘性末端。
3. 非特异性核酸酶既可水解 RNA,又可水解 DNA 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
小球菌核酸酶是内切酶,可作用于RNA 或变性的 DNA,产生 3'-核苷酸或寡核苷酸。
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脂酶属于外切酶。
蛇毒磷酸二酯酶能从 RNA 或 DNA 链的游离的 3' -OH 逐个水解,生成 5' -核苷酸。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一、A1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A、心血虚证B、脾不统血证C、心脾气血虚证D、气不摄血证E、心气虚证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A、肺肾阴虚证B、肺肾气虚证C、肾阴虚证D、燥邪犯肺证E、肺阴虚证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A、肝火炽盛证B、肝胆湿热证C、肝阳上亢证D、肺热壅盛证E、肝火犯肺证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A、肝脾不调证B、肝胃不和证C、肝胆湿热证D、肝郁气滞证E、胃热炽盛证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A、肾气不固证B、肺肾气虚证C、肺肾阴虚证D、肺气虚证E、肺脾气虚证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A、心烦失眠B、食欲不振C、腰膝酸软D、五心烦热E、潮热盗汗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A、心血虚证B、心阳虚证C、心阴虚证D、心气虚证E、心脾气血虚证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A、心悸怔忡B、失眠多梦C、健忘D、心中烦躁E、面色萎黄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A、心脉痹阻证B、肝阳上亢证C、肝火上炎证D、痰蒙清窍证E、瘀阻脑络证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神情痴呆B、心烦失眠C、意识模糊D、喃喃自语E、举止失常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A、心痛B、心烦C、失眠D、健忘E、心悸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A、心火亢盛证B、膀胱湿热证C、胃热炽盛证D、肝火上炎证E、肠道湿热证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14、胃阳虚证呕吐的特征是A、干呕呃逆B、呕吐酸馊食物C、呕吐黄绿苦水D、呕吐清水痰涎E、泛吐清水夹食物15、下列不属于胃热炽盛证临床表现的是A、胃脘灼痛B、消谷善饥C、口淡不渴D、小便短黄E、舌红苔黄16、肝火炽盛证的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口干口苦D、胁肋灼痛E、耳鸣如蝉17、肝胆湿热证的脉象多见A、沉细数脉B、细数脉C、数脉D、弦滑数E、滑数脉18、身目发黄,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A、肝火炽盛证B、肝胃不和证C、肝胆湿热证D、肝脾不调证E、湿热蕴脾证19、以下哪项不是肝郁气滞证的表现A、胸胁胀痛B、头痛眩晕C、胸闷太息D、月经不调E、咽部异物感20、眩晕欲仆,肢体震颤,步履不稳,舌红脉弦有力属于A、血虚生风B、热极生风C、阴虚动风D、肝阳上亢E、肝阳化风21、以下哪项不是肝阳上亢证的表现A、眩晕耳鸣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便秘尿黄E、失眠多梦22、手足蠕动的症状常见于下列何证A、肝阳上亢证B、血虚生风证C、阴虚动风证D、热极生风证E、肝阳化风证23、肝火炽盛与肝阳上亢证的共同点中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失眠多梦E、脉弦细数24、症见胁肋胀痛,口苦,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臭秽,脉弦数,此为A、肝郁气滞证B、肝火炽盛证C、胆郁痰扰证D、肝胆湿热证E、湿热蕴脾证25、以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苔黄腻为临床表现的是A、心火亢盛证B、心阴虚证C、痰火扰神证D、胆郁痰扰证E、痰蒙心神证26、症见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脉沉紧,此属A、肝胃不和证B、寒滞肝脉证C、肾阳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肠气滞证27、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视物模糊,舌淡脉细,证属A、肝血虚证B、心血虚证C、心肝血虚证D、心脾气血虚证E、以上都不是28、下列属于热极生风证临床表现的是A、形体消瘦B、眩晕耳鸣C、牙关紧闭D、五心烦热E、潮热颧红29、下列不属于肝阳上亢证临床表现的是A、眩晕耳鸣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腰膝酸软E、大便秘结30、肝肾阴虚证与肝阳上亢证的共同表现为A、头晕目眩B、五心烦热C、舌红少苔D、急躁易怒E、头重脚轻31、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证的共同表现是A、太息易怒B、吞酸嘈杂C、呃逆嗳气D、腹痛欲泻E、便溏不爽32、肝火犯肺与肝火炽盛证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胸胁灼痛B、头胀头晕C、面红目赤D、痰中带血E、急躁易怒3