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27张PPT)

造纸术
6、海上丝绸之路 (1)开通时间: 汉朝 (2)路线: (3)含义: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诸岛
古道新途
专家点评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大陆它经见济证、了文公化见元、证前社2会亚世发欧纪展至交之公流间元的1交6世流纪,期尤间其,是亚游欧
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它在长途贸推易推动动城大市型发城镇展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是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 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19年
目的
结果
联络大月氏 , 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 情况
加强和西域各国的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
友好往来
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相同点:都增进了汉对西域的了解,为汉与西域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基础
二、丝绸之路
1、背景:
2、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
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
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
西域都护
西汉
公元前60年,今 新疆地区正式归 属中央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4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社会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丝绸之路的详细内容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设计好学习任务和问题,准备好教学课件。
3.安排好课堂讨论的时间和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走向和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丝绸之路在当时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以及它对中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如商人、使者、工匠等,模拟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情景。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通览丝路
古代东西方往来 欧洲
的大动脉
文明
中亚
文明
中华
促进中外经济
埃及
西亚 文明
印度
文明
文化交流
文明
文明
丝绸之路
商品交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东西方对话之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本课小结
西域
通西域——西汉张骞
东汉班超
治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班超经营西域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丝绸之路
奠基
保障 陆上丝绸之路 沟通 中外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沟通中外 文明的丝绸之路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历史(人教版)
人文游学路线图 丝绸之路示意图
聚焦敦煌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
张骞通西域 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即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张骞通西域 ➢ 汉初前往西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环境恶劣
锡兰
“丝绸之路”(李希霍芬)
丝绸之路
汉代绢 (古罗马遗址出土)
图说丝路
丝绸之路
商品、技术……
……
传 出
丝绸
漆器
开渠、凿井 铸铁
传入……物种、饰品、艺术…… 核桃 葡萄 石榴 苜蓿良种马 香料 玻璃 宝石乐器 歌舞 ……之路
聚焦敦煌
丝绸之路
敦煌莫高窟 第285窟
聚焦敦煌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文明
中国最早发现南海岛屿礁滩并命名
匈奴威胁
知之甚少
西域……本三十六国……皆役属匈奴。
——《汉书·西域传》
张骞通西域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 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无与共击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点归纳】一、张赛通西域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交流:汉朝—西域: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西域—汉朝: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多种乐器和歌舞。
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绸之路(1)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2)向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欧洲。
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张赛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班超经营西域发生在东汉(汉明帝)时期)【教材问题解答】张赛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材P68“问题思考”)我们应当学习张赛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想—想:为什么说张赛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教材P69“材料研读”)张赛笫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政权有了笫一次友好往来。
1、想—想:张寨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教材P71“课后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下列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物品吗?(教材P71 课后活动") 中国古代称北方或西域的少数民族为“胡”,这些食物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故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问 题 思 考: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 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高度责任感,神圣使命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人的坚贞不屈精神。
成功者具备的素质: 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材 料 研 读: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 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 呢?
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初中历史课件
东 汉 的 兴 亡
东 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汉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 的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 担,减轻刑法; 措施: 建 (3)合并郡县,裁 迁,缓和民族矛盾。 立 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 贪官污吏; 结果: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 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东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汉 的 衰 2.黄巾起义 败 184年、张角、太平道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经西域
中亚、西亚
欧洲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2、西域与中原的交往 产自于西域传入 中原地区的物品名称中带”胡” 字,例如:胡萝卜、胡蒜、胡瓜、 胡豆、胡麻、胡桃、胡笛等等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结果:
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 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 与往来。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出本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文化交流和贸易等内容。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关于丝绸之路的疑问。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丝绸之路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测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测试,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点评。
2. 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反馈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业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识读、图片观察、史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以及对文化交流和互鉴的认同,提高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一些古代的文明有所了解,例如秦汉时期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等。同时,学生也可能已经学习过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对历史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代雄风
材料六:苏武使匈奴,守节不屈,十九年始得归,人皆知之。 然是时守节绝域,或归或不得归,不止武一人也。……马弘者, 前副光禄王忠使西域,为匈奴所遮,忠战死,弘被擒,不肯 降……赵破奴以浚稽将军与匈奴战,为所得,在匈奴中十年,与 子定国逃归。是破奴亦守节不屈者也。
昆仑山
阳关 玉门关
主题探究
体会汉初的时代精神
➢武帝之愿
材料一:五月,诏贤良曰:朕闻昔在唐虞,画像 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周之成康,刑错 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 氐羌来服……呜呼,何施而臻于此!
