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案(71)总复习 探究性实验专题 练习一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及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1. 下面是小聪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________位置平衡,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B点处挂6个钩码,如图甲所示,则在A点处应挂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3)图乙是小聪利用弹簧测力计做的某次实验情景,已知杠杆每格长5 cm,钩码每个重0.5 N.请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实验序号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________ 0.15 3.0 0.10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所使用的刻度尺示数模糊不清,但他仍然测出了该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其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②按图示组装好滑轮组;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F.(1)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绳子的股数要用具体的数字表示).(2)实验过程中,某同学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这种操作方法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值将比其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3)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减小轮与轴间的摩擦.若忽略上述摩擦,也不考虑绳重,下列方法中,还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________(选填“A”、“B”、“C”或“D”).A. 增加滑轮的个数B. 减小动滑轮的重量C. 减小钩码升高的高度D. 增大提升钩码的速度3. 张强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小球质量的关系.他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的实验:a. 将质量为5 g的小球从斜面AO的某一高度h处静止释放,经O点滚上斜面OB,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b. 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上述实验;c. 换用质量为7 g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 小球释放高度h/cm 斜面OB的倾角θ/°小球在斜面OB上最大高度H/cm15 10 40 9.02 30 8.63 20 8.047 10 40 9.05 30 8.66 20 8.0(1)每次实验都将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实验1、2、3(或3、4、5),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_____有关.(3)比较实验_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4)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能滚上斜面OB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_cm.本实验中小球未能达到这个高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是小球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4.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L1额定电流为0.2A,电阻小于10Ω。
九年级物理-探究题专题复习课教学案例

探究题专题复习课教学案例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探究实验多数源于生活实际,考查的多是典型的生活现象,所以要在课本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关注技术,从生活走进课本,再从课本走回生活,知识不能脱离实际,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初衷。
学习的重心应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向积累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种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探究方法、实验设计理念,会处理简的、实验数据,具有一定的作图图能力。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知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科学探究的形式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其中前六个环节为中考高频出题区。
主要涉及实验设计、科学技术与社会热点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方面。
解此类题首先要依据研究性活动的操作程序思考问题,其次要特别注意试题提供信息的分析、数据的处理及对研究问题的合理的猜想和想象。
常考察的方法有实验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猜想与假设法、数据分析法、图想法、等效替代法、特殊测量法等。
在对这部分的复习中采取以专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力求通过本次复习课的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先将课本中出现的探究实验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复习,重点放在了实验设计理念、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上,力求让学生习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发觉万变不离其中的道理,物理思维不管在哪里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最后,我认为三学一练中“当堂训练”部分既是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检测的机会,也是老师及时发现课堂问的好帮手,所以这部分的独立完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知识网络更调理、思路更清晰的状态下加以及时的进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才使得这节课画上一个更完美的句号。
九年级物理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

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热学实验1个: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力学实验9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表达物理学科的学习水平的一种题型, 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水平、动手动脑水平,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 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做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 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 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 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4、实验的设计性这种方法是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过程,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5、实验的开放性这种方法是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水平.三、实验知识考点梳理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直于镜面.(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记录下来角i角rA次第二次(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方法与步骤:如下图,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大小的比拟连线是否与镜间垂直A次第二次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 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央、凸透镜中央和光屏中央在同一直线上;(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u<2f ,重复以上操作,进行测量和观察.(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观察在屏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实虚正倒缩放u>2f实倒缩f<u<2f实倒放u<f虚正放类型二、热学实验实验4、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方法与步骤: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时间/min01234…温度/C3、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类型三、电学实验实验5、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连好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2、照图乙连好电路,将开关都闭合,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3、分别断开S i、&、S,观察灯炮的亮灭情况.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的开关限制所有用电器, 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限制作用不变;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限制所有用电器, 支路开关只限制它所在的支路中的用电器,用电器的位置变了, 它的限制作用可能改变.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A B q d~• ----- ®*——34__.|_J实验6、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方法和步骤1、照图甲接好电路.2、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A B C三点,分别测出A 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C.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4、照图乙连好电路.5、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 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G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甲乙实验7、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 i、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局部电路的电压之和.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 i、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 i、L2两端及总电压.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甲乙实验8、探究欧姆定律方法与步骤:1、按图甲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 R=R=5Q )23、在图乙中画出每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4、分析得出电流I、电压U的关系,可表示为:同一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成压比.5、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实验9、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方法与步骤:原理: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算出电阻.