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特征、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决策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范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战略手段,用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实现多元化发展。

然而,并购的成功与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尤为关键。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对并购效应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背景和重要性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其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机制。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定义与度量(一)定义管理者过度自信指的是管理者对自身决策能力和企业前景的过度乐观评估,往往导致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和过度追求高收益。

在并购决策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过于乐观地估计目标企业的价值和并购后的整合效果。

(二)度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公开信息分析以及历史决策结果等方法来度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

具体包括对管理者的自我评价、对并购成功的信心程度以及过去的并购决策结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一)正面效应1. 决策速度与果断性: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速度和果断性,这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可能带来一定的优势。

在并购领域,迅速决策可能有助于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扩张。

2. 资源分配与整合: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并购整合,以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这有助于加速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

(二)负面效应1. 估值过高与风险忽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产生过高估计,导致支付过高的并购价格。

同时,他们可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导致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不理想。

2. 协同效应难以实现:过度自信可能导致管理者对协同效应的预期过于乐观。

在实际整合过程中,由于双方企业的文化、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协同效应难以实现,甚至出现反效果。

四、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收集相关企业的数据和案例,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效应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综述作者:宋文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03期作者简介:宋文(1988-),男,河南新乡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摘要:在心理学上很多情况下人是过度自信的,即高估自己的能力或高估成功的概率,而低估风险。

过度自信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最为稳健的发现之一,行为金融学自提出以来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

试从投资和筹资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过度自信;投资;筹资20世纪60年代以来,过度自信的提法开始在心理学中广泛出现。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倾向于高估我们自己的能力和高估成功的概率,低估风险。

心理学中过度自信被认为与智力无关,是个体过高估计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

Gervaris、Heaton和Odean(200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

国外关于此类研究起步较早,最近国内学者也开始有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影响过度自信的因素很多,如:性别、技能、文化等。

Kruger(1999),Camerer 和Lovallo(1999)指出有技能的人更容易过度自信,比如作为CEO,当他们与企业普通管理者比较而不是和其他CEO比较时更容易过度自信。

Barber and Odean(2000)对35000名不同性别的投资者的投资股票行为进行了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得出了男士比女士更容易过度自信的结论。

男士总是认为自己的投资技能比较高而换手频繁,他们总是在错误的时间投资,且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

姜付秀(2009)指出在中国儒家思想导致领导者的“一言堂”现象加深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

Roll(1986)开创性地过度自信理论引入公司并购决策的研究后,大量研究者开始注重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研究,包括对公司投资、筹资、股利分配、并购、多元化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维普资讯
第 2 9卷 第 1 1期 5 20 0 8年 1月
财 经 理 论 与 实践 ( 月 刊 ) 双
THE THE oRY AND PRACTI CE oF I F NANCE AND ECoNoM I CS
VO . 2 NO. 1 l 1 9 5
的结 果 , 而公 司治 理结 构 是 用 来 协 调 各 利益 相 关 者 之 间利益关 系 的一 种 机 制 , 余 管 理 的本 质 就 是 公 盈 司治理 问题 、 , 治理结 构 的有 效 性 必然 会 对 公 司 管 理
信呢 ?若 存在 , 行 为 对企 业 的 盈 余 管 理行 为 产 生 该
为突 出 , 那么 我 国公 司 的 管 理者 是 否 也 存在 过 度 自
盈余 管 理不是 一 种 单 纯 的 会计 行 为 。Hel ay和 wa l ( 9 9 将盈余 管 理 的 动 机归 结 为 : 于 资 本 he 1 9 ) n 基 市 场预期 和估 价 的市 场 动 机 ; 于 会 计 数据 的契 约 基 动 机 ; 管动 机 …。可 见 盈 余 管 理是 多方 利 益 冲 突 监
自信的心 理倾 向。Mu eo n o 2 0 ) 为 人 的 n tmoA d ( 0 3 认 过 度 自信 源 于对 自己能 力 的高估 和对对 手能 力的低 估 两个方 面 。社 会 心 理学 研 究 发 现 , 体倾 向 于 个
认 为 自己的能力 高ຫໍສະໝຸດ 于 平 均水 平 , 且对 他 们 的未 来 而
二 、 关 理论 分析 与假设 提 出 相
当局 的盈 余管 理行 为产 生影 响 】 。传统 的公 司治 理 研 究 着 重 于公 司 的 内外 部 控 制 作 用[ 4, 略 了 人 3 ]忽 -

