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物质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总磷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总磷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用于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内的吸收光谱及定量分析。
在环境监测领域,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用于测定水样中的总磷含量,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总磷是指水体中所有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和,通常以PO4-P的形式表示。
总磷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多的总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浑浊和水质下降,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总磷的准确测定和控制至关重要。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利用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样品,测定其吸收光谱的仪器。
不同物质在不同波长的光线下有不同的吸收特性,这种吸收特性可以用来定量测定物质的含量。
在测定水样中的总磷时,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反应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总磷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测量样品和标准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之比计算出样品中总磷的含量。
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磷的吸光度值。
标准曲线是建立在一系列总磷浓度不同的标准样品吸光值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上。
通过比较待测水样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上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水样中总磷的浓度。
在测定水样中的总磷时,还可以使用反应比色法。
该方法是将水样中的磷酸盐与钼酸铵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磷酸钼酸铵,形成黄色的物质。
然后通过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之比计算出样品中总磷的含量。
该方法也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
总之,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仪器,能够用于测定水样中的总磷含量。
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选择适当的检测波长和吸光度范围。
在实验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日常的环境监测中,紫外分光光度计能够提供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水质检测方法,对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的含量。
下面是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苯酚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峰,根据它的吸收峰特征可以测定其含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苯酚在240 nm处的吸收峰进行测定。
实验仪器、试剂以及玻璃仪器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苯酚、甲醇玻璃仪器:比色皿、移液管、醇灯、玻璃棒、烧杯等。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将1 g的苯酚粉末称到50 mL的烧杯中,加入约30 mL甲醇并混合均匀,然后用甲醇稀释到50 mL。
最后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2:制备苯酚标准曲线将制备好的苯酚样品溶液定容到50 mL,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检测波长为240 nm,然后将苯酚标准溶液分别放入比色皿中,取0、0.2、0.4、0.6、0.8 mL苯酚标准溶液,然后用甲醇稀释成10 mL。
最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步骤3:测定未知样品将待测样品取5 mL,加甲醇稀释成50 mL,然后放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苯酚的含量。
注意事项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的时候,要充分混合均匀,防止苯酚沉淀。
2.操作过程中,不可碰触紫外光管等易损部件。
3.实验前,应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预热操作,以保证测试准确性。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可以绘制出苯酚标准曲线,通过计算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即可求出其苯酚含量。
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结本实验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该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和操作要点,还能够提高实验技巧,从而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曲线绘制

一、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可见或紫外分光光度法都可用于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
测定标准溶液(浓度已知的溶液)和未知液(浓度待测定的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由于所用吸收池的厚度是一样的。
也可以先测出不同浓度的标准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应该是一条直线,然后测定出未知液的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到其相对应的浓度。
含量测定时所用波长通常要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这样做有两个好处:⑴灵敏度大,物质在含量上的稍许变化将引起较大的吸光度差异;⑵可以避免其它物质的干扰。
二、用紫外光谱鉴定化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计可以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方法是用各种波长不同的单色光分别通过某一浓度的溶液,测定此溶液对每一种单色光的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座标,以吸光度为纵座标绘制吸光度──波长曲线,此曲线即吸收光谱曲线。