步骤:1、照图所示连好实验电路.2、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3、屡次调整变阻器的滑片,再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4、利用公式算出电阻值.5、比拟计算出的电阻值,大小相同吗?你得出的规律是什么?你对出现的现象怎样解释?测得的电阻值大小不同, 且所加电压越大,电阻越大,是由于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实验10、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方法与步骤:原理: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原理: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IU可知,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器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它的电流,代入公式即可求出.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如以下图所示.步骤:1、根据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检查无误.2、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标在灯口上〕,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算出额定功率的大小.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它的实际功率.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它的实际功率.注意: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以下两点:A、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B、闭合电路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阻值最大处〔或最右端〕, 预防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 --- ~y-—实验1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方法与步骤:方法:1、实验时,注意限制变量.2、实验时,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多少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步骤:1、将电磁铁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试着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2、保持线圈匝数一定,线圈内有铁钉,改变电流大小,比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3、保持线圈匝数,电流一定,比拟线圈中有、无铁芯时磁性强弱.4、保持电流一定,线圈内有铁芯,改变线圈匝数,比拟电磁铁磁性强弱.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内有无铁芯.类型四、力学实验实验12、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方法与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1)将天平水平放置.(2)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祛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3、读出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4、假设要测液体的质量,那么用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质量即可.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向盘中加减祛码时要用镣子,不能用手接触祛码,不能把祛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实验13、构建密度的概念方法与步骤:1、取大小不同的假设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2、将数据填入表格甲,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 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如图乙所示.3、通过分析所作的图像,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4、用铁、木块做实验,并作出图像,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甲m/g V/cm3铝块1铝块2铝块3乙实验14、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与步骤:测量的原理:用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 用量筒测出物质的体积, 利用公式P=M/V求出物质的密度.步骤:〔1〕测固体〔石块〕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日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 i;C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D算出石块的体积V=V-V i;E、利用公式a=M/V算出石块的密度.〔2〕测液体〔盐水〕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局部,记下体积V;c.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m2;d.利用公式/ =m/V算出盐水的密度.实验15、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方法与步骤: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外表运动的距离.表向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分析得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 这就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得: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概括得: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实验16、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方法与步骤:如下图,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运木块, 使它沿长木板滑动, 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木块上的祛码, 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出此时的摩擦力.棉布〔或毛巾〕面木板面木板面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人小/N测力计的读数F/N1木板与木板2木板与木板3木板与棉布4木板与毛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外表的压力有关, 外表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实验1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方法与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到达平衡状态.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量.3、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量当作动力F i,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i和阻力壁12;把5人F2、11、12的数值填入表中.4、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12/m 1235、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F i L尸F2L2实验18、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图,将水倒入底部蒙有像皮膜的玻璃管中,会发现橡皮膜向下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将水倒入侧壁小孔上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会发现橡皮膜向外凸出,这个现象说明液体对侧壁有压强.(3)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我们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在图甲中,将探头放入水中,U型管的两个液面之间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保持深度不变,将探头向各个方向转动, 发现液面高度差不多, 这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观察图乙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4)由上述实验过程得出如下规律: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丙(盐水)乙(水)实验19、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方法与步骤:1 .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量力G;2 .如图(b)所示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G-F,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3 .如图(c)所示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4 .分析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a) (b) (c)实验20、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方法与步骤:1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如图,一条长木板,一端垫高,成为一个斜面.(2)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o(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和沿斜面匀速向上拉物体的力F.(4)将数据填入表格,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G(2)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绳端,使物体上升,读出示数F;同时测出物体升高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将数据填入表格,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物体重G/N物体升高的高度h/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四、规律方法指导初中物理实验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有:限制变量法、等效代替法、转换法等.限制变量法的定义:在研究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从而使问题简化.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转换法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例:磁场看不见,我们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等效法定义: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进行相互替代.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五、经典例题解析类型一、光学实验1、如下图,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E(1)完成表格的填写.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1AO50°2CO40°3EO20°(2)此次探究的目的(3)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到初步结论是解析与答案(1)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1AO50°50°2CO40 °40°3EO20 °20°(2)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3)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2、如图是小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他选用玻璃板、直尺、蜡烛进行实验:(1)小明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选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和比拟.