——《汉书·武帝纪》
从材料中看,汉武帝的施政是以谁为榜样的?为什么以他 们为榜样? 从这我们能够看出汉武帝即位之初就有怎样的愿望?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知道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和东汉两
朝对西域采取的措施。
带着问题自学
➢ 阅读的课文张“张骞骞通通西西域域”一目,完成 以下问题: • 哪一个地区第被一汉次朝人称为“西域第”二?次
时间位现于在阳新公关疆元、和前玉更13门远8年关的以广西大,地公也区元就。前是119年
——《汉书·张骞传》
从材料看,汉武帝想出的对抗匈奴的办法是什么?
这个办法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什么?谁将去解决这最为关键 的一环?
这体现出张骞的一种怎样的精神??
➢张骞解忧
材料四: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 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初,骞行时 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1. 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一条最重要的航线是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 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转运到 欧洲 地 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 海上丝绸之路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0张PPT)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葱岭 西亚 欧洲
陆上丝绸之路
功能: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 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 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 核桃、葡萄等植物传到中国。
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 的大动脉
意义:沟通了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 了文化经济的发展。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 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 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 谓中国出类拔萃之人物 也!
——翦伯赞
你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欧
洲
西亚
新疆地区
长安
前138年
二、丝绸之路
长安商队:你正带领着一支驼队去西 域,准备带点什么货品呢?
西域商队:你正从西域来长安,你会带 些什么物品呢?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结果 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 役,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
控制了西域,汉朝与
西域往来中断。东汉
明帝时,派兵出击匈
班超出使西域
奴,并派班超出使西
域。
班超克服重重困难,是西域各国重新与
汉朝建立联系。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
(即罗马帝国),虽到达安息后受阻,但此
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去世后,他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 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 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形成贯穿东西的交通要线。
想一想: 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 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见贤思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了解西域的情况,
以及西域各国想和 汉朝交往的愿望
版权所有-
2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与西域各国建立 友好关系
版权所有-
谈谈张骞第二 次出使西域 这个时期从西 域传入中原的 新物种有哪 些?
葡萄
石榴
核桃
乐器和歌舞
苜蓿
版权所有天马、汗血马
葡萄
核桃
石榴
汗血马 、乐器 、歌舞 等
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丝绸、漆器、陶器等
2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与西域各国建立友 好关系
意义: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 了解与往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版权所有-
讲授新课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 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 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大秦),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版权所有-
投笔从戎
西安
河西走廊
敦煌莫高窟
壁画
玉门关 阳 关
楼兰遗址
火焰山
险峻的雪山
一、选择题: 1、西汉时,成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交通要道是( D ) A、陆地之路 B、水上之路 C、绢帛之路 D、丝绸之路 2、公元一世纪的一天,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灿若朝霞 的长袍出现在剧场时,百官们惊呆了。后来才知道,凯撒 穿的“天衣”是用中国( C )缝制的。 A、棉布 B、夏布 C、丝绸 D、尼龙布 3、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 ( ) A 西汉时期 B 秦朝时期 C 战国时期 D 东汉时期
4、“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句话反映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C ) A 开辟了“丝绸之路” B、新疆正式划归中央统辖 C、促进了汉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D、促进了西域经济繁荣发展 5、“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是沟通中西的桥梁, 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B )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者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织品及造纸术相继西传 D、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等不断传入中国
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 3意义: 央政权
版权所有-
班超出使 西域路线
甘英出使 波斯路线
版权所有-
七、班超经营西域
1 时 间 : 东汉明帝时
2原因: 为了恢复中原
和西域的交往
汉与西域重新建立联系 3结果:
(甘英出使大秦,开辟 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课后练习
你能写出丝绸之路路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或国名吗?
F D E
C
B
A
河西走廊 长安 玉门关 今新疆地区 版权所有西亚 欧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 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渡玉门关. 《渭城曲》王之涣
1、西域的地理概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王维
版权所有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春风不度玉门关
版权所有-
五、丝绸之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作用
1是亚欧大陆上的重要交通要道。 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 发展 2推动我国西部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3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版权所有-
六 西域都护 1时间: 前60年 2职责: 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对西
版权所有-
一、张骞通西域
1第一次:
时间:公元前138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过程:
结果:
版权所有-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版权所有-
一、张骞通西域
1第一次:
时间:公元前138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过程:
版权所有-
讲授新课
二 陆上丝绸之路 1时间:张骞通西域之后 2、路线
长 安
河西 走廊
今新疆 境内
版权所有-
西 亚
欧洲( 大秦)
三 海上丝绸之路: 1 山东 ——黄海——朝鲜 、日本 2东南沿海港口——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 卡
四、丝绸之路的意义: 互通有无,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关 系的发展,促进了双方的繁荣和发展
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武帝雄才大 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 络西域的大月氏(dà ròu zhī )国,夹击匈奴。现招募使 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国。事成,赏良田美 宅、黄金百两。
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出 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是谁应募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