《2024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范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效应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旨在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效应的影响,并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并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企业过于乐观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从而做出错误的并购决策。

同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忽视并购带来的风险,导致企业在并购后出现经营困难。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适度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并购后的企业绩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其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相关企业的并购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效应的具体影响。

四、研究结果(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査和公开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进行测量。

通过收集企业年报、管理层访谈记录等资料,分析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和言论,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现象。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而言,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企业更可能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从而在并购过程中支付过高的价格。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在并购后出现财务困难,降低企业绩效。

然而,适度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并购后的企业绩效。

(三)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本研究还探讨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效应影响方面的差异。

研究发现在某些行业中,如互联网、高科技等行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而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由于资源丰富、抗风险能力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效应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2024年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范文

《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治理的不断发展,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CEO(首席执行官)的决策风格与董事会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CEO过度自信的文献众多。

有学者认为,过度自信的CEO往往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从而做出过于冒险的决策。

而董事会结构方面,有效率的董事会应具备多元化、独立性等特点。

至于公司业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环境、产品竞争力等。

然而,CEO的决策风格与董事会结构对业绩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CEO过度自信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二:董事会结构对CEO过度自信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变量与数据(一)变量定义1. CEO过度自信:通过CEO的公开言论、决策行为等综合判断。

2. 董事会结构: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

3. 企业业绩:以净利润、市值等指标衡量。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某时间段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公开财务报告、新闻报道等。

六、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CEO过度自信程度、董事会结构及企业业绩在不同公司间存在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EO过度自信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结构与两者均存在一定相关性。

(三)回归分析以企业业绩为因变量,以CEO过度自信和董事会结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CEO过度自信对企业业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董事会结构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具体而言,具有多元化、独立性的董事会结构能更好地抑制CEO过度自信带来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业绩。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文献述评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文献述评
外 研 究 中 , 管 理 者 过 度 自信 衡 量 指 标 的选 取 也 各 有 不 同 , 对 比较 集 中是 Ma n i ,a 和 o vr 2 0 ) 们 分 别 选 取 管 理 者 在 行 权 l de T r le( 0 5 他 me r e i 期 内持 有 的 本公 司期 权 股 票 或 股 票 数 量 是 否净 增 长 以及 消 费 者 情 绪指 数 来 衡 量 ; 国 内 的文 献 中 ,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余 明桂 、 振 松 、 在 最 邹
财 务 理论 得 到很 好 的解 释 , 随着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深 入 , 渐 形 成 了 行 为金 融 公 司 理 论 , 为 现 实 中的 人 并不 是 完 全 理 性 的 , 们 的 决 策 逐 认 他
还容易受到心理作用 的影响 , 而这种心理作用往往表现为过度 自信 , 尤其对管理者而言 , 过度 自信的特征更为明显 。 过度 自信 的管理 者在对企业财务决策作 出抉择 时通常 的表现是 : 在选择投资活动时 , 由于过 高的估计 自己的经 营能力往 往会造成 企业 过度投资。 而 在进行融 资决策 时, 过度 自信的管理者相信 自己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 在期 限内偿还债务 , 会 因此 , 他们会 选择债务融资 , 企业通 常会 有较高 的负债 比率 。企业的投融 资决策是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 的两大决策体系 ,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是 两者 主要 受哪些 因素的影 响。 从行为金融财务理论 的角度 , 非理性的管理者造成 了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过高的负债 比率 , 由此学 者们 开始基于“ 非理性人 ” 假设 的视 角来探讨管理者非理性的过度 自信行为对企业投融资决策 的影响 。 本文分析 了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衡量方法 ; 回顾 了管理者 过度 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的相关文献 , 并且进行 了评述 ;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
国企业 生存 与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现象 , 于这样 的背 景 , 基 我 尽管关于过度 自 问题 的理 论体 系 尚未 构建 完整 , 信 但它 的确
决策行 为的关系进行探究 。
1 文 献 回顾 .
们试 图通过案例分析对我 国上市公 司高管过度 自 与投融 资 为我们认识企业投融资决 策行为存在 的问题提供 了一个崭新 信 的视角 。由于过度 自信 理论研 究还处 于 日臻 完善 阶段 , 是否 二 、 献 回顾 及 理论 基 础 文 能够在我 国直接应用还需要 我国学者深人探讨 。值 得我们注
第l 4卷第 3期
20 09年 6月
பைடு நூலகம்


