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广东专用)(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④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拏(ná),撑(船)。
②毳(cuì)衣,裘皮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③雾淞(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④)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解.衣欲睡善解.人意B.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C.是金陵人,客.此不速之客.D.上.下一白负势竞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解开/理解;B.都是“全,都”的意思;C.客居/客人;D.天上/向上;故选B。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理解:苏轼不愿独自赏月,去找张怀民同赏。
“遂”字体现出他的毫不迟疑,可见张怀民是他的知己,是要分享快乐时首先想到的人。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6.【乙】文“,”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
【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2)(用现代汉语回答)。
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吾孰与徐公美孰视之是可忍,孰不可忍B.皆以美于徐公以待天子驰逐以逸待劳C.燕、赵、韩、魏闻之独不闻天子嗜田猎乎闻所未闻D.数月之后数之曰:“汝为县令”不计其数(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邹忌劝谏齐王的结果如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本文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期末语文考试中的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以及现代文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课内
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生需要针对所给的古代文言文文章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
课内考查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段落理解、推理判断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课外
1.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指定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2.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课外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包括阅读理解、现代文写作和写作修辞三个部分。
此部分强调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是一项需要学生具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通过课内外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广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上·广东揭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仍从./七十而从.心所欲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C.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D.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乙】昌平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
有买鸡充馔①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
所居依山麓,日久滋衍。
会.刈麦曝于门外,群鸡忽千百齐至,围绕啄食。
媪持杖驱之不开遍呼男女交手扑击东散西聚,莫可如何。
方喧呶②间,住屋訇然③摧圮,鸡乃俱惊飞入山去。
故邵子④曰:“禽鸟得气之先。
”至万物成毁之数,断非禽鸟所先知,何以聚族而来,脱主人于厄乎?此必有凭之者矣!(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馔:饮食,菜肴。
②喧呶(náo):闹嚷,争吵。
③訇(hōng)然:巨响声。
④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蓄.鸡至多()(2)会.刈麦曝于门外()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媪持杖驱之不开遍呼男女交手扑击东散西聚5.同样是讲人与动物的故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却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
距离中考为期不远,我们要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胜券在握,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
先知彼:了解中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至关重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情况。
满分150时间150分钟。
其中,第二部分为“阅读”,共包括两篇现代文阅读和一篇文言文阅读,分值大概15分。
(补充大纲文言文考试要求)再知己:(总结上次月考学生文言文得分情况)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形式——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复习目标
1、熟悉、掌握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常见题型、考查点。
2、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三)中考回眸
幻灯出示:2010——2014年年文言文阅读分析表
(也可以在出示表格之前让学生自己看3+2中考复习总结)
学生观察,思考:你能从这张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1、选文都出自课内2、分值15分;3、题型基本上包括四大类(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和所获得的启示);4、单篇阅读和比较阅读基本上呈交替出现规律。
过渡:
(四)考点突破
幻灯展示:2012年安徽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观察它都有哪些特点。
明确:材料的由两个选段构成,一篇节选自《曹刿论战》,一篇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课内。
再者,这两个选段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都是劝谏类的),这是从题材看,有“联系点”
另外,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异同,在比较中鉴别。
因此又会有“对比点”
总结: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联系点”与“对比点”往往是比较阅读命题的关键。
看2012年南昌命题。
12题联系点即写景,对比点就是写景特点不同写景的作用各有侧重. 13\14题联系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区别不同点练习:请同们说一说发放的导向卷三,导向卷四,模拟卷二,模拟卷三联系点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第一组:主题相同,都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二组:都是写景片段
第三组:
第四组: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过渡:
(五)审视试题,梳理考点
请学生以命题人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同学们手中的资料(还是刚才那四组文段),
大家先仔细观察、明确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以考哪些知识?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请结合着资料中的题目来分析。
交流:字词;句子;文本理解。
比较内容。
(五)有的放矢,把握策略
策略一:词语
归纳:词语——实词,重点字词,特殊用法。
策略二:句子:
1)信:要忠于原文内容;达:行文要通畅;雅: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风格。
增删留换调补
2)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注意关键字词,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无法直译的,可以在领会原文精神的基础上,采用意译,“对”而“不死”。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如果翻译为宗庙,殿堂的高处表意就不够明确,所以我们采取意译:在朝廷做官
以上考点和答题方法,在单篇的阅读中也有。
我们重点来看,在比较阅读中如何来把握理解
策略三:文本的理解
要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从中筛选出题干要找的信息例如:
策略四:比较理解分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
1、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
例:1、答案:甲文:表现了作者在贬谪中旷达、坦然的心情,以及对生活中闲适、淡雅之美的领悟和追求。
(表现了作者受贬的忧伤、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旷达的心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2、答案:二者不得兼,舍生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共同追求:舍生取义
(2007年安徽中考,甲文《小石潭记》乙文《与朱元思书》)
下面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答案:(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2、常见题型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
例:答案: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
3、常见题型3—比较写作手法异同
例文:【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例:答案: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2 83面第4题)
4、常见题型4——比较内容异同
例:答案: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军队,克敌制胜;齐威王纳谏,战胜与朝廷。
2010安徽中考:甲文《醉翁亭记》乙文《醉翁亭记》
18题,找出两文中写人的活动的语句并概括内心感受:《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六)命制题目,巩固练习
1、请同学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梳理出来的知识点,商议着为给定材料命题。
后,小组展示。
(学生板书)
2、请学生完成自己命制试题所用材料的中考原题,进一步体会答题策略
2010南昌答案
11(1)说坏话(1分)(2)开放(1分)12.甲段悲凉/萧然(1分)乙段:变幻无穷(四时不同、早晚不同)(1分13作用:本段以悲景渲染“悲情”、与下文的“喜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最后点明全文主旨。
(2分)14.(1)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