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讲座之筛选信息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六、筛选文中的信息

高考文言文阅读:六、筛选文中的信息

高考文言文阅读:六、筛选文中的信息四分析综合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是在考查了文言文的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处理语料中的信息、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作者的看法等方面提出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提要:筛选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主要是指根据某种特定的要求或标准“筛选”文中相关的事实或事例。

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短语、句子。

文中的信息,有明示和隐含之区别。

明示的信息,就是在文章中说得明明白白的事实或意向,“筛选”就是概括某种标准给这样的事实定性、分类;隐含信息,就是字面上没有明说,需要读者经过推断或比较、联想才能领悟到的信息,例如隐含的前提或结论,修辞的委婉或含蓄,材料的类同和差异,省略的成分和句子等。

它是建立在文意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可以促进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供语料的目的。

这种对信息的筛选,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编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项。

方法是全面把握文意;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依据情理分清主次,准确筛选相关的信息。

古代诗文阅读要求筛选并整合的文中信息,一般是诗文中反映的人物思想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语言材料。

因此,高考对于古代诗文“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考查,就是从诗文中筛选表现某一人物某一方面(近年出现共同表现某几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语言材料并按要求加以提取。

它要求在整体把握的指导下进行,并对语言材料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高考题型:1、用原文8个或6个文句编为4组,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2010 2012全国北京辽宁〕2、分5组列出文句,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2011 天津〕方法提示:1、仔细审清题干,明确筛选方向。

2、结合具体语境,认真分析比较。

3、整体把握文意,排除各种干扰。

典型题例: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2010 全国1〕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2010 全国2〕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2010 北京)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2011 全国1〕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2011 全国2〕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大学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6、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2011 天津〕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市②两序,非体也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2012 全国大纲卷〕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2012 全国新课标卷〕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B.①④⑥C. ②③④D.②⑤⑥9、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顗性格统一侧面的一组是〔2012 辽宁〕A.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B.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C. 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D. 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4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教案

4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教案

4--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分析概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从文言文中筛选和分析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3. 通过文言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方法。

3. 文言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分析概括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

2. 分析概括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文言文中筛选和概括信息。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具体文言文。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分析成果,互相学习。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能够从文言文中筛选和概括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文中暗含的逻辑关系的把握。

七、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包括经典文章和现代改编文言文。

制作教学PPT,包含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案例分析。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八、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简要评估。

2. 通过一个简短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上节课学到的阅读技巧。

3. 讲解并练习如何从文言文中筛选和概括信息,强调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的重要性。

4. 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每组分析一个文言文段落,并讨论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逻辑关系。

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教案

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阅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高考文言文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实词虚词的识别、句子结构的分析、上下文的推断等。

2. 筛选并提取文言文中关键信息的方法:关键词的识别、主旨句的寻找、段落大意的概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的掌握,筛选并提取文言文中关键信息的方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对文言文中隐含信息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第二课时:筛选并提取文言文中关键信息的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文言文阅读题目,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以及对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文言文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案例:收集一些典型的文言文阅读题目,作为教学案例。

2. 阅读练习题:设计一些相关的阅读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践。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一些文言文阅读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练习,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三十七上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三十七上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20/40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 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 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 终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 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至孝,B ①遇诸弟兄门以内,蒸蒸如也。
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19/40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 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 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 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 认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 少,姓醇谨,A 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A 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②余悉以赈乡里贫 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C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 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13/40
选文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 义。 ②无法不能够为治也;不知礼义,不能够行 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 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⑥入孝出悌,言为文 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 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 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 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12/40

