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单选题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材料题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材料题北师大版

材料题:东汉的建立与衰亡1.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皇帝即位年龄和帝10岁殇帝1岁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少帝14岁献帝9岁图一图二(1)图一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2)图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3)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2.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汉东汉(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1.(1)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

(2)黄巾起义;太平道;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

(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2.(1)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东汉公元25年刘秀洛阳(2)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

共同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3)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

光武帝: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学案 北师大版
2.下列哪些属于汉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帝采取的措施( )
①多次下令解放奴婢 ②限制豪强大族过多地私占田地和农业人口 ③清丈田地户口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
3.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4、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
A.被陈胜吴广起义推翻B.被刘邦项羽起义推翻
C.被绿林赤眉起义推翻D.被黄巾大起义推翻
11、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要么失败,要么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是因为( )
A.农民素质太低,起义者都是乌合之众,一击即溃。B.地主阶级力量太强大
C.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D.农民阶级没有掌握起义的领导权。
12、与西汉相比,东汉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A.黄巾起义B.州牧割据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光武中兴
5、东汉的都城为( )
A.洛阳B.咸阳C.长安D.镐京
6、东汉时期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的皇帝是( )
A.光武帝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
7、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
8、下列哪些属于汉光武帝采取的措施( )
东汉的建立于衰亡
学科
历史
班级
主备教师
学生姓名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于衰亡
教学目标:
1、东汉的建立;2、东汉外戚、宦官专权;3、东汉的动荡与黄巾军起义
重点:东汉兴起与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
难点: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基础知识学习
1、请填写下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单选题 北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单选题 北师

单选题: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单项选择题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A.秦朝B.新朝C.隋朝D.元朝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A.下令释放奴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惩处贪官污吏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D.东汉黄巾起义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公元184年领导人: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州牧势力的膨胀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参考答案1.B 2.C 3.B 4.C 5.D 6.C 7.D 8.D 9.B。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

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A、统一度量衡B、休养生息C、“分封同姓诸王”D、抵御匈奴,巩固边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王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历史上有“秦皇汉武”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

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A、燔诗书,明法令B、罢百家,尊儒术C、立中正,定九品D、正君心,致良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东汉逐渐走向衰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B、皇帝年幼无知C、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D、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十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十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统一局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汉开国》是山东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魏新的力作,它里面提到的开国之君是( )A、刘邦B、刘启C、刘彻D、刘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反腐倡廉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官员管理,强化监察制度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途径。

下列机构履行这一职责的是( )A、丞相御史大夫B、太尉御史大夫C、丞相太尉D、御史大夫司隶校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经济和思想统一于中央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D、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三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三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某同学说:“汉武帝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经济学家。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①治理黄河②改铸五铢钱③兴办太学④“独尊儒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们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

秦汉时期设置的官职中主要负责监察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司隶校尉③刺史④太尉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上有“秦皇汉武”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武帝时,在长安上太学的学生不将其当做教材的是( )A、《诗》《书》B、《礼》《易》C、《春秋》D、《韩非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二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二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司隶校尉③刺史④太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巩固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巩固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巩固辅导八十四第1题【单选题】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 )A、犬戎族B、山越族C、匈奴族D、乌桓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书中所涉及的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②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④重视“休养生息”,社会比较安定⑤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关于西汉皇帝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B、汉高祖﹣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C、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D、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 )A、光武中兴B、开皇之治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西周—东周B、春秋—战国C、秦朝—西汉D、秦朝—东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D、墨家学说【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西汉时期刘氏长沙国的建立者是( )A、吴芮B、刘巴C、刘发D、马殷【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学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课标要求】1.了解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等史实。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3.知道黄巾起义。

【知识要点】东汉的建立与衰亡东汉后期的社会动荡1.东汉后期,势力膨胀,建立起坞堡庄园,破产的被迫依附在庄园里。

2.之间形成不同集团,分别与朝廷的势力勾结,互相争权夺利,使社会矛盾尖锐。

3.与相互倾轧残杀,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黄巾起义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夺取政权,改国号为。

2.公元23年,起义军攻杀王莽,推翻政权。

3.东汉建立:公元25年,称帝,定都,史称东汉。

刘秀即汉光武帝。

4.光武中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1.背景:东汉后期,极端腐败。

肆意兼并土地,被迫逃亡铤而走险,大小起义连绵不断。

2.黄巾起义的主要首领:3.结果:失败,但是猛烈冲击了,缓解了的趋势。

东汉从此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习题精练】一、选择题1.“高祖兴、汉业建,至考平、王莽篡。

”其中的“王莽篡”指的是()A.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B.公元年外戚王莽改国号为新C.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攻杀王莽 D.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西汉之后的一个朝代是()A.新 B.东汉 C.三国 D.后汉3.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 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4.东汉主《太平经》记载:“积财亿万,不肯救灾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

”材料抨击的主要对象是()A.皇帝 B.豪强地主 C.商人 D.太监5.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6.下列四个选项中,东汉的第一位皇帝曾经参加过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 D.安史之乱7.在东汉,破产的农民被迫“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这里的“富人”主要指的是()A.外戚 B.豪强地主 C.商人 D.皇室贵族8.曹操在《蒿里行》描述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单项选择题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的一项是()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
的一项是()
..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
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参考答案1.B 2.C 3.B 4.C 5.D 6.C 7.D 8.D 9.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