各种物质有它自己一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因此用吸收光谱曲线图可以进行物质种类的鉴定。
当一种未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和某一已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开关一样时,则很可能它们是同一物质。
一定物质在不同浓度时,其吸收光谱曲线中,峰值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即吸收高峰和低峰的波长是一定不变的。
紫外线吸收是由不饱和的结构造成的,含有双键的化合物表现出吸收峰。
紫外吸收光谱比较简单,同一种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应完全一致,但具有相同吸收光谱的化合物其结构不一定相同。
除了特殊情况外,单独依靠紫外吸收光谱决定一个未知物结构,必须与其它方法配合。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主要用于已知物质的定量分析和纯度分析。
选几个体积梯度,然后稀释成相同的体积,得到了不同浓度C的几个标准溶液样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得相应的吸光度A1、A2、A3……,然后要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当然有时候根据实际需要,也会有小小的变动。
配制标准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浓度与吸光度的曲线,并且利用线性拟合得到回归方程,直接利用Origin的线性拟合功能得到的方程往往截距不等于零,即方程的形式为y=A+Bx。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维生素C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维生素C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物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VC)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具有烯醇式己糖内酯立体结构,分D和L两种立体构型,但只有L型有生理功效。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可以互变,两者均具有生物活性(结构式见图1),其C2和C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自由羧基,仍具有有机酸的性质。
维生素C呈无色无臭的片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脂。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破坏速度。
具有π电子的共轭双键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等,在紫外光谱区都有强烈吸收,其摩尔吸收系数k可达104-106数量级。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要借助朗伯-比尔定律。
根据维生素C在稀硫酸溶液(维生素C水溶液在pH 5~6之间稳定)中,在245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的特性,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含量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容量瓶(100 ml、1000 ml)、移液管(0.5 ml、5 ml)、烧杯、紫外分光光度计实验用品:98%浓硫酸(分析纯,1.84 g/ml)、维生素C对照品系以原料药经105 ℃干燥至恒重(含量为99.7 %)、维生素C片(2片)、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0.005 mol·L-1硫酸溶液的配制用0.5 ml移液管移取0.27 ml 98%浓硫酸放入事先已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待用。
2. 0.5 g·L-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维生素C对照品5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005 mol·L-1硫酸溶液制成0.5 g·L-1对照品溶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
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描述物质分子对辐射吸收的程度随波长而变的函数关系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宽吸收谱带组成。
最大吸收波长(λmax)表示物质对辐射的特征吸收或选择吸收,它与分子中外层电子或价电子的结构(或成键、非键和反键电子)有关。
朗伯-比尔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的基础。
即物质在一定浓度的吸光度与它的吸收介质的厚度呈正比。
A= lg1/T = εcl (Lambert-Beer定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5个部件组成:①辐射源。
必须具有稳定的、有足够输出功率的、能提供仪器使用波段的连续光谱,如钨灯、卤钨灯(波长范围350~2500纳米),氘灯或氢灯(180~460纳米),或可调谐染料激光光源等。
②单色器。
它由入射、出射狭缝、透镜系统和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组成,是用以产生高纯度单色光束的装置,其功能包括将光源产生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单色光束。
③试样容器,又称吸收池。
供盛放试液进行吸光度测量之用,分为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前者适用于紫外到可见区,后者只适用于可见区。
容器的光程一般为0.5~10厘米。
④检测器,又称光电转换器。
常用的有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后者较前者更灵敏,特别适用于检测较弱的辐射。
近年来还使用光导摄像管或光电二极管矩阵作检测器,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
⑤显示装置。
这部分装置发展较快。
较高级的光度计,常备有微处理机、荧光屏显示和记录仪等,可将图谱、数据和操作条件都显示出来。
仪器类型有:单波长单光束直读式分光光度计,单波长双光束自动记录式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检测物质含量:

分光光度法检测物质含量:分光光度法是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200~380nm的紫外光区,(2)380~780nm 的可见光区,(3)2.5~25μm(按波数计为4000cm<-1>~400cm<-1>)的红外光区。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光谱范围: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400~760 nm的和波长范围为200~400 nm的紫外光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
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
物质的吸收光谱:如果在光源和棱镜之间放上某种物质的溶液,此时在屏上所显示的光谱已不再是光源的光谱,它出现了几条暗线,即光源发射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因溶液吸收而消失,这种被溶液吸收后的光谱称为该溶液的吸收光谱。