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1.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定义与意义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重要性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演示筛选信息的过程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技巧进行文言文阅读的能力2.2 教学内容关键词识别与提取:如何快速识别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子理解与分析: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信息筛选与整合:如何从文言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关键词识别与提取、句子理解与分析、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方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技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实践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技巧应用于实际的文言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运用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进行阅读讨论如何将所学技巧应用于高考文言文阅读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让学生运用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进行阅读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技巧应用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第四章: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与要求培养学生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制定有效的筛选信息策略4.2 教学内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与要求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制定有效的筛选信息策略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与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探讨筛选信息的有效策略第五章: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实战演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战演练,提高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的能力5.2 教学内容提供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进行实战演练分析并讲解学生解答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误区5.3 教学方法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讲评法:分析学生解答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误区,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第六章: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高级技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高级技巧培养学生运用高级技巧进行文言文阅读的能力6.2 教学内容推理与判断:如何根据文言文中的信息进行合理推理与判断文化背景知识:如何运用文化背景知识辅助文言文阅读文本结构分析:如何分析文言文的结构,把握文章脉络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推理与判断、文化背景知识、文本结构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演示高级技巧的应用过程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综合训练7.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高级技巧进行文言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7.2 教学内容通过综合训练题,让学生运用高级技巧进行文言文阅读讨论如何将所学技巧应用于高考文言文阅读7.3 教学方法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综合训练题,巩固高级技巧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技巧应用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第八章: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策略与技巧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策略与技巧培养学生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制定有效的筛选信息策略8.2 教学内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策略与技巧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制定有效的筛选信息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策略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探讨筛选信息的有效策略第九章: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全真模拟训练9.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全真模拟训练,提高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提供高考文言文阅读全真模拟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进行实战演练分析并讲解学生解答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误区9.3 教学方法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高考文言文阅读全真模拟题目讲评法:分析学生解答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误区,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第十章: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复习与提升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能力,提升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水平10.2 教学内容复习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与高级技巧分析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探讨筛选信息的有效策略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复习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的基本技巧与高级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探讨筛选信息的有效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关键词识别与提取:如何在文言文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提取关键词是阅读筛选信息的核心。

文言文阅读指导系列之五——筛选文中的信息

文言文阅读指导系列之五——筛选文中的信息

文言文阅读指导系列之五——筛选文中的信息一、名师指导“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考点之一,能力层级为B。

同现代文一样,古文也是由诸多信息组成。

该考点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此类题型考查的信息量大,综合性较强,已成为近几年的一个比较稳定的考查形式。

命题形式一般是明确提出信息的具体要求,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交叉分编为四组,让考生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筛选的内容多为以下角度: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做:(1)整体把握文章。

要想准确筛选、提炼文中的信息,首先必须对文章的内容熟知。

因此在解题前就应该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把握。

要特别关注文章写的是谁,写的是哪些事,人与人之间有何关系,弄清事件表现出人物何种个性品德、价值取向。

(2)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所给的往往是很概括的观点(或问题),它给考生指引解题思维方向,提供的是一个信息标准,筛选时必须围绕此标准进行筛选。

(3)分清材料类属。

所谓材料即指备选项中所提供的内容,这些信息有些往往很相似,而有的信息单独看并不错误,只是并不符合题干要求,这就要求考生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去分析、辨别,分清哪些符合标准要求,哪些不符合分类归属,从而筛选出能够起支撑作用所需要的信息材料。

(4)验证逻辑关系。

就是将备选项中的文句(材料)还原至选文的相应位置,将材料放到原文中去结合原文的位置、意义进行分析判断,以验证文句(材料)在原文中是否被观点统摄。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例题解析1.(文言文阅读材料略)(高考全国卷Ⅰ)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①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②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B.①正身率职,民甚称之②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C.①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②田秩奉钱,并无所取D.①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②尽心绥理,复著名迹解析:解答本题必须注意题干中的“分别”二字。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课型类别】复习课。

【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类试题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方法】1. 归纳分类讲解;2. 练习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概说筛选信息和内容概括分析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

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叙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