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肾阴虚临床表现的是A、五心烦热B、腰膝酸软C、潮热盗汗D、小便清长E、遗精早泄34、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证的共同表现是A、腰膝酸软B、眩晕耳鸣C、梦遗失精D、精神倦怠E、浮肿少尿35、以下哪一项不是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A、尿血B、尿中砂石C、尿后余沥D、尿频急E、尿涩痛36、肾阳虚证的脉象是A、脉沉细无力B、脉沉缓无力C、脉沉迟无力D、脉虚无力E、脉细涩无力37、肾气不固证的小便异常改变应除外下列哪项A、夜尿频多B、小便短赤C、小便失禁D、余沥不尽E、睡中遗尿38、肾阳虚证表现为生殖功能减退的症状应除外下列哪项A、阳痿B、早泄C、经闭D、不孕E、精冷39、脾不统血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便血尿血B、月经过多C、崩漏下血D、鼻衄紫斑E、舌质紫暗40、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共同症状是A、身热不扬B、脘腹痞闷C、面黄不泽D、手足震颤E、白带量多41、湿热蕴脾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便溏不爽B、白带量多C、肢体困重D、脘腹胀闷E、身热不扬42、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症状是A、纳差乏力B、久泄不止C、畏寒肢冷D、头晕目眩E、月经过多43、脾虚气陷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肛门重坠B、久泄不止C、四肢不温D、子宫下垂E、便意频数44、下列不属于湿热蕴脾证临床表现的是A、脘腹胀闷B、口中黏腻C、舌苔白滑D、渴不多饮E、身热不扬45、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A、微恶风寒B、无汗C、潮热颧红D、干咳少痰E、舌红少苔46、风寒犯肺证和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症状是A、咳嗽气喘B、鼻流清涕C、身痛无汗D、咯痰稀白E、喉痒47、痰热壅肺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A、咳痰黄稠B、鼻塞流涕C、气喘息粗D、吐脓血痰E、溲赤便秘48、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证的主要区别是A、咳喘息粗B、鼻翼煽动C、喉中痰鸣D、发热口渴E、溲赤便秘49、以下哪项不是寒痰阻肺证的特征A、痰多B、色白C、咳喘D、质稀E、难咯50、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咳嗽B、痰白C、质稀D、气喘E、脉浮紧51、风热犯肺证与肺热炽盛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发热口渴B、气喘C、痰黄稠D、咽喉肿痛E、脉浮数二、B1、A.肺气虚证B.脾肺气虚证C.肺肾气虚证D.肺肾阴虚证E.心肺气虚证<1> 、症见心悸咳喘无力,胸闷气短,舌淡脉弱者属A B C D E<2> 、症见气短而喘,咯痰清稀,食少,腹胀,便溏者属A B C D E2、A.面色淡白B.面色(白光)白C.面色萎黄D.面色苍白E.面赤如妆<1> 、心阳虚脱证的面色是A B C D E<2> 、心阳虚证的面色是A B C D E3、A.痰蒙心神证B.胆郁痰扰证C.痰火扰神证D.瘀阻脑络证E.心阴虚证<1> 、以狂躁、神昏、哭笑无常为主的证候是A B C D E<2> 、以惊悸不宁、烦躁失眠为主的证候是A B C D E4、A.脘腹胀满,嗳腐吞酸B.脘腹胀痛,痛而欲吐C.脘腹冷痛,泛吐清水D.脘腹硬满,大便秘结E.腹冷痛,痛势急剧<1> 、胃阳虚证可见A B C D E<2> 、胃肠气滞证可见A B C D E5、A.阴虚动风B.血虚生风C.肝阳化风D.热极生风E.外感风邪<1>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见于A B C D E<2> 、眩晕欲仆,肢体麻木多见于A B C D E6、A.两目上视,手足抽搐B.肢体麻木,皮肤瘙痒C.眩晕耳鸣,五心烦热D.眩晕欲仆,头目胀痛E.突然昏仆,口眼歪斜<1> 、阴虚动风证的表现是A B C D E<2> 、血虚生风证的表现是A B C D E7、A.肾气不固证B.膀胱湿热证C.脾虚气陷证D.肾虚水泛证E.脾阳虚证<1> 、尿后余沥不尽见于A B C D E<2> 、小便浑浊如米泔见于A B C D E8、A.肾虚水泛证B.肾阳虚证C.肾阴虚讦D.肾精不足证E.肾气不固证<1> 、以腰膝酸软,身肿尿少为特征的是A B C D E<2> 、以腰膝酸软,胎动易滑为特征的是A B C D E9、A.咳嗽痰稀色白B.咳喘痰黄黏稠C.咳嗽痰少黏稠D.咳喘痰中带血E.咳喘咯脓血腥臭痰<1> 、寒痰阻肺可见A B C D E<2> 、燥邪犯肺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心脾气血虚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见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37讲基因工程作业含解析苏教版

第37讲基因工程1.下列关于各种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将2个具有末端互补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B.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可作为DNA聚合酶作用的起点C.限制性内切酶可识别一段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原核细胞RNA聚合酶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RNA解析:DNA连接酶能将2个具有末端互补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在PCR技术中,DNA聚合酶与引物结合后,才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加到模板链上,因此引物可作为DNA聚合酶作用的起点,B正确;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C正确;原核细胞转录时,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互补RNA,D错误。