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吸收光谱,可以鉴别溶液中所含的物质。
当光线通过某种物质的溶液时透过的光的强度减弱,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溶液的表面反射或分散,一部分光被组成此溶液的物质所吸收只有一部分光可透过溶液。
入射光= 反射光 + 分散光 + 吸收光 + 透过光。
如果我们用蒸馏水(或组成此溶液的溶剂)作为"空白"去校正反射,分散等因素造成的入射光的损失则:入射光 = 吸收光十透过光原理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
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A=-lg(I/I0)=-lgT=kLc式中 :A 为吸光度;I0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I 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T 为物质的透射率;k 为摩尔吸收系数;L 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即比色皿的边长;c 为物质的浓度;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实验⽬的1.进⼀步了解和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结构,学习UV2550的操作。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吸收光谱图。
3.掌握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实验原理为了防⽌⾷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腐蚀、变质,常在⾷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
防腐剂使⽤的品种和⽤量在⾷品卫⽣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是⾷品卫⽣标准允许使⽤的主要防腐剂之⼀,其使⽤量⼀般在0.1%左右。
苯甲酸具有芳⾹结构,在波长225nm和272nm处有K吸收带和B吸收带。
根据苯甲酸(钠)在225nm处有最⼤吸收,测得其吸光度即可⽤标准曲线法求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50(⽇本岛津),1.0cm⽯英⽐⾊⽫,50ml容量瓶。
2.NaOH溶液(0.1mol/L)3.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1)苯甲酸钠标准贮备液(1.000g/L):准确称量经过⼲燥的苯甲酸钠1.000g(105℃⼲燥处理2h)于1000mL容量瓶中,⽤适量的蒸馏⽔溶解后定容。
该贮备液可置于冰箱保存⼀段时间。
(2)苯甲酸钠标准溶液(100.0mg/L):准确移取苯甲酸钠储备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稀释定容。
(3)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移取苯甲酸钠标准溶液1.00mL、2.00mL、3.00mL、4.00mL和5.00mL于6个50mL容量瓶中,各加⼊0.1mol/LNaOH溶液1.00mL后,⽤蒸馏⽔稀释定容。
得到浓度分别为2.0 mg/L、4.0mg/L、6.0mg/L、8.0mg/L和10.0mg/L的苯甲酸钠系列标准溶液。
4.市售饮料的配制准确移取市售饮料0.5ml于50mL容量瓶中,⽤超声脱⽓5min驱赶⼆氧化碳后,加⼊0.1mol/LNaOH溶液1.00mL,⽤蒸馏⽔稀释定容。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含量

内标物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1)内标物的峰与组分峰能完全分离。 (2)内标物峰在色谱图上出现的位置,最好在欲定量组分
峰的邻近位置。如果样品中有几个组分需要定量,并 且他们的k’值差别较大,这时就需要用几个内标物来 作定量测定。 (3)内标物的性质和浓度尽量与预测定峰的接近。 (4)内标物是样品中不存在的,与样品各组分、柱填料和 移动相不发生化学反应。
0.05.
测定法
应以配制样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吸 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 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为测定波长。
含量测定
(1)对照品比较法
(2)吸收系数法
(3)计算分光光度法
(4)比色法 样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区没有强吸收,或在紫外
区虽有吸收但为避免干扰或提高灵敏度,可加入 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后测定。
式中A为吸收度 ;E为吸收系数,即单位浓度、单位液 层厚度的吸收度数值;C为溶液浓度;L为液层厚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的光谱分析
方法。其主要特点为:灵敏度高,可达10-4g/ml~10-
7g/ml;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2%-5%。中药中有紫外 吸收的成分或本身有颜色的成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其溶液的吸收度与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均可用此法 进行分析。
内标法
内标法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是色谱分析中一种 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尤其在没有标准物对照时,此方法 更显其优越性。它尤其广泛的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中。这 种方法可以抵消仪器和操作过程带来的误差。
内标法是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一定量的被 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 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 对校正因子,内标物在色谱图上得到分离的峰。根据已知 含量的内标物的峰面积和样品的峰面积,计算组分的百分 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的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由分子中电子的能级跃迁产生的。
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可见分光照射某些化合物,其中某些波长的光辐射被化合物的分子所吸收,若将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作用下的吸收度对波长作图,就可获得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以吸收谱带最大吸收位置处波长λmax 和该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 来表征化合物的吸收特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反映了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带的形状、λmax和εmax 都有定值,同类化合物的这些数值比较接近,处于一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