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及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
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专题复(一)实验探究
一、探究仙人掌抗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张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
实验步骤:(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的干湿程度。
1.这个实验的类型属于。
2.完成实验记录:
三种方式
平铺
卷起来
用蜡纸卷包起来
观察结果
3.实验结论。
二、光从左边小孔照过来,树会在对面的墙上成怎样的像?请画出来。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三、关于下列光现象,给出你的解释。
1)汽车的灯光。
2)树林的光线。
3)云彩中的光线。
四、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圆孔照射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1。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佩戴防护用品、遵守实验规程、正确处理实验废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学习相关知识,准备进行实验。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资料: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具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环境整洁、安全。
2. 课堂:教室环境舒适,教学设施齐全,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3 实验探究(解析版)

专题3 实验探究1.(2023·广东揭阳·统考一模)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价值,用健康的大鼠和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表实验。
科研人员在连续喂养大鼠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组别大鼠类型处理方式A健康的大鼠灌服生理盐水B糖尿病大鼠灌服生理盐水C糖尿病大鼠灌服山药多糖D糖尿病大鼠灌服降糖药物(1)实验中一共有30只糖尿病大鼠,分成_____组。
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数量应该为_____只。
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
(2)在实验中,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
(3)根据图表信息,C组糖尿病大鼠在灌服山药多糖后,血糖浓度明显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_____。
将实验中C组与_____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4)若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的,请写出该假设: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_____。
(5)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_____的重吸收作用。
而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三/3 10 对照作用(2)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偶然性(3) 降低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D(4)有作用(5) 肾小管胰岛素【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的浓度。
(2)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是否有效。
【详解】(1)实验中一共有30只糖尿病大鼠,分成三组。
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数量相等各10只。
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2)在实验中,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偶然性)。
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专题

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实验及探究”设计一、基本实验操作[知识摸底]:1.在实验室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不能用手,不要把鼻孔凑到。
有些块状药品要用________夹取。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固体。
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___在桌上。
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_____。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2.剩余的药品既不,也不,更不要。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其中温度最高。
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用_____ ,不可用,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去扑盖。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前,有游码的托盘天平应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处,然后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
如果天平未达平衡,可以调节左右托盘下的,使摆动时达平衡。
称量时,被称物品放在盘上,砝码放在盘,先加的砝码,后加的砝码,最后移动。
取用砝码应使用。
当被称物质的质量接近所需质量时,可左手拿药匙,右手转拍左手,用振动药匙的方法使少量物质散落下来至天平平衡。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和镊子放回,把游砝移回处。
为防止化学药品对托盘的腐蚀和污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易潮解的、有腐蚀性的药品,可放入等容器中。
[知识整合]:复习目标:1.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4: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5: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6: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复习重点:1.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人教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一)教案设计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夯实基础,培养思维》优秀教学案例

1.化学实验基本原理的复习,如溶液的配制、气体的收集与检验等;
2.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技巧,如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3.实验安全与防护知识,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重实验安全的意识;
4.针对性的实验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生动、直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此外,我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实验课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实用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4.设计有趣的实验小游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实验课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我还将继续设计有趣的实验小游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2.鼓励学生总结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改进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了解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
4.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他们持续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鼓励学生总结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改进能力。同时,我还将继续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了解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最后,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他们持续进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电学实验探究题考前专题复习(一)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 ,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
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电压U/V 2 4 6 8 10电流I/A 0.39 0.79 1.20 1.58 2.00(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 Ω;(3)请在图31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4)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2、如图26甲所示是小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
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l0Ω。
滑动变阻器有A规格“l0Ω2A”、B规格“50Ω lA”可选。
(1)本实验应该选择_________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后,小刚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灯泡发光,其原因是______ _。
(4)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V。
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 向_______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第2题 第3题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0的实验中,若被测电阻R0的阻值约为30Ω,备有:电流表一个,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一个,0﹣3V、0﹣15V两个量程;电源四种,电压分别为1.5V、3V、6V、15V;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电阻R0的阻值,还需要的器材是 ;(2)请在空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 的。
(4)为了减小电表读数时的误差,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数大于量程的2/3,则电源应选用 V,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南京市旭东中学丁楠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实验探究是中考中必考的题型,这类题型往往题干较长,要求学生有筛选信息的能力。
同时实验探究题考察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因此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
教学方法:
课堂练习,课堂讨论,多媒体
2、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因此我并不注重讲难题,而是希望把每道题讲透,讲懂,让学生树立起解大题的信心。
本节课,我主要选择了四道实验探究题,难度由浅至深,部分为中考原题。
通过学案的方式,课堂先让学生当堂练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讲解思路及指正错误,对于较难的题先予以提示,回归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解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实验探究一般过程。
(2)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解实验探究题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重点难点]
(1)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知识点的迁移和应用。
[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引入——从一道做过的实验探究题入手,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建立感性认识。
课堂练习——当堂练习学案练习,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点评。
课堂讨论——分析解题思路,联系基本知识点,并对疑问集体讨论解决。
本课小结——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
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能
使氧化铜溶解。
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右图
中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通过实验1可以证
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是否溶解氧化铜,
还需要进行实验2和3,在3中应该加
入。
(4)探究结果
为。
你认为除实验2和3所用试剂外,还能
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
是。
提问:
稀硫酸中含有哪些离子?
H2O H+ SO42-
提问:
本题正解?
投影:
正解
审题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观看,核对
联系知识点,引导
解题。
引导学生思考,及
时点评,了解一般
解题思路,体会科
学探究过程。
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
生火”的魔术。
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
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
军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
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
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
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
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
复燃。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
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
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
认为不可能。
小军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
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
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
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审题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
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1 联系知识点:氧气的检验
2 分析装置,产生气泡为空气
3 联系知识点:元素守恒
4 练习知识点:氢氧根离子的检验
提问: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那么验证其不存在又可以如何?
投影:
学生学案
投影:
本题正解
板书:
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投影:
小结离子的检验
实验探究四
(08 扬州)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
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
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部分钙、镁化合物溶解性表(20℃)
阴离子阳离子OH- CO32-
思考回答回忆
观看
观看,核对
思考,回忆,记录
审题
通过联系知识点,
回归课本,化难为
简。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的能力及逻辑思
维。
点评学生答题,找
出典型错误,引起
重视。
离子检验是探究题
中常考知识点,有
重点的总结,为学
生储备知识点。
Ca2+ 微溶不溶可溶
Mg2+ 不溶微溶可溶【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能含有Ca(OH)2
和MgCO3(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
实验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和CaCO3
实验步骤实验现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
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
滤液里加入Na2CO3溶液
没有白
生
实验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
其主
要实验步骤如下:
A B C D E
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0g,按上图组
装后,将2.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
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
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
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
601.25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
不考虑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
(1)加入样品前还应______________,装置
B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
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装
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
A、B装置之间
__________设置干燥装置(填“要”、“不要”),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种),装置D
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习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及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选择的例题多数为中考题,讲解过程中力求做到透
彻,并联系基础知识点,做到有据可寻。
由此也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应当思路清晰,逻辑分明,如果语言能够再丰富一些我想效果会更好。
[评语]
本节课主要为实验探究的专题复习,题目选择由浅入深,讲解清晰,每道题有引导,同时加入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讲解思路上当再细致些,逻辑性更强些。