他将手指放在玻璃板后的“烛焰〞上,手指 (选填"会〞或“不会〞) 被烧痛.这是由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2)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4)改正错误后,他们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将玻璃板拿掉,分析所成的像得到:①像和物的大小;②像和物的连线;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解析与答案:(1)能透过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虚(2)可能是像的位置没有找准或由于玻璃板有厚度,测量时玻璃板的厚度没有考虑, 或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等.(3)是由于玻璃板有两个成像的面,前后面都成了像.(4)①相等②与玻璃板垂直③相等“ 3、小明一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的中央的距离是15 cm,然后把凸透镜、光屏、蜡烛安装到光具座上开始实验.如下图.(1)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并调整、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央与的中央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3)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F、B、C、D E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楚的像,那么烛焰在点,屏上的像最大;烛焰在点,屏上的像最小;烛焰在点,屏上得不到像.(4)小明将实验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请你改正他的错误之处并补充完整.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或正立放人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放大F<U<2F照相机虚像解析与答案:(1) 15(2)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烛焰光屏上(3) B E A(4)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或正立放人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倒立放大实像照相机F<U<2F倒立 缩小 实像 投影仪 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类型二、热学实验▼ 4、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 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56 7 8 9 温度/ C9092949697 9899999999(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写出 3点即可)(3)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 (b)所示,那么解析与答案:(1)温度C图 ________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____________阕a—那么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田b(2)沸腾前给水加热水温升高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腾前水中气泡是下大上小必须闭合开关―;当S、S、S2都闭合时,灯L1和L2都亮了,这时假设只有S1断开,—灯不亮;假设只有险断开,灯不亮;假设只有S断开,灯不亮. 解析与答案:S和S; S 和 &; L i;L2;L i和L2例6、如图甲所示,A i的示数为 ,电路图如图乙,A2的示数是干路电流的三分之二,那么通过L i的电流是.解析与答案:0.26A 0.09A▼ 7、一串节日里的小彩灯20只一组串联,接在家庭照明电路中,假设电源插头处电流为100 mA,那么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V,这是由于串联电路 ;流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为A,这是由于串联电路中.解析与答案:11 总电压等于各局部电路的电压之和0.1 各处电流都相等如下图,是小丽同学设计的研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分析表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对电路元件起保护的作用外, 的作用主要是: 解析与答案:可能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小了, 或者是滑动变阻器没有将滑片滑到阻值最 大处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9、小刚同学想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一段电阻丝 R 的电阻,他已连接了局部电路,如图A 所示,请你接着完成以下步骤:实验次序电阻R=10U/V I/A 1 1 0.1 22 0.2 330.3实验次序电压U=3VR/I/ 1 5 0.6 2 10 0.3 3150.2还起着重要的实验作用, 它组数据:表 表二凰A .融A B(1)根据第(3)问,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整.(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使变阻器电阻 (填“最大〞、“最小〞或“中间〞)位置.(3)当电压表示数为3.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是A, 电阻丝的电阻为◎.小刚通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共测得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4)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用它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A.- - : Bo(5)假设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换成小灯泡,在屡次测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解析与答案:(2)最大(3) 0.3A 12 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4)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测量定值电阻的电功率(5)增大@10、小雨同学〞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她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请帮助她完成以下问题:。
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性实验专题复习》教案_4

注重思维巧解实验提升能力——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专题复习一、复习目标1.通过对中考探究性实验试题的研究,对探究性实验形成整体认识,提炼出解决探究性实验试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归纳能力和思辨意识。
2.通过“实战演练”,熟练利用解题方法来解决探究性实验试题,进一步提升探究性实验的解题能力和演绎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应用难点: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提炼三、复习过程引子:(南京2003)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______;根据现象:_____;得到结论:______。
(一)典型例题例1:在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图1),同学们利用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和变阻器进行了探究,变阻器规格是“10Ω1A”,电源电压4.5V且保持不变。
图1 图2(1)先接入15Ω的电阻,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V,记录;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应将滑片向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得。
换用5Ω电阻,重复上述操作。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像(图2),由此可得结论:。
(3)某同学继续探究:他用了3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原来的电阻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满足电压表示数为3V,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需要更换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少为______Ω。
探究性实验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分析:1、___________:探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2、___________: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3、___________:控制变量(电压一定,改变电阻);4、:滑动变阻器如何滑动。
例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三个相同的烧瓶A、B、C内部都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液体,其中,A、B烧瓶中装的是煤油,C瓶中装的是水,A、B、C瓶中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 A、R B、R C,且R A<R B=R C。
初中物理科学九年级实验与探究题中考复习专题训练题库精选

实验与探究题专题训练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有这样四种:(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2)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3)教师的演示实验;(4)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对于不同实验要掌握其不同的要点。
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测量工具使用的共同点是:要求正确“调、放、看、读、记”(测量工具中只有刻度尺的测量中需用估读)2、常规实验:弄清实验的设计、实验对象、实验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及实验的注意点。
要做到“会看图说话”,对学生的探究性分组实验要求掌握①实验的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现象⑥设计实验表格⑦归纳实验结论⑧作出必要的评估等b5E2RGbCAP3、自主性实验设计1)建立正确的“等效替代”思想充分运用各种仪器,明确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间接测量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用量筒测“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质量”,用天平测“体积”,用电流表测“电压”,用“电阻箱测电阻”等。
p1EanqFDPw2)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科学性(设计原理要正确,量与量关系要正确),可行性(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准确性(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
如:在烧杯中装满水后测其质量(×),在量筒中装上液体测质量(×)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联1、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流表突然损坏,怎么样利用剩余器材完成该实验?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2、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压表突然损坏,怎么样利用剩余器材完成该实验?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3、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压表突然损坏,且无滑动变阻器,怎么样利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完成该实验。
DXDiTa9E3d4、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流表突然损坏,且无滑动变阻器,怎么样利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完成该实验。