答案:D2.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基质的两位科学家,细胞通过DNA损伤修复可使DNA(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结构大部分得以恢复,如图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切除修复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的完成,可能需要多种酶的共同作用B.图中二聚体的形成可能是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C.该修复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对DNA(基因)的损伤修复,从生物变异角度看属于基因重组解析:图示过程的完成需要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的共同作用,A正确;二聚体的形成可能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物理、化学等因素,B正确;在两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封闭缺口的过程中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修复过程的变化不属于生物变异,D错误。
答案:D3.利用人胰岛B细胞构建cDNA文库,然后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从中筛选目的基因,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NA文库的构建需要用到逆转录酶B.cDNA文库的基因数目比基因组文库的基因数目少C.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D.从该文库中可筛选到胰高血糖素基因解析:cDNA是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催化形成的,故cDNA文库的构建需要用到逆转录酶,A正确;由于cDNA文库中只含有叶细胞已转录(或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基因,故两个文库相比,cDNA文库中含有的基因数目比基因组文库中的少,B正确;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胰岛B细胞内的胰高血糖素基因不表达,所以从胰岛B细胞内提取不到胰高血糖素基因的mRNA,无法逆转录形成胰高血糖素基因的cDNA,故不能从利用人胰岛B细胞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胰高血糖素基因,D错误。
第十一单元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及诊断

第十一单元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及诊断第十一单元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及诊断第一节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一、口内片投照技术(一)根尖片根尖片为口腔科临床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牙、牙周及根端病变。
根尖片胶片尺寸为3cm×4cm,投照技术有两种:分角线技术及平行技术。
分角线技术应用较早,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持片器,但所拍摄的牙齿往往变形,且距胶片距离不同的组织放大率不同。
平行技术减少X线图像变形并减低病人头颈部接受的辐射剂量,但操作较复杂。
目前,分角线技术在国内应用最为普遍。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1)胶片安放及固定将胶片的感光面置于被照牙的舌或腭侧,尽量使胶片贴合被照部位的组织面。
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高出袷面l0mm左右。
(2)患者位置患者头的矢状面与地面垂直。
投照上下颌切牙时,使被照牙唇面与地面垂直。
投照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鼻线(外耳道至鼻翼连线)与地面平行。
投照下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口线(外耳道至口角连线)与地面平行。
(3)X线角度X线的中心射线必须与牙长轴和胶片所形成角度的分角线垂直,并与被照牙的邻面平行。
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使X线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
3.用途根尖片主要用于检查龋病、牙髓钙化、牙内吸收、牙折、牙脱位、牙根折裂、牙齿发育异常、根尖周炎、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骨质结构不良及牙周病的诊断。
(二)翼片翼片所用胶片是由根尖片改制而成。