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纳和概括。

这个考点是历年高考必考考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

题型为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备考方略1. 转变阅读观念。

转变阅读观念文言文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

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 由课内而课外,做好能力迁移。

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

课本文言文的复习重要,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 明了设题特点。

(1)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乙人物身上。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教师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教师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教师版)教学目标:1、学会从文章中筛选出所需信息2、辨别因果关系错乱、的错误信息3、积累文言重要实虚词教学重点:学会从文章中找出所需信息教学难点:辨别因果关系错乱、夸大其词的错误信息第三课时一、牛刀小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卢承庆,幽州范阳人。

隋武阳太守思道孙也。

父赤松,大业末为河东令。

与高祖有旧,闻义师至霍邑,弃县迎接,拜行台兵部郎中。

武德中,累转率更令,封范阳郡公,寻卒。

承庆美风仪,博学有才干,少袭父爵。

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

因奏河西军事,太宗奇其明辩,擢拜考功员外郎。

累迁民部侍郎。

太宗尝问历代户口多少之数,承庆叙夏、殷以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据,太宗嗟赏久之。

寻令兼检校兵部侍郎,仍知五品选事。

承庆辞曰:“选事职在尚书,臣今掌之,便是越局。

”太宗不许,曰:“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俄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

永徽初,为褚遂良所构,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遂良俄又求索承庆在雍州旧事奏之,由是左迁简州司马。

岁余,转洪州长史。

会高宗将幸汝州之温汤,擢承庆为汝州刺史,入为光禄卿。

显庆四年,代杜正伦为度支尚书,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寻坐度支失所,出为润州刺史,再迁雍州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

总章二年,代李乾祐为刑部尚书,以年老请致仕,许之,仍加金紫光禄大夫。

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承庆的父亲卢赤松与唐高祖原来就有交情,当义军到达霍邑时,他就辞掉了县令一职,前去迎接高祖。

B、卢承庆学问渊博,很有才干,从小就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因此,很受太宗赏识,被提拔为考功员外郎。

C、面对太宗历朝历代人口数的询问,卢承庆从夏朝一直说到隋朝,且都有据可依,令太宗感叹赞赏了好久。

D、卢承庆临终时,告诫孩子们他的丧事一定要从简,不要铺张,这体现了他追求简朴,不事张扬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B(因果关系错。

“被提拔为考功员外郎”的原因是“因奏河西军事”,而不是笼统的“博学有才干,少袭父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侧面烘托,是间接表现,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N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N
身陷困地后绝望的 悲叹 临危不惧,凛然不
屈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 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傲不奉 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 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 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 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 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 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 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 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 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 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2012年文言文阅读
专题讲座[第三讲]
2011年9月5日
筛选并整合信息
考查目的:读懂原文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 考查方式:定向考查
筛选文中的信息
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排除干扰因
素,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选取与试题要 求相适应的信息。
广东高考的情况
2004年广东卷:13 .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 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 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 于太守,大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 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2005年广东卷: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
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2006年广东卷:没有考查 2007年广东卷: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 是
解答技巧
1.读文段,明主体。即快速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中主要的 人物和事件,圈点文中关键的词语,标记文中的重要句子。这 样可以将长文读短,把内容简化,利于抽取文章要点,提高阅
读效率。
2.审题干,明要求。即分析题干,界定概念,明确筛选的对 象与角度。 是直接而非间接,要正面不要侧面 全部直接表明朱晖 不畏权势的句子 角度是不畏权势,而非聪明睿智 是朱晖,而非他人
对象:裴侠
05年全国一:分别表明裴侠
“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 起震摄作用”的一组是 分别表明,各有侧重
3.入语境,明句意。理解句意是息筛选与整合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句意的理解,
又离不开对文段整体的把握,因为局部细节信息也必然受制于 文章的整体倾向,比如作者观点、人物品质、文章的风格情调
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
子是(2005年广东卷)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N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4.细辨别,防陷阱。
其常设的陷阱有: 一是张冠李戴,即混淆陈述的对象; 二是指鹿为马,即脱离限制的角度; 三是因果倒臵,颠倒事件前因后果:
应该写具体表现,但2却 是仗义执言不果后愤然离 去的结果
示例
1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 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