高 专
学 报
Vo . 4, 1 1 NO. 3
J OUR NAL OF XI NYU C L GE OL E
Jn 2o u .0 9
公 司高管 过度 自信 对 投 融 资决策 行 为影 响 的案 例研究
● 尹 启 华
( 嘉兴学院 商学院, 浙江 嘉兴 34 0 ) 10 1
意的是 , 中国公 司治理的实 际情况 与西 方 国家 具有 较大 的差 We s i( 90 通过研究发现下列三个 因素都有 可能 引 异 , i t n 18 ) ne 因而 , 如何结合 中国国情从理 论与实证两个维度 去探 讨公
发过度 自 : 信 控制幻觉 , 高度 向往 良好收 益 , 于 比较个 体 间 难 司高管过 度 自信与投融资决策行 为的关系就值得 国内学 者更 业绩 的抽象参 考点 。根据 Ma h和 S ai ( 97 调查 的证 深入 思考 了。 r c hpr 18 ) a 据可知 , 管理层低估 内在的不稳定性 , 相信 自己能全 面控制公 司经营业绩 。L s n icn( 9 5 采 用案例 研究 方法 分析 y dVnet 19 ) a

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与公司投资

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与公司投资



问题的提 出
M e (94 在“ yr 18 ) 资本结构之谜” s 一文中将不对称信息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中, 由此提出了新 优序融资理论 , 即企业在进行融资时, 会先偏好 内部融资, 如果需要外部融资, 则先选择债务融资, 最后 选择权益融资。新优序融资理论由于否定最佳资本结构的存在, 因此引起 了大量学者对权衡理论与新 优序融资理论 的实证研究 。Sym Sne 等(99 、a a (0 2 及 Fak 20 ) ha - dr 19 ) Fm 等 20 ) r (0 3 等对美国公众公司 u n 的实证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 了 M e (94 的新优序融资理论 。新优序融资理论依赖两个重要的 yr 18 ) s 研究假设 , 即理性人假设与信息不对称 , 然而 H a n 20 ) et (02 以人的非理性行为为前提 , 于管理者过度 o 基 自信对新优序融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解释, 这种新解释不涉及信息不对称 , 由此对新优序融资理论提出 了挑战。M led r 20 a 及 Pn 等(07 等的实证检验都支持了 H a n 20 ) a ni 等(05 ) eg 20 ) m e et (0 2 的新解释。事 o 实上, 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研究的逐渐兴起 ( ae, l 04 , Bkre a, 0 ) 基于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资本结构决策 t 2 研究正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的一个新的发展方 向②。Le (95 、 a 等 (9 8 对 过度 自信 e 等 19 ) Y t e 19 ) 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 与美国人相 比, 中国人更过度 自信。而就国内相关 的研究而言, 学者们主要还是围 绕 M e (94 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 yr 18 ) s 陆正飞 等 , 0 ; 2 4 刘 0 星 等,04 , 20 ) 鲜有学者考察管理者的过度 自信行为对公司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从而说明两职分离能够纠正 由于首席 执行 官过度 自信而导致的非理性投融资行为 , 有利于提高公 司业绩水平 。 在管理层背景特
征对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替代 方面 , 江伟 ( 2 0 0 9 ) 以董 事长的年龄 、 学历 和任 职时间等一系列背景特征作为董事长过度 自信 的度量 , 实 证研究发现董事长个人特征对公司融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验, 研 究发现 , 国有公 司的董事长背景特征对其过 度 自信程度影响更 强, 而非国有公 司董事 长的学历 、 性别对 其 融资决策影响不显著 ; 此外 , 无论是 国有还是非 国有公 司,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 中所 占比重并不影响公 司的
融资决策。
关键词 : 管理者特征 过度 自信 融资决策