根尖片的长轴中线处(投照后牙时用)或短轴中线处(投照前牙时用)有与胶片垂直的翼片,以利胶片固位。
1.投照技术(1)胶片安放及固定投照前牙时,胶片直放于被检查牙的舌侧,嘱患者切缘对切缘咬住翼片固位。
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于被照牙的舌侧,于正中位咬住翼片固位。
(2)X线角度X线垂直角为+8°角,X线水平角度与被照牙邻面平行。
2.用途常用于检查根尖片不能发现的早期邻面龋、发生于充填体下方的继发龋、髓石、龋洞与髓室是否穿通。
081221中药化学第十一章

二、缩合鞣质: 缩合鞣质: 不能水解, 不能水解,但可缩合成高分子不 溶于水的产物——鞣红 溶于水的产物——鞣红 黄烷- 醇或黄烷- 黄烷-3-醇或黄烷-3,4-二醇 类是其重要前体。 类是其重要前体。
1、黄烷-3-醇类 、黄烷-3 2、黄烷-3,4-二醇类 、黄烷-3 3、原花色素类
OH OH OH OH O OH OH (+)-儿茶素 ) OH OH OH O OH OH (+)-没食子儿茶素 ) OH (-)-表没食子儿茶素 OH OH O OH OH OH OH (-)-表儿茶素 OH OH OH OH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 第一节 脂肪酸类化合物 一、结构与分类 1、饱和脂肪酸 2、不饱和脂肪酸
二、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1、溶解性 2、酸性 3、羟基的置换反应 4、酸败 5、显色反应 三、提取与分离
第二节 含硫化合物
有机含硫化合物
1、芥子苷类及白芥子和黑芥子 2、大蒜
第三节
氨基酸、环肽、 氨基酸、环肽、蛋白质和酶
3、柱色谱法 凝胶柱色谱: (1)凝胶柱色谱:用于可水解鞣质分离的 凝胶多为葡聚糖凝胶( LH-20), 凝胶多为葡聚糖凝胶(如Sephadex LH-20), 主要用于不同聚合度鞣质的分离, 主要用于不同聚合度鞣质的分离,主要受吸 附作用的影响,缺点是不稳定, 附作用的影响,缺点是不稳定,对某些鞣质 有很强的吸附力等; HW-40( 有很强的吸附力等;Toyopearl HW-40(聚 乙烯凝胶),寿命较长, ),寿命较长 乙烯凝胶),寿命较长,这些凝胶色谱与液 相色谱或DCCC配合会将鞣质很好的分离。 DCCC配合会将鞣质很好的分离 相色谱或DCCC配合会将鞣质很好的分离。
三、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 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四、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 化的必经途径 五、促进中药制剂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2019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讲义-中医学基础-第十一单元 辨证

中医学基础——第十一单元辨证细目一八纲辨证要点一表里辨证1.表证【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并见、脉浮。
2.里证【临床表现】高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畏寒肢冷卧,身倦乏力,口淡多涎,腹痛,便秘,或泄泻,呕吐,尿少色黄或清长,苔厚,脉沉等。
【辨证要点】病邪已深入于里,以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调的症状为其辨证依据。
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或无寒热,脉不浮的属里证。
要点二寒热辨证1.寒证【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辨证要点】阴寒内盛或阳气不足为主,以恶寒喜暖、肢冷卧、面色白、分泌物及排泄物清稀、舌苔白滑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2.热证【临床表现】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辨证要点】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以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要点三虚实辨证1.虚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大便稀溏或滑脱,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无力或弱,或形体消瘦,颧红,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辨证要点】以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为主,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2.实证【临床表现】高热,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涩痛、色黄量少,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辨证要点】邪实而正气未虚,正邪剧争,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因病邪性质各异,临床表现复杂。
要点四阴阳辨证1.阳证【临床表现】不恶寒发热,或壮热,面红目赤,心烦,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呼吸气粗而快,语声高亢,喘促痰鸣,痰、涕黄稠,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尿少色黄而涩痛,舌红绛起芒刺,苔黄、灰黑而干,脉实、洪、数、浮、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肿瘤【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概论