RTCrpUDGiT重视结论形成过程及结论表述的复习分析与论证能力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能力,在中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找出现象或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或内在的联系,通过论证,得到结论。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掌握中考实验探究题考查的知识点,全面把握实验专题的复习方向,分清主次,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②掌握对基本仪器的操作、使用;对实验装置的分析、理解;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评估与改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以及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范例,学习实验探究题的考查类型、考察形式和规范答题格式。
②通过动手练习和动脑思考,掌握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题的复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中考实验探究题的考查类型和考察形式,掌握“5种实验题型”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整 - 分 - 合 - 测”四环节复习模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源等教学时间: 5课时教学过程:一(整)、题型分析,中考实验专题考察形式多媒体展示:结合近几年中考实验专题,分析实验专题特点:1、注重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2、注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电路连线、画电路图、实验误差的处理、仪器及量程选择等,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
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等。
4、注重实验方法的考查,强调实验创新。
5、突出设计性实验的考查。
二(整)、分清主次,夯实基础认真仔细研究中考说明书,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分清主次,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一)、考查测量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例1:仪器的使用和读数:(1)如图甲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 .(2)温度计的使用:①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为 . ③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 ℃.(3)天平的使用:①小明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小明操作的两处错误:错误一: ;错误二: ;②小明改正错误后,天平再次平衡(如步骤D 所示),则物体质量是 g .例1图 例2图对策: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
中考总复习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

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宾阳县民族中学物理组一、考点知识梳理实验探究专题测量型实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九P18)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八下P29)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八下P46)探究型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上P39)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八上P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上P66)探究水的沸腾(八上P87)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八上P113)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八下P9)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八上P8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九P48)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九P55)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九P6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九P6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九P53)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八下P24)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八下P84)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九1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九P45)探究研究电磁铁(八下P74)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九P70)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九P76)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九P95)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九P80)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九P131)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九P109)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九P114)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九P116)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八下P20)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八下P69)二、重点难点扫描(一)探究六大步骤梳理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物理实验、日常现象或一段文字资料等,发散思维,提出一些有思考或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规律”等等。
典例1:(20XX年济南)人从沙滩上走过,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但从草地上走过,脚印却并不明显,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经过讨论提出了如下四个科学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为什么脚印有时候深有时候浅?B.脚印的深浅与哪些因素有关?C.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D.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是根据生活经验或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应用科学原理,围绕探究的问题设想出的可能出现的结果。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实验探究专项练习题【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知识储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
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解题方法: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
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的假设之后,你认为在实验中你需要解决那些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怎样测量磁性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电流,怎样改变线圈匝数。
(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学生A:看它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71)
课题总复习探究性实验专题练习一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
1、(12年通州二模)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质量不同
且密度小于水的小木块若干。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12年西城二模)35.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输出电压合适且不变)
的电源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阻箱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已调零的电压表一块、三个开关、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为P=k/R(k为常量)”。
请你(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拆卸电路)
3、(12年门头沟二模)36.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阻值已知的定
)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两块,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干路电流I与支路电流I2的关系为:I= I2+ b(b为常量)”。
请你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4、(12年房山二模)38.(5分)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定值电
阻R0、滑动变阻器、已调零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块、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请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串联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随其阻值的变化规律。
设计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5、(12年丰台二模)36. 请用玩具电动机、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导线、质量已知的
钩码一个、细线、刻度尺、铁架台、秒表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电流通过电动机做的功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不变)(1)画出实验电路;)
(2)写出实验步骤;(3
6、(12年顺义二模)35.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天平一架、刻度尺一把、足够深的大水槽一
个、底面积为S的细长平底试管一支、足量的水与细沙、小汤匙一个。
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水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水内部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成正比。
”请写出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5分)
7、(12年石景山二模)37.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烧杯、系有细线的石块、六种不同密度
的液体(其密度均小于石块密度)、密度计、弹簧测力计。
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在排开液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时,物体浸入液体所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8、(12年平谷二模)38.实验桌上提供了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定值电阻
R0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小刚想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1)在答题卡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