随着市场经济 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 资本市场成为我国社会 资源 的主要配置场所 。 但 由于我 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 不长 , 尚存在诸 多不合 理的地方 , 市场参与者存 在明显 的非理性行为 。 基于此 , 本文以行为金融理论 为基础研究公司管理者的过度 自 信对公司融资决策 的影 响 , 为公司决策者判 断其 是否过度 自信提供 了参考 , 有利于公司改善 自身 的融资结构和债务期 限 , 降低资金 成本 , 优 化治理结 构 , 完善管理人员选 拔机制 , 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
财会 通孔・ 综合 2 0 1 3 年第 1 1 期( 下J
管理者特征 、 过度 自信与公 司融资决策实证研究
苏 明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摘要 : 本 文以 2 0 0 8年 至 2 0 1 2年 A 股 制 造 业 上 市 公 司为 样 本 , 对 管理 者特 征 对 融 资 决 策 影 响 进 行 了检
创始人 而言 , 职业经理人倾向于较低的公司负债。 ( 二) 国内文献 余 明桂 、 夏新 平和邹振松 ( 2 0 0 6 ) 采用 我 国统计局公 布的企业景气度来衡 量管理者过度 自信 程度 , 同时 以管理 者对公 司未来盈利水平 的乐观预期是否变化来对管理者过度 自信进行 了稳健性检验 ,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 自信与公 司负债 比和债 务期 限结构都显著 正相 关 , 说 明管理者过度 自信偏差是公 司融资决策必须要考虑 的因素。 饶育蕾 和王建新 ( 2 O L O ) 发现, 当首席执行 官过度 自信时 , 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分别 由两人担任可 以有助于公司业绩 的提 升 , 而在首席执行官非过度 自信 时则不存在这样的关
价格 比债券更加敏感 , 更富有波动性 , 股票作为风险证券其发行成本更高 , 所 以会倾 向优 先选 择债务融资。 在H e a t o n 看来 , 过度 自 信 的管 理者会 因此形成一定 的融资优先顺序 : 内源融资 、 债 务融 资和股票融资。 Ha c k b a r t h提 出这一观 点后 , 没有做进 一步的实证检验 分析 。 B e n — D a v i d 、 G r a h a m和 H a r v e y ( 2 0 0 6 ) 对美国公司 C F O进行 了调查访问 , 结果表 明过度 自信 的 C F O会倾 向于选择较高 的公 司负 债 比。 S i l v e i r a &B a r r o s ( 2 0 0 7 ) 选择管理者过度 自信的替代变量为管理者是公 司创始人 或聘请 的职业经理人 , 实证检 验结 果表明 , 相 比
二、 研 究 设 计
( 一) 研 究假设
本文选 择上市公 司董事长作为“ 管理者” 的代 表 , 研究董事长 的背景特征对上市公 司融资决策究竟 具有怎么样
的影响 。 以下将基 于“ 高阶梯队理论” , 在前人 研究 的基础上 , 经过理论 推导 引出本文 的实证假设 , 为后续 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 1 ) 学历 水平与融资决策 。 L i c h t e n s t e i n &F i s c h o f ( 1 9 7 7 ) 研究发 现 , 人们在决策 时无形 中会受 到 自身所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 教育可 以通过改变管理者认知能力 、 学 习能力及其世界观 、 价值观 、 方式 方法 等内在 品质 , 从而对管理者制定融资决策时的思维模式 及其 决
2 0 0 5 ) 。 在引入 了行为金融学来研究公 司的融资决策 问题后 , 权 衡理论开始受到 了学者们 的质疑 和挑 战。 H e  ̄ o n早在 2 0 0 2 年 对管理
者过度 自信与公司融资决策关 系进行 了理论分析 。 他认 为 , 当管理者存在过度 自信偏差 时 , 往往会 高估 自身 为公 司带来收益的能力 ,
策的客观性 、 科学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 从社会心理学和 已有 的相关文献可以看 到 , 管理者的学历水平 高低 与其决策 的效率 。 因此 , 管理者 的学历水平越高 , 越有能力获得决策所需要 的资源和信息 , 故假设 :


文 献 综 述
( 一) 国外文献 C o o p e r 和D u n k e l b e r g ( 1 9 9 8 ) 以及 B u s e n i t z 和B a r n e y ( 1 9 9 7 ) 等学者 的研究结果都证实 了管理者存在 过度 自信 行 为, 过度 自信 的管理 者承受 风险 的意愿更 强 , 工作 也会更 努力 。 相 比一般 人 , 公 司管理 者行为 更易 过度 自信 ( Ma l — me n d i e r & T a t e ,
高估 公司内部投资项 目在未来所产生 的净 现金 流量 ; 当此类公 司管 理者需要 融资时 , 会认 为市场低估了公司未来的前景 , 从 而也 低
估 了公 司发行 的股 票或债券价值 , 从而更倾 向于使用 内源资金而非外部 资金 , 当公 司一定要求 助予外部 融资时 , 他们认 为公 司股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