一、概念与分类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生长,它不受机体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恶性肿瘤可转移到其他部位,治疗困难,常危及生命。
肿瘤的分类
按形态与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称为“瘤”。
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胚胎性肿瘤称为母细胞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瘤”或“病”,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细胞的分化。
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在于组织来源。
B型题:
A.癌
B.肉瘤
C.母细胞瘤
D.精原细胞瘤
E.霍奇金病
1.胚胎性肿瘤是
答案:C
2.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答案:B
3.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答案:A
[真题]3.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
C.通过血道转移
D.组织来源
E.肿瘤体积巨大
答案:D
[真题]20.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是
A.癌
B.肉瘤
C.母细胞瘤
D.类癌
E.临界肿瘤
答案:B
(1)各种肿瘤,按组织及器官来源部位而冠以不同的名称,如乳癌、肺癌、结肠癌。
(2)同一类肿瘤,按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未)分化癌。
(3)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少数肿瘤,形态上属良性,但常侵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的可出现转移,从生物学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
(4)形态学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恶性的肿瘤。
如颅内良性肿瘤伴颅内高压、肾上腺皮质肿瘤伴恶性高血压及胰岛素瘤伴低血糖。
■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是指
A.良性肿瘤位于两个脏器交界处
B.良性肿瘤米源于两种组织者
C.形态属良性,但浸润性生长
D.良性肿瘤位于重要器官
E.有内分泌功能的良性肿瘤
答案:C
二、良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1.生长缓慢;
2.有包膜;包膜完整
3.彻底切除后不复发;
4.一般不转移;
5.多无明显全身症状,局部可有肿块。
三、恶性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1.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癌前期、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从病理形态上看,癌前期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2.分化程度不同恶性程度不一,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或未分化)三类或称I、Ⅱ、Ⅲ级。
低分化者细胞排列紊乱,核分裂多,细胞大小不一,染色不均,有不规则巨核,DNA、RNA含量增多,酶活性改变,糖原减少。
3.生长方式除外生性及膨胀性外,主要呈浸润性生长。
4.生长速度快。
5.转移方式为直接蔓延、淋巴或血行转移以及种植三大类。
■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确的是
A.I级分化细胞恶性程度高
B.Ⅲ级分化细胞接近正常分化程度
C.高分化较低分化者核分裂多
D.低分化者较高分化者DNA、RNA含量增多
E.I级分化较Ⅲ级分化细胞排列紊乱
答案:D
■临床特点
1.浅表者可见肿块,生长速度较快。
2.疼痛:局部刺痛、跳痛、灼热痛、隐痛或放射痛,常难以忍受。
空腔脏器可致痉挛,产生绞痛。
3.溃疡:呈菜花状,或表面有溃疡及恶臭血性分泌物。
4.出血:上消化道-呕血或黑便;下消化道-血便或粘液血便;胆道与泌尿道-血便和血尿;肺癌-咯血或血痰;子宫颈癌-血性白带或阴道出血;肝癌-腹腔内出血。
5.梗阻:胰头癌、胆管癌可合并黄疸,胃癌伴幽门梗阻可致呕吐,肠肿瘤可致肠梗阻,支气管癌可致肺不张。
6.转移的症状: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应部位静脉回流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张。
骨转移可有疼痛,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
肺癌、肝癌、胃癌可致癌性或血性胸、腹水。
7.全身症状:早期可有贫血、低热、消瘦、乏力,恶病质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
(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
某些部位的肿瘤可呈现相应的功能亢进或低下,继发全身性改变。
2.恶性肿瘤早期常有
A.消瘦
B.无力
C.食欲不振
D.贫血
E.以上都不对
2.答案;E
良,恶